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未见一户人家,自弃路上山,就连人影也未见着一个。低头不见来时路,因为根本没有路。无归路,也不可滚着下山,难保不死不伤。
得另想他法。分析了一下,我认为应该横着走,理由是山里若有人家,必然会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安家,有人家走动就会有路,即使若隐若现。书认同,补充道,找到路没有山里人家我们也能走下山。
横行的决定是对的,走了约半小时,看见一条自山上流下的小溪--或说小沟,不到半米宽,水深仅两三寸。捧起水用舌尖点了点,无味,不清甜也无怪味,似无根之水无毒亦未受污染。于是畅饮,顿觉精神。抬头往山上看,林深叶茂,不见人烟。我想到个好消息告诉书:一路上虽没人也没见着野兽。书回应了她的高兴。当时我没有特别触动,此时回忆那次旅游,自始至终,我俩没有埋怨,从始至终,都冷静且乐观地应对一切始料未及。三十多年过去,我忽然意识到当时欠她一句谢谢和赞美。
我们决定继续横着走,祈祷能找到路。太阳西斜,太阳落山,短暂的黄昏越来越昏暗。没有路。
忽然,书兴奋的声音响起:看,那里有灯光!我看过去,感谢天,真的是!微弱却无比温暖的灯光,在右边半山腰处,美丽如星星般眨着眼睛。我们朝着灯火阑珊处深一脚浅一脚地却坚定地在黑暗中摸爬过去。---黑暗中的微光,亮过白昼里的太阳。这感悟来于彼时,不是书中得来,若与书本巧合,只因与他人有巧合的经历罢。
爬了得有一个多小时才爬到,直到门口我俩也没摸着路。敲门,主人应门,是位四五十岁的山里大叔,见到我俩竟无半分惊讶,直接让我们进屋,又直接说:一人5块钱,有床有被有饭。我俩忙不迭地恭恭敬敬地递上钱。我请求立刻上饭,主人说,要到明早才有饭。我问加钱可否加一晚餐。主人似不善言辞,带我们走进厨房,自己看可有吃的。厨房挺大,除了灶台,中间一张方桌,四条长凳,靠墙摆着一圈儿大缸,十几口,大得装得下人。我立刻警惕起来,又细看这大叔面相老实,不似歹人要把我俩装进缸里腌成肉干。这时听见有大婶的声音传来:几个人?大叔大声做答:两个大姑娘。
我贼心不死地提醒大叔,家里是否有干面条,米,面粉,玉米,鸡蛋,红薯,或院子里种的随便啥。大叔一个劲地摇头,最后说,他家是药农,种的全是药草。
我心中满是疑惑,乡下我去过,贫困山区的山民家我也借宿过,还没遇见过谁家粒米皆无,连一口吃的也没有。我又问,有水喝吗?这次大叔答:有。指了指一口缸说,那是水缸。我稍稍安心,大叔不是所有问题无脑做答。
大婶抱着两床棉絮进来,往我俩一人手里塞一床,让我们抱着跟她去睡觉。棉絮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深重霉味,我实在想不出这棉絮得放在哪儿才能腌出这等霉味。大婶提着盏油灯带我们出屋,绕房走到后边一个独立小屋,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大婶拍拍门大声问:睡了没,又来俩客人。说时抬手在门边一晃,随着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吱呀”声,门开了。大婶随即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像不像聊斋里的画面?)
