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睁眼说瞎话。
美国后来说要让飞机,大炮说话,要打到他们的停战线,1952年夏季,秋季向前打了一点点,后因伤亡太大停止了。1953开始中国开始反攻。最后美国同意按实控线停战。中国在1953年打下的地方,美国都不要了。
在三八线以北大约30公里。
开城的确是美方提出过,但后来放弃了。当时开城是非军事区,第一次停火谈判就在开城进行。开城是韩国古都,当时并不在联合国军控制下,联合国军也没打算用武力打下它,因为开城在大同江以北,联合国军武力攻取的话,只能背水防御,守军容易被对方围歼。
没有任何联合国军资料支持你提出的那条停火线。估计是中方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杜撰出来的。
中国说实控线已经包括了美国的海空优势。要是美国没有海空优势,实控线会在更南边。美国谈判代表发怒离席,说要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结果谈判停了很长时间。
板门店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
到了7月下旬,眼看北朝鲜境内突然爆发洪水,铁路公路大量被毁,身处前线的志愿军从弹药到粮食都补给困难,美国人更是大受鼓舞,竟公然要求志愿军从现有阵地后撤后退上百里,让出12000平方公里土地,补偿其在海空军方面的优势,否则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
仅在大愚山以西的一座孤立小山上,双方就反复争夺了17天,最后付出了3000人伤亡才最终拿下。以至于随军的美国记者将这座小山称呼为“blood ridge”,即“血岭”;还有一位观战的日本人后来描述“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像个瘤子似的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要近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和36万发炮弹”。
战至10月18日,李奇微手中的伤亡名单上又增加了79000余人,其中包括美军头号“王牌”——骑兵第1师的3000人。此时,美军虽然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十余里,但他不得不紧急叫停,因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每占领1平方公里土地,就必须付出170余人的伤亡。真要按照原定目标占领那12000平方公里土地,恐怕就需要伤亡200万人,这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断然是无法承受的。
期间,美军还实施了“绞杀战”,出动大量飞机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我志愿军空军、高炮、后勤部队进行了反“绞杀战”斗争,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反“绞杀战”中,中国志愿军年轻的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给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
无奈之下,美国人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1951年10月25日,中断66天的停战谈判再次宣告复会。
1951年11月27日,交战双方决定以实际接触线为界。这条分界线与最初朝中方面的要求相差不多。
中共对内宣传技巧而已,任何人只要对照一下双方谈判的过程,和公布的主张,就很容易戳穿上述谎言。
白云同学,共产党如果有力量,能让美国佬得逞么?如果不在乎,还需要打一年半么?马上就同意了才显示出你不在乎,无所谓,大度。坚持打一年半,就说明共产党很不愿意接受这一条,但打了一年半后不得不接受了,那就是真的拼了老命也打不过啊!
这些是很难作假的。
的是从未看到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最后后悔选择去台湾的。这个当然我没有统计,主要是个人看到的采访报道啥的。
有些选择回去的有家有口,或者是如老习似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自然不好说。
你痛恨的老习,不管咋样,信仰共产主义是没得说的
可能吗?除了中国的官网,西方战后的文件没有一处提到过这个要求。杜鲁门的回忆录更直接:和谈失败主要就是遣返战俘的冲突。美国不能把不愿意回国的战俘强制送回去,他们不是罪犯,有被尊重的权利。同时志愿军提出外国军队统统离开朝鲜更叫人无法接受。朝鲜战争的爆发就是因为中国无偿拨给的三个整编师帮助金日成打到了釜山,没有外国军队就没有朝鲜战争。志愿军表面上和谈实际上还在耍小聪明,缺乏诚意,所以不欢而散。但是打来打去越打志愿军越吃亏,斯大林一死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在更为吃亏的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当然我们只能就当时的环境来讨论,90年代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打去越打志愿军越吃亏,斯大林一死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
上甘岭之后美军就没有再发动大的进攻。怎么就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相反1953年中国都在进攻。金城战役得了160平方公里。
通过此战,联合国军夺取了537.7高地南山阵地,中方战史也承认的。
共军和国军一样善于把自己的失败包装成胜利。
25日 “联合国军”为试探中朝军队正面防御的稳定性,策划了一个“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方案,并于当日以飞机、坦克、重炮及步兵协同配合,向中朝军队防守的被“联合国军”称之为“丁字山”的芝山里南205高地发起猛攻。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营,在7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和1个战斗机轰炸联全的支援下,向坚守芝山洞南侧高地之志愿军第23军20 1团一个排的阵地发动猛攻,一天之内发射各种炮弹17万余发,投掷炸弹22万多磅。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美军,以伤亡 11人的代价,歼灭美军150多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亲自授意、策划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的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美军进攻中,还邀请了高级军官与前线记者前来观战。
我是说美军没敢再发动几万人伤亡的大进攻战。上甘岭是朝战转折点。就像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我问他为什么在公海抢油轮, 这不是海盗吗?他不说话了。
