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秀是上海的一位纺织女工,小学文化。1965年,杨家因住房紧张翻建一栋二层小楼,举债4000元。为早日偿清债务,杨燕秀不得不精打细算,开始记录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1965年5月20日,杨燕秀记下了第一笔“豆腐账”:小菜1元;6两油0.55元;1斤油条0.24元;1块肥皂0.19元。但就依这个标准,杨家那个月还是出现5元钱“赤字”。
当时,杨燕秀用每月53元的收入打理着8口之家的生活。账本上显示,1980年以前,杨家日常生活支出基本上只是柴米油盐及日用品,勉强维持温饱而已。注意,这是在上海,全国普通职工的平均生活水平远远低于此,更别说占人口90%的农民了。
1980年,杨燕秀的“豆腐账”上出现了日用品之外的第一个亮点: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240.06元。但据账面标注,这240.06元依旧是借款。
谁说中国人没有“超前消费”的意识,从杨燕秀举债盖房到借款买电视,难道不就是“按揭”吗。说到底还是“领导阶级”有铁饭碗,对将来有信心。
尽管买电视要借钱,但1980年来,杨燕秀的账本上经常出现“馄饨皮3斤半0.88元”、“菜、肉4.09元”等生活质量提高的标记。
1987年3月18日,杨家账本上第一次出现了大额存款记录:1000元。此后,杨家生活步入小康,不仅经常出现蜂蜜1瓶10.5元;麦片1袋19元;丝巾1条20元;烫发14元等“奢侈”消费,还有了凭自己收入买彩电的记录。
到了1995,过去的消费主角“青菜”成了点缀,被鸡鸭鱼肉取代了。我还注意到,杨大妈花了3元去看专家门诊。
2000年春节,杨燕秀过70大寿花掉1822.90元,其中买一条白金项链就花了1010元。她说:“这在1965年想都不敢想!”
我记得我们家1979年买第一台14寸黑白电视花了400元。还是凭票供应的。
也是80年有的黑白电视,真不知道其价格了。不是自己花的钱,不会有印象的。
谁编的不一定,但显然许多价格信息是不正确的。包括那个1010元的白金项链。是镀金项链还差不多。
上广牌,商店里有售。
那时是电子管的,很厚重。
1987年杨妈妈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2.7%,而全国的水平是53.5%;从80年代初到2000年,杨妈妈家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并在2000年首次下降到40%以下,进入小康水平。
杨燕秀是上海的一位纺织女工,小学文化。1965年,杨家因住房紧张翻建一栋二层小楼,举债4000元。为早日偿清债务,杨燕秀不得不精打细算,开始记录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1965年5月20日,杨燕秀记下了第一笔“豆腐账”:小菜1元;6两油0.55元;1斤油条0.24元;1块肥皂0.19元。但就依这个标准,杨家那个月还是出现5元钱“赤字”。
当时,杨燕秀用每月53元的收入打理着8口之家的生活。账本上显示,1980年以前,杨家日常生活支出基本上只是柴米油盐及日用品,勉强维持温饱而已。注意,这是在上海,全国普通职工的平均生活水平远远低于此,更别说占人口90%的农民了。
1980年,杨燕秀的“豆腐账”上出现了日用品之外的第一个亮点: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240.06元。但据账面标注,这240.06元依旧是借款。
谁说中国人没有“超前消费”的意识,从杨燕秀举债盖房到借款买电视,难道不就是“按揭”吗。说到底还是“领导阶级”有铁饭碗,对将来有信心。
尽管买电视要借钱,但1980年来,杨燕秀的账本上经常出现“馄饨皮3斤半0.88元”、“菜、肉4.09元”等生活质量提高的标记。
1987年3月18日,杨家账本上第一次出现了大额存款记录:1000元。此后,杨家生活步入小康,不仅经常出现蜂蜜1瓶10.5元;麦片1袋19元;丝巾1条20元;烫发14元等“奢侈”消费,还有了凭自己收入买彩电的记录。
到了1995,过去的消费主角“青菜”成了点缀,被鸡鸭鱼肉取代了。我还注意到,杨大妈花了3元去看专家门诊。
2000年春节,杨燕秀过70大寿花掉1822.90元,其中买一条白金项链就花了1010元。她说:“这在1965年想都不敢想!”
我记得我们家1979年买第一台14寸黑白电视花了400元。还是凭票供应的。
也是80年有的黑白电视,真不知道其价格了。不是自己花的钱,不会有印象的。
谁编的不一定,但显然许多价格信息是不正确的。包括那个1010元的白金项链。是镀金项链还差不多。
上广牌,商店里有售。
那时是电子管的,很厚重。
1987年杨妈妈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2.7%,而全国的水平是53.5%;从80年代初到2000年,杨妈妈家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并在2000年首次下降到40%以下,进入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