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求攻打锦州的两份电文原稿

毛囡
楼主 (文学峸)

关于要求攻打锦州的两份电文原稿

      这是一日之内连发的要求林、罗先打锦州的两份AAAA电报的原稿复制件,复制件有些部分字迹难以辨认,附上电文正体打字供阅读参考:

AAAA

林罗刘,加发东北局。打锦计划不应改。

林罗刘:二日廿二时电悉。(一)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义县兴城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葫岛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你们可以于攻锦州之同时部署必要兵力于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然后打下锦州。在四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到葫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二)你们指挥所现到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时为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军委三日十七时

 

AAAA

林罗刘台,加发东北局。

林罗刘: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两锦之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率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战前十至廿天时间(这个时间很紧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覆。)

军委三日十九时

毛囡
辨认电文一些字迹和打字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希望给大家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信笔由墨
我们、你们、很不妥当、不赞成、望你们深刻计算、…………
六号公路
新春快乐!

明初
失去战机,大仙应该是很生气了,或曰:强压怒火和不满。
f
f2022f
毛比林高明。毛预测攻取锦州10天够了。实际上是1天就攻下了。打出了一个大好形势。林却不敢打,要回去打长春。

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

毛比林高明。毛预测攻取锦州10天够了。实际上是1天就攻下了。打出了一个大好形势。林却不敢打,要回去打长春。

老生常谈12
主席是站在政治,全局,战略,战役的高度,林站在战役,战场,战斗,战术的角度
t
tomcat801
伟大的军事家!
f
f2022f
打下锦州后,长春就不用打了。曾泽生50军起义了,后在朝鲜战场还全歼英国重坦克营。活捉营长柯尼斯

f
f2022f
估计毛是这么想的,锦州在国民党后方,越是后方,国军官员腐败越严重,战斗力越差。
老生常谈12
不是。辽西走廊自古就是关外进中原的咽喉要道。拿下锦州就把东北国军封在关外歼灭,不使其与傅作义互相呼应。

三代军事世家祖大寿守锦州,兴城炸死努尔哈赤。祖大寿外甥吴三桂献关。

f
f2022f
把东北国军封在关外歼灭是高招。可蒋也应该能想到。他派范汉杰守锦州,范汉杰的军队一定原来也挺厉害,可是后来腐败了。
f
f2022f
范汉杰感慨:“打锦州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他是黄埔学生中最早升任师长。1976年1月16日在周之后去世。

范汉杰(1894年10月29日—1976年1月16日),名其迭汉杰以字行广东嘉应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锦州战役时被解放军俘虏,拘押于战犯管理所,1960年第二批特赦,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生平[编辑]

客家人,父亲范准(字海文)是晚清文人,任梓里公学小学校长多年。堂兄范其务,曾任广东省和福建省财政厅长。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宣统二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因不会粤语,改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附属理科学堂格致班。宣统三年夏入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以第五名毕业。任广东陆军测量局三角科科员,漳州工务局测量员。两广盐运使署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

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

1918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副官),此时蒋介石任该总司令部上校参谋,范汉杰跟蒋关系交好。兵站所长。

1923年入旧桂军刘震寰部,任高级参谋、作战课长、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县长

1924年春由同乡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以少将军衔就读的学员,在黄埔一期中创造了两个纪录:年龄最大、曾任职位最高的学员。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团二营五连排长、教导第二团副连长。1925年东征讨伐陈炯明,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第一旅中校主任参谋。当年调陈铭枢第七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北伐[编辑]

1926年接替原团长孙纯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蒋光鼐派系)二十九团上校团长。率部参加了北伐战争著名的汀泗桥战役,继而激战玛瑙岭、贺胜桥、武昌城、德安马回岭。1926年10月晋升蒋光鼐的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春宁汉分裂时,范汉杰和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一起投奔南京政权,给蒋介石留下了好印象。随后,范汉杰调任第十师少将副师长、浙江省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学生中最早升任师长的人。1927年秋,蒋下野,东渡日本。浙江警备师改编入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范汉杰转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济深)中将高参,保送日本考察军事。1927年11月,蒋介石由日本返国,复任北伐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范汉杰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又转赴欧美各国考察军事、政治、经济、工业等,1931年夏回国奔父丧。

