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关注 「DJ雅清」
前几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上官云珠的大儿子张其坚。
他因为从小跟随亲生父亲张大炎生活,待在母亲上官云珠身边的日子有限,所以受上官云珠的影响不大。
他一生沉稳内敛,与世无争,甘做一个隐入尘埃的普通人,虽不像母亲那般光芒耀眼,但却也因此躲开了更多纷扰和灾祸。直到现在,88岁的他,仍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但他那同母异父的妹妹,却有着与他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就是姚姚。
相比同母异父的哥哥张其坚,和同母异父的弟弟韦然,姚姚是待在上官云珠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
因此受母亲的影响,也最大。
她不仅眉眼长得像上官云珠翻版,美丽优雅,而且性格也像,很要强,心里有什么苦,也不肯说出来,宁愿自己扛。
她似乎一生都在与母亲进行抗争,不想被培养成另一个“上官云珠”。
更谁能想到?她的最终命运,竟然还是和母亲上官云珠,如出一辙……
上官云珠和姚克结婚的时候,才23岁,姚克38岁。
姚克原名姚莘农,是安徽歙县人,190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
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20多岁便开始致力于翻译事业,将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又将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翻译成英文,推广和介绍到全世界。
姚克
1937年,抗战爆发,姚克参与创作了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话剧,在三十四年代的上海影剧界,是个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1941年,姚克在上海何氏照相馆老板何佐明的介绍下,认识了尚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的上官云珠。他被上官云珠的惊人美貌和曼妙风情所深深打动。当听说上官云珠也有进入影剧圈闯荡一番的心愿后,他决定为其提供帮助。
上官云珠在何氏照相馆所拍的美人照
在姚克的介绍下,初出茅庐的上官云珠,很快就得到了在话剧《雷雨》中出演四凤的机会。
眼看着一颗影剧新星,冉冉升起。
但随着上官云珠声名鹊起,和社交应酬活动的增多,这就引起了她当时的丈夫张大炎的强烈不满。
上官云珠和张大炎
张大炎从一开始就不希望上官云珠在外面抛头露面,再加上演艺界关系复杂,常有流言蜚语传出,就更让张大炎心生芥蒂。
但上官云珠生性好强。她一心想做个独立女性,不愿成为丈夫的依附品。
所以依然我行我素。
这就使她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摇摇欲坠。
是的,在这之前,上官云珠已经有了第一段婚姻,并且还生下了儿子张其坚。
她1936年嫁给了家乡首富之子张大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张其坚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一家三口,也曾其乐融融。
但这份婚姻却随着上官云珠在上海滩影剧界的名气越来越大,而张大炎又始终不愿理解也不肯接受妻子的选择,所以到最后只能是劳燕分飞。
上官云珠和张大炎的离婚协议书
1943年春天,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张其坚被张大炎带回到家乡江苏江阴的长泾镇生活。
1943年7月,上官云珠就嫁给了姚克。
1944年8月10日,两人的女儿姚姚出生,小名叫贝贝。
姚姚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
彼时母亲已经成为轰动上海滩的影剧明星。
而父亲更是在影剧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大才子。
所以姚姚的生活环境,极其优渥。
她像温室的花朵,被母亲精心呵护。
上官云珠从一开始,就想将女儿培养成优雅的淑女,给她最好的物资条件,但对她的一言一行,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其实这段婚姻,如果可以更长久一些的话,那么对于姚姚来说,一定会更安稳的感觉。
然而影剧界的夫妻关系,一向动荡,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
这不,姚克和上官云珠刚结婚没多久,就趁上官云珠带女儿外出巡演的时候,而和另外一名富家女,“婚内出轨”了。
上官云珠是个刚烈性子的女人,脾气很火爆,一听这消息,就炸了,坚决要和姚克离婚,而女儿由自己独自抚养。
1946年,上官云珠和姚克离婚的时候,姚姚才两岁。她刚学会叫爸爸,但又突然失去了父亲。
姚克和新婚的妻子,去了香港。从此有20多年的时间,父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而上官云珠又忙于自己的演艺事业,一心想做那个拔尖的人。
所以更多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姚姚,就总是一个人玩,怀里抱着个洋娃娃,低垂着眼帘,走来走去,好像有什么心事似得。
由此我们可想而知,这孩子的心里,得有多么孤单?