我进门一看,好家伙,里边已有二十来人,全在那躺着呢。这应该是间柴房,木架搭成,四面透风,长方形。门开在长边中部,进门左手边的空间放满干柴,一直堆到屋顶,对面和右手边靠墙平放着两块木板,相连成L型,这些人就躺在木板上,都盖棉絮,躺得满满当当,没有空位。
一位躺在门对面的人掀开棉絮坐起身,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开口发话:大家再挤两个位置出来。又对我俩传达:刚才我们已开过会,所有人不得脱鞋,都穿着鞋睡,油灯要一直亮着。简明扼要,有领导讲话的风范。我点头说好,又对大伙儿道谢致歉。然后借出门方便,把棉絮往地上一放拉着书出了门。地上不干净,但肯定比那棉絮干净多了。
出门深吸一口气再长长地嘘出,总算放下心来,安全了,不是进了孙二娘的黑店,先前的丛生疑窦也都解释得通了。大叔大婶熟练的操作,以及能睡这儿的估摸都没吃午饭,鬼子进村扫荡,焉有粒米剩下。
绕开油灯微弱的光,我和书摸索着往黑咕隆咚处走去,感觉走进了田里。罡风大作呜呜声响,脚下田叶沙沙声和。无星无月无点光,眼前一抹黑,五指伸手不见。衣衫单薄如无物,五月罡风似霜刀。
摸回屋里,一屋人都安静地躺下了,短边木板靠墙处空了出来。
关柴门,门梢是条软铁链带钩,勾住门框上的铁环,露着拳头宽的门缝。罡风吹过,门开门合,吱呀做响,挂在门上的油灯也随着左右摇晃。
走到短木板处,见躺着俩母亲俩学龄前小孩,两米多宽的木板躺六人还算宽松,不似长木板上的男男女女们人挨人地挤着。我和书被优待了,感谢那些昏暗中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爬上木板,打开棉絮,破破烂烂,鼻子自动罢工,嘴张着暂代呼吸,就这样还往身上裹,早冻坏了。心中默想,杜甫出来说两句,有布有衾有霉味否?有枕头否?身下有茅草否?脚可上床否?若你知道我除了霉味深重的破棉絮,余下皆无,床板长不足四尺,小腿和脚悬在板外,你还歌否?(参“茅庐为秋风所破歌”)
山风怪叫,门吱呀做响,摇曳的昏黄油灯,我在重塑聊斋故事时不觉入梦,梦里小倩穿着破烂的黑黄的白棉絮出场,身上散发着浓重的霉味…
我是被书推着叫醒的,恍惚间吓我一跳,以为是小倩在叫我起床吃肉。睁开眼,太阳高照,人去屋空,若不是书真实地站在面前,我定然以为是在做梦。真不敢相信我就这样一觉睡到大天光,定是累极了。
快起来吃肉,有肉吃。书又重复说了一次。
(未完,待下篇)
这是打开你的帖子WXC塞的广告。。
不仅未见一户人家,自弃路上山,就连人影也未见着一个。低头不见来时路,因为根本没有路。无归路,也不可滚着下山,难保不死不伤。
得另想他法。分析了一下,我认为应该横着走,理由是山里若有人家,必然会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安家,有人家走动就会有路,即使若隐若现。书认同,补充道,找到路没有山里人家我们也能走下山。
横行的决定是对的,走了约半小时,看见一条自山上流下的小溪--或说小沟,不到半米宽,水深仅两三寸。捧起水用舌尖点了点,无味,不清甜也无怪味,似无根之水无毒亦未受污染。于是畅饮,顿觉精神。抬头往山上看,林深叶茂,不见人烟。我想到个好消息告诉书:一路上虽没人也没见着野兽。书回应了她的高兴。当时我没有特别触动,此时回忆那次旅游,自始至终,我俩没有埋怨,从始至终,都冷静且乐观地应对一切始料未及。三十多年过去,我忽然意识到当时欠她一句谢谢和赞美。
我们决定继续横着走,祈祷能找到路。太阳西斜,太阳落山,短暂的黄昏越来越昏暗。没有路。
忽然,书兴奋的声音响起:看,那里有灯光!我看过去,感谢天,真的是!微弱却无比温暖的灯光,在右边半山腰处,美丽如星星般眨着眼睛。我们朝着灯火阑珊处深一脚浅一脚地却坚定地在黑暗中摸爬过去。---黑暗中的微光,亮过白昼里的太阳。这感悟来于彼时,不是书中得来,若与书本巧合,只因与他人有巧合的经历罢。