不要睁眼说瞎话。
美国后来说要让飞机,大炮说话,要打到他们的停战线,1952年夏季,秋季向前打了一点点,后因伤亡太大停止了。1953开始中国开始反攻。最后美国同意按实控线停战。中国在1953年打下的地方,美国都不要了。
在三八线以北大约30公里。
开城的确是美方提出过,但后来放弃了。当时开城是非军事区,第一次停火谈判就在开城进行。开城是韩国古都,当时并不在联合国军控制下,联合国军也没打算用武力打下它,因为开城在大同江以北,联合国军武力攻取的话,只能背水防御,守军容易被对方围歼。
没有任何联合国军资料支持你提出的那条停火线。估计是中方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杜撰出来的。
中国说实控线已经包括了美国的海空优势。要是美国没有海空优势,实控线会在更南边。美国谈判代表发怒离席,说要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结果谈判停了很长时间。
板门店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
到了7月下旬,眼看北朝鲜境内突然爆发洪水,铁路公路大量被毁,身处前线的志愿军从弹药到粮食都补给困难,美国人更是大受鼓舞,竟公然要求志愿军从现有阵地后撤后退上百里,让出12000平方公里土地,补偿其在海空军方面的优势,否则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
仅在大愚山以西的一座孤立小山上,双方就反复争夺了17天,最后付出了3000人伤亡才最终拿下。以至于随军的美国记者将这座小山称呼为“blood ridge”,即“血岭”;还有一位观战的日本人后来描述“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像个瘤子似的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要近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和36万发炮弹”。
战至10月18日,李奇微手中的伤亡名单上又增加了79000余人,其中包括美军头号“王牌”——骑兵第1师的3000人。此时,美军虽然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十余里,但他不得不紧急叫停,因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每占领1平方公里土地,就必须付出170余人的伤亡。真要按照原定目标占领那12000平方公里土地,恐怕就需要伤亡200万人,这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断然是无法承受的。
期间,美军还实施了“绞杀战”,出动大量飞机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我志愿军空军、高炮、后勤部队进行了反“绞杀战”斗争,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反“绞杀战”中,中国志愿军年轻的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给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
无奈之下,美国人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1951年10月25日,中断66天的停战谈判再次宣告复会。
1951年11月27日,交战双方决定以实际接触线为界。这条分界线与最初朝中方面的要求相差不多。
中共对内宣传技巧而已,任何人只要对照一下双方谈判的过程,和公布的主张,就很容易戳穿上述谎言。
白云同学,共产党如果有力量,能让美国佬得逞么?如果不在乎,还需要打一年半么?马上就同意了才显示出你不在乎,无所谓,大度。坚持打一年半,就说明共产党很不愿意接受这一条,但打了一年半后不得不接受了,那就是真的拼了老命也打不过啊!
这些是很难作假的。
的是从未看到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最后后悔选择去台湾的。这个当然我没有统计,主要是个人看到的采访报道啥的。
有些选择回去的有家有口,或者是如老习似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自然不好说。
你痛恨的老习,不管咋样,信仰共产主义是没得说的
可能吗?除了中国的官网,西方战后的文件没有一处提到过这个要求。杜鲁门的回忆录更直接:和谈失败主要就是遣返战俘的冲突。美国不能把不愿意回国的战俘强制送回去,他们不是罪犯,有被尊重的权利。同时志愿军提出外国军队统统离开朝鲜更叫人无法接受。朝鲜战争的爆发就是因为中国无偿拨给的三个整编师帮助金日成打到了釜山,没有外国军队就没有朝鲜战争。志愿军表面上和谈实际上还在耍小聪明,缺乏诚意,所以不欢而散。但是打来打去越打志愿军越吃亏,斯大林一死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在更为吃亏的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当然我们只能就当时的环境来讨论,90年代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打去越打志愿军越吃亏,斯大林一死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
上甘岭之后美军就没有再发动大的进攻。怎么就中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相反1953年中国都在进攻。金城战役得了160平方公里。
通过此战,联合国军夺取了537.7高地南山阵地,中方战史也承认的。
共军和国军一样善于把自己的失败包装成胜利。
25日 “联合国军”为试探中朝军队正面防御的稳定性,策划了一个“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方案,并于当日以飞机、坦克、重炮及步兵协同配合,向中朝军队防守的被“联合国军”称之为“丁字山”的芝山里南205高地发起猛攻。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营,在7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和1个战斗机轰炸联全的支援下,向坚守芝山洞南侧高地之志愿军第23军20 1团一个排的阵地发动猛攻,一天之内发射各种炮弹17万余发,投掷炸弹22万多磅。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美军,以伤亡 11人的代价,歼灭美军150多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亲自授意、策划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的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美军进攻中,还邀请了高级军官与前线记者前来观战。
我是说美军没敢再发动几万人伤亡的大进攻战。上甘岭是朝战转折点。就像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我问他为什么在公海抢油轮, 这不是海盗吗?他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