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來美國的時候拍照的记忆

秋来也秋去
楼主 (文学峸)

剛好美國的時候 学校的有一位华裔老美教授(其实她並不教我们中的任何一位中國留學生)特別热情, 周末的時候她把我们二十几个老中留學生請到她家搓了一顿.  其间我發現她有一部高级相机. 就和她聊了起來.  (那时候在國内99%的老中们都是买ISO100的胶卷, 我記得好像一桶胶卷要十几块人民币 or 二十一块人民币. ) 当時我看到老美教授的抽屜里有二十几桶胶卷, 大部分也是ISO 100, 毕竞ISO100的胶卷比較便宜.  不过后來我把她抽屜里的宝贝捣鼓了一下, 結果我驚訝地發現里面兩三桶ISO200, 一桶ISO 400.  老美教授发现一群老中留學生中有认货的, 就让我鼓捣她的高档相机.  最后我用老美教授的高档相机, 裝上一桶ISO400的胶卷, 为一群非常开心的老中留學生们美美地咔嚓了一下午, 畢竟我从来木有使用过ISO400的胶卷.  后來大約過了一周, 老美教授花一百多美元, 印了一百多张照片, 拿到apartment, 分給了大家.  又过了一兩周的時間, 有一位女同学向我complained, 说我給她拍攝的人像照片, 都拍攝的太大了, 太淸晰了.

 

 

 

 

 

 

 


 

v
viva
的确很难忘的一段日子,我们当初每个月系里面开研讨会要求每个课题组

汇报课题进展,那个年代当真就是在电脑上面做幻灯片,然后用相机翻拍后做成真正的幻灯片(SLIDES)打在大屏幕上供老师同学们交流。每次做幻灯片,总有胶片没用完的情况,然后他们就拿着相机出去照校景,瞎玩,反转片跟不要钱似地。

秋来也秋去
那时候读过反转片的作用, 是用來做幻灯片的, 可是从來沒有玩过
无名-1963
什么高级相机?
秋来也秋去
真的記不住了, 我当时只是被她的ISO 400的胶卷惊艳了一把, 我三十年前的珠江与美能达相机的型号也完全忘記了
秋来也秋去
当年99.96%的老中业余攝影爱好者们…..肯定从來沒有用过ISO 400的胶卷
无名-1963
那时国产单反内部结构都是仿美能达的,只是不同厂家用不同牌子

海鸥——上海

孔雀——哈尔宾

珠江——广州

酒仙桥2
ISO400买过用过,照片洗出来也没觉得颗粒粗
移花接木
你用的柯达吧
苏家小灶
本来还打算买400的拍人物,看样子可以省省了。同是100,低曝光会相对颗粒大,是的吗?
r
r41866
我用过的,呵呵
秋来也秋去
据我所了解的情況, 在90年代国产相机的最高档次是海鸥300, 但是其是依照与日本的美能达的协议仿制其美能达300相机
秋来也秋去
重庆的珠江牌相机是本土相机厂依靠自己的技術实力仿制的另一款日本尼康相机的產品, 具体型号我早就忘記了
酒仙桥2
忘了是柯达还是富士,外企公司足球赛,公司给报销了
秋来也秋去
尤其是重庆的珠江S-201的几款定焦鏡頭值得大書特書, 其50mm的定焦鏡頭好到有一个法國相机廠商专门购买这枚鏡頭

作为挂机套头

秋来也秋去
当時的中國本土相机厂家是无法与日本三大相机廠商相抗衡的, 但是如果選擇了正确的方向, 可以在副厂鏡頭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秋来也秋去
作为其挂机套头
移花接木
我觉得柯达portra 400是个很好的平衡,可适合相对低光场合,也比较细腻,当然用100没错,
秋来也秋去
牛人啊!您老是当年全中國的业余攝影愛好者中唯六的六个大師中使用過ISO400 胶卷的大師之一!
酒仙桥2
我的理解是胶卷银盐颗粒大小在一定的ISO下应该是一定的,400一定会比100的颗粒大,当时打印出4X6照片未必看得仔细

现在照片数字化后都在那么大的屏幕上看,感觉一定不一样。不知道我的了解对不对,我胶卷玩的有限,错了别怪

同样ISO低曝光会相对颗粒大,应该是数码的说法吧?欠曝照片调亮过程中产生的噪点一定是更多颗粒更大,所以有向右曝光之说

r
r41866
不至于吧!如果这样决定生产的头不被开除?又不是ISO1600!
秋来也秋去
我有一个前提條件: 即在 业余攝影愛好者的人堆里
r
r41866
谁有本事统计全国用过ISO400胶卷的业余爱好者人数?你不觉得那个说法很荒唐吗?
秋来也秋去
当时我的每一个月的工资才100來钱, 一台珠江S201要550块,美能达TGX要二千块, ISO 100的胶卷要21块
秋来也秋去
66大師当时就要玩ISO400胶卷,您老荒唐不荒唐啊? 莫非府上是厅级 处级干部否?
r
r41866
我就说我用过,我没有说什么时候用过
秋来也秋去
真拿您老沒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