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少有的一次重大失利。
此战,我军参与登岛作战的第一梯队3个加强团,加上增援的4个连共9000余人覆没。由于渡船在滩头搁浅被敌军大炮和飞机炸毁,第二梯队1.1万人只能望洋兴叹。
【蒋军金门守守】
近一个师的兵力成建制损失,在我军战史上实属罕见。
红军时期的长征路上,湘江战役损失过半;西征河西走廊,我军2.18万人被击溃,后来陆续返回近4000人。但这两次失利,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环境所致。
金门战役我军3000余人被俘,这一数字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180师战败被俘的数字相近。但是,180师突围归建有4000人,而金门战役则全军覆没。
金门失利的原因有很多,粟裕、叶飞和萧锋谁的责任更大?
【金门登陆作战】
金门战役,敌我双方的作战序列和指挥官如下:
敌军最高指挥官是福建省主席汤恩伯,一线指挥官是22兵团李荣良和12兵团胡琏。敌守军22兵团近2万人,12兵团有2万余人,金门岛的总兵力4万余人。
我军最高指挥员是三野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一线指挥员是28军副军长萧锋。我军主攻金门岛的是28军1个加强师、29军2个团,共2万余人。
为什么面对李荣良和胡琏4万余人,我军仅派出副军长指挥2万余人?
金门战役之前,叶飞10兵团11万大军入闽后,先后解放福州、厦门岛,金门成为一座孤岛,根据多方情报汇总,金门岛上守军为李良荣22兵团近2万人。
由于10兵团进军福建势如破竹,解放福州歼敌4万,自身仅伤亡1700人,漳厦战役再次歼敌4万,我军仅损失1000余人。所以,我军2万对敌2万,应可趁热打铁拿下金门。
但是,三天激战过后,28军在金门岛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金门守军资料照】
金门登陆作战失利,主要的原因和教训有几条。最主要的一条,是当时自上而下的轻敌。
陈毅建国之后的回忆,当时华东的一把手饶书记乐观地认为:只要派1到2个师,小小的金门岛就可以轻松搞定。
三野10兵团叶飞担任厦门军管会主席后,对进攻金门岛也很有信心,认为上去2个营就可以立足,萧锋只要掌握好第二梯队,登岛就有胜利希望。
一线指挥员萧锋,没有充分预想战斗的困难和复杂,指挥所摆好了庆功酒;原定至少5到6个团的渡船,最后只搜集了3个团的;船工都是刚解放的当地人,山东苏北老解放区6000船工迟迟未到。
【金门战役前夕,参战部队召开誓师大会。主席台两侧的对联写着:肃清残敌解放金门,做好准备再立大功】
登岛第一梯队3个团来自3个师,却没有一名师级干部跟随登岛。
主攻团要求每人携带3天给养,1天解决战斗,船上装满了几箩筐的新人民币、大肥猪和办公桌椅,准备胜利后庆功;2个助攻团也很乐观,称要打进金门县城再吃午饭。
因为轻敌,部队对胡琏12兵团可能增援的情报置之不理。
而这也成为金门战役最大的“X”因素,最终让9100指战员血洒金门。
除了轻敌,金门失利也有对手的原因。
【我军使用的木船,在金门战役中,不少船只搁浅滩头,被敌军炸毁】
金门之战,蒋校长一生少见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选用了正确的人。
这个“选对的人”,就是12兵团司令官胡琏,一个被主席称为“狡如狐,勇如虎”的悍将,二野的杨勇甚至说宁愿俘虏1个胡琏,也不愿俘虏10个黄维。
解放战争中,胡琏就和刘伯承、粟裕打过多次交道,对我军的作战风格知根知底,还专门编写了陈毅的小册子,有人认为,狡猾的胡琏堪比我军“肚子里的一条蛔虫”。
除了胡琏,敌22兵团“小老弟”李良荣困兽犹斗,激励下属死战求生,还在古宁头、一点红沙滩大规模演练反登陆作战,遇到我军进攻就地反击、有条不紊。
【胡琏】
在金门岛,我军的大炮、坦克、装甲车优势荡然无存。
但是,李荣良、胡琏的22辆美制M5A坦克,却成了我军登陆作战难以逾越的“鬼门关”。就连演习时在滩头故障的一辆坦克,也给我军重大杀伤,火力超过一个步兵连。
最后一条原因,就是金门岛的民心不可用,对我军怀有强烈的抵触。
那么,三野军事主官粟裕,对金门失利有多大关系?
