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品质的三杯鸡|为寻求便利同时也追求高品质美食的人设计的预制菜|简单介绍台湾菜【视频文字】

丹哥
楼主 (文学峸)

1963年,中华民国侨委会要挑选100名厨师去海外工作,厨师挑选是以菜系为主要考量。评审结果,北平菜系录取55人,闽菜28人,粤菜11人,台湾菜仅仅录取2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次以区域分类为评审标准的选拔之后,台湾菜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台湾各地相继开业。历史往往需要一个节点,从60,70年代开始,台湾菜在台湾开始了辉煌时代。

 

菜系代表着,也承载着族群的集体记忆,菜系也是族群群体成员的共同资产(这里的族群不是指族裔或者民族,是指在特定区域生活的特定人群,比如本帮菜是指在申沪生活的群体的集体记忆)。我们知道,组成台湾社会群体的四个主要来源: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闽南)和外省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口味的记忆,日常的生活,使得饮食口味,烹调技巧和新生活的土地,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本地口味,这是移民群体对这块新的土地的贡献,如同起源于东南亚不同地区的娘惹菜一样,都是属于饮食的本土化运动的结果。

 

台菜的群体基础是台湾社会的群体来源,台菜的烹调根源,一是日治时代的酒楼菜品;二是随着台菜兴起,家常饮食开始大量进入的餐厅,形成台湾独特的“清粥小菜”系列的庶民美食。清粥家常菜,庶民小吃,构成了台湾味道的基本底色。今天介绍的这款台湾著名的庶民家常美食三杯鸡,就是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直到如今,三杯鸡的大名已经跨越了台湾海峡,成为名过其实的台菜代表之一。

 

每段历史有自己的轨迹,每道菜都是自己的源头。客家菜是台菜的重要组成与来源,闽西,粤东和赣南的客家人是台湾客家人的主要来源,台湾客家菜主要师承与闽粤赣的客家菜。出于赣州宁都的三杯鸡,随着赣州的客家人移民台湾后,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后,改变了宁都的三杯的内涵,把猪油改成黑芝麻香油(或芝麻香油),把甜酒改成只有台湾才有的红标米酒,再加上了台湾人喜欢的九层塔最为标配,成为台湾三杯鸡的标识之一。九层塔也叫金不换,或者叫做罗勒,吊诡的是,如果在三杯鸡中,在盐酥鸡中,在蚵仔面线中加入它,就叫做它为九层塔,同样的东西如果加入意面中,就叫它罗勒。

 

胡麻油(芝麻油)是台湾特产,台湾从荷兰时期就开始生产胡麻油,麻油是三杯鸡的灵魂,麻油和老姜的组合,味道叠加,互相成就,是台湾三杯鸡的主要味道特色之一。如果把三杯鸡中的酱油去掉,妥妥的“麻油鸡”。台湾传统孕妇产后坐月子,麻油鸡是必吃的产后补品,这里有营养因素,也有民俗因素,““台灣俚语有:「生贏鸡酒芳,生输四片枋」只说,意思是产妇生产顺利就有麻油鸡吃,产妇没过生产这一关,就见到棺材了。

 

麻油加台湾米酒的组合就是妥妥的台菜味道,因此三杯鸡中,麻油的量不能过分减少。说到台湾米酒,恐怕这里的篇幅不大够用了。简单的说,台湾三杯鸡只能加台湾米酒,原因是台湾米酒和中国大陆的米酒以及日本米酒是完全不同,中国大陆和日本的米酒是酿造酒,台湾米酒是蒸馏酒,酒精度数比较高,而且加入了一些甘蔗,米酒中多出一些独特的甜味。

 

简单的说,台湾以米蒸馏米酒,日本以米酿造清酒,中国大陆以米酿造黄酒,台湾蒸馏法做米酒和琉球的“泡盛”以及九州的“烧酎”属于同一方法。

 

台湾烟酒公司生产的红标米酒是米酒中的极品,笔者常常使用的红标米酒头(cooking michiu tou)酒精度数会更高出一些,此酒风味干净。可以说是红标米酒塑造了台菜风味。前面说的麻油鸡,还有烧酒鸡,姜母鸭,羊肉炉的味道都是红标米酒的功劳。我的三杯鸡配方中,常用的比例是2:1:1, 这两份量的是cooking michiu tou。

 

