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移开你的视线,你将会看到真相,真相是美好的吗? 呈献事实,是真相吗?几十年人生沉浮、岁月变迁的事实,会让真相大白吗?? 探寻自我的艺术家和艺术表现形式,能呈献时间、历史、命运下的真实历史吗? 你可以在巜窃听风暴》导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的新片 巜Work without author 》,又名巜Never look away》中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影片讲述了艺术家Kurt从童年到中年的三十年人生和命运,纳粹、二战、东德、西德,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他如何挣扎、如何奋斗、如何成长、如何一举成名?
影片是以德国当代著名画家Gerard Riechter从童年到六十年代的早期生活为原型。也参考了其它很多历史资料。Gerard Riechter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多变而丰富。他六十年代开始探索的照片绘画/照片现实主义者(Photo Painting),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的照片绘画以临摹照片为基础,并忽略原照片的一些细节,他也会对他的照片绘画作品进行模糊处理。他说:“我模糊了一些东西,使一切都同样重要,又同样不重要”,模糊掩盖了主体。他的画有着具象和抽象之间游移转换的平衡与和谐,真实又唯美。 但仅仅是原型,正如导演在对话纽约客记者时说:“…………I will say that it is specifically not a bio-pic of Gerhard Richter but the story of the fictional painter Kurt Barnert. I will call the film something like a spiritual biography of our country, which was enriched by the biographies of other artists as well. I will say that the elements of your biography were merely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 free, fictionalized, story.”
三:画家Kurt的成长历程和他美好的爱情。 画家的成长经历了四个时期。童年的纳粹时期,青少年的战火硝烟时期(姨妈被杀,两个哥哥在盟军飞机呼啸而过的空袭中丧命),年青时的东德徳累斯艺术学院 Dresden Academy of Fine Arts(学习探索社会现实主义绘画),青中年时期的西德杜寒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学习现代艺术) 画家kurt是一个沉静、温和的人,天生有艺术天赋,在姨妈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绘画,但真正影响他艺术创作是到了西德以后。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段落,是在西德时教授的一堂课,也正是这一堂课,影响了Kurt的艺术创作,让他开始探索内在的自我,寻找表达方法,创造出照片绘画这一独特的风格,一举成名。 那么,教授有着怎样的理论呢? 有一堂课,教授摆出了两个政党后选人的画像,请学生们回答要选谁?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时,教授开始说:你们绝对不要选任何一个政党,要选择艺术。它们是鱼和熊掌,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自由的感觉。每个人,不管他是收垃圾的?,还是农夫,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当他能够将自己的主观能力,随意地展现出来。如果你们没有自由,没有完全的自由,那就谁都不是。当你们让自已获得自由后,也让这个世界有了自由。你们是神父,你们是革命家,你们是解放者,让大火来得猛烈些吧!最后他点火烧掉了那两个政党后选人的画像。看着熊熊燃烧的画像。kurt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该怎样表达? 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悟到了事物与艺术表达的关系,那就是他的彩票号码观点。他说:如果我随意说出六个数字,你会觉得毫无意义,但如果这六个数字正好是乐透中奖的号码,那就变得有意义了,具有了统一性的价值。他把姨妈、岳父、纳粹特工头目的照片画在同一幅画中,进行了模糊处理,放在一起,真相产生了,意义产生了。
千万不要移开你的视线,你将会看到真相,真相是美好的吗?
呈献事实,是真相吗?几十年人生沉浮、岁月变迁的事实,会让真相大白吗??
探寻自我的艺术家和艺术表现形式,能呈献时间、历史、命运下的真实历史吗?
你可以在巜窃听风暴》导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的新片
巜Work without author 》,又名巜Never look away》中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影片讲述了艺术家Kurt从童年到中年的三十年人生和命运,纳粹、二战、东德、西德,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他如何挣扎、如何奋斗、如何成长、如何一举成名?
影片是以德国当代著名画家Gerard Riechter从童年到六十年代的早期生活为原型。也参考了其它很多历史资料。Gerard Riechter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多变而丰富。他六十年代开始探索的照片绘画/照片现实主义者(Photo Painting),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的照片绘画以临摹照片为基础,并忽略原照片的一些细节,他也会对他的照片绘画作品进行模糊处理。他说:“我模糊了一些东西,使一切都同样重要,又同样不重要”,模糊掩盖了主体。他的画有着具象和抽象之间游移转换的平衡与和谐,真实又唯美。
但仅仅是原型,正如导演在对话纽约客记者时说:“…………I will say that it is specifically not a bio-pic of Gerhard Richter but the story of the fictional painter Kurt Barnert. I will call the film something like a spiritual biography of our country, which was enriched by the biographies of other artists as well. I will say that the elements of your biography were merely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 free, fictionalized, story.”
