我们解禁至今已经快一周了,解禁前一周大家都已经蠢蠢欲动,很多人就跑出来了,那时候因为政府提供的口罩还没有到位,所以大家心里都悬着。当时我就想,解禁后一周也就是现在这个周末,得看看数据,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回升,就是一个糟糕的信号。
但是没有。周一,二,四的单日死亡数字都比较高(都是之前的重症患者),但是单日新增的数字总体是在稳步下降,到今天新增372(单日死亡96),而且icu的人数也一直在递减,今天已经降到千人以内。之前政府承诺一周检测50万人的目标,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好几天怀疑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现在测试数确实没有达到,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有那么多需要检测的案例。
接下来两周更是让人绷紧头皮的时候。因为解禁之后是否有疫情反弹,就是下两周见真章。目前看比较早解禁的德国,情况还算稳定,今天足球比赛都恢复了。斯洛文尼亚是欧洲第一个宣布疫情已经结束的国家。
不会对瑞典打开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575944.html
又不是不了解法国政府,为啥还会期待它在疫情面前突然满血复活呢?
这个口罩的事veran在电视上已经解释过了,,,
应该乐观地想,不是比你一个人戴着口罩逛商场的状态好很多了嘛?
另外如果检测能力突然扩容,也可能会出现确诊人数飞涨的情况。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英国确诊和死亡人数那么高,为啥重症icu的人数那么少呢?
当然,我去的地方少。我也不住在城里。
哦,周五测了21000吧,300多阳性,阳性率1.6%
乐观那么一点点了。
毕竟现在趋势在好转,何必说丧气的话呢?
具体是这样的,我们的巴斯德研究所做的模型认为我们在解禁的时候5月11日全民感染率应该是5.5左右,icu病床占用1900。但是事实是我们解禁的时候,感染率毛估在4.7,icu病床则还有2700。当时我还专门看了一眼英国的数据,不论每日新增还是死亡都还处在高位,唯独icu只有1500。。。要按这个,你们应该可以解禁啦。。。条件比我们强不少呢。
也没有大的起伏。 大人小孩都多吃蛋白质, Vd, Vc等等, 晒太阳, 增强体质, 会慢慢平平安安过去的。保重。
还有下次不选小马了
可惜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分钟,没看到前面说了什么,是我们这里一位杠头型主持人连线一位瑞典专家的访谈,可想而知大概说了啥了。。瑞典专家白胡子白头发跟圣诞老人似的,就是一脸严肃。。我们主持人最后问他,新西兰已经有几天零确诊,一星期的个位数确诊,你有什么想建议给新西兰的吗?。。当时就看那圣诞老人一张便秘脸。。。
奥地利到底跟法国不同,尤其是巴黎不同,人口密度和感染规模都无法相比。我周围很多人都感染了,,,
过来人。平和且慈爱的目光看着你们。。。
你是不是坐不住又去上班了?
你真是闲不住,才研究了几个礼拜小鸟,还是跑去了。。。
疫情今年可能还会回潮(希望不要了),要保留战斗实力啊。我今天刚订了暑假的出行计划,实话说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当然,尽量和人类拉开较大距离。就是跑不远,因为厕所问题。
好像觉得更加没有必要出门了。。。学校复课以后,淡定的老师发了她的教案来,我家领导看了觉得麻烦,就跟老师回信说我们可以自己home schooling,可不可以不按照这个教案走?老师也同意了。从此,再也一封邮件。另外因为巴黎一直都是疫情严重的地区,所以中学何时复课还没有消息。也就是说我们跟学校的联系也基本切断了。
直接去死亡数那了
一进ICU,过两天就没了。。。后来有一次说我们这连着两天没人在ICU了,我还想着这下不会死人了,结果又没了一个,我心想怎么连这一步都省了??