但上官云珠却不允许自己的女儿,有任何不优秀的地方。
她对姚姚,就像对自己一样要求苛刻。
她为姚姚提供了像“小公主”一般的物质条件,每天喝牛奶,身上的衣服,也全都品牌高档货。甚至,姚姚在上海的奢侈品鞋店,还有自己的脚模,连鞋子都是订做。
可同时,她又在姚姚4岁的时候,就要求她学弹钢琴,还为她找了最好的老师。每次姚姚坐在钢琴边,身子必须挺得板正,而且不许弹错一个音符。不然,上官云珠就会上手开打。
姚姚也懂得母亲的用心良苦。
可越是这样,她就越显得不开心。
在家里的话,也越来越少。
直到一个笑容和煦的陌生叔叔,出现在她们家。
1950年,姚姚看到一个名叫程述尧的叔叔,经常会到他们家做客。
姚姚很喜欢这个叔叔。因为他永远都那么和蔼可亲,犹如温暖的春风,和母亲的凌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程述尧是就读于燕京大学教育系和毕业于辅仁大学的高材生,英文水平很高,曾在中央银行担任过英文秘书。但因为他个人酷爱艺术,所以创办过“南北剧社”,与黄宗江、黄宗英、孙道临、于是之、卫禹平等都是同事。后来还在昆仑影业公司担任过金山秘书,还在电影《大团圆》中,扮演过沈浩然一角。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好友黄宗江的妹妹黄宗英。两人于1948年离婚。
1950年,程述尧在担任上海兰心大戏院副经理期间,被在这里出演话剧《红旗歌》的上官云珠那绝代风华所吸引,从而对其展开猛烈的追求。
程述尧与上官云珠之前交往过的姚克、蓝马等名人都不一样。尽管他也热爱表演,但他的性格却更为踏实忠厚。所以人人都说这一次上官云珠找到了一个好男人。
姚姚也很喜欢程述尧这个继父。大概是他对自己,比母亲更有耐心,也更为善解人意。姚姚虽是小孩,但却知道,这个程叔叔,对自己是真的好。
所以1950年8月,母亲和程叔叔结婚后,她就主动改口,叫程述尧为“爸爸”。
她甚至还对程述尧说:从此以后,我就姓程了,叫程姚姚。
小孩子,往往只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声。
1951年5月13日,上官云珠为程述尧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小名为灯灯。这年程述尧34岁,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喜不自禁。但他对姚姚,还是跟过去一样亲,视如己出。
那应该是姚姚在童年时,过得最舒心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她在“程爸爸”面前,话也多了,笑容也多了。
可好景不长。没想到没过两年,自己的母亲,竟然又和“程爸爸”离婚了。
原因是“程爸爸”在兰心大戏院任职期间,漏记了一笔活动费用。结果当“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来临时,他被单位的同事举报,称他贪污了690块钱。
程述尧是富家公子出身,他并没把这笔“小钱”放在心上,并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把这笔钱给补上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谁能料到,他这一举动,却正好将他“贪污”的罪名,给坐实了。
这可把上官云珠的肺都气炸了。
那时,上官云珠也正积极地改变自己呢。
她是在旧时代擅长扮演交际花、姨太太的美艳明星。可到了新社会,银幕上需要的是更多的“工农兵”形象。上官云珠的气质和戏路,显然不合时宜。所以她只被评为“四级演员”,遭到冷遇。
可上官云珠从来不信邪。你越说我不行,我就越表现出“我行”。
为了改变戏路,她不断地下农村、工厂去体验生活,还紧跟潮流,走在了各项运动的最前列。
所以,当听说丈夫程述尧因“贪污”而接受管教一年的消息后,她又一刻也不能忍,一定要和程述尧离婚,绝不能允许他影响到自己的进步。
可是姚姚却很舍不得“程爸爸”的离开。
大人的盘算她当然不懂,但她却非常明白,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
因此1953年,母亲和“程爸爸”离婚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仍坚持和“程爸爸”来往。她和弟弟灯灯的感情,也很深厚。似乎只有和“程爸爸”和灯灯在一起,她才会更安心和踏实。
1955年,上官云珠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时来运转”。她意外得到了在战争片《南岛风云》中出演女主角符若华的机会。
她当然知道这次表演的重要性,所以几乎交付自己的全部心血。她把姚姚交给自己的母亲看管,然后就去了海南岛体验生活和拍外景。而当她从外景地回来,姚姚几乎认不出母亲了。因为眼前的这个人,变得皮肤粗糙,满脸通红,还生满痱子。
但也正是这次“脱胎换骨”的演绎,使得上官云珠重又回到一线的位置。
姚姚眼看着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不间断地拍戏,不间断地出外景,不间断地接受采访。她能感受到母亲的容光焕发,也知道母亲作为“大明星”在影迷心中是怎样的闪耀。
但这些,又与她有什么关系呢?她并不认为做“明星”是多么快乐的事情。甚至,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耀,她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这时她的家里,又多出了一个姓“贺”的叔叔。她并不喜欢这个贺叔叔,总与他保持距离。她仍然不断去找“程爸爸”。而“程爸爸”也不时带她去逛公园,或吃好吃的,如同父女。