1933年,希特勒开始在慕尼黑兴建艺术之家美术馆,1937年,美术馆开始展出“最伟大的德国艺术”,称它们是“最纯正的德意志意志的精髓”。而要为“正在遭受危机的古典艺术带来转机”,必须对其他“非纯正”的艺术(现代艺术)进行清洗,“坠落艺术展”登场了。许多现代艺术作品被称为“有毒的花朵”,是颓废、退化、变质的。Picasso毕加索、Kandinsky康定斯基、以及一些德国本土现代艺术家的画与精神病患者的画陈列在一起,供参观者批判、嘲讽。
这是画家Kurt的童年,纳粹帝国时期。
影片就是从姨妈带童年的Kurt参观“坠落艺术展”拉开序幕!
一:姨妈这个人物,是我最喜欢的,喜欢她的天赋和悟性,喜欢她的激情和纯粹!她是画家Kurt艺术和人生的启蒙老师,她的影响冥冥中贯穿在kurt的人生中。
在纳粹解说员振振有词的批判现代艺术后,她偷偷 对kurt说:“别告诉别人,我其实很喜欢这幅画”。她有着自己的对美和艺术的判断和欣赏能力。
当她要求巴士司机为她鸣笛时,她抬头望天并双手随着美妙的鸣笛声慢慢举起,仿佛生命在沸腾,生命的力量也瞬间爆发。
当她赤身裸体在钢琴声中寻找到她以为的艺术与生命的连接时,她欣喜激动,艺术已融入了她的生命,她对kurt说出了她对艺术和生命的理解:“别把目光移开,所有真实的,都是美的”。
她蔚蓝、明亮、灵动的双眼;自信、甜美的笑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漂浮翻转,挥之不去。
天资卓绝、意气风发、美艳灵动的她,却被当成“精神病人”惨死在纳粹的“种族优化”毒气室里。
她太敏锐,太有洞察力、太有超凡脱俗的悟性。
世界容不下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世界也容不下一个纯净、纯粹的灵魂。
这是怎样的世界啊!难道上天赐与她的天赋和悟性,是对她蓬勃的青春生命的诅咒?
二:岳父和父亲,时代洪流中的“强者”和弱者
画家的父亲是个脆弱真实的小人物。父亲是有良知的教师,他一开始是不愿加入纳粹的,但妻子却认为,加入纳粹会为未来生存增加“资本”,在妻子的催促下最终加入了纳粹。然而战后,他却因为曾经是纳粹而丢掉了教职,成为清洁楼梯的清洁工。他无力面对命运的捉弄和现实的残酷,上吊自杀。
岳父这个人物也许最有争议,从生存和世俗意义上说,他是强者和有能力的人。但从道德伦理层面,他是一个恶人,一个坏人。他自己对自己的总结是:伟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他的人生中,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纳粹、经历了苏联红军占领东德时期并成功躲过了苏联红军对纳粹的清洗、经历了流亡、经历了西德,无论哪个时期,他不仅仅是懂得不要去做一个好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坏人,所以在历史洪流中翻滚的他,从未失手,一直活着并且很成功。他是第三帝国的优秀的妇产科医生,他总是要人们称他为教授,他骨子里就信奉成功、追求权威,所以他真心拥护第三帝国“优生学”种族理论,成为屠杀画家姨妈的刽子手。当他得知自己的亲生女儿爱上了贫穷、家境普通的画家kurt并怀有身孕时,他的种族优先情结和血统论,促使他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编织谎言,阻止这场爱情,亲手为女儿堕胎,差点造成女儿终身不育。占领东德后的苏联红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纳粹运动,被监禁的他,在听到女人痛苦的尖叫声后,主动出击,成功救下难产的苏联红军司令的太太和儿子,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此得到保护,如鱼得水的在东德生活。
当苏联红军司令回国,他不得不离开东德流亡前,在女儿和画家结婚二小时后的饭桌上,他对女婿说:关于你的人生道路,我只想跟你强调一点,不要只满足于“好”,我自己也经历过“好”这么一个层次,但被超越、被没收财产、甚至被彻底淘汰,要是你想在自已生活中获得安全感,不管从事什么,必须要成为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成为最顶尖的那一个。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的生存哲学。
该如何评判这样一个在历史洪流中顽强而有力量,并懂得如何不去做好人、如何做坏人的人?个人是否该承担全部的罪过?是否应当审判他??
