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个建议您别生气啊。
要帮助你女儿,我觉得最需要看专业人士的人是你。你可以去看看psychotherapist. 要找一个好的。帮你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一边为你女儿的信用卡头疼,一边还继续帮她付。她已经是成年人了。你为什么放不下?这里有很深层次的原因。远不止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受苦这么简单。这里的很多姐妹都劝你要放手。很多次了,都无果。这些年看着你来来回回就这个事发了不少帖子,但是没有进展,替你着急。
举个例子我瞎分析一下哈,在你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因为单亲而有愧疚感,然后导致格外宠她?这就可能形成了你们母女关系的一个固定模式。你不停地帮你女儿,你女儿也习惯了这个模式,所以对接受你的帮助没有任何不安。如果有这个原因,你可以请治疗师帮你想清楚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有的单亲妈妈就可以很tough, 对孩子不是很宠的。然后可以找出对应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做到完全经济上不支持你女儿,但是依然会有很好的母女互动。
我对你了解仅限于网上,所以这个分析很有可能完全不对。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路。
选好专业又在巨贵的城市独立不容易。大部份父母会忍不住帮。直到自己没能力帮那天。
有急事,我也会给我女儿付信用卡的。广姐只付过几次,基本上她女儿还是自己照顾得过来的。
现在我女儿每天走去上学,我都担心,怕她被车撞了。我儿子在别人家后院玩(他家做了个treehouse,下面放个巨大的蹦床,然后男孩子们从treehouse往下跳到蹦床上弹起)我也担心死了,怕他被其他男孩子踩死了。所以我好理解广姐。
其实有一句话,“我们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因为我们也有”。
广姐其实和她女儿做着一样的事,她女儿忍不住花钱,广姐忍不住为女儿出钱。
这两者在心理学上讲是一样的行为。
只不过后者可以打着“爱”的幌子。
我是纯就心理学来谈的,请不要看作是个人攻击……
在我身边认识的当地人和最近读过的一些文章,现在所有的家长们都正在帮助自己的子女,他们不仅给钱帮助,而且还希望自己的子女和自己一起住,这样更热闹一些。(这点和中国人变得一样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出去旅游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只要是不吸毒不醉酒就是很不错了,所以广州姐的女儿就算是非常优秀的了。至于现代的年轻人讲究一些生活情调,这是没有错的。我倒希望广州姐多在女儿耳边吹吹风找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是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哈哈哈。
三年前儿子进了哈佛, 学费全部出, 她老公有次对我说儿子想上研究院,他们还出学费。
我现在住的房子,原来卖主的儿子一家孩子四个,全上西北大学,四个孩子学费全部父母出掉, 也是妥妥当地老美。
如果对方是个会理财的,金钱消费观念不同是夫妻关系的大隐患.
不过女儿在纽约这行业的确挺难的,帮忙是应该的,她带女儿去Walmart做法对啊,帮着付信用卡也没错,就是凡事有个度,这个广姐自己心理应该有数的.
所以我女儿虽然还小,但我从小就给她灌输金钱理财观念.
女儿居然还说什么受过教育的人,不能自食其力怎么怎么的,好像不能自食其力也要看情况似的……绝对需要端正世界观和价值观
她女儿的同事有高额信用卡账单而且被房东赶出来到她那里借宿,帮忙归帮忙,但这消费习惯应该是引以为戒的。我曾认识的女性单身朋友,是咱们华人,在纽约工资不高,每月信用卡账单都付不起,几年下来利滚利, 最后是personal bankruptcy.
可能以为是“痛经”,结婚了,就好了
对事不对人啊
早点学会理财太重要了
生活质量和钱财的平衡很重要。
还有,还有,你们填
纽约市生活成本巨高,父母有能力帮一把的都会帮. 广州姐姐把她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哪里会严重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的父母不也是总是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总想在经济上帮我们一把吗?
而收入又不足,只能有山靠山了.
