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呢?
昨天母亲节,儿子一早睡眼惺忪地过来厨房,用手勾着我脖子从背后笨拙地hug了一下,粗声粗气地说了声:“Happy Mother's Day,妈!”
“ 妈”发的四声,和“骂”一模一样的调子。:) 疫情中从没外出堂吃过。昨天节日,加上我们都已打过了疫苗第二针,我问要不要去餐馆吃一顿,儿子出乎意料地回道:“去哪家,你选。” 马上得寸进尺,问要不要先去公园或海边走走,走饿了可以多吃点。昨天的太阳一定是从西边出来的,儿子居然没有反对,虽然有点点的迟疑。 趁儿子洗澡吹头发的空档,匆忙挑了和liren美眉白色长裙大体同款的亮色蓝裙,用空气挂烫熨斗熨熨平,挂到车后座。说走就走,出发! 已经好久没和儿子单独出去过了,不让拍照不喜欢拍照更是已经好多年。到达目的地,儿子严肃认真来了个约法三章:单纯走路, 一直往前,不要东弯西拐走走停停;实在要拍照的话不要把他框进画面,有意无意都不行,除非事先征得了他的同意;(有人的地方)尤其不要拉拉扯扯勾肩搭背。是我认识的那个高中生。 没问题!:) 于是有了这趟急行军一样的母子游,临行前急匆匆特意准备的蓝色长裙根本没有机会换上。也不方便。嘿嘿~~~ 照片有儿子拍的,也有我自己拍的,都是手机照。若是换了蓝色长裙应该会更应景。 1. 2. 3. 4. 5. 6. 虽然打了疫苗,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去海边,再去餐馆,回到家喉咙愈发的疼,到晚上演绎成朋友们分享过的“难忍的痛和冷”,远远超过之前蜻蜓点水样样不缺的温和反应,但心里还是很开心儿子的同行,回味甜蜜。临睡前吃了两颗泰勒诺,今天好了很多。
最后是迟到的母亲节祝福,姐妹们节日快乐!:)
不止一位朋友提到过,我家弟弟给人一种少年不羁的感觉,和哥哥相比,任性得多,也有个性得多。 弟弟做啥都强调主权和自由,同一件事情,商量启发着来还是下死命令居高临下强行压制,效果迥然不同。学习各方面也从不让父母插手,特别不认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追额外的几分把分数填满的做法。作为父母,省了很多事,也多出很多事。 回想起来,除了开开车做做饭洗洗衣服最多再加上特别活动时拍拍照片,初高中阶段好像真的没有为儿子做过太多,剪指甲和吹头发真的可以算是母子俩最稳定最持久也最个性化的亲子互动 。 和偶尔客串一下妈妈小棉袄的哥哥不同,弟弟更像一件如假包换铁坎肩儿,时不时硌你一下没商量。 这样母子同乐的场景比较少,我一般是拍照那个。
小小少年。 给弟弟剪脚趾甲时抓拍到的瞬间, 领导一直喜欢这类日常写实风格的原生态照片,有种金不换的情结,即便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与此同时,我这边不知不觉中开起了小差,开始并且越来越偏爱薄施脂粉稍事打扮的风格。Growing apart好像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 一晃到了毕业季,各方面原因(主要是老妈的疏忽)错过了初中毕业班表彰大会。总是躲着镜头已多年不愿拍片的儿子欣然同意老妈关于“乐队爬梯上来个补救”的提议。 手提肩扛屁颠儿屁颠儿地赶去,镜头前的儿子又是一副左闪右躲的样子,很气人。 “不愿拍就明说!没有一点问题!!你现在这个样子!!!妈很不高兴!!!! ” 还好有同学用手机拍下了一众小伙伴在中学校园里最后一刻的大合影。 回到家中 ,一路上安静异常的儿子突然用低沉缓慢的声音告诉我说,拍这张大合照之前 ,一位女同学起头,小声的哽咽迅速哭成了全场响应的一大片,大家依依不舍,彼此拥抱祝福,流泪道别,“拍照的时候我还在流泪,止不住“,说着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大而化之粗粗拉拉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儿子,居然会哭,在大庭广众之下哭,并且还如此细腻动情地与老妈分享这哭,半大男孩“难为情的哭”。略感意外的同时,一种甜丝丝糯滋滋的感觉突然涌了上来,是幸福的酸甜。