那才是她最放松的时刻。
而和母亲在一起,她总会很紧张,生怕自己做错事,引来母亲的不高兴。因为母亲脾气爆是出了名的。
在上官云珠的设想中,姚姚是应该成为钢琴家的。但钢琴却并非姚姚最爱,所以从一开始就很排斥。上官云珠很生气,但又无计可施,于是只好找来自己的好朋友周晓燕,来教女儿学声乐。
姚姚和母亲及外婆合影
1963年,姚姚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尽管她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但母亲还是对她动不动就发火。
这年放暑假,灯灯从北京到母亲家住一段时间。他就亲眼看到,姐姐不知怎的惹到母亲,只见母亲上前就给了姐姐一耳光。灯灯在旁边吓得够呛,连大气儿都不敢出。而姚姚呢,则在母亲坐下吃饭的时候,乖乖地拿起一把扇子,来给母亲扇风。
姚姚对母亲态度的转变,发生于1966年那场运动到来的时候。
当全国的年轻学生都在高呼“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姚姚也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到了其中。
她站到了母亲的对立面。
其实在1964年的时候,上官云珠的日子,就已经开始不好过了。
她在这之前,接连出演了谢铁骊执导的《早春二月》,和谢晋执导的《舞台姐妹》。她在这两部电影中呈现了出神入化的演技。然而这两部电影,却全都被打成了“毒草”。
再加上上官云珠是“三名三高”的一份子,自然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而恰在此时,她又被查出患上乳腺癌,后来又转移到脑部。这导致她的脑功能受损,一度丧失读写能力。
但在她住院期间,姚姚拒却绝到医院探望,因为她要和母亲“划清界限”。
不仅如此,1966年5月,姚姚还专门写了张“炮轰”母亲的大字报,以表示自己是“可教育好的对象”。
这时的上官云珠虚弱到连开口说话都已经很艰难,她当然更难“控制”住校不回家的姚姚。
再说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她对姚姚表现出自己的“强势”。
因为姚姚的身边,多了一个男朋友,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学生,名叫燕凯。
燕凯是高干子弟。在学校里旁若无人地和姚姚恋爱,无人能阻止。
最关键是,燕凯还是音乐学院“造反小将”中的头头。
所以,上官云珠尽管很放心不下姚姚,但也无计可施。
而终于飞出母亲“掌心”的姚姚,这时如小鸟一般,感觉自由自在。
并且她的男友,不仅高大魁梧,而且还很霸气,能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
1968年的深秋,上官云珠按捺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写了封信给姚姚,恳求她见一面。
但令姚姚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
1968年11月23日凌晨,上官云珠因不堪忍受无休止的折磨,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最终选择跳楼自尽,去世时,年仅48岁。
当姚姚接到这个消息时,她整个人都懵了。
她和燕凯一起处理母亲后事时,她的眼泪就没断过。但她一句话也不敢说,因为身边有很多人,在监视。
两个月后,姚姚给在北京的灯灯写了封信,让他赶紧到上海来一趟。在见到灯灯后,她就将他拉到了学校角落里的琴房,关上门,她就大哭起来:妈妈没了。
那一刻,她才敢尽情释放对母亲的哀思,以及愧对母亲的悔恨。
尽管她并不满意母亲对她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和太过苛刻的要求,但并不表示她不爱母亲。
母亲的猝然离去,使她痛彻心扉。
当时姚姚即将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但其实那时上海音乐学院已经非常乱了,老师都已经被打倒,学生也没东西可学。姚姚很快被下放到江苏溧阳的一所农场。那里的生活环境很艰苦,这对于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娇小姐”姚姚来说,很难适应。
可好在她的心中有爱情可以抚慰漫长的时光。
但1970年3月9日这天,农场突然来了一帮人,将她隔离起来,并问她与燕凯的关系。她说:你跟你爱人是什么关系,我跟燕凯就是什么关系。
结果,两个月之后,她才得知,就在她被拉去问话的前一天,燕凯也因为不服别人强加给他罪名,而选择用剃须刀了解了自己的性命。
两年之间,自己身边两位最亲近的亲人,都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这让年轻的姚姚,该如何面对哦?所以一夜之间,她原本乌黑的头发,就变白了几缕。
这之后,姚姚深居简出,处于自闭的状态。
她唯一想见的人,就只有“程爸爸”了。
却没想到,在“程爸爸”家,她又遇见了一个男生。
当时程述尧已经再婚,娶了一位名叫吴嫣的女士为妻。
但程述尧对姚姚依然很好。尤其是上官云珠离世后,他对姚姚更加关心备至。