抗日[编辑]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因过劳,咯血症再度复发,更趋严重。原拟在杭州西湖湖畔静养,后受各方友好相劝慰及精神和物质上之支助,回到远离尘嚣之庐山疗养。1932年秋,下庐山,出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蔡廷锴)参谋处长。是时,蒋光鼐任福建省主席,堂兄范其务任省政府财政厅厅长。五弟任财政厅课长,六弟任马江水巡队长。1933年经历福建事变。1933年得陈明山张子羽(原名振鋆,字次铨,号叔平,别号子羽,晚清学部大臣张百熙谥文达公之子)介绍,结识清末名臣林则徐第五代孙女,县长林楚秋五女林剑峰于福州,堂兄范其务以范汉杰承祧植伯房,娶林女士以承祧另一宗支。1934年1月21日,蔡廷锴派范汉杰前往厦门与蒋之代表林国虞蒋鼎文会晤,洽商第十九路军和平改编事宜。1月28日中央第三路军总指挥蒋鼎文率部开入福州,闽变遂告结束。闽省政府改组,第十九路军改编,汉杰离职。3月28日晋谒蒋于南昌,4月9日再谒蒋,特给假两月并发旅费千圆,赴京沪及华北,鲁、冀、察、绥、晋、豫、陕各省,视察国防建设。1934年夏秋之际,奉派任职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第一营(营长薛岳)第四连连长。王修身李文彬任该连之排长。团长蒋委员长,副团长陈诚。汉杰曾翻译德文《陆军行军小动作》及《骑马术》等,图文并茂,由南京武学书馆出版,供作参考教材。1935年1月任第二师(师长黄杰)参谋长,驻北平南苑,主持军官教育;5月任陆军步兵上校。6月10日签订《何梅协定》,中央军撤离华北,第二师南撤至徐州整补训练。1936年4月,免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受训;9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36年9月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时,由军长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1937年初,兼任浙江全省中大学生集训总队长,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高等教育班主任。

1937年抗战爆发时,正在庐山暑期训练团第二期,任第二大队(大队长万耀煌)第五中队长。分队长为郭贻珩陈明仁凌兆垚方靖八一三事变后随胡宗南第一军开赴上海参加长达两个月的淞沪会战,第一军损失惨重。从上海撤退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第三组长(部长陈立夫、主任秘书张冲、第一组长吴开先、第二组长酆悌、第三组长范汉杰、第四组长徐恩曾)、预备第六师师长、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长(部长陈诚、副部长黄琪翔、主任秘书张厉生、第一厅长范汉杰、第二厅长康泽、第三厅长郭沫若、总务厅长杜时霞、秘书处长柳克述)等职,范均未到任。1938年3月任中央军官学校教育处长兼第十四期第二学生总队总队长。1937年9月下旬,陆军大学奉令疏散西迁。率领中央军校十三及十四期学生,由南京下关登江轮溯长江而上,经由九江、汉口、武昌,沿岳阳入洞庭,转湘江到长沙,步行入川,沿途实施行军演习,以实际地形与虚拟状况施以军事战斗教育,1938年四月二十日经过南川,终于抵达成都复校。