妈妈帮了多年,女儿已经有了被帮的期望值,一旦妈妈停帮,女儿难免失望伤心,会影响母女关系吧
记得继女在收入很低的时候,每天一杯Starbucks 咖啡,老公就和她讲一年下来的费用。
一定要硬的起来,这很关键
大家讨论寻求好的教育方法,但是运作起来没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利器。结果是不可控的。操作的人面对就是风险。出于爱孩子的心父母不太愿意面对可能的坏结果,所以不知不觉会节节败退。
说到寻求专家帮助,就算专家的理论可能很正确,但是专家本身也是人,自然带了人性的弱点。所以客观上引入专家,就是扩大了风险。结果可能好,但是也可能很不好。而且不好的概率很高。因为,专家能说动父母放弃孩子,让他们直接面对风险吗?如果能,可能开始就不需要找专家了。
专家可能有种密器可以教导父母去劝说子女,但是这种间接的操作也往往不太奏效。
我看大专家运作最好的情况,是子女不相信父母,但是相信了专家,对专家言听计从的情况。当然这个其实是子女去看专家的情况。这种对未成年的成功比例相对高点。
又有人会说,要找个好的专家就管用,但是所谓好的专家在哪里?在这个寻找的大海捞针过程中,人可能就消耗完了,比面对原来的痛苦还要增加很多的绝望。
儿子到现在上班才2年半,去年他因为身体不好,工作上也有点小挫折,于是我们决定帮他在工作单位附近买个房子装修好,这样有利于他的身体,同时工作上也可以更有利些。去年装修的时候他住airbnb都是是我们付钱的。
我们督促他学会合理安排生活,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比如拿现金ATM必须从自己银行的机器上拿,这样就不用付那3刀的手续费。吃饭不能每次都出去吃,自己可以家里煮个面条,加点肉,蛋菜,又方便又便宜。现在有病毒的情况下,还很安全。
房子装修的时候都是我们的开支,所有的东西功能很好,尽可能的让他用的舒服,包括所有可能装下的:大冰箱,洗碗机,大水槽,酒柜,洗衣机,室外花园和shed。这些他已经很高兴了,因为不光是一个自己own的房子,更加是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家,不豪华,但是在曼哈顿还算不错的。当然也有利于他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另外教会他如何管理自己的钱,他年纪比较小,还不会多考虑这些,就跟他经常讲讲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他的情况设计,他总算则这些方面还是听从的。一开始工资低,401K没有要求他放满,每年增加一些,房子是10/1arm的,这样利率比较低,但是同时要求他今年每个月多交500刀,明年要求他每个月多交1000刀,年底奖金好的话,会要求他一次性加1万进去,这样能缩短很多时间 免得万一。saving account常年balance不能低于一万。除了贷款,不能负债。我还给他注册了Credit karma,要求他自己monitor自己的信用分。
LD去纽约出差会给儿子带些冷冻的东西去,让他可以在吃到一些高质量的食品因为他没有办法自己去买这样的食品因为需要大量或者很贵,当然也有我自己做的好吃的。比如我买12磅的日本5A和牛,分割好真空冻上,每次LD去,家里还有的话会给他带1,2快,好的organic的牛排也带两块,最近还带了我自己包的粽子,红烧肉,雪菜肉丝,片好的西班牙火腿(喝酒的好小菜),都是冰冻了可以放冰箱冻着,需要就拿出来吃。每个季度我从Costco网上orderpaper towel,tissue,洗碗机液,垃圾袋这些大包装的,他可以放shed里面,然后慢慢拿出来用的,纽约的小包装的价格是至少两倍。不错的咖啡机也买了,需要的话,可以自己做咖啡,一般没必要的话,就自己在家做咖啡喝好了。也跟他讲为啥很大美国人收入不算低,但是一点钱都没存下来。儿子小时候我们还是学生,他是看着我们怎么省钱过日子的,现在他自己一般的东西都买的不贵,没有什么奢华的想法,但是经常性不贵的外食加起来也不便宜。所以我还是推他自己做。家里的炉子是24寸的,还有微波炉,我还给他买了一个oven/steamer combo,蒸点鸡蛋蔬菜或者稍微烤个小东西非常方便的。现在有女朋友了,两人还在家里做吃的呢。我的观念是平时自己家里吃,吃的质量高还便宜,有事情出去吃,也可以吃好点。这样比较balance。
至少目前为止,他基本算是能收支平衡。
买Costco的那种cup来做,成本才5 毛 钱,家里装修的时候装了很好的一套净水器,让他直接可以喝净水器出来的水。
当妈妈的要保护女儿,不愿意女儿面对更大的风险,很难不出手的。
一半头款,告诉他:以后月付和税你自己得担当,要不然就租房子住。。。
最后一个烂摊子母女谁都不好收拾,同时还还会严重影响母女感情。
花销大于收入,这不止是价值观的问题了……
可惜,在美国这变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我昨天跟老公建议他退休后去社区大学免费教课,教年轻人理财观念/消费观念