姚姚(中)和“程爸爸”及吴嫣合影
1972年的一天,“程爸爸”的一位老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老友还带了自己的儿子一起过来。
而姚姚一看那个叫小K的年轻人,就猛地一怔。因为,他的眉眼,长得实在太像燕凯了。
27岁的姚姚,和17岁的小K,走到了一起。
而一向宠溺姚姚的程述尧,这一次却坚决反对他们的交往。
老年的程述尧
可姚姚显示出了和母亲一样的任性。无论“程爸爸”怎么约束她,她都不愿跟小K分开。
甚至,她还怀上了小K的孩子。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1972年11月,姚姚面临毕业分配,在学校参加体检,结果被查出未婚先孕。这在当时,是非常“丢脸”的事情,所以顿时引起一片“哗然”。而学校,也将她当成了“反面典型”。
姚姚觉得在上海是待不下去了,就和小K商量,一起去深圳,然后想办法偷渡到香港,再转道去美国。
原来,在上官云珠去世前,与姚姚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曾对姚姚说过一句话:如果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去美国找你的亲生父亲。
而小K的母亲,也在美国。于是两个年轻人,就都产生了去美国寻亲的想法。
但他们刚到深圳没多久,“逃跑”计划就泡了汤。因为小K很快就被抓住关了起来。而姚姚则因怀有身孕和没有实施偷渡而侥幸逃过一劫。
1973年1月17日,29岁的姚姚,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生下了一个男婴。
但她也很明白自己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所以当她听说医院的一对夫妇想要收养这个孩子时,她忍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她的弟弟灯灯后来回忆说,姐姐那段时间心情很糟糕,白天看着没什么异样,但一到夜里,就偷偷地哭。
她从此,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姚姚和弟弟灯灯的关系很好
而且姚姚的毕业分配,也很不顺利。
她原本有机会被分配到上海乐团合唱团的。但因为“未婚生子”,所以学校决定给她处分,将她分配到黄山农场。姚姚拒不答应。后来学校又将她分去湖南,她也不去。
此时她那同母异父的哥哥张其坚远在东北哈尔滨,而同母异父的弟弟灯灯则在北京。在上海,她是无处可去了。母亲的家回不去,“程爸爸”的家,她也没脸再回去。
程述尧
最终是一位姓商的好心阿姨,接纳了她。商阿姨是母亲的朋友,她在姚姚走投无路之际,伸出了援手,并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后来小K被刑满释放,想见姚姚一面,但商阿姨不想姚姚再受伤心,所以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1975年,在商阿姨的不断奔走之下,终于联系上了浙江歌舞团,对方表示愿意接受姚姚。
这让姚姚异常兴奋。
她觉得自己“重生”的日子,就要到了。
1975年9月23日,姚姚计划和自己那几个要好的朋友搞一次聚会,告个别,然后第二天就去浙江歌舞团报到。
这天她换上了漂亮的连衣裙,因为天空在下雨,所以她又加了件雨衣,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可是当她刚骑到南京西路那一段的时候,突然一阵风吹来,她的雨衣被吹成了伞状,遮住了她的视线。而恰在此时,一辆重型卡车驶来,挂钩挂住了她的雨衣,将她连人带车,全都拖进了后轮之下。
那年,她才31岁。
她因为经历奇特,所以还没有参加过一天工作。
她出生在一个名门之家。可是亲生父亲从她两岁起,就没有对她负起过任何责任。母亲则刚烈而强势,使她自幼没有安全感,对自己的认知,也常常出现偏差。
她曾以自己的方式,与母亲进行“抗争”。但她却不知道,有些东西,她根本扛不过。
她并不想过如母亲那般艰难的生活,也不想成为母亲的“翻版”,可为什么,她的命运,竟还是和母亲,如出一辙?全都红颜薄命。
她的“程爸爸”,她的灯灯弟弟,她爱过的燕凯、小K,还有那个善良的商阿姨,都曾是她生命中温暖的光。但他们,都没能看到她生命闪光的时刻。
她死后,骨灰无人认领。这一点,也和她的母亲一样。
直到25年后的2000年,她的哥哥张其坚,和弟弟韦然,才在上海的郊区,选了个地方,将她的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证,和母亲戴过的围巾、老花镜一起,合葬成了一个衣冠冢。
这之后的2013年,她的弟弟韦然费尽全力,辗转找到了她的儿子。这时,她的儿子已经40岁了,人到中年,早已结婚,也有了一个5岁的儿子。
如今她已离世50年,她的儿子已经52岁。而她的孙儿,也已经有17岁了。他们安稳地生活在某座城市的一隅,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他们会到那座衣冠冢前,为母亲和外婆,敬献一束代表哀思的鲜花。
尽管他们从未见过,但血浓于水的情感,却又怎能割舍得断呢?
I have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on Youtube about them.
难道毛主席强奸了她
洗脑的后果一言难尽。看王光美,别管她心里怎么想,见了新凤霞不也得强装笑脸说自己是毛的好学生?