默默上前,轻轻拍着儿子的肩背,给了一个深深的hug...... 那两年,儿子对hug之类的亲近形式的过敏和排斥达到极致,反复强调爱的表达并不只有单一的一种形式,“boy尤其如此”。那天居然欣然接受,没有一丝闪躲。 儿子有次问我说,(不借助kiss和hug) 妈妈难道感受不到我对你的爱吗?脸上带着一抹be wronged的微表情 ,很不解,很可爱,很少年。 一转眼,那个少年眼泪带来的温柔悠长甜蜜hug已经过去了四年,酷酷拽拽的少年已经开始回甜。还是很少能具体参与到他的日常事务中去,但远远看着或静静相伴的时候,依然能很容易地感受到这个半大男孩内心里面的sweet和soft,尽管我行我素满不在乎的外表基本如故。 现在想给儿子拍个照片那是相当的困难,有时候挺纳闷的,小时候那个一边大声嚷嚷 “拍我,拍我”一边勇往直前往镜头冲的抢镜男孩哪里去了呢?时间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平时只要暴露在镜头前就会被无形罩住,不由自主不同程度地发僵发呆发懵,手足无措。
熨裙子的当口小心脏扑通扑通的,激动无措得像小年轻要赴约会一样。我们是临时起意,下午四点多才充满出发的,到了目的地我几乎是掐着表走完全程,没有一分钟的耽延,反而略有提前。好好表现,争取尽快能有下一次。没出息的老妈,嘿嘿~~~
愚人节后恢复走路瘦了几磅,第二针疫苗后各样反应清水煮青蛙又减了几磅,这两天反应加重(也可能只是伤风)估计还会瘦两磅。没有刻意去减,一个多月十磅多一点,现在的体重比常态略微轻了一点点。
剩下1个赞留着以后,不要抠图了也不要乱七八糟加滤镜啊,我好烦豆姐把好好的照片抠图抠的颜色背景细节故事都没有了,替照片难过哦,以后要是都像这组这样的照片该多好多赏心悦目呀!:)
有时候选黑白或棕色滤镜片的时候,耳边真的会有蓝贝妹妹质疑的声音。以后尽量外拍,尽量选不需要抠图(比如身边或背景有人)的照片。蓝贝看姐行动吧。:)
只拍到腿,凑镜头太近了。:)
我们爱看以前好莱坞的黑白照片,那个时候没有彩色的,只有黑白。那些好看的照片有个共同点,就是人物的五官深邃立体,脸色匀净,照出照片就特别有冲击力;咱们亚洲人大部分人五官比较扁平,加上脸上的皱纹斑点,黑白片特别突出这些缺点。所以还是彩色照片看着更好些。
如蓝调,微风所言,如果锦瑟_华年真的愿意出来为大家服务,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情。你们的时间精力经验才情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不知怎么我想到“倍增”这个词)。批评建议起来可以更犀利,赞扬夸奖起来也可以更热情,不用怕难为情,反正大家也猜不出究竟是锦瑟_华年里哪一位美眉。:)
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大家自由地推荐自荐,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当事人是否有时间精力愿望服务大家。
深感赞同
女儿有点低调,悄悄画了一张卡片,里面也有控诉
的内容,比如我让她上音乐课,数学课。去年前年全是赞美的话。小儿子三岁,完全不懂,还以为过生日,嚷着要点蜡烛。我是忙得没功夫去庆祝,或者一起吃晚饭。或者说对这些仪式性的东西不感兴趣。
就是当我们自己是宝会不会有点矫情啊,还好有妹妹同感,哈哈哈~~~
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呢?
