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CUSPEA学子

冯墟
楼主 (文学峸)

我也学物理,一直景仰卡斯皮亚(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学子。

但直到1994年才一睹风采,见到了卡斯皮亚学子中第一位学成归国的A。今天看来,他在美国拿博士、做博后的学校都算不上顶尖名校。但在当时中国,他就是超人,坐直通车、做正教授。他北京人,夫人武汉人,武汉是他们回国第一站。

在武汉呆的时间不长,他不久就调到了北京,给科学院新贵做二老板,他俩一个方向。新贵后来成了科学院的大老板,A也成了那个方向的首席、目前还不是院士。

我认识他开门弟子。他们关系处得不好,A瞧不上这位开门弟子,不同意他转博。瞧不上也就算了,他还满处说,连我们在武汉都听到了,给弟子造成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他当时年轻,不太瞧得上国内的学生,而且公开流露出来,实在没必要。

二十五年后,曾经的卡斯皮亚学子A还在中国科学院。那位开门弟子在国内读了另外方向的博士,辗转来到美国,曾担任美国某著名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当初那么伤害人家,又是何必。

 

在美国,我知道我身边有一位卡斯皮亚学子B,是某校系主任。在微信群见到一同名同姓的,也是大学教授,不认为就是B。后来我们在微信群里拌嘴。我想既然他或她是教授,总会讲道理吧,于是主动私信联系。她给我回电话,原来是她,就是B,我的物理前辈。出乎意料。

我表达了对她的景仰。她是卡斯皮亚学女,而且是在名校拿的学位、当的教授。她谦虚,别那么说,卡斯皮亚那拨人、包括我自己,都没什么成就。

不打不成交。我们聊天,能一气聊一两个小时。她家里没有汉语环境,有时闷得慌。人就是矛盾,她有时想讲汉语,但是又不愿跟中国发生过多联系。

我们能聊到一起,也是缘分。她说,北京的童年,是她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而我,在中国的成长经历,苦大仇深。

 

万万料不到,有的卡斯皮亚学子竟会沦落街头。美国社会,还是应该尽人道、给他必要的帮助。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经历,辉煌或者不堪,到头来,就是一个人而已。

 

我在写这篇短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美国对中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巨大。人各有志,但是中美之间的竞争确实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还在用自己的经费,给中国政府提供知识和人才。

 

2024011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香港的榕树 资本运作里的政治 第一爱(DEI)对大学亚裔学生占比的影响 啊,CUSPEA学子 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
l
lovecat08
说的中肯!
冯墟
人无高低贵贱,都要吃喝拉撒。
西
西东人8
有意思的文章,这是对一个时代的回顾,我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见内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6605379.html

冯墟
卡斯皮亚在八十年代让物理专业变得有吸引力。没想到其中这么多人中途翻车。生物又是一个坑。
西
西东人8
时代的局限性
冯墟
有一点是真的,美国的吸引力。A回去了(科大的),打的也是美国的招牌。
乙等围观
有思想
l
ling_yin_shi
不仅在美国,在很多国家聪明人不愿去读博士。即使细化到城市,北京上海本地人读博士也非常少。在国家层面强行区分开,
邵丰慧
还真是。 希望,以后大家都有凭着兴趣爱好做人生选择的自由。把苦读变成乐读
冯墟
国与国的事情比较复杂,不好过多评价。人各有志,也不好过多议论。
冯墟
学物理不费力的人不多,朱棣文自称物理简单、可能是那样的人。其他学物理的,多少都有苦读的成分。爱因斯坦也有数学不够用的时候
冯墟
被人羡慕的人,也有烦恼和挫折。
l
lovecat08
+100
l
lovecat08
j
jin_yin_hua
一群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去读美国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因为时代的变化没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古树羽音
盛赞至理名言!希望故乡的孩子们早日脱出读读读的苦海,更希望家长们快快觉悟!
冯墟
按文中B的说法,“最会考试的人”。六四之后,其中有些人转行,发了财,或者成为有名的金融教授。
a
ahniu
land of freedom

not land of free stuff.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