词: 磁熬
▲
点击上方关注 「DJ雅清」
前几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上官云珠的大儿子张其坚。
他因为从小跟随亲生父亲张大炎生活,待在母亲上官云珠身边的日子有限,所以受上官云珠的影响不大。
他一生沉稳内敛,与世无争,甘做一个隐入尘埃的普通人,虽不像母亲那般光芒耀眼,但却也因此躲开了更多纷扰和灾祸。直到现在,88岁的他,仍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但他那同母异父的妹妹,却有着与他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就是姚姚。
相比同母异父的哥哥张其坚,和同母异父的弟弟韦然,姚姚是待在上官云珠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
因此受母亲的影响,也最大。
她不仅眉眼长得像上官云珠翻版,美丽优雅,而且性格也像,很要强,心里有什么苦,也不肯说出来,宁愿自己扛。
她似乎一生都在与母亲进行抗争,不想被培养成另一个“上官云珠”。
更谁能想到?她的最终命运,竟然还是和母亲上官云珠,如出一辙……
一、上官云珠和姚克结婚的时候,才23岁,姚克38岁。
姚克原名姚莘农,是安徽歙县人,190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
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20多岁便开始致力于翻译事业,将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又将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翻译成英文,推广和介绍到全世界。
姚克
1937年,抗战爆发,姚克参与创作了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话剧,在三十四年代的上海影剧界,是个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1941年,姚克在上海何氏照相馆老板何佐明的介绍下,认识了尚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的上官云珠。他被上官云珠的惊人美貌和曼妙风情所深深打动。当听说上官云珠也有进入影剧圈闯荡一番的心愿后,他决定为其提供帮助。
上官云珠在何氏照相馆所拍的美人照
在姚克的介绍下,初出茅庐的上官云珠,很快就得到了在话剧《雷雨》中出演四凤的机会。
眼看着一颗影剧新星,冉冉升起。
但随着上官云珠声名鹊起,和社交应酬活动的增多,这就引起了她当时的丈夫张大炎的强烈不满。
上官云珠和张大炎
张大炎从一开始就不希望上官云珠在外面抛头露面,再加上演艺界关系复杂,常有流言蜚语传出,就更让张大炎心生芥蒂。
但上官云珠生性好强。她一心想做个独立女性,不愿成为丈夫的依附品。
所以依然我行我素。
这就使她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摇摇欲坠。
是的,在这之前,上官云珠已经有了第一段婚姻,并且还生下了儿子张其坚。
她1936年嫁给了家乡首富之子张大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张其坚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一家三口,也曾其乐融融。
但这份婚姻却随着上官云珠在上海滩影剧界的名气越来越大,而张大炎又始终不愿理解也不肯接受妻子的选择,所以到最后只能是劳燕分飞。
上官云珠和张大炎的离婚协议书
1943年春天,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张其坚被张大炎带回到家乡江苏江阴的长泾镇生活。
1943年7月,上官云珠就嫁给了姚克。
1944年8月10日,两人的女儿姚姚出生,小名叫贝贝。
姚姚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
彼时母亲已经成为轰动上海滩的影剧明星。
而父亲更是在影剧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大才子。
所以姚姚的生活环境,极其优渥。
她像温室的花朵,被母亲精心呵护。
上官云珠从一开始,就想将女儿培养成优雅的淑女,给她最好的物资条件,但对她的一言一行,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其实这段婚姻,如果可以更长久一些的话,那么对于姚姚来说,一定会更安稳的感觉。
然而影剧界的夫妻关系,一向动荡,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
这不,姚克和上官云珠刚结婚没多久,就趁上官云珠带女儿外出巡演的时候,而和另外一名富家女,“婚内出轨”了。
上官云珠是个刚烈性子的女人,脾气很火爆,一听这消息,就炸了,坚决要和姚克离婚,而女儿由自己独自抚养。
1946年,上官云珠和姚克离婚的时候,姚姚才两岁。她刚学会叫爸爸,但又突然失去了父亲。
姚克和新婚的妻子,去了香港。从此有20多年的时间,父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而上官云珠又忙于自己的演艺事业,一心想做那个拔尖的人。
所以更多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姚姚,就总是一个人玩,怀里抱着个洋娃娃,低垂着眼帘,走来走去,好像有什么心事似得。
由此我们可想而知,这孩子的心里,得有多么孤单?