实事求是地说,金门登岛失利和粟裕关系不大。金门作战的规模,即便胡琏12兵团全部到达,也不如福州、漳厦规模大。我军投入最多2个军6万人,不需要粟裕亲自指挥。
最主要的是,金门登陆作战,华东军政一把手饶书记非常乐观。
粟裕是华东军区最清醒的人之一,但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粟裕即便有不同的意见,也难以得到华东军区上层的首肯。
所以,就像《亮剑》中的“兵败金门”一样,当28军攻打金门的战斗打响后,粟裕能做的就是一整天倒骑椅子,凝视地图,不吃不喝也不动,后来还拿出口琴吹奏《苏武牧羊》。
【陈毅、饶书记、粟裕、宋时轮检阅上海入城部队】
作为金门战役的最高指挥员和一线指挥员,叶飞和萧锋襟怀坦荡,以对历史、对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反思和担责。
作为三野10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反思了因为轻敌,而导致决策指挥不当。
第一点,攻击部队配置轻敌,不是一个整军3万多人,而是28军1个加强师和29军2个团2万多人。即便敌军没有后援,我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第二点,28军军长、政委当时都留在福州,参谋长也刚刚离开,只有副军长萧锋、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位,指挥班子打了折扣。
第三点,对12兵团海上消失的情报未予重视。
第四点,大意轻敌的情绪,传导给了一线指战员。
一线指挥员萧锋,主要责任是准备不足、勇气不显。
一是战前准备,渡海工具和船工不足,导致没有后援;
二是一线部队来源分散、没有协同配合,导致被一一击破;
三是军、师级指挥员没有跟随第一梯队登岛指挥;
四是不知己、不知彼,没有进行海上练兵,也没有深入侦察敌情;
五是没有坚持推迟登岛作战的意见,也未越级报告敌情和我情。
从金门战役的决策、准备和发起过程来看,叶飞承担的责任更大。
【28军副军长萧锋在金门战役前留影】
登岛作战失利后的第四天,10兵团作了战斗总结。
1949年10月31日,福建省委和三野10兵团25位高级干部,在厦门老虎山洞召开了扩大会议,主要是对金门战役的失利进行回顾和总结。
参会人员包括福建第一书记张鼎丞,三野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28军萧锋、陈美藻、李曼村,29军胡炳云、黄火星,以及31军的周志坚、陈化堂。
萧锋作了自我检讨,主动承担责任。随后,10兵团司令员叶飞也主动揽责,自我检讨大意轻敌,导致惨痛教训。
半年多后的1950年5月,三野在南京召开军长参谋长会议。会议期间,粟裕向萧锋详细了解金门失利的情况,鼓励他不要背包袱,并且承担了金门失利的主要责任。
不争功、不推过,体现了金门失利后我军各级指挥官的勇敢担当。也正是由于我军善于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就百战之师、胜利之师!
