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故事活动】蟳埔女的那些事儿(一)

y
yujing_hk
楼主 (文学峸)

年初,2024首届新加坡狮城国际电影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福建省的一部电影《蟳埔女孩的头上花园》,

把有着千年历史的蟳埔特色民俗文化搬上大屏幕,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蟳埔女是咋回事?说来话长。。。

福建沿海的女子,因特别能吃苦、耐劳及身着独特的服饰,被大家称为"渔女"。

其中,惠安女、湄洲女、蟳埔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

她们以其独特的习俗和美德,构成了闽中南沿海的一大民俗奇观。

蟳埔女不过数千人,主要集居在泉州市区靠海边的一个城中村:蟳埔村。。。

 

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6年,我们慕名来到泉州,几经辗转找到这个神秘的渔村。

那时,蟳埔女还没有现在这么火。

可能是天色还早,也可能是我们没有走到村里的热闹地方,

开始只见到一位匆匆走过,又见到两位老年蟳埔女在唠家常。。。

 

这就是蟳埔女了。从服饰上看,红衣老姐最典型。

蟳埔女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浅兰为主。

裤以黑、兰色为主,裤筒宽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兰色,俗称“大裾衫、阔脚裤”。

蟳埔女耳饰是辈份的标志。未婚女性戴丁勾耳环,不加耳坠;

结了婚则戴加耳坠的丁勾耳环称“丁香坠”;做奶奶后改戴“老妈丁香坠”的耳坠。

最具特色的是她们头上的“簪花围”,现在人称“空中花园”。

来到正街上,我尾随一位老姐,给她的头饰来了个特写。。。

 

“今生簪花,世世漂亮。”这是上了年纪的蟳埔老姐们,常挂嘴边的话。

从孩提起,蟳埔女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梳成圆髻,

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

节庆日时则可能戴35串不同颜色的花环,同时别上金银质地的簪、针、钗、钹、坠等。

一个个发髻,仿佛是一座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

茉莉花、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争奇斗艳,还会随着四季而有所变化。

 

街上逐渐热闹起来。这是两位女士,一位已婚,一位未婚。。。

 

泉州市的医院派了医务人员到村里义诊,一下子围上来不少妇女。。。

 

一位老姐停下脚步,在逗小孙孙(重孙?)玩,其乐融融。从她们的耳吊坠可以看出辈分。。。

 

一边走,一边欣赏。满头的花、满眼的花。

一边走,一边琢磨。满脑子疑问。

蟳埔女是何方神圣?她们的民俗咋来的?满头的花是哪来的?

蟳埔村为什么只是一个城中村?村里的古民居“蚵壳厝”是咋回事?

蟳埔村的男人去哪儿啦?。。。

讲故事不是抄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科查找答案;

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等着看胡侃胡编。:)

 

待续。

移花接木
头饰亮点,这是什么胶片效果吗?
秋来也秋去
为什么照片的顏色怪怪的? 港兄沒有調整好白平衡吗?
可能成功的P
红彤彤的人间烟火:)
移花接木
是后期效果,就像换了某种颜色空间
y
yujing_hk
后期,仿乐凯粉彩效果。瞎玩。:)
y
yujing_hk
呵呵,敢想。与摄影前期无关。:)
y
yujing_hk
碰肘。:)
y
yujing_hk
一处保留在钢筋水泥中的民俗“自留地”。:)
w
waterfowl
#3真棒!
苏家小灶
真好啊,这些民俗可以传下去。她们在港口弄鱼也是这样精心打扮好吗?
y
yujing_hk
是的。浔埔女很辛苦的,也是很独特的。:)
y
yujing_hk
簪花有真有假。:)
酒仙桥2
有意思的民俗,表现角度独特
雨女
头饰好看。

y
yujing_hk
岭南大学创建于广州,后并于中山大学。现有的岭南大学在香港。
y
yujing_hk
渔女也爱美。要干活,衣服简朴,扮美只能在头上。:)
远方的绿萝
港兄好拍!很有意思的民俗介绍,蟳埔女的头饰真好看,有特点有年代感,这城中村可得要好好保护下来。
y
yujing_hk
好久不见,问好。这地儿现在是泉州的网红,老味道慢慢就变了。:)
云霞姐姐
图文并茂好故事,耳饰表示辈份,衣着,头花也一定有故事,期待续集
y
yujing_hk
谢谢云霞女士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