爬了得有一个多小时才爬到,直到门口我俩也没摸着路。敲门,主人应门,是位四五十岁的山里大叔,见到我俩竟无半分惊讶,直接让我们进屋,又直接说:一人5块钱,有床有被有饭。我俩忙不迭地恭恭敬敬地递上钱。我请求立刻上饭,主人说,要到明早才有饭。我问加钱可否加一晚餐。主人似不善言辞,带我们走进厨房,自己看可有吃的。厨房挺大,除了灶台,中间一张方桌,四条长凳,靠墙摆着一圈儿大缸,十几口,大得装得下人。我立刻警惕起来,又细看这大叔面相老实,不似歹人要把我俩装进缸里腌成肉干。这时听见有大婶的声音传来:几个人?大叔大声做答:两个大姑娘。
我贼心不死地提醒大叔,家里是否有干面条,米,面粉,玉米,鸡蛋,红薯,或院子里种的随便啥。大叔一个劲地摇头,最后说,他家是药农,种的全是药草。
我心中满是疑惑,乡下我去过,贫困山区的山民家我也借宿过,还没遇见过谁家粒米皆无,连一口吃的也没有。我又问,有水喝吗?这次大叔答:有。指了指一口缸说,那是水缸。我稍稍安心,大叔不是所有问题无脑做答。
大婶抱着两床棉絮进来,往我俩一人手里塞一床,让我们抱着跟她去睡觉。棉絮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深重霉味,我实在想不出这棉絮得放在哪儿才能腌出这等霉味。大婶提着盏油灯带我们出屋,绕房走到后边一个独立小屋,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大婶拍拍门大声问:睡了没,又来俩客人。说时抬手在门边一晃,随着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吱呀”声,门开了。大婶随即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像不像聊斋里的画面?)
我进门一看,好家伙,里边已有二十来人,全在那躺着呢。这应该是间柴房,木架搭成,四面透风,长方形。门开在长边中部,进门左手边的空间放满干柴,一直堆到屋顶,对面和右手边靠墙平放着两块木板,相连成L型,这些人就躺在木板上,都盖棉絮,躺得满满当当,没有空位。
一位躺在门对面的人掀开棉絮坐起身,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开口发话:大家再挤两个位置出来。又对我俩传达:刚才我们已开过会,所有人不得脱鞋,都穿着鞋睡,油灯要一直亮着。简明扼要,有领导讲话的风范。我点头说好,又对大伙儿道谢致歉。然后借出门方便,把棉絮往地上一放拉着书出了门。地上不干净,但肯定比那棉絮干净多了。
出门深吸一口气再长长地嘘出,总算放下心来,安全了,不是进了孙二娘的黑店,先前的丛生疑窦也都解释得通了。大叔大婶熟练的操作,以及能睡这儿的估摸都没吃午饭,鬼子进村扫荡,焉有粒米剩下。
绕开油灯微弱的光,我和书摸索着往黑咕隆咚处走去,感觉走进了田里。罡风大作呜呜声响,脚下田叶沙沙声和。无星无月无点光,眼前一抹黑,五指伸手不见。衣衫单薄如无物,五月罡风似霜刀。
摸回屋里,一屋人都安静地躺下了,短边木板靠墙处空了出来。
关柴门,门梢是条软铁链带钩,勾住门框上的铁环,露着拳头宽的门缝。罡风吹过,门开门合,吱呀做响,挂在门上的油灯也随着左右摇晃。
走到短木板处,见躺着俩母亲俩学龄前小孩,两米多宽的木板躺六人还算宽松,不似长木板上的男男女女们人挨人地挤着。我和书被优待了,感谢那些昏暗中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爬上木板,打开棉絮,破破烂烂,鼻子自动罢工,嘴张着暂代呼吸,就这样还往身上裹,早冻坏了。心中默想,杜甫出来说两句,有布有衾有霉味否?有枕头否?身下有茅草否?脚可上床否?若你知道我除了霉味深重的破棉絮,余下皆无,床板长不足四尺,小腿和脚悬在板外,你还歌否?(参“茅庐为秋风所破歌”)
山风怪叫,门吱呀做响,摇曳的昏黄油灯,我在重塑聊斋故事时不觉入梦,梦里小倩穿着破烂的黑黄的白棉絮出场,身上散发着浓重的霉味…
我是被书推着叫醒的,恍惚间吓我一跳,以为是小倩在叫我起床吃肉。睁开眼,太阳高照,人去屋空,若不是书真实地站在面前,我定然以为是在做梦。真不敢相信我就这样一觉睡到大天光,定是累极了。
快起来吃肉,有肉吃。书又重复说了一次。
(未完,待下篇)
这是打开你的帖子WXC塞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