但上官云珠却不允许自己的女儿,有任何不优秀的地方。
她对姚姚,就像对自己一样要求苛刻。
她为姚姚提供了像“小公主”一般的物质条件,每天喝牛奶,身上的衣服,也全都品牌高档货。甚至,姚姚在上海的奢侈品鞋店,还有自己的脚模,连鞋子都是订做。
可同时,她又在姚姚4岁的时候,就要求她学弹钢琴,还为她找了最好的老师。每次姚姚坐在钢琴边,身子必须挺得板正,而且不许弹错一个音符。不然,上官云珠就会上手开打。
姚姚也懂得母亲的用心良苦。
可越是这样,她就越显得不开心。
在家里的话,也越来越少。
直到一个笑容和煦的陌生叔叔,出现在她们家。
二、1950年,姚姚看到一个名叫程述尧的叔叔,经常会到他们家做客。
姚姚很喜欢这个叔叔。因为他永远都那么和蔼可亲,犹如温暖的春风,和母亲的凌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程述尧是就读于燕京大学教育系和毕业于辅仁大学的高材生,英文水平很高,曾在中央银行担任过英文秘书。但因为他个人酷爱艺术,所以创办过“南北剧社”,与黄宗江、黄宗英、孙道临、于是之、卫禹平等都是同事。后来还在昆仑影业公司担任过金山秘书,还在电影《大团圆》中,扮演过沈浩然一角。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好友黄宗江的妹妹黄宗英。两人于1948年离婚。
1950年,程述尧在担任上海兰心大戏院副经理期间,被在这里出演话剧《红旗歌》的上官云珠那绝代风华所吸引,从而对其展开猛烈的追求。
程述尧与上官云珠之前交往过的姚克、蓝马等名人都不一样。尽管他也热爱表演,但他的性格却更为踏实忠厚。所以人人都说这一次上官云珠找到了一个好男人。
姚姚也很喜欢程述尧这个继父。大概是他对自己,比母亲更有耐心,也更为善解人意。姚姚虽是小孩,但却知道,这个程叔叔,对自己是真的好。
所以1950年8月,母亲和程叔叔结婚后,她就主动改口,叫程述尧为“爸爸”。
她甚至还对程述尧说:从此以后,我就姓程了,叫程姚姚。
小孩子,往往只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声。
1951年5月13日,上官云珠为程述尧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小名为灯灯。这年程述尧34岁,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喜不自禁。但他对姚姚,还是跟过去一样亲,视如己出。
那应该是姚姚在童年时,过得最舒心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她在“程爸爸”面前,话也多了,笑容也多了。
可好景不长。没想到没过两年,自己的母亲,竟然又和“程爸爸”离婚了。
原因是“程爸爸”在兰心大戏院任职期间,漏记了一笔活动费用。结果当“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来临时,他被单位的同事举报,称他贪污了690块钱。
程述尧是富家公子出身,他并没把这笔“小钱”放在心上,并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把这笔钱给补上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谁能料到,他这一举动,却正好将他“贪污”的罪名,给坐实了。
这可把上官云珠的肺都气炸了。
那时,上官云珠也正积极地改变自己呢。
她是在旧时代擅长扮演交际花、姨太太的美艳明星。可到了新社会,银幕上需要的是更多的“工农兵”形象。上官云珠的气质和戏路,显然不合时宜。所以她只被评为“四级演员”,遭到冷遇。
可上官云珠从来不信邪。你越说我不行,我就越表现出“我行”。
为了改变戏路,她不断地下农村、工厂去体验生活,还紧跟潮流,走在了各项运动的最前列。
所以,当听说丈夫程述尧因“贪污”而接受管教一年的消息后,她又一刻也不能忍,一定要和程述尧离婚,绝不能允许他影响到自己的进步。
可是姚姚却很舍不得“程爸爸”的离开。
大人的盘算她当然不懂,但她却非常明白,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
因此1953年,母亲和“程爸爸”离婚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仍坚持和“程爸爸”来往。她和弟弟灯灯的感情,也很深厚。似乎只有和“程爸爸”和灯灯在一起,她才会更安心和踏实。
1955年,上官云珠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时来运转”。她意外得到了在战争片《南岛风云》中出演女主角符若华的机会。
她当然知道这次表演的重要性,所以几乎交付自己的全部心血。她把姚姚交给自己的母亲看管,然后就去了海南岛体验生活和拍外景。而当她从外景地回来,姚姚几乎认不出母亲了。因为眼前的这个人,变得皮肤粗糙,满脸通红,还生满痱子。
但也正是这次“脱胎换骨”的演绎,使得上官云珠重又回到一线的位置。
姚姚眼看着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不间断地拍戏,不间断地出外景,不间断地接受采访。她能感受到母亲的容光焕发,也知道母亲作为“大明星”在影迷心中是怎样的闪耀。
但这些,又与她有什么关系呢?她并不认为做“明星”是多么快乐的事情。甚至,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耀,她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这时她的家里,又多出了一个姓“贺”的叔叔。她并不喜欢这个贺叔叔,总与他保持距离。她仍然不断去找“程爸爸”。而“程爸爸”也不时带她去逛公园,或吃好吃的,如同父女。