【金门海滩现景】
参考资料:
1、《海漩:兵进金门全景纪实》,陈惠方著,华文出版社;
2、《第三野战军战史》,陈惠方著,解放军出版社;
3、《三野档案——第三野战军》,曹宏、李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哈
登陆作战是难度很大的,无工事,缺乏重火力支援,军事史上都是以强大兵力优势投入。
金门就是骄狂轻敌。船上居然还带着接受以后成立政府机构的办公桌什么的。
说不定,星条旗能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
三大战役之前,中央部署华野渡江。粟裕斗胆直呈,老毛从善如流。
金门战役,老毛怎么可能强迫前线将领?前线将领怎么可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听老毛的“瞎指挥”。
金门战役的失败,本身就是土八路渡海作战没经验,对困难估计不足。国军准备充分打得好
同时,毛泽东主席吸取金门战役失利的教训,就解放海南岛问题给四野前委作了重要指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依靠后援。”“海南岛之敌可能较金门敌人战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12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电示中又一次强调,进攻海南岛“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卒莽撞造成过失。”并指出“不要希望空军帮助”。第15兵团原拟在旧历年前即1月底2月初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后因准备工作来不及,遂向第四野战军和中央军委建议推迟。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于苏联莫斯科再次致电四野前委:“既然在旧历年前准备工作来不及则不要勉强。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这个方向去准备……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金门战役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其中正确地阐明了渡海作战的特点,明确地规定了渡海工具和登陆方向,强调指出了战役的有利条件,特别是要求“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为野战军组织部署海南战役指明了方向。
增援部队是孙立人在台湾训练的新军,战斗力远强于大陆撤下来的败兵。
22军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军首次跨海作战的成功范例。但这次战役,和当时的军长孙继先关系不大;整个战役全靠副军长在前线对敌情的及时掌握及拍板担当并命令指挥。
这次作战的成功,照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环,是三野特种部队的配备支援及炮兵火力在进攻航线上的掩护,以及对于金塘岛东端的火力覆盖。解放军部队是从大陆方向往东进发的,再则就是攻势凌厉的先头部队往北的快速穿插进而很快控制了金塘岛西北端的港口,堵截敌人的外逃及增援的可能,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金门是国军啥都做(碰)对了,而老共知己不知彼,即使第二波1万人上去,最后也会全军覆没,无非给国军造成的伤亡大些而已。
关键是有韩先楚作指挥和2000渔船。如果有2万铁壳渔船,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薛岳不比胡琏差。要是胡琏指挥,照样败。
关键就是后期在杭州湾登陆,抄了淞沪国军的后路。
只要派3 到 4万人对付2万游击队就行了。还有6万人对付韩的2.5万登陆军队。
类似舟山登步岛战斗。
作者:相忘于江湖
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少有的一次重大失利。
此战,我军参与登岛作战的第一梯队3个加强团,加上增援的4个连共9000余人覆没。由于渡船在滩头搁浅被敌军大炮和飞机炸毁,第二梯队1.1万人只能望洋兴叹。
【蒋军金门守守】
近一个师的兵力成建制损失,在我军战史上实属罕见。
红军时期的长征路上,湘江战役损失过半;西征河西走廊,我军2.18万人被击溃,后来陆续返回近4000人。但这两次失利,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环境所致。
金门战役我军3000余人被俘,这一数字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180师战败被俘的数字相近。但是,180师突围归建有4000人,而金门战役则全军覆没。
金门失利的原因有很多,粟裕、叶飞和萧锋谁的责任更大?
【金门登陆作战】
金门战役,敌我双方的作战序列和指挥官如下:
敌军最高指挥官是福建省主席汤恩伯,一线指挥官是22兵团李荣良和12兵团胡琏。敌守军22兵团近2万人,12兵团有2万余人,金门岛的总兵力4万余人。
我军最高指挥员是三野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一线指挥员是28军副军长萧锋。我军主攻金门岛的是28军1个加强师、29军2个团,共2万余人。
为什么面对李荣良和胡琏4万余人,我军仅派出副军长指挥2万余人?