1939秋第一军扩充为第三十四集团军,范汉杰升任第27军军长(原军长桂永清)兼任郑州警备司令。该军辖第45、第46师及预备第8师,军部设于山西陵川县安阳村。第27军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同时也受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节制。范耀文在《范汉杰从军抗日轶事》中提到,在此后的两年中,范汉杰率27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大小战斗数以百计。尤以长治、高平、太行山、陵川、壶关之役为最。朱德到27军军部慰问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卫立煌命令范汉杰率领27军在晋东南分头出击长治及高平,掩护主力南撤,导致部队被日军包围。1941年10月,发表兼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因在晋东南前线作战,而未就职。1942年春,调升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总司令胡宗南)驻三原,封锁陕甘宁边区,备受胡总司令所重用。1942年5月,以去年长治、高平之役有功,获颁四等宝鼎勋章。1942年6月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驻防甘肃陇东平凉执行封锁陕甘宁边区的重任,辖第三军(军长周体仁)、第四十二军(军长杨德亮)、第五十七军(军长丁德隆)。又兼任陇东日报社名誉董事长及力行中学董事长。1942年8月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4年秋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受训。1944年12月胡宗南升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司令长官,范汉杰升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5年1月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日军第十二军向豫西进犯,对第一战区展开猛烈攻势,汉杰赞翊胡长官宗南,以陆空军密切配合,抗拒顽敌于豫西一带。于内乡、淅川、西峡口、重阳店、豆腐店、灵宝、卢氏关诸役,屡挫敌锋,歼敌逾万,粉碎敌军夺取西安,威胁陪都重庆之企图。1945年5月当选第六届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5年9月,范汉杰偕胡长官赴郑州受降。1945年10月,获胜利勋章

1946年4月30日,获中国战区美军总部参谋长Ray Maddocks少将署名颁发之银叶自由奖章(AWARD OF THE MEDAL OF FREEDOM 'SILVER PALM')及褒扬状。

第二次国共内战[编辑]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4月任东北行营副主任。1946年5月任国防部参谋次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刘斐郭忏同为参谋次长。6月底,改调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顾祝同)。1947年元旦叙勋,获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1947年3月3日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郑州指挥所主任。

1947年5月卸任郑州指挥所主任,调青岛任第一兵团司令官,进攻沂蒙山区共军。指挥部设在馆陶路22号青岛警备司令部四楼。1947年8月14日,蒋介石召见范汉杰,指示胶东作战部署[1]:8396。1947年8月18日,蒋介石又飞抵青岛与范汉杰制定了胶东“九月攻势”作战计划。1947年9月建立胶东兵团,集结了第8、第9、第25、第45、第54、第64等六个整编师的兵力,以及整编第74师第57旅(重建)、加上海军和空军,共计20个旅51个团20多万兵力,采取日本顾问的“梳篦平推”战术,自西而东向胶东解放区发起进攻,企图在一个月内消灭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把共党在胶东的党政军势力推出昆嵛山腹地赶下大海喂鱼,占领莱阳烟台等城市;然后转兵打通胶济铁路。1947年10月范汉杰的部队攻入胶东解放区,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率第九纵队和第十三纵队穿过敌人间隙,进入平度大泽山外线作战;东线兵团政委谭震林则率第二纵队、第七纵队从日照杀回昌邑,会同第九纵队将整64师包围在平度三户山(今三合山)和范家集一带,经几昼夜激战整64师和援军遭到重创,师长黄国梁险些阵亡。后蒋介石责令海军司令桂永清在范汉杰的胶东兵团作战指挥部主持召开“胶东战役检讨会”。1947年11月2日蒋介石下令整编第9师、整编第25师运往武汉参加围攻大别山,整编第54师与整编第8师的一半调东北。1947年12月在莱阳战役给予共军一定程度的杀伤。1947年12月下旬蒋介石决定放弃胶东,将范汉杰调往东北战场。

1948年元旦获二等宝鼎勋章。1948年1月范汉杰陪同蒋介石到沈阳视察东北冬季攻势的危局。东北国军被压缩在锦州、沈阳和长春三个孤立的城市中。蒋介石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1月15日任命范汉杰为冀热辽边区司令官,驻秦皇岛,重点防御秦皇岛至锦州一线,统一指挥石觉第十三军热河)、阙汉骞第五十四军(从胶东海运山海关)、孙渡第六兵团(锦州),及秦葫港口司令部(秦皇岛、葫芦岛)。1948年2月兼热河省政府主席。1948年2月底,蒋介石与卫立煌就东北国军撤退问题达成一致:给卫立煌两个月时间,整顿军队,补充兵员军械,预定4月底5月初(后定为5月5日)由沈阳、锦州东西对进,打通北宁路,接应东北国军撤退;范汉杰指挥所部由锦州向东进攻接应卫立煌集团。范汉杰所任的热河省政府主席一职,则由该省民政厅厅长于国桢代理。

