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两本书之二---西罗多德所闻

k
kirn
楼主 (文学峸)

对于社科类作品,一本书需要拿来作为文艺作品读,还是需要拿来作为史书记载来读,是一个很严肃但也很困难的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读书的例子,圣经作为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和宗教权威来读,得到的结论和感受就是截然不同的。这并不意味着读者不能同时带着三个立场来读,但是读者需要判断的是书的客观,主观,和可信度,然后因此自己的接受程度。

相信每一个抱着真诚的态度来了解巴以冲突的人,不会期待自己读到一本搞笑之作,而且作品而无视于世间此时正在进行的苦难。既然我们已经在关注和审视这个地区的民族,那就不得不扯几句民族主义(nationalism)。其实民族主义在西方学术界是一个后来铸就的名词,最早起源认为是17世纪早期。当然这个定义只能怪那时的西方世界对中华文化并不了解(中华民族真正从商朝开始有更加国家化的历史,而夏朝基本上被认为是部落联盟)。真正就民族一词,开始学术的讨论成熟于19至20世纪,和巴以地区的“民族”和“你我相对”的意识成熟同期。我个人更倾向于20世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位出生在中国的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的“民族”概念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比如说,美利坚民族----多么美丽的想象共同体。又比如说,中华民族,到底是汉族还是56个民族?同样是想象的共同体。

现代社会里大部分人的认识是巴勒斯坦的民族意识从以色列建国开始驱赶70几万本地居民开始,而在这之前,巴勒斯坦地区居住的人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意识可能是相当薄弱的。著名的一本书是<Nakba>灾难(2017年出版,内容为纪实文学,我没读过, 两位编辑为Ahmad H. Sa'di,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籍学者,Lila Abu-Lugho,作者巴勒斯坦人,父亲巴勒斯坦人,母亲犹太人,美国籍学者)。

巴书因此在和耶书最开始的差别,便在于鉴定对自我群体意识的起源。巴勒斯坦这个词语,在希腊甚至全世界的第一位历史学家Herodotus(前484至425)的<历史>一书中,记载他和当地的菲尼基人,非利士人,阿拉伯人,埃及人以及其他人的谈话,便出现了巴勒斯坦这个词,但是他少有谈到犹太人。这样看来,巴勒斯坦成词晚于以色列至少1700年(以色列成词从雅各被神称为“以色列”开始)。

因此,这段时间到犹太人被完全驱逐的过程,在巴以历史上至关重要。耶书和巴书的处理方式便截然不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处在巴勒斯坦那个地区,除了犹太人有国家概念,其他人等,如同乌合之众,去和谁发展向心力可能都完全没有概念。

故此,巴书把这段时间处理为简短一章,因为他们的确接近无话可说。但这段时间对犹太人来说,太重要,因为这里标记着他们挣扎和失去故土的所有苦痛。简单地说,真正的让后人感叹的巴勒斯坦的可读历史,此时其实还远远没有开始。

然而,基于这段时间的丰富文献,相比之下,耶书的成书方式就实在不敢苟同了。对于耶书的成书态度,我觉得需要揶揄一下作者完全不负责任的写法。书中处处都是精确的数字而没有任何数据来源,比如Titus的军队,是60,000人,比如某个宫殿的一个屋顶,由400个黑人,10个某人和40个另外某人维护。读者可以为作者辩护,这些数字都是估计嘛,瑕不掩瑜。事实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瑕”的写法,反应的是作者把事实和自己的诠释混为一物,而且作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试图精确地描述(这个试图非常重要,试图意味着真诚,没有真诚的目的,作者就是在企图欺负,欺骗读者,或者强奸读者的意愿,或者嘲笑读者的智商)。而且请不要把这种写法和旧约里的民数记写法来对比----民数记里面也的确把以色列人的人头通过精确数字统计下来。可是,民数记是旧约时的以色列人口普查和统计,来拉壮丁打仗的,如果不是精确数字,情以何堪。因此,我个人觉得,耶书里面的种种观点的表征方法,都值得被疑问。

相比之下,客气一点的说,巴书就更加学术,或者说耶书比较文艺吧。

l
lovecat08
没读过!做饭忙!
l
ling_yin_shi
我了解的,除了德意志,欧洲很多地方对犹太人都不太好感,爱尔兰,英国,意大利,

原因可能是犹太人聪明,精于算计,门槛儿清,对人冷血。

  比如莎翁的《威尼斯商人》,里面那个吝啬鬼。小说《尤利西斯》,里面的爱尔兰对犹太人极为排斥。 

l
ling_yin_shi
以色列从内塔尼亚胡开始过于强势了,只怕以后问题会不断。想想也是,千年的矛盾,哪会那么容易消解。
f
freemanli01
很多洞见,赞。“巴勒斯坦去和谁发展向心力可能都完全没有概念”。民族认同感,或则身份认同感,最终是不是可归结为人生定位,

虽然个人定位和种族相连。

好多读书方法,牛,怎么写书,怎么看书,怎么质疑其数字来源。

关于圣经,我是三者都有,但是要说真正能指引人在今生今世就突破这个世界的局限的,那还是要数佛教楞严经等等。

 

k
kirn
我现在又没饭吃喔,你做的啥?
k
kirn
聪明人都不会受待见对不对?愚蠢的人自私,很快被识别,会被同情,聪明人自私,那就后果严重
k
kirn
在我看来,不是千年的矛盾的问题,而是人口和土地资源的问题。以色列发展的灌溉系统和石油支撑的农业养着这一大群互相打仗的人们
k
kirn
巴书的切入点,就是indentity。耶书的切入点,乃是民族自豪感。差别太大了
k
kirn
自由男神你过奖拉,我觉得是大家都会这么读书吧
f
freemanli01
我觉得不寻常。:) 你这方面出了个人能力外,是不是也接触过明师指点,或者就是有环境熏陶。面授机宜,嗯,你到皇宫里别迷路,

要知道找啥东西、啥宝贝。。。

k
kirn
试试在电影里把这加沙五个m的人放到空无一人水草肥美的北美大陆来,他们要互相打仗,我觉得还要等好几个世纪。
k
kirn
不瞒您说,我前段时间的确去研究了一下他们文科期刊的套路:))还比较了一下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觉得很有意思

只翻了翻哲学和语言学的几个,还没来得及把各大专业的都翻一下

k
kirn
我翻书必然带着目的,否则不会翻那么快
k
kirn
这不好,是太功利的方式。但是现在阅读材料太多,除了让chatgpt帮着读,我时间划不来。听请chatgpt读一篇,要8刀
f
freemanli01
呵呵,Kirn就是属于公主级别的,拿着番邦进贡清单翻翻,看看有啥出奇的东西没有。。。诶呦
f
freemanli01
你这大概也属于速读?我旁观的感觉,速读不等于匆忙。要看读的对象了,只要到了心里都能消化整合,就是好的
f
freemanli01
晋级以后,也确实不能每本都分布那么多精力。你是怎么总结哪些期刊的,说说应该是有价值的。后来想想所谓速读,大概也就是对某个

领域已经有一定知识了。才可能用翻书的方式看。

 

颤音
觉得这些书只能当观点来读,多少事实,怎么呈现事实,分析,门道太多
颤音
手工赞,真正的读书人,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