那才是她最放松的时刻。
而和母亲在一起,她总会很紧张,生怕自己做错事,引来母亲的不高兴。因为母亲脾气爆是出了名的。
在上官云珠的设想中,姚姚是应该成为钢琴家的。但钢琴却并非姚姚最爱,所以从一开始就很排斥。上官云珠很生气,但又无计可施,于是只好找来自己的好朋友周晓燕,来教女儿学声乐。
姚姚和母亲及外婆合影
1963年,姚姚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尽管她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但母亲还是对她动不动就发火。
这年放暑假,灯灯从北京到母亲家住一段时间。他就亲眼看到,姐姐不知怎的惹到母亲,只见母亲上前就给了姐姐一耳光。灯灯在旁边吓得够呛,连大气儿都不敢出。而姚姚呢,则在母亲坐下吃饭的时候,乖乖地拿起一把扇子,来给母亲扇风。
姚姚对母亲态度的转变,发生于1966年那场运动到来的时候。
当全国的年轻学生都在高呼“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姚姚也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到了其中。
她站到了母亲的对立面。
三、其实在1964年的时候,上官云珠的日子,就已经开始不好过了。
她在这之前,接连出演了谢铁骊执导的《早春二月》,和谢晋执导的《舞台姐妹》。她在这两部电影中呈现了出神入化的演技。然而这两部电影,却全都被打成了“毒草”。
再加上上官云珠是“三名三高”的一份子,自然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而恰在此时,她又被查出患上乳腺癌,后来又转移到脑部。这导致她的脑功能受损,一度丧失读写能力。
但在她住院期间,姚姚拒却绝到医院探望,因为她要和母亲“划清界限”。
不仅如此,1966年5月,姚姚还专门写了张“炮轰”母亲的大字报,以表示自己是“可教育好的对象”。
这时的上官云珠虚弱到连开口说话都已经很艰难,她当然更难“控制”住校不回家的姚姚。
再说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她对姚姚表现出自己的“强势”。
因为姚姚的身边,多了一个男朋友,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学生,名叫燕凯。
燕凯是高干子弟。在学校里旁若无人地和姚姚恋爱,无人能阻止。
最关键是,燕凯还是音乐学院“造反小将”中的头头。
所以,上官云珠尽管很放心不下姚姚,但也无计可施。
而终于飞出母亲“掌心”的姚姚,这时如小鸟一般,感觉自由自在。
并且她的男友,不仅高大魁梧,而且还很霸气,能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
1968年的深秋,上官云珠按捺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写了封信给姚姚,恳求她见一面。
但令姚姚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
1968年11月23日凌晨,上官云珠因不堪忍受无休止的折磨,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最终选择跳楼自尽,去世时,年仅48岁。
当姚姚接到这个消息时,她整个人都懵了。
她和燕凯一起处理母亲后事时,她的眼泪就没断过。但她一句话也不敢说,因为身边有很多人,在监视。
两个月后,姚姚给在北京的灯灯写了封信,让他赶紧到上海来一趟。在见到灯灯后,她就将他拉到了学校角落里的琴房,关上门,她就大哭起来:妈妈没了。
那一刻,她才敢尽情释放对母亲的哀思,以及愧对母亲的悔恨。
尽管她并不满意母亲对她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和太过苛刻的要求,但并不表示她不爱母亲。
母亲的猝然离去,使她痛彻心扉。
当时姚姚即将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但其实那时上海音乐学院已经非常乱了,老师都已经被打倒,学生也没东西可学。姚姚很快被下放到江苏溧阳的一所农场。那里的生活环境很艰苦,这对于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娇小姐”姚姚来说,很难适应。
可好在她的心中有爱情可以抚慰漫长的时光。
但1970年3月9日这天,农场突然来了一帮人,将她隔离起来,并问她与燕凯的关系。她说:你跟你爱人是什么关系,我跟燕凯就是什么关系。
结果,两个月之后,她才得知,就在她被拉去问话的前一天,燕凯也因为不服别人强加给他罪名,而选择用剃须刀了解了自己的性命。
两年之间,自己身边两位最亲近的亲人,都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这让年轻的姚姚,该如何面对哦?所以一夜之间,她原本乌黑的头发,就变白了几缕。
这之后,姚姚深居简出,处于自闭的状态。
她唯一想见的人,就只有“程爸爸”了。
却没想到,在“程爸爸”家,她又遇见了一个男生。
四、当时程述尧已经再婚,娶了一位名叫吴嫣的女士为妻。
但程述尧对姚姚依然很好。尤其是上官云珠离世后,他对姚姚更加关心备至。
姚姚(中)和“程爸爸”及吴嫣合影