如果像广姐说的,不帮她,她都破产好几次了。广姐在乎她女儿不能破产,如果她女儿不在乎呢?她身边不是有被房东赶出的同事吗。他们那个群体很可能是不能不喝气泡水,但是破产或许可以原谅的。
我们三个睡房都空着,继女房间还是她的东西。
反正他们现在赚的好
我女儿希望我们今年买车,我们告诉她会把我的旧车给她,爸爸的车给我,爸爸买一辆好车。不会给孩子比我们自己生活水平更高 的东西,高级的他们需要自己去努力挣钱来得到。我们提供托底的需要。包括教育费用。
是否要帮成年的孩子, 这个应该没有对错, 也没有国界,只是个人选择。 我先生现在还在帮他的两个成年儿子还他们房子的贷款。 他是答应孩子帮他们五年。 现在还有两年就帮完了。 女儿乱用信用卡肯定是不好的习惯, 这个习惯在美国人里很盛行。 女儿曾经帮过忙的一个女同事就有二十万债务(不是房屋贷款)。我是会尽力帮她改变这个习惯。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帮助我女儿的, 只要我还有能力。 但我会画好界限的。 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也是让网友们引以为戒 .
家里是开车行的。
儿子大学时父母付学费,不管生活费。儿子为了免学费,SAT考了高分。高中时自己打工就攒了一笔小钱。
大学毕业考了研,家里还是付学费,不管生活费。他在纽约读了一年,自己跑去德国读书了,因为不用付学费。
女儿呢,妈妈有些宠爱,结果和儿子完全相反,消费高,工作上赚不到钱,靠爹妈贴补。现在跟男友在一起,男友收入还行,20多万吧,爹妈现在是跟女儿在财务上划清界限。不狠心不行了……
儿子呢,现在在德国工作,买了自己小公司的股份,目标是35岁,有一米资产,估计没问题。
抽烟什么的
我觉得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是这个孩子对世界感知和父母还是基本一致,所以在一个体系内对话。
另外,没孩子的话,也要有狗有猫。
车子要大一点儿
……
我咋觉得除非结婚找到钻石王子了,否则跌入更大的窟窿呢
我父母没多少文化。我靠自己摸索,走很多弯路的
那个工资,在大城市也就够活命的。
只是帮的时候还是要有界限。另外我觉得年轻人生活常识少,需要教他们,比如我跟儿子说少喝点酒,拉不下面子的话,用tonic water来冒充一下。还有他们不知道如何省钱,我帮他设计好可以省钱也不丢面子的做法,这样他省钱了还很高兴,就愿意去做。年轻人也是很要面子的。
米奇是以很positive的观点来描述的, 所以读者会被引导到看成功的一面。实际上你们俩个都是很爱子女的好妈妈,只不过叙述方式和自信心的不同。
还有其他的各种办法,我们这些人的孩子,虽然不算穷人的孩子,但是很多个人financial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好多少,所以他们需要1.教育他们怎么管理和增长自己的资产。2,各种生活常识,可以有一个balance的,不错的生活方式但是不需要花太多钱。我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
儿子高中女儿小学的时候,我们全家去了一次Borabora,他们都很喜欢。觉得以后还要去,儿子去年开始谈一个小姑娘的时候,还问爸爸去一次全家的开销是多少?我们说至少2万,还没包括一部分机票钱,儿子说那比他的全部身价还多啊,爸爸听了笑死了。小孩子好玩。
家是2个人的,尤其2边都有小孩子的时候,一边倒心里难受,如果是我,我也不干。
广姐收入高,自己又没有债务,帮得了就帮,这个没有国界,全世界的大多数父母能做的都会做。
广姐的女儿在娱乐界,花销大,不跟同事朋友出去,很快就会被踢出圈子,这个大流必须随(我不喝酒,但每次出去爬梯,我老公说我应该点杯酒哪怕浪费掉, 从众)。她女儿虽然现在挣的不多,但以后的前途一定会很好,这笔钱值得帮。广姐以后不必抱怨,如果你女儿小气太节约不入群,你倒真要担心了。
至于你说的从众,需要一定程度的,但是未必是是需要从众,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都从众,我觉得也很难成为很成功的啊。
我家LD的老板,家里至少几十个米的身价了,经常穿RL的T恤的,没啥问题。
但是其实每个case不一样,同样的方法,用于不同的对象,结果不同。甚至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对象,如果,时间,环境等不同,结果都不同的。
我觉得其中环境的作用很大。还有对象某个时间点,内心的感悟力等。。。很复杂。
所以人不胜天。
不过父母持续的爱很重要,这个已经不只关乎子女人生的结果了,而是父母本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说到底,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独立的过程。
他在硅谷,工资不错,5年了还租房,他说租房便宜,自己管股票。