台湾三杯鸡是家常随手的快菜,三杯鸡香气四溢,但要把鸡肉做到,口感滑嫩,肉质Q弹,如同白斩鸡的口感,还需要一些功夫,一般的厨师常常会把鸡肉烹调的既干,又柴,又涩,尽管2:1:1再加姜加蒜加九层塔后的味道一级棒,但鸡肉的品质差强人意,未免美中不足了。

 

用sous vide可以精确的控制肉内温度,以确保鸡肉绝对地保持嫩滑,并获得所需的完美口感。sous vide温度的一致性,可以精确,均匀烹饪。因为真空低温,可以完美的锁住肉汁。这就是sous vide三杯鸡每次都完美的原因。

 

同时因为使用sous vide,可以作预制菜,这对于那些寻求便利,同时也追求高品质美食的人,提供了绝佳的方案。提前准备,稍后享受。

 

笔者特别设计这款sous vide 台湾三杯鸡菜谱,是为希望了解sous vide烹调原理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

 

酒后真言
嗯,就是須要投資一点儿時間 :)
亮亮妈妈
我喜欢做三杯鸡,当然是改良版的,我喜欢用鸡小胸肉做。丹哥做得真是地道,风味浓郁。谢谢介绍台湾米酒。我用清酒做。
燕京夜话
谢谢分享有名的三杯鸡!
u
uptrend
把带骨和不带骨的肉块,用不同长度的时间来烹调也可以。
想起来就来转转
丹哥能把recipe方便列出来吗 我每次都是重复看video记下来,虽说不需要很精确, 但还是需要有list和大概数量

谢谢

想起来就来转转
我最近开始尝试sous vide,但效果不好, chicken breast 145F六个小时出来后口感很干, 是直接用

的商店买来的vacuumed package, 没有漏,太难吃了。  也已经试过beef flank130F五个小时, 出来红红的算medium-rare吧但咬起来太筋道。 salmon也试过sous vide, 没有惊艳的感觉。 

是不是我的sous vide有问题? 用的是instant pot。 

总体来说, 我还是喜欢高温烹制的味道。  

泥中隐士
就是红烧鸡块,让台湾人改了名字。喷酒喷醋放酱油。
凡人一个
instant pot没有水流,温度不一致,还是要专门的Sous vide.
a
anonymous4
太棒了!谢谢分享。
枪迷球迷
觉得无水sous vide效果应该一样,不用塑料袋

Black decker 有一款温度可控的 slow cooker。 设置温度把食材装盘直接放在里面,算是无水sous vide。 试过几种sous vide菜谱觉得效果一样。 

sous vide 无非是控制温度。 周围是水还是空气应该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无水sous vide 避免装塑料袋。虽然塑料袋理论上无害,但不用塑料袋至少心理上更安心。

丹哥
是,酒兄说的对,低温慢煮关键之一是这个慢字,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
丹哥
三杯鸡怎么有名,亮妈肯定做的特别好,亮妈以后可以试试台湾红标米酒头和黑芝麻油组合。
丹哥
谢谢燕京,在中国大陆,无论是宁都三杯鸡,还是台版三杯鸡,都比较受欢迎
丹哥
说的对呀,三杯鸡本来就是焖烧类菜,只是我介绍了另一种做法,事先预制的三杯鸡坯子,需要时取出现做。
丹哥
谢谢提醒,下次照办。
丹哥
说的对,水流环绕重要
丹哥
高温和低温是完全两种口感,另外高温肉主要是烹调小块肉,低温慢煮主要可以解决大块头肉在烹饪中存在的问题,就像户外烧烤,

小块肉,如同羊肉串可以直接烧烤即可,但是大块肉需要间接烧烤方可。

 

丹哥
是啊,红色的烧肉从广义上,都可以统称红烧肉,狭义的红烧类是指糖和酱油的组合,红来自于焦糖色。
丹哥
谢谢,三杯鸡是庶民家常菜,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平常的小吃和家庭餐桌,但是正的很好吃!
丹哥
同意,sous vide也是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得力于分子料理中的低温长时间烹调可以分解肉中的结缔组织的理论。

这项发明的重点是三,一是恒定不变的低温度,二是用长时间的烹饪分解结缔组织使其变嫩,三是真空状况,隔绝氧气,降低食材被氧化的可能性,减少食材变色,减少异味,最大程度的限制营养流失,最大程度的减少肉内汁液的流失。

我同意您的说法,科技会进步,我想会发明新的更好的料理工具。

 

小龙兔
以前常常做三杯鸡,,砂锅焖不放水,很好吃。不知道还有宁都三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