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摄坛不久,我发过一组街拍照片。
其中有一张“闻笛起跳”引起一些摄友的关注。
当时的摄坛大佬、老版主啊扑老师在《佳片臆评》一帖中提到它:
“人物布局和画面纵深,黑白搭配以及上部条纹和水波的映衬,
都舒服,那上部的条纹又似流出的笛声……”。并跟了一首诗(略)。
那一刻,我很惶恐。
这张照片是那一年在宁波市拍的。
那天傍晚下小雨,我和LB在天一广场吃完饭,漫无目的地溜达(打着伞)。
广场边有几尊铜塑像,其中一尊“少女吹笛”引起了我的注意。
围着她转了一圈,选择了以商城橱窗为背景的构图。
大光圈、手持允许的最慢速度。。。摁快门。
回家后,看成片还行。修饰一下就贴在摄坛。
很惭愧,啊扑老师提到的那些细节、亮点、视觉效果我当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
“先感动自己才能再感动别人”在这里似乎失灵了。
从此,我更注意构图和细节的发现及利用。
同时也体会到,提高摄技要多实践、练眼力、增灵感、学技能,
更需要高手指点帮助。。。偷偷学也行。:)
以前看到有个人拍了一张白纸。画面里除了一片白色,什么都没有。然后她拿给一个号称大师的人看。大师说的口若悬河,唾沫飞溅。我就看懂最后一句。说:你拍这片子的时候,一定脑海里有很深的思考。结果拍照的人说他当时什么也没思考。忘关镜头,一下子不注意,就对着墙拍了一张空白。
刚来摄坛不久,我发过一组街拍照片。
其中有一张“闻笛起跳”引起一些摄友的关注。
当时的摄坛大佬、老版主啊扑老师在《佳片臆评》一帖中提到它:
“人物布局和画面纵深,黑白搭配以及上部条纹和水波的映衬,
都舒服,那上部的条纹又似流出的笛声……”。并跟了一首诗(略)。
那一刻,我很惶恐。
这张照片是那一年在宁波市拍的。
那天傍晚下小雨,我和LB在天一广场吃完饭,漫无目的地溜达(打着伞)。
广场边有几尊铜塑像,其中一尊“少女吹笛”引起了我的注意。
围着她转了一圈,选择了以商城橱窗为背景的构图。
大光圈、手持允许的最慢速度。。。摁快门。
回家后,看成片还行。修饰一下就贴在摄坛。
很惭愧,啊扑老师提到的那些细节、亮点、视觉效果我当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
“先感动自己才能再感动别人”在这里似乎失灵了。
从此,我更注意构图和细节的发现及利用。
同时也体会到,提高摄技要多实践、练眼力、增灵感、学技能,
更需要高手指点帮助。。。偷偷学也行。:)
以前看到有个人拍了一张白纸。画面里除了一片白色,什么都没有。然后她拿给一个号称大师的人看。大师说的口若悬河,唾沫飞溅。我就看懂最后一句。说:你拍这片子的时候,一定脑海里有很深的思考。结果拍照的人说他当时什么也没思考。忘关镜头,一下子不注意,就对着墙拍了一张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