昨天母亲节,儿子一早睡眼惺忪地过来厨房,用手勾着我脖子从背后笨拙地hug了一下,粗声粗气地说了声:“Happy Mother's Day,妈!”
“ 妈”发的四声,和“骂”一模一样的调子。:)






疫情中从没外出堂吃过。昨天节日,加上我们都已打过了疫苗第二针,我问要不要去餐馆吃一顿,儿子出乎意料地回道:“去哪家,你选。”
马上得寸进尺,问要不要先去公园或海边走走,走饿了可以多吃点。昨天的太阳一定是从西边出来的,儿子居然没有反对,虽然有点点的迟疑。
趁儿子洗澡吹头发的空档,匆忙挑了和liren美眉白色长裙大体同款的亮色蓝裙,用空气挂烫熨斗熨熨平,挂到车后座。说走就走,出发!
已经好久没和儿子单独出去过了,不让拍照不喜欢拍照更是已经好多年。到达目的地,儿子严肃认真来了个约法三章:单纯走路, 一直往前,不要东弯西拐走走停停;实在要拍照的话不要把他框进画面,有意无意都不行,除非事先征得了他的同意;(有人的地方)尤其不要拉拉扯扯勾肩搭背。是我认识的那个高中生。
没问题!:)
于是有了这趟急行军一样的母子游,临行前急匆匆特意准备的蓝色长裙根本没有机会换上。也不方便。嘿嘿~~~
照片有儿子拍的,也有我自己拍的,都是手机照。若是换了蓝色长裙应该会更应景。
1.
2.
3.
4.
5.
6.
虽然打了疫苗,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去海边,再去餐馆,回到家喉咙愈发的疼,到晚上演绎成朋友们分享过的“难忍的痛和冷”,远远超过之前蜻蜓点水样样不缺的温和反应,但心里还是很开心儿子的同行,回味甜蜜。临睡前吃了两颗泰勒诺,今天好了很多。
最后是迟到的母亲节祝福,姐妹们节日快乐!:)
不止一位朋友提到过,我家弟弟给人一种少年不羁的感觉,和哥哥相比,任性得多,也有个性得多。

弟弟做啥都强调主权和自由,同一件事情,商量启发着来还是下死命令居高临下强行压制,效果迥然不同。学习各方面也从不让父母插手,特别不认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追额外的几分把分数填满的做法。作为父母,省了很多事,也多出很多事。
回想起来,除了开开车做做饭洗洗衣服最多再加上特别活动时拍拍照片,初高中阶段好像真的没有为儿子做过太多,剪指甲和吹头发真的可以算是母子俩最稳定最持久也最个性化的亲子互动 。
和偶尔客串一下妈妈小棉袄的哥哥不同,弟弟更像一件如假包换铁坎肩儿,时不时硌你一下没商量。
这样母子同乐的场景比较少,我一般是拍照那个。
小小少年。



给弟弟剪脚趾甲时抓拍到的瞬间, 领导一直喜欢这类日常写实风格的原生态照片,有种金不换的情结,即便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与此同时,我这边不知不觉中开起了小差,开始并且越来越偏爱薄施脂粉稍事打扮的风格。Growing apart好像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
一晃到了毕业季,各方面原因(主要是老妈的疏忽)错过了初中毕业班表彰大会。总是躲着镜头已多年不愿拍片的儿子欣然同意老妈关于“乐队爬梯上来个补救”的提议。
手提肩扛屁颠儿屁颠儿地赶去,镜头前的儿子又是一副左闪右躲的样子,很气人。
“不愿拍就明说!没有一点问题!!你现在这个样子!!!妈很不高兴!!!! ”
还好有同学用手机拍下了一众小伙伴在中学校园里最后一刻的大合影。
回到家中 ,一路上安静异常的儿子突然用低沉缓慢的声音告诉我说,拍这张大合照之前 ,一位女同学起头,小声的哽咽迅速哭成了全场响应的一大片,大家依依不舍,彼此拥抱祝福,流泪道别,“拍照的时候我还在流泪,止不住“,说着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大而化之粗粗拉拉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儿子,居然会哭,在大庭广众之下哭,并且还如此细腻动情地与老妈分享这哭,半大男孩“难为情的哭”。略感意外的同时,一种甜丝丝糯滋滋的感觉突然涌了上来,是幸福的酸甜。
默默上前,轻轻拍着儿子的肩背,给了一个深深的hug......