他和他对象都是环境主义者, 今年看见他们旅行时用不锈钢水瓶装水喝,非常感慨,挺骄傲他们的。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把他没长大的部分培养长大到可以独立。不是18岁或者22岁一到孩子忽然就变成人了的。这个需要一个过程,而现在的年轻人这个过程好像比以前长了,我们认知到这一点,然后去努力啊。不能说,我们不能保证有个最好的结果,我们就不去努力了。
平时度假就做airBnB。NY挣钱挺容易
我们可以给一下意见, 但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他们那里的。
她们俩做着一样的事。这种taker/giver模式必须有人来打破。
否则,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情况可能和现在一模一样,无论她女儿以后挣多少钱。因为她女儿习惯了take,不知道量入为出。这个模式有没有bother她女儿我们不知道。但显然是bother广姐的。所以打破这个模式的人只能是广姐。
我们可以继续在这里混,看五年后是不是还是这样。
华人多的地区私下再加点tutor 的私活。
估计她也不会一直这样的。 现在她已经注意支出了。
另外,广姐心太软,估计做不到。必须要心狠,可能得让她破产一次,才会learn the lesson.
就只得离开原来的房子了。 同事现在租到一个卧室了, 价钱也不便宜的。
孩子们都各有各的毛病,尽量帮她改吧, 也许她有一天就觉悟了
你女儿那么大了,也不见得会听你的。让她自己去figure our 吧。
学会合理消费和自立
我提个建议您别生气啊。
要帮助你女儿,我觉得最需要看专业人士的人是你。你可以去看看psychotherapist. 要找一个好的。帮你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一边为你女儿的信用卡头疼,一边还继续帮她付。她已经是成年人了。你为什么放不下?这里有很深层次的原因。远不止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受苦这么简单。这里的很多姐妹都劝你要放手。很多次了,都无果。这些年看着你来来回回就这个事发了不少帖子,但是没有进展,替你着急。
举个例子我瞎分析一下哈,在你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因为单亲而有愧疚感,然后导致格外宠她?这就可能形成了你们母女关系的一个固定模式。你不停地帮你女儿,你女儿也习惯了这个模式,所以对接受你的帮助没有任何不安。如果有这个原因,你可以请治疗师帮你想清楚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有的单亲妈妈就可以很tough, 对孩子不是很宠的。然后可以找出对应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做到完全经济上不支持你女儿,但是依然会有很好的母女互动。
我对你了解仅限于网上,所以这个分析很有可能完全不对。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路。
选好专业又在巨贵的城市独立不容易。大部份父母会忍不住帮。直到自己没能力帮那天。
有急事,我也会给我女儿付信用卡的。广姐只付过几次,基本上她女儿还是自己照顾得过来的。
现在我女儿每天走去上学,我都担心,怕她被车撞了。我儿子在别人家后院玩(他家做了个treehouse,下面放个巨大的蹦床,然后男孩子们从treehouse往下跳到蹦床上弹起)我也担心死了,怕他被其他男孩子踩死了。所以我好理解广姐。
其实有一句话,“我们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因为我们也有”。
广姐其实和她女儿做着一样的事,她女儿忍不住花钱,广姐忍不住为女儿出钱。
这两者在心理学上讲是一样的行为。
只不过后者可以打着“爱”的幌子。
我是纯就心理学来谈的,请不要看作是个人攻击……
在我身边认识的当地人和最近读过的一些文章,现在所有的家长们都正在帮助自己的子女,他们不仅给钱帮助,而且还希望自己的子女和自己一起住,这样更热闹一些。(这点和中国人变得一样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出去旅游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只要是不吸毒不醉酒就是很不错了,所以广州姐的女儿就算是非常优秀的了。至于现代的年轻人讲究一些生活情调,这是没有错的。我倒希望广州姐多在女儿耳边吹吹风找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是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哈哈哈。
三年前儿子进了哈佛, 学费全部出, 她老公有次对我说儿子想上研究院,他们还出学费。
我现在住的房子,原来卖主的儿子一家孩子四个,全上西北大学,四个孩子学费全部父母出掉, 也是妥妥当地老美。
如果对方是个会理财的,金钱消费观念不同是夫妻关系的大隐患.