金门战役之前,叶飞10兵团11万大军入闽后,先后解放福州、厦门岛,金门成为一座孤岛,根据多方情报汇总,金门岛上守军为李良荣22兵团近2万人。
由于10兵团进军福建势如破竹,解放福州歼敌4万,自身仅伤亡1700人,漳厦战役再次歼敌4万,我军仅损失1000余人。所以,我军2万对敌2万,应可趁热打铁拿下金门。
但是,三天激战过后,28军在金门岛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金门守军资料照】
金门登陆作战失利,主要的原因和教训有几条。最主要的一条,是当时自上而下的轻敌。
陈毅建国之后的回忆,当时华东的一把手饶书记乐观地认为:只要派1到2个师,小小的金门岛就可以轻松搞定。
三野10兵团叶飞担任厦门军管会主席后,对进攻金门岛也很有信心,认为上去2个营就可以立足,萧锋只要掌握好第二梯队,登岛就有胜利希望。
一线指挥员萧锋,没有充分预想战斗的困难和复杂,指挥所摆好了庆功酒;原定至少5到6个团的渡船,最后只搜集了3个团的;船工都是刚解放的当地人,山东苏北老解放区6000船工迟迟未到。
【金门战役前夕,参战部队召开誓师大会。主席台两侧的对联写着:肃清残敌解放金门,做好准备再立大功】
登岛第一梯队3个团来自3个师,却没有一名师级干部跟随登岛。
主攻团要求每人携带3天给养,1天解决战斗,船上装满了几箩筐的新人民币、大肥猪和办公桌椅,准备胜利后庆功;2个助攻团也很乐观,称要打进金门县城再吃午饭。
因为轻敌,部队对胡琏12兵团可能增援的情报置之不理。
而这也成为金门战役最大的“X”因素,最终让9100指战员血洒金门。
除了轻敌,金门失利也有对手的原因。
【我军使用的木船,在金门战役中,不少船只搁浅滩头,被敌军炸毁】
金门之战,蒋校长一生少见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选用了正确的人。
这个“选对的人”,就是12兵团司令官胡琏,一个被主席称为“狡如狐,勇如虎”的悍将,二野的杨勇甚至说宁愿俘虏1个胡琏,也不愿俘虏10个黄维。
解放战争中,胡琏就和刘伯承、粟裕打过多次交道,对我军的作战风格知根知底,还专门编写了陈毅的小册子,有人认为,狡猾的胡琏堪比我军“肚子里的一条蛔虫”。
除了胡琏,敌22兵团“小老弟”李良荣困兽犹斗,激励下属死战求生,还在古宁头、一点红沙滩大规模演练反登陆作战,遇到我军进攻就地反击、有条不紊。
【胡琏】
在金门岛,我军的大炮、坦克、装甲车优势荡然无存。
但是,李荣良、胡琏的22辆美制M5A坦克,却成了我军登陆作战难以逾越的“鬼门关”。就连演习时在滩头故障的一辆坦克,也给我军重大杀伤,火力超过一个步兵连。
最后一条原因,就是金门岛的民心不可用,对我军怀有强烈的抵触。
那么,三野军事主官粟裕,对金门失利有多大关系?
实事求是地说,金门登岛失利和粟裕关系不大。金门作战的规模,即便胡琏12兵团全部到达,也不如福州、漳厦规模大。我军投入最多2个军6万人,不需要粟裕亲自指挥。
最主要的是,金门登陆作战,华东军政一把手饶书记非常乐观。
粟裕是华东军区最清醒的人之一,但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粟裕即便有不同的意见,也难以得到华东军区上层的首肯。
所以,就像《亮剑》中的“兵败金门”一样,当28军攻打金门的战斗打响后,粟裕能做的就是一整天倒骑椅子,凝视地图,不吃不喝也不动,后来还拿出口琴吹奏《苏武牧羊》。
【陈毅、饶书记、粟裕、宋时轮检阅上海入城部队】
作为金门战役的最高指挥员和一线指挥员,叶飞和萧锋襟怀坦荡,以对历史、对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反思和担责。
作为三野10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反思了因为轻敌,而导致决策指挥不当。
第一点,攻击部队配置轻敌,不是一个整军3万多人,而是28军1个加强师和29军2个团2万多人。即便敌军没有后援,我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第二点,28军军长、政委当时都留在福州,参谋长也刚刚离开,只有副军长萧锋、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位,指挥班子打了折扣。
第三点,对12兵团海上消失的情报未予重视。
第四点,大意轻敌的情绪,传导给了一线指战员。
一线指挥员萧锋,主要责任是准备不足、勇气不显。
一是战前准备,渡海工具和船工不足,导致没有后援;
二是一线部队来源分散、没有协同配合,导致被一一击破;
三是军、师级指挥员没有跟随第一梯队登岛指挥;
四是不知己、不知彼,没有进行海上练兵,也没有深入侦察敌情;
五是没有坚持推迟登岛作战的意见,也未越级报告敌情和我情。
从金门战役的决策、准备和发起过程来看,叶飞承担的责任更大。
【28军副军长萧锋在金门战役前留影】
登岛作战失利后的第四天,10兵团作了战斗总结。
1949年10月31日,福建省委和三野10兵团25位高级干部,在厦门老虎山洞召开了扩大会议,主要是对金门战役的失利进行回顾和总结。
