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hangzhou.com.cn/gjxw/content/2020-04/28/content_7723534.htm
不是瑞典的地广人稀,恐怕效果来的更快。
我觉得当初武汉就是效果来得太快,才把政府吓到了,匆忙封城的。
老大是为了配合加州的时间,睡得晚。老二就是日夜颠倒了。
阳性就是轻微症状。就是有点cough和黄痰。其他正常
对第二波从境外再引入的疫情的到来,疲于防范,快草木皆兵了。
没有群体免疫,强制清除(eliminate)的办法,在疫情没有扩散的情况下,当然是最好的。但现在疫情已经全面扩散到世界各地,而且国际间的流通又不能长久终止,没有疫苗或有效治疗,各国就只有疲于应付之下的各种长久瘫痪了。
短期内,只有硬着头皮,尝试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让自然免疫的人群去维护一定程度的社会运转,这也是没办法的情况下,和大自然争取一个“相对”妥协。
清零说的是抗体,无症状感染说的是病毒测试结果阳性。
你说的测试剂准确率是指测抗体的血清测试剂还是测病毒的核酸测试剂呢?哪一个比较准?
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清测试结果的比照,但是我就凭感觉是觉得有些人感染之后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neutralise病毒,所以才长期带有活性病毒,在病毒测试时一直呈现阳性。
常阳患者的症状是可能反复的,就像乙肝的小三阳。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一种是暂时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潜伏期患者,这种不能算无症状,只能叫暂时无症状,还有一种就是从感染病毒到病毒在体内清除,都没有出现症状。目前的研究观察结果是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的抗体水平普遍比较低。无症状患者可能并非是因为产生抗体而获得保护,而是因为对病毒不易感,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果。
这是我目前的理解。。。
选择信任这个免疫牌。我不反民主更不反科学,但是我讨厌反智,也讨厌假民主,所以就多看多想多比较。人人心里一杆秤,很多事情是得让时间来做判决的。
感觉好像在唱衰中国。。。也不用想太多。至少我是已经习惯了,而且未来好几年都要被西方人戳脊梁(如果不是戳在脸上)说这个呢,现在不习惯习惯,以后还怎么过呀?
中国的二波疫情很严峻。可是,全世界的二波疫情都会很严峻!要想群体免疫,没有6到7成的人口筛一遍病毒,那就永无宁日。我们这里染疫比例比美国高多了,就这样,也只有5.7%!!!这还不是现在的数字而是根据现有情况推测的下个月的数字。就指着这个数字还想群体免疫,,,还是等疫苗吧。。。真正的群体免疫只能靠疫苗!
中国抗疫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风险,我愿意选择祝福。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为这种事吵架不值得。。。还记得那时我写了一篇帖子,搞得你们都来安慰我。其实我自己只是气我们这个不争气的政府,而是为了因为信任民主信任科学而最后信仰破碎而心碎的朋友们难过。。。
当时记得有人跟我说,没见到谁信仰破碎失语,就看到粉红很亢奋。应该是真的,只是我不认识几个粉红,却认识几个信仰破碎而失语的朋友。
就算意见不一致,也得客气地说话
对事表对人。
我们这里都在为解禁的事吵个不休,好几天没看英国新闻了。
他们比我们厉害的就一项,首相进了icu。
这年头,不靠比烂,抢不到头条。
都是“精华”
那是怎样一个数字啊?
没有疫苗的时候,大家都得学会跟病毒一道生存。不过中国是低位运行,我们是高位运行,风险自担,谁也不比谁轻松,潇洒都是装出来的。
https://news.hangzhou.com.cn/gjxw/content/2020-04/28/content_7723534.htm
不是瑞典的地广人稀,恐怕效果来的更快。
我觉得当初武汉就是效果来得太快,才把政府吓到了,匆忙封城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老大是为了配合加州的时间,睡得晚。老二就是日夜颠倒了。
阳性就是轻微症状。就是有点cough和黄痰。其他正常
对第二波从境外再引入的疫情的到来,疲于防范,快草木皆兵了。
没有群体免疫,强制清除(eliminate)的办法,在疫情没有扩散的情况下,当然是最好的。但现在疫情已经全面扩散到世界各地,而且国际间的流通又不能长久终止,没有疫苗或有效治疗,各国就只有疲于应付之下的各种长久瘫痪了。
短期内,只有硬着头皮,尝试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让自然免疫的人群去维护一定程度的社会运转,这也是没办法的情况下,和大自然争取一个“相对”妥协。
清零说的是抗体,无症状感染说的是病毒测试结果阳性。
你说的测试剂准确率是指测抗体的血清测试剂还是测病毒的核酸测试剂呢?哪一个比较准?
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清测试结果的比照,但是我就凭感觉是觉得有些人感染之后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neutralise病毒,所以才长期带有活性病毒,在病毒测试时一直呈现阳性。
常阳患者的症状是可能反复的,就像乙肝的小三阳。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一种是暂时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潜伏期患者,这种不能算无症状,只能叫暂时无症状,还有一种就是从感染病毒到病毒在体内清除,都没有出现症状。目前的研究观察结果是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的抗体水平普遍比较低。无症状患者可能并非是因为产生抗体而获得保护,而是因为对病毒不易感,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果。
这是我目前的理解。。。
选择信任这个免疫牌。我不反民主更不反科学,但是我讨厌反智,也讨厌假民主,所以就多看多想多比较。人人心里一杆秤,很多事情是得让时间来做判决的。
感觉好像在唱衰中国。。。也不用想太多。至少我是已经习惯了,而且未来好几年都要被西方人戳脊梁(如果不是戳在脸上)说这个呢,现在不习惯习惯,以后还怎么过呀?
中国的二波疫情很严峻。可是,全世界的二波疫情都会很严峻!要想群体免疫,没有6到7成的人口筛一遍病毒,那就永无宁日。我们这里染疫比例比美国高多了,就这样,也只有5.7%!!!这还不是现在的数字而是根据现有情况推测的下个月的数字。就指着这个数字还想群体免疫,,,还是等疫苗吧。。。真正的群体免疫只能靠疫苗!
中国抗疫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风险,我愿意选择祝福。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当时记得有人跟我说,没见到谁信仰破碎失语,就看到粉红很亢奋。应该是真的,只是我不认识几个粉红,却认识几个信仰破碎而失语的朋友。
就算意见不一致,也得客气地说话
对事表对人。
我们这里都在为解禁的事吵个不休,好几天没看英国新闻了。
他们比我们厉害的就一项,首相进了icu。
这年头,不靠比烂,抢不到头条。
都是“精华”
那是怎样一个数字啊?

没有疫苗的时候,大家都得学会跟病毒一道生存。不过中国是低位运行,我们是高位运行,风险自担,谁也不比谁轻松,潇洒都是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