不过女儿在纽约这行业的确挺难的,帮忙是应该的,她带女儿去Walmart做法对啊,帮着付信用卡也没错,就是凡事有个度,这个广姐自己心理应该有数的.
所以我女儿虽然还小,但我从小就给她灌输金钱理财观念.
女儿居然还说什么受过教育的人,不能自食其力怎么怎么的,好像不能自食其力也要看情况似的……绝对需要端正世界观和价值观
她女儿的同事有高额信用卡账单而且被房东赶出来到她那里借宿,帮忙归帮忙,但这消费习惯应该是引以为戒的。我曾认识的女性单身朋友,是咱们华人,在纽约工资不高,每月信用卡账单都付不起,几年下来利滚利, 最后是personal bankruptcy.
可能以为是“痛经”,结婚了,就好了
对事不对人啊
早点学会理财太重要了
生活质量和钱财的平衡很重要。
还有,还有,你们填
纽约市生活成本巨高,父母有能力帮一把的都会帮. 广州姐姐把她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哪里会严重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的父母不也是总是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总想在经济上帮我们一把吗?
而收入又不足,只能有山靠山了.
妈妈帮了多年,女儿已经有了被帮的期望值,一旦妈妈停帮,女儿难免失望伤心,会影响母女关系吧
记得继女在收入很低的时候,每天一杯Starbucks 咖啡,老公就和她讲一年下来的费用。
一定要硬的起来,这很关键
大家讨论寻求好的教育方法,但是运作起来没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利器。结果是不可控的。操作的人面对就是风险。出于爱孩子的心父母不太愿意面对可能的坏结果,所以不知不觉会节节败退。
说到寻求专家帮助,就算专家的理论可能很正确,但是专家本身也是人,自然带了人性的弱点。所以客观上引入专家,就是扩大了风险。结果可能好,但是也可能很不好。而且不好的概率很高。因为,专家能说动父母放弃孩子,让他们直接面对风险吗?如果能,可能开始就不需要找专家了。
专家可能有种密器可以教导父母去劝说子女,但是这种间接的操作也往往不太奏效。
我看大专家运作最好的情况,是子女不相信父母,但是相信了专家,对专家言听计从的情况。当然这个其实是子女去看专家的情况。这种对未成年的成功比例相对高点。
又有人会说,要找个好的专家就管用,但是所谓好的专家在哪里?在这个寻找的大海捞针过程中,人可能就消耗完了,比面对原来的痛苦还要增加很多的绝望。
儿子到现在上班才2年半,去年他因为身体不好,工作上也有点小挫折,于是我们决定帮他在工作单位附近买个房子装修好,这样有利于他的身体,同时工作上也可以更有利些。去年装修的时候他住airbnb都是是我们付钱的。
我们督促他学会合理安排生活,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比如拿现金ATM必须从自己银行的机器上拿,这样就不用付那3刀的手续费。吃饭不能每次都出去吃,自己可以家里煮个面条,加点肉,蛋菜,又方便又便宜。现在有病毒的情况下,还很安全。
房子装修的时候都是我们的开支,所有的东西功能很好,尽可能的让他用的舒服,包括所有可能装下的:大冰箱,洗碗机,大水槽,酒柜,洗衣机,室外花园和shed。这些他已经很高兴了,因为不光是一个自己own的房子,更加是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家,不豪华,但是在曼哈顿还算不错的。当然也有利于他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另外教会他如何管理自己的钱,他年纪比较小,还不会多考虑这些,就跟他经常讲讲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他的情况设计,他总算则这些方面还是听从的。