第五十四军周文韬第8师、张纯198师。以锦州铁路局交警总队扩编为暂编第57师,由该局警务处长朱茂臻(抗战时期杜聿明第五军炮兵团长)任师长,列入第五十四军建制。 李弥系整9师之荣誉第1旅扩编为第九军,以该整编师代师长黄淑任军长,辖4个师。4月中下旬,黄淑第9军4个师陆续在塘沽、秦皇岛、葫芦岛等地登陆。

范汉杰又令辖区内广泛建立保安团,组织辖区内市、县长赴河北省新城县学习观摩,积极参与“举国学习王凤岗运动”,号召向王凤岗学习取经,让保安团遍地开花、落地生根,让共产党寸步难行。

1948年4月底,卫立煌突然表示,其部兵员、军械都尚未补充完整,原计划的东西对进的东北撤退作战不能进行。蒋介石召集东北国军的兵团、军级将领一一赴南京面谈。卫立煌通过相熟记者,发布消息,称范汉杰此来野心勃勃,就是为了颠覆卫立煌取而代之。范汉杰面对舆论压力,公开辟谣:“本人一向尊敬卫长官,愿坚决服从卫长官命令;请万毋相信居心叵测之离间谣传。”卫立煌问蒋介石,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倒底是何一性质之单位?五月,范汉杰兼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1948年6月21日,蒋介石宣布:

、取消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改组为陆军总司令部锦州指挥所,范汉杰改任锦州指挥所主任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7月正式搬入锦州。 、范汉杰不再兼任热河省政府主席,由第六兵团原司令官孙渡调任热河省政府主席; 、第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升任第六兵团司令官。

1948年7月,将锦州、山海关间部队,编成2个新军,以沈尚奎新八军军长,刘云翰新五军军长。

1948年8月3日,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参加会议的主要将领和高级幕僚有120多人,会后部署东北剿总4个兵团约55万人,总司令卫立煌率30万人防守沈阳,副司令郑洞国率10万人防守长春,副司令范汉杰率15万人防守锦州,并以保持与华北的联系。华北剿总布防4个兵团约55万人,分布于北甯路平绥路沿线的山海关归绥一带。蒋介石企图绕过坚决主张固守沈阳的卫立煌,直接指挥廖耀湘与范汉杰东西对进会师,实现撤出东北的战略。8月9日范汉杰在南京向蒋介石恳切表明:将帅不和不能作战,坚辞一切职务;未获准。后向参谋总长顾祝同请辞,亦不准。只准短期到杭州休息,随时待命。在杭州亦曾电请卫立煌准予辞去一切职务,未果。8月18日接获通知必须即立返防。仅准免兼陆军副总司令职。

兵败被俘[编辑]