周围有认识的人感染, 就会感到瘟疫的距离很近。
亲戚的孩子在法国养老院工作,太太在幼儿园, 消毒液把手都洗得过敏,肿了,脱皮,很艰苦, 而且提心吊胆, 她们离高危人群更近。但是与一线医生比较, 又安全一些。
我们解禁至今已经快一周了,解禁前一周大家都已经蠢蠢欲动,很多人就跑出来了,那时候因为政府提供的口罩还没有到位,所以大家心里都悬着。当时我就想,解禁后一周也就是现在这个周末,得看看数据,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回升,就是一个糟糕的信号。
但是没有。周一,二,四的单日死亡数字都比较高(都是之前的重症患者),但是单日新增的数字总体是在稳步下降,到今天新增372(单日死亡96),而且icu的人数也一直在递减,今天已经降到千人以内。之前政府承诺一周检测50万人的目标,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好几天怀疑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现在测试数确实没有达到,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有那么多需要检测的案例。
接下来两周更是让人绷紧头皮的时候。因为解禁之后是否有疫情反弹,就是下两周见真章。目前看比较早解禁的德国,情况还算稳定,今天足球比赛都恢复了。斯洛文尼亚是欧洲第一个宣布疫情已经结束的国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不会对瑞典打开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575944.html
又不是不了解法国政府,为啥还会期待它在疫情面前突然满血复活呢?
这个口罩的事veran在电视上已经解释过了,,,
应该乐观地想,不是比你一个人戴着口罩逛商场的状态好很多了嘛?
另外如果检测能力突然扩容,也可能会出现确诊人数飞涨的情况。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英国确诊和死亡人数那么高,为啥重症icu的人数那么少呢?
当然,我去的地方少。我也不住在城里。
哦,周五测了21000吧,300多阳性,阳性率1.6%
乐观那么一点点了。
毕竟现在趋势在好转,何必说丧气的话呢?
具体是这样的,我们的巴斯德研究所做的模型认为我们在解禁的时候5月11日全民感染率应该是5.5左右,icu病床占用1900。但是事实是我们解禁的时候,感染率毛估在4.7,icu病床则还有2700。当时我还专门看了一眼英国的数据,不论每日新增还是死亡都还处在高位,唯独icu只有1500。。。要按这个,你们应该可以解禁啦。。。条件比我们强不少呢。
也没有大的起伏。 大人小孩都多吃蛋白质, Vd, Vc等等, 晒太阳, 增强体质, 会慢慢平平安安过去的。保重。
还有下次不选小马了
可惜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分钟,没看到前面说了什么,是我们这里一位杠头型主持人连线一位瑞典专家的访谈,可想而知大概说了啥了。。瑞典专家白胡子白头发跟圣诞老人似的,就是一脸严肃。。我们主持人最后问他,新西兰已经有几天零确诊,一星期的个位数确诊,你有什么想建议给新西兰的吗?。。当时就看那圣诞老人一张便秘脸。。。
奥地利到底跟法国不同,尤其是巴黎不同,人口密度和感染规模都无法相比。我周围很多人都感染了,,,
过来人。平和且慈爱的目光看着你们。。。
你真是闲不住,才研究了几个礼拜小鸟,还是跑去了。。。
疫情今年可能还会回潮(希望不要了),要保留战斗实力啊。我今天刚订了暑假的出行计划,实话说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当然,尽量和人类拉开较大距离。就是跑不远,因为厕所问题。
好像觉得更加没有必要出门了。。。学校复课以后,淡定的老师发了她的教案来,我家领导看了觉得麻烦,就跟老师回信说我们可以自己home schooling,可不可以不按照这个教案走?老师也同意了。从此,再也一封邮件。另外因为巴黎一直都是疫情严重的地区,所以中学何时复课还没有消息。也就是说我们跟学校的联系也基本切断了。
直接去死亡数那了
一进ICU,过两天就没了。。。后来有一次说我们这连着两天没人在ICU了,我还想着这下不会死人了,结果又没了一个,我心想怎么连这一步都省了??
周围有认识的人感染, 就会感到瘟疫的距离很近。
亲戚的孩子在法国养老院工作,太太在幼儿园, 消毒液把手都洗得过敏,肿了,脱皮,很艰苦, 而且提心吊胆, 她们离高危人群更近。但是与一线医生比较, 又安全一些。
周围有认识的人感染, 就会感到瘟疫的距离很近。
亲戚的孩子在法国养老院工作,太太在幼儿园, 消毒液把手都洗得过敏,肿了,脱皮,很艰苦, 而且提心吊胆, 她们离高危人群更近。但是与一线医生比较, 又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