想起了德国诗人、剧作家布莱希特的诗
你们,那离开了我们正沉入其中的
洪水而出现的人啊,
请想想一一
当你们谈论我们的弱点时,
请你们也想想这黑暗的时代
这造就了我们的弱点的时代。
………
呀,我们
希望建立良善的基础,
但我们自己却无法良善。
……………
请不要对我们
审判得过于严厉。
三:画家Kurt的成长历程和他美好的爱情。
画家的成长经历了四个时期。童年的纳粹时期,青少年的战火硝烟时期(姨妈被杀,两个哥哥在盟军飞机呼啸而过的空袭中丧命),年青时的东德徳累斯艺术学院 Dresden Academy of Fine Arts(学习探索社会现实主义绘画),青中年时期的西德杜寒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学习现代艺术)
画家kurt是一个沉静、温和的人,天生有艺术天赋,在姨妈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绘画,但真正影响他艺术创作是到了西德以后。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段落,是在西德时教授的一堂课,也正是这一堂课,影响了Kurt的艺术创作,让他开始探索内在的自我,寻找表达方法,创造出照片绘画这一独特的风格,一举成名。
那么,教授有着怎样的理论呢?
有一堂课,教授摆出了两个政党后选人的画像,请学生们回答要选谁?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时,教授开始说:你们绝对不要选任何一个政党,要选择艺术。它们是鱼和熊掌,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自由的感觉。每个人,不管他是收垃圾的?,还是农夫,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当他能够将自己的主观能力,随意地展现出来。如果你们没有自由,没有完全的自由,那就谁都不是。当你们让自已获得自由后,也让这个世界有了自由。你们是神父,你们是革命家,你们是解放者,让大火来得猛烈些吧!最后他点火烧掉了那两个政党后选人的画像。看着熊熊燃烧的画像。kurt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该怎样表达?
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悟到了事物与艺术表达的关系,那就是他的彩票号码观点。他说:如果我随意说出六个数字,你会觉得毫无意义,但如果这六个数字正好是乐透中奖的号码,那就变得有意义了,具有了统一性的价值。他把姨妈、岳父、纳粹特工头目的照片画在同一幅画中,进行了模糊处理,放在一起,真相产生了,意义产生了。
妻子这个人物,善良、美好,也是自己父亲“优生学”血统论的受害者。

三十年的时间,纳粹二战、东德、西德,是德国沉重而又黑暗的一段近代历史。
经历了纳粹和战争、经历了亲人的死亡、经历了东德时期的社会现实主义绘画的僵化,画家kurt终于在西德教授“能串联起万物,回答出一切问题的是“我”,是那些记忆深处的真相”启发下,找到了自已的艺术表达方法,用模糊手法处理照相绘画,达到去主观性、去作者性的目的。在画展中,画家Kurt说:“我不发表看法,我只是呈现”
那么,历史呢?
导演在三个小时的影片中,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生活的碎片,以及人们在碎片中的挣扎,拼接起这些打碎的碎片,是否能让我们看到有裂缝的历史镜子?透过这破碎的镜子,是否能看见时代的洪流、真实的历史呢?
也许你能看见你看到的历史,也许你能感受你能感受到的真实。
布莱希特曾写下:
一些事物隐没于黑暗中
另一些站立在日光下。
人看见了那在光明中的事物
而黑暗中的一切,没有被看见。
导演极其冷静地、去意识形态、去道德评判,只用镜头去记录黑暗中的一切和真实,太冷静了,以至于时代洪流中像树叶一样在波涛中翻滚的人的命运,没有真正撞击我的心灵。
在破碎的生活中挣扎的人们,有爱、有恨、有痛、有宽恕、有谅解、有作为人的复杂感情,而这部电影恰恰少了一点感情。只有姨妈和童年那个段落,充满感情。
我们真的可以像局外人一样,冷冷旁观吗?
特别是“父亲” 这种人在以前的国内很有代表性。 “岳父”则是任何时代, 任何社会的那些中那些会钻营的精英的代表。
我准备看一下这电影, 我LG已经找到了那电影了。 但我等下要参加姨甥孙的网上大学毕业典礼, 等典礼完了再看。
多谢你的推荐
美国人骨子里的平等意识,天赋人权这些在德国是没有的,他们大多数人自称自己是little people; 然后等级观念也很强,比如他们就要喊作者professor; 再然后希特勒使经济变好,大多数人生活提高,所以希特勒很受大多数人爱戴
在这之前,法西斯还是不敢灭族屠杀, 宣战后,就用毒气。
不是替没有人性的法西斯辩护,只是好奇为什么可以煽动整个民族, 读到2/3,差不多觉得原因是利益和恐惧.
你写的影评很有意思,原来法西斯政府还想控制艺术。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