1948年9月,东野南下辽西。范汉杰时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指挥第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新八军(军长沈尚奎)等7个师坚守锦州义县。9月二十七日起开始空运第四十九军赴锦州增援,只运到第79师(师长陈衡)两个团,机场跑道即为东野炮兵封锁,空运被迫停止。9月28日及29日,东野第十一纵队及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攻占绥中兴城,锦州与山海关之间交通断绝,新五军刘云翰部亦无法向锦州集中。10月1日,东野二纵攻克义县,守军第九十三军暂编第20师被歼,师长王世高及副师长韩润珍被俘。锦州危急,守军所需补给及弹药全靠空投。周边所有外围据点经过激烈战斗亦先后被攻占。10月2日锦州守军奉命坚守阵地待援,上级计划派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率10余个师组成西进兵团,由沈阳出发驰援锦州;另以侯镜如林伟涛指挥东进兵团,自葫芦岛出发增援锦州;内外同时夹击、中心开花,以得解救锦州之围又可一举歼灭东北野战军。两路援军经过昼夜激烈战斗,皆为东野阻援部队顶住,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功败垂成。10月10日,锦州内线炮兵阵地及步兵阵地均为东野炮兵压制。10月12日,东野对锦州包围更紧,攻城部队在炮兵掩护下,构筑蜘蛛网状交通壕,向城垣逼近,用炸药爆破城外守军坚固据点,重机枪堡垒阵地。至10月14日正午全线进入激烈巷战;至黄昏,外援无望,孤军难撑,范汉杰率残部突围,自东南方出城,到达南山农场北麓时,遭遇伏击,各人趁天黑东奔西窜,星散躲藏。10月15日锦州陷落,下午四时范汉杰混入难民潮中,经松山塔山陈家屯之间山地小道前进。15日傍晚6时,持续31个小时的锦州攻坚战结束。范汉杰走过西海口和高桥至锦州之公路时,在陈家屯被解放军截获,并入被俘队伍同行,经机场向班吉塔方向进行。中途休息时,范汉杰自思身为方面指挥官,丧师失地,乃自报身份,请求速死。至牤牛屯的东野指挥部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见面,感慨:“打锦州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羁押佳木斯的解放军官训练团。1949年,移送抚顺久保町大鸿楼解放军官训练团。

1955年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59年建国十年大庆,首批特赦战犯,范汉杰也在特赦名单中。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等对范汉杰在福建事变中的行为不满,表示反对对其特赦。经周恩来调解,范汉杰于1960年11月28日第二批特赦获释,范汉杰宣称家乡已无嫡亲,决定不回广东;在各地参观最新建设,继续学习;1961年下半年,在北京南郊的红星人民公社(地点在东高地旧宫)的旧宫果树队就业工作。1962年3月,离开北京南郊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果树组,暂时移居北京市内崇内旅社。1962年6月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研究专员,“办公学习”。办公地点在北京赵登禹路32号,住在北京和平里11区20号楼(俗称“战犯楼”)。两地相隔,一在城南一在城北,约有一小时车程。(两地均在城北,相隔不到9公里。)范汉杰写《锦州战役经过》,发表于1985年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辽沈战役亲历记”编审小组”所编之《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全国政协机关干部、人员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学习,范汉杰因年纪老迈,留在全国政协机关学习文件。1976年冬,范汉杰历年所患之哮喘症旧病复发,住进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手术治疗后日渐康复阶段,于1976年1月16日晚十点二十五分遽然病逝于医院,享年八十一岁。1976年1月24日在北京由全国政协举办遗体告别仪式,骨灰存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八室126号。

n
norman103
锦州这盘棋,棋眼在卫立煌。在打锦州的过程里,卫的表现谜团重重,从哪个方面都难以理解。张正隆写雪白血红的时候说过,

那时的东北秘密战线上的很多事情,到现在都不能解密。再过些年吧,等卫立煌身上的谜团解密了,锦州的事情才会清楚。

h
hkzs
沈阳方向援军卫总通共,天下人皆知,塔山方向援军侯镜如也是中共党员。

范总看来也和中共有关系。

林总多虑了,这戏能演砸么。

h
hkzs
查了一下,范汉杰本就是19路军的,中共的友军。
老生常谈12
卫立煌兵力捉襟见拙,50多万兵力困守在几个大城市。而林彪103万兵力,野战机动兵力50多万可以集中优势大范围运动作战
毛囡
过年好!
a
akc
攻打锦州时,军委为了牵制傅作义50万大军增援锦州

部署华北1兵团在紧围太原;华北2兵团在平张线出击;华北3兵团在绥东攻城略地,牵制傅部主力。当时实际能够增援东北的便只有冀东、天津、热河的中央军。不服也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