那两年,儿子对hug之类的亲近形式的过敏和排斥达到极致,反复强调爱的表达并不只有单一的一种形式,“boy尤其如此”。那天居然欣然接受,没有一丝闪躲。
儿子有次问我说,(不借助kiss和hug) 妈妈难道感受不到我对你的爱吗?脸上带着一抹be wronged的微表情 ,很不解,很可爱,很少年。
一转眼,那个少年眼泪带来的温柔悠长甜蜜hug已经过去了四年,酷酷拽拽的少年已经开始回甜。还是很少能具体参与到他的日常事务中去,但远远看着或静静相伴的时候,依然能很容易地感受到这个半大男孩内心里面的sweet和soft,尽管我行我素满不在乎的外表基本如故。
现在想给儿子拍个照片那是相当的困难,有时候挺纳闷的,小时候那个一边大声嚷嚷 “拍我,拍我”一边勇往直前往镜头冲的抢镜男孩哪里去了呢?时间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平时只要暴露在镜头前就会被无形罩住,不由自主不同程度地发僵发呆发懵,手足无措。
熨裙子的当口小心脏扑通扑通的,激动无措得像小年轻要赴约会一样。我们是临时起意,下午四点多才充满出发的,到了目的地我几乎是掐着表走完全程,没有一分钟的耽延,反而略有提前。好好表现,争取尽快能有下一次。没出息的老妈,嘿嘿~~~
愚人节后恢复走路瘦了几磅,第二针疫苗后各样反应清水煮青蛙又减了几磅,这两天反应加重(也可能只是伤风)估计还会瘦两磅。没有刻意去减,一个多月十磅多一点,现在的体重比常态略微轻了一点点。
剩下1个赞留着以后,不要抠图了也不要乱七八糟加滤镜啊,我好烦豆姐把好好的照片抠图抠的颜色背景细节故事都没有了,替照片难过哦,以后要是都像这组这样的照片该多好多赏心悦目呀!:)
有时候选黑白或棕色滤镜片的时候,耳边真的会有蓝贝妹妹质疑的声音。以后尽量外拍,尽量选不需要抠图(比如身边或背景有人)的照片。蓝贝看姐行动吧。:)
只拍到腿,凑镜头太近了。:)
我们爱看以前好莱坞的黑白照片,那个时候没有彩色的,只有黑白。那些好看的照片有个共同点,就是人物的五官深邃立体,脸色匀净,照出照片就特别有冲击力;咱们亚洲人大部分人五官比较扁平,加上脸上的皱纹斑点,黑白片特别突出这些缺点。所以还是彩色照片看着更好些。
如蓝调,微风所言,如果锦瑟_华年真的愿意出来为大家服务,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情。你们的时间精力经验才情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不知怎么我想到“倍增”这个词)。批评建议起来可以更犀利,赞扬夸奖起来也可以更热情,不用怕难为情,反正大家也猜不出究竟是锦瑟_华年里哪一位美眉。:)
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大家自由地推荐自荐,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当事人是否有时间精力愿望服务大家。
深感赞同
女儿有点低调,悄悄画了一张卡片,里面也有控诉
的内容,比如我让她上音乐课,数学课。去年前年全是赞美的话。小儿子三岁,完全不懂,还以为过生日,嚷着要点蜡烛。我是忙得没功夫去庆祝,或者一起吃晚饭。或者说对这些仪式性的东西不感兴趣。
就是当我们自己是宝会不会有点矫情啊,还好有妹妹同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