一开始工资低,401K没有要求他放满,每年增加一些,房子是10/1arm的,这样利率比较低,但是同时要求他今年每个月多交500刀,明年要求他每个月多交1000刀,年底奖金好的话,会要求他一次性加1万进去,这样能缩短很多时间 免得万一。saving account常年balance不能低于一万。除了贷款,不能负债。我还给他注册了Credit karma,要求他自己monitor自己的信用分。
LD去纽约出差会给儿子带些冷冻的东西去,让他可以在吃到一些高质量的食品因为他没有办法自己去买这样的食品因为需要大量或者很贵,当然也有我自己做的好吃的。比如我买12磅的日本5A和牛,分割好真空冻上,每次LD去,家里还有的话会给他带1,2快,好的organic的牛排也带两块,最近还带了我自己包的粽子,红烧肉,雪菜肉丝,片好的西班牙火腿(喝酒的好小菜),都是冰冻了可以放冰箱冻着,需要就拿出来吃。每个季度我从Costco网上orderpaper towel,tissue,洗碗机液,垃圾袋这些大包装的,他可以放shed里面,然后慢慢拿出来用的,纽约的小包装的价格是至少两倍。不错的咖啡机也买了,需要的话,可以自己做咖啡,一般没必要的话,就自己在家做咖啡喝好了。也跟他讲为啥很大美国人收入不算低,但是一点钱都没存下来。儿子小时候我们还是学生,他是看着我们怎么省钱过日子的,现在他自己一般的东西都买的不贵,没有什么奢华的想法,但是经常性不贵的外食加起来也不便宜。所以我还是推他自己做。家里的炉子是24寸的,还有微波炉,我还给他买了一个oven/steamer combo,蒸点鸡蛋蔬菜或者稍微烤个小东西非常方便的。现在有女朋友了,两人还在家里做吃的呢。我的观念是平时自己家里吃,吃的质量高还便宜,有事情出去吃,也可以吃好点。这样比较balance。
至少目前为止,他基本算是能收支平衡。
买Costco的那种cup来做,成本才5 毛 钱,家里装修的时候装了很好的一套净水器,让他直接可以喝净水器出来的水。
当妈妈的要保护女儿,不愿意女儿面对更大的风险,很难不出手的。
一半头款,告诉他:以后月付和税你自己得担当,要不然就租房子住。。。
最后一个烂摊子母女谁都不好收拾,同时还还会严重影响母女感情。
花销大于收入,这不止是价值观的问题了……
可惜,在美国这变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我昨天跟老公建议他退休后去社区大学免费教课,教年轻人理财观念/消费观念
如果像广姐说的,不帮她,她都破产好几次了。广姐在乎她女儿不能破产,如果她女儿不在乎呢?她身边不是有被房东赶出的同事吗。他们那个群体很可能是不能不喝气泡水,但是破产或许可以原谅的。
我们三个睡房都空着,继女房间还是她的东西。
反正他们现在赚的好
我女儿希望我们今年买车,我们告诉她会把我的旧车给她,爸爸的车给我,爸爸买一辆好车。不会给孩子比我们自己生活水平更高 的东西,高级的他们需要自己去努力挣钱来得到。我们提供托底的需要。包括教育费用。
是否要帮成年的孩子, 这个应该没有对错, 也没有国界,只是个人选择。 我先生现在还在帮他的两个成年儿子还他们房子的贷款。 他是答应孩子帮他们五年。 现在还有两年就帮完了。
女儿乱用信用卡肯定是不好的习惯, 这个习惯在美国人里很盛行。 女儿曾经帮过忙的一个女同事就有二十万债务(不是房屋贷款)。我是会尽力帮她改变这个习惯。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帮助我女儿的, 只要我还有能力。 但我会画好界限的。
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也是让网友们引以为戒 .
