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贤文(来源: 海英 ):留学路上的一碗汤:为了在美国生存的起点

g
gweipwu
楼主 (文学峸)

这是一位来自美国校友亲身讲述的经历:

 

来美国读书,对很多人来说是梦想,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不得不赢的战斗。

那是我刚到纽约州立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带着父母东拼西凑凑出来的学费和生活费,我几乎不敢多花一分钱。每天课后就直奔图书馆,然后兼职打工,晚上回到住处常常已经是凌晨。日子很紧,也很冷。纽约的冬天比我想象中还要无情,风从破旧的窗缝钻进屋里,就像现实不动声色地提醒我:这不是你熟悉的世界。

有一天,我在实验室熬了整整12个小时,又赶着去餐厅做洗碗工。等我收工回到住处,整个人几乎虚脱,胃空得发疼,却不敢点外卖。正当我打开橱柜想泡点速食面时,我的韩国室友Yoon看了我一眼,走进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海带牛骨汤。

她轻声说:“Eat this first. You look... very tired.”

那一口下去,我差点忍不住哭出来。在那个连打电话回家都不敢讲太多苦的时刻,那碗汤就像一种来自陌生人的理解和善意。

Yoon告诉我,她刚来美国那年,靠打两份工熬过寒冬。她说:“We’re all here trying to survive. So 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觉得,这个城市虽冷,但人心可以很暖。

从那以后,我们约定,每个月轮流做一次家乡菜。她做泡菜汤,我做红烧肉。我们的饭桌成了生活的避风港,让这段艰难的旅程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理由。

 

g
gweipwu
刚来美读书时,我没有做过洗碗工,但是周末也在餐厅做过工。
老生常谈12
比大多数老留强,毕竟还带来东凑西拼的学费。
蒋闻铭
当年的老留,有几个自己交学费的?就是个扯。
蒋闻铭
在实验室干12个小时,再去刷盘子,肯定是胡扯。除非你有孩子要养。自己养自己,学费都交了,不可能这样。
郭大平
年轻人,打工以锻炼体骨,学习以增强思想。正常人都扛得住,没问题。这,正是美国大学比中国大学优越的地方。岂不闻吃得苦中苦?
老生常谈12
1986年以后留学以自费生为主,虽有经济担保,很多只是为签证形式担保。
蒋闻铭
哪里有这么苦。当时除非你是留不下来的访问学者(J签证),要拼命挣钱回国花。
华府采菊人
自费生大多得自己凑集学费, 尤其工科很多就只需要一个硕士就够了,有多少学校或教授肯给你TA或RA?
萧嵐
我周围80年代自费留学的大部分都有学校资助,,完全靠打工的不多
华府采菊人
实验室干十二个小时没钱的呀。 总不至于学雷锋吧
c
coach1960
凑学费的那种也拿不到签证啊,护照直接给扔出来
蒋闻铭
这种谎到国内去说就好。不知道为什么要弄到这里来。
蒋闻铭
一般免学费,不然拿不到签证。
雾蒙蒙雨霏霏
幸运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不幸的人。我当年也这样打过工,中国前几年的一个高官当年和我肩并肩一起打过工,他给国内的青年才俊讲起这

幸运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不幸的人。我当年也这样打过工,中国前几年的一个高官当年和我肩并肩一起打过工,他给国内的青年才俊讲起这事,没有人相信,都认为他是在编故事,抬高自己。你给皇帝说百姓吃不上饭,他永远也不懂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吃不上饭就吃肉麻。

蒋闻铭
打过工的多了去了。大多数留学生都打过。不过在美国您先在实验室做十二小时,再去洗盘子才能养活自己,就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