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错失的故事

u
updateonline
楼主 (文学峸)

叙述的是商学院名教授,特聘的哪种。他出生已经就是华裔富二代。咋知道。聚会时,他能即兴表演钢琴。我们这些留一代,傻头傻脑的,不会这些的。:=)。

他的第一次错失,是在北京某大学著名 MBA 项目担任客座教授。他自己说,是学生(钱都赚不少的大佬们)公认的最好的老师,但他没在北京置业。

然后他到澳洲某大城市工作,房子买在大学校园区。几年后,他再次跳槽到另外一所澳洲大学,因为买的房子一直不涨,就卖掉。错失这个房子的大涨,在疫情时的大涨,涨到去年底领先东海岸所有地区。错失第二次。

到新城市他因为是特聘教授,所以买的自住的房子也比一般同事要贵很多,区域也好。这次运气好涨得也快。之后他也买多一个投资房。到去年初,他卖掉自住的房子。据说是他太太决定:觉得房市要跌,落袋为安。(她太太也是富二代,留学美国的华裔)。卖完后,即刻在学校附近买入价格低很多的一套作为自住。但不幸的是,一年过去,他卖掉的持续涨了大约80万,没有停的势头。他买的房子,现在居然跌了大约十几万。另外一套投资房同样跌了。这是第三次错失。

真实发生在我身边。还有比他运气更差的。同样一个系的名教授,买在靠近海景区的豪宅买入价几百万,很多年下来,居然基本不涨。赶紧趁市场好卖掉,去远郊区买同样甚至更大的豪宅但价格低很多。同样享受。

不知别人如何感想。到这个坛子里,俺获得的不是别人的成功经验,收获的更多是避免掉别人掉入的坑。自从2004大约以来,看到了(投资上)死了几波的 ID.RIP.

随便写点,因为准备好的ID投资比较因故永久取消。好吧,懂得自然懂。

n
nilabonita
海边的大豪宅很多都不涨的。 超过500万的目前基本是跌。 但也不影响他们买这种房子。

这些业主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投资。 投资就要买白菜房。 越便宜越好。

u
updateonline
对。俺是白手起家,思路不同的。
n
nilabonita
像我们这附近的很多豪宅都是空置的。 业主卖掉的时候我看过记录都没赚钱。他们是为了自己过得舒服。 不考虑增值不增值。
采香
富人错失大笔机会还是富人,小民错失良机还是小民

R
R&D
商学院甚至金融系的教授们除了定投,大多数没有碰过股票的。

几个我认识的真实例子:

一商学院教授A,不是正经金融系方向,年纪偏大,来自台湾。2009年时看见世纪机会,想买股票。问我家怎么买,他以为还需要打电话交易呢。我还真不知道他有没有401k,照理,有401k账户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吧。

一金融教授B,人极其聪明,写的论文都是关于options的,还总是被公司请去做顾问。到自己炒股时,完全不用那些options知识规避风险。也是奇了怪了。

一金融教授C,之前的一个退休账户,近20万,全见外婆了。之后再不敢碰任何个股。

 

u
updateonline
我看到的是95%连一般风险的定投都不敢。集中在债券。 十年后和选择风险投资(按基金內部自己定义)比收益大约差了一倍。
慢想者
会做的不教人,教人的不会做。

商学教授不一定熟悉心理学行为金融学。

a
ahniu
怎么认识的都是失败者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