参会人员包括福建第一书记张鼎丞,三野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28军萧锋、陈美藻、李曼村,29军胡炳云、黄火星,以及31军的周志坚、陈化堂。
萧锋作了自我检讨,主动承担责任。随后,10兵团司令员叶飞也主动揽责,自我检讨大意轻敌,导致惨痛教训。
半年多后的1950年5月,三野在南京召开军长参谋长会议。会议期间,粟裕向萧锋详细了解金门失利的情况,鼓励他不要背包袱,并且承担了金门失利的主要责任。
不争功、不推过,体现了金门失利后我军各级指挥官的勇敢担当。也正是由于我军善于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就百战之师、胜利之师!
【金门海滩现景】
参考资料:
1、《海漩:兵进金门全景纪实》,陈惠方著,华文出版社;
2、《第三野战军战史》,陈惠方著,解放军出版社;
3、《三野档案——第三野战军》,曹宏、李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哈
登陆作战是难度很大的,无工事,缺乏重火力支援,军事史上都是以强大兵力优势投入。
金门就是骄狂轻敌。船上居然还带着接受以后成立政府机构的办公桌什么的。
说不定,星条旗能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
三大战役之前,中央部署华野渡江。粟裕斗胆直呈,老毛从善如流。
金门战役,老毛怎么可能强迫前线将领?前线将领怎么可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听老毛的“瞎指挥”。
金门战役的失败,本身就是土八路渡海作战没经验,对困难估计不足。国军准备充分打得好
同时,毛泽东主席吸取金门战役失利的教训,就解放海南岛问题给四野前委作了重要指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依靠后援。”“海南岛之敌可能较金门敌人战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12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电示中又一次强调,进攻海南岛“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卒莽撞造成过失。”并指出“不要希望空军帮助”。第15兵团原拟在旧历年前即1月底2月初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后因准备工作来不及,遂向第四野战军和中央军委建议推迟。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于苏联莫斯科再次致电四野前委:“既然在旧历年前准备工作来不及则不要勉强。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这个方向去准备……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金门战役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其中正确地阐明了渡海作战的特点,明确地规定了渡海工具和登陆方向,强调指出了战役的有利条件,特别是要求“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为野战军组织部署海南战役指明了方向。
增援部队是孙立人在台湾训练的新军,战斗力远强于大陆撤下来的败兵。
22军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军首次跨海作战的成功范例。但这次战役,和当时的军长孙继先关系不大;整个战役全靠副军长在前线对敌情的及时掌握及拍板担当并命令指挥。
这次作战的成功,照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环,是三野特种部队的配备支援及炮兵火力在进攻航线上的掩护,以及对于金塘岛东端的火力覆盖。解放军部队是从大陆方向往东进发的,再则就是攻势凌厉的先头部队往北的快速穿插进而很快控制了金塘岛西北端的港口,堵截敌人的外逃及增援的可能,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金门是国军啥都做(碰)对了,而老共知己不知彼,即使第二波1万人上去,最后也会全军覆没,无非给国军造成的伤亡大些而已。
关键是有韩先楚作指挥和2000渔船。如果有2万铁壳渔船,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薛岳不比胡琏差。要是胡琏指挥,照样败。
关键就是后期在杭州湾登陆,抄了淞沪国军的后路。
只要派3 到 4万人对付2万游击队就行了。还有6万人对付韩的2.5万登陆军队。
类似舟山登步岛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