家里是开车行的。
儿子大学时父母付学费,不管生活费。儿子为了免学费,SAT考了高分。高中时自己打工就攒了一笔小钱。
大学毕业考了研,家里还是付学费,不管生活费。他在纽约读了一年,自己跑去德国读书了,因为不用付学费。
女儿呢,妈妈有些宠爱,结果和儿子完全相反,消费高,工作上赚不到钱,靠爹妈贴补。现在跟男友在一起,男友收入还行,20多万吧,爹妈现在是跟女儿在财务上划清界限。不狠心不行了……
儿子呢,现在在德国工作,买了自己小公司的股份,目标是35岁,有一米资产,估计没问题。
抽烟什么的
我觉得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是这个孩子对世界感知和父母还是基本一致,所以在一个体系内对话。
另外,没孩子的话,也要有狗有猫。
车子要大一点儿
……
……
我咋觉得除非结婚找到钻石王子了,否则跌入更大的窟窿呢
我父母没多少文化。我靠自己摸索,走很多弯路的
那个工资,在大城市也就够活命的。
只是帮的时候还是要有界限。另外我觉得年轻人生活常识少,需要教他们,比如我跟儿子说少喝点酒,拉不下面子的话,用tonic water来冒充一下。还有他们不知道如何省钱,我帮他设计好可以省钱也不丢面子的做法,这样他省钱了还很高兴,就愿意去做。年轻人也是很要面子的。
米奇是以很positive的观点来描述的, 所以读者会被引导到看成功的一面。实际上你们俩个都是很爱子女的好妈妈,只不过叙述方式和自信心的不同。
还有其他的各种办法,我们这些人的孩子,虽然不算穷人的孩子,但是很多个人financial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好多少,所以他们需要1.教育他们怎么管理和增长自己的资产。2,各种生活常识,可以有一个balance的,不错的生活方式但是不需要花太多钱。我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
儿子高中女儿小学的时候,我们全家去了一次Borabora,他们都很喜欢。觉得以后还要去,儿子去年开始谈一个小姑娘的时候,还问爸爸去一次全家的开销是多少?我们说至少2万,还没包括一部分机票钱,儿子说那比他的全部身价还多啊,爸爸听了笑死了。小孩子好玩。
家是2个人的,尤其2边都有小孩子的时候,一边倒心里难受,如果是我,我也不干。
广姐收入高,自己又没有债务,帮得了就帮,这个没有国界,全世界的大多数父母能做的都会做。
广姐的女儿在娱乐界,花销大,不跟同事朋友出去,很快就会被踢出圈子,这个大流必须随(我不喝酒,但每次出去爬梯,我老公说我应该点杯酒哪怕浪费掉, 从众)。她女儿虽然现在挣的不多,但以后的前途一定会很好,这笔钱值得帮。广姐以后不必抱怨,如果你女儿小气太节约不入群,你倒真要担心了。
至于你说的从众,需要一定程度的,但是未必是是需要从众,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都从众,我觉得也很难成为很成功的啊。
我家LD的老板,家里至少几十个米的身价了,经常穿RL的T恤的,没啥问题。
但是其实每个case不一样,同样的方法,用于不同的对象,结果不同。甚至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对象,如果,时间,环境等不同,结果都不同的。
我觉得其中环境的作用很大。还有对象某个时间点,内心的感悟力等。。。很复杂。
所以人不胜天。
不过父母持续的爱很重要,这个已经不只关乎子女人生的结果了,而是父母本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说到底,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独立的过程。
他在硅谷,工资不错,5年了还租房,他说租房便宜,自己管股票。
他和他对象都是环境主义者, 今年看见他们旅行时用不锈钢水瓶装水喝,非常感慨,挺骄傲他们的。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把他没长大的部分培养长大到可以独立。不是18岁或者22岁一到孩子忽然就变成人了的。这个需要一个过程,而现在的年轻人这个过程好像比以前长了,我们认知到这一点,然后去努力啊。不能说,我们不能保证有个最好的结果,我们就不去努力了。
平时度假就做airBnB。NY挣钱挺容易
我们可以给一下意见, 但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他们那里的。
她们俩做着一样的事。这种taker/giver模式必须有人来打破。
否则,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情况可能和现在一模一样,无论她女儿以后挣多少钱。因为她女儿习惯了take,不知道量入为出。这个模式有没有bother她女儿我们不知道。但显然是bother广姐的。所以打破这个模式的人只能是广姐。
我们可以继续在这里混,看五年后是不是还是这样。
华人多的地区私下再加点tutor 的私活。
估计她也不会一直这样的。 现在她已经注意支出了。
另外,广姐心太软,估计做不到。必须要心狠,可能得让她破产一次,才会learn the lesson.
就只得离开原来的房子了。 同事现在租到一个卧室了, 价钱也不便宜的。
孩子们都各有各的毛病,尽量帮她改吧, 也许她有一天就觉悟了
你女儿那么大了,也不见得会听你的。让她自己去figure our 吧。
学会合理消费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