1972年的一天,“程爸爸”的一位老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老友还带了自己的儿子一起过来。
而姚姚一看那个叫小K的年轻人,就猛地一怔。因为,他的眉眼,长得实在太像燕凯了。
27岁的姚姚,和17岁的小K,走到了一起。
而一向宠溺姚姚的程述尧,这一次却坚决反对他们的交往。
老年的程述尧
可姚姚显示出了和母亲一样的任性。无论“程爸爸”怎么约束她,她都不愿跟小K分开。
甚至,她还怀上了小K的孩子。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1972年11月,姚姚面临毕业分配,在学校参加体检,结果被查出未婚先孕。这在当时,是非常“丢脸”的事情,所以顿时引起一片“哗然”。而学校,也将她当成了“反面典型”。
姚姚觉得在上海是待不下去了,就和小K商量,一起去深圳,然后想办法偷渡到香港,再转道去美国。
原来,在上官云珠去世前,与姚姚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曾对姚姚说过一句话:如果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去美国找你的亲生父亲。
而小K的母亲,也在美国。于是两个年轻人,就都产生了去美国寻亲的想法。
但他们刚到深圳没多久,“逃跑”计划就泡了汤。因为小K很快就被抓住关了起来。而姚姚则因怀有身孕和没有实施偷渡而侥幸逃过一劫。
1973年1月17日,29岁的姚姚,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生下了一个男婴。
但她也很明白自己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所以当她听说医院的一对夫妇想要收养这个孩子时,她忍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她的弟弟灯灯后来回忆说,姐姐那段时间心情很糟糕,白天看着没什么异样,但一到夜里,就偷偷地哭。
她从此,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姚姚和弟弟灯灯的关系很好
而且姚姚的毕业分配,也很不顺利。
她原本有机会被分配到上海乐团合唱团的。但因为“未婚生子”,所以学校决定给她处分,将她分配到黄山农场。姚姚拒不答应。后来学校又将她分去湖南,她也不去。
此时她那同母异父的哥哥张其坚远在东北哈尔滨,而同母异父的弟弟灯灯则在北京。在上海,她是无处可去了。母亲的家回不去,“程爸爸”的家,她也没脸再回去。
程述尧
最终是一位姓商的好心阿姨,接纳了她。商阿姨是母亲的朋友,她在姚姚走投无路之际,伸出了援手,并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后来小K被刑满释放,想见姚姚一面,但商阿姨不想姚姚再受伤心,所以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1975年,在商阿姨的不断奔走之下,终于联系上了浙江歌舞团,对方表示愿意接受姚姚。
这让姚姚异常兴奋。
她觉得自己“重生”的日子,就要到了。
1975年9月23日,姚姚计划和自己那几个要好的朋友搞一次聚会,告个别,然后第二天就去浙江歌舞团报到。
这天她换上了漂亮的连衣裙,因为天空在下雨,所以她又加了件雨衣,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可是当她刚骑到南京西路那一段的时候,突然一阵风吹来,她的雨衣被吹成了伞状,遮住了她的视线。而恰在此时,一辆重型卡车驶来,挂钩挂住了她的雨衣,将她连人带车,全都拖进了后轮之下。
那年,她才31岁。
她因为经历奇特,所以还没有参加过一天工作。
她出生在一个名门之家。可是亲生父亲从她两岁起,就没有对她负起过任何责任。母亲则刚烈而强势,使她自幼没有安全感,对自己的认知,也常常出现偏差。
她曾以自己的方式,与母亲进行“抗争”。但她却不知道,有些东西,她根本扛不过。
她并不想过如母亲那般艰难的生活,也不想成为母亲的“翻版”,可为什么,她的命运,竟还是和母亲,如出一辙?全都红颜薄命。
她的“程爸爸”,她的灯灯弟弟,她爱过的燕凯、小K,还有那个善良的商阿姨,都曾是她生命中温暖的光。但他们,都没能看到她生命闪光的时刻。
她死后,骨灰无人认领。这一点,也和她的母亲一样。
直到25年后的2000年,她的哥哥张其坚,和弟弟韦然,才在上海的郊区,选了个地方,将她的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证,和母亲戴过的围巾、老花镜一起,合葬成了一个衣冠冢。
这之后的2013年,她的弟弟韦然费尽全力,辗转找到了她的儿子。这时,她的儿子已经40岁了,人到中年,早已结婚,也有了一个5岁的儿子。
如今她已离世50年,她的儿子已经52岁。而她的孙儿,也已经有17岁了。他们安稳地生活在某座城市的一隅,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他们会到那座衣冠冢前,为母亲和外婆,敬献一束代表哀思的鲜花。
尽管他们从未见过,但血浓于水的情感,却又怎能割舍得断呢?
I have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on Youtube about them.
难道毛主席强奸了她
洗脑的后果一言难尽。看王光美,别管她心里怎么想,见了新凤霞不也得强装笑脸说自己是毛的好学生?
词: 磁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