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有明暗两条主线。
明的主线是旧社会背景下锄地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故事,并以最终突出主旋律宏大叙事为结局。这包括gcd领导的地主开仓放粮,以及抗日的大章节。
地主开仓放粮的故事,前边的帖子都讨论过了。现在说俩句抗日。抗日的大章节,虽然是gcd领导的抗战的故事,但其中穿插的真实历史画面,却是重型武器部队的坦克作战画面,那不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是哪只队伍俺就不说了,因为电视上也不能明说,俺只能向编剧再次表达一次理解之同情了。但俺脑补了历史上的正面抗日战场、曾经为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不被大多数人纪念的英雄们的史实。俺第一次知道碧血丹心这个成语,就是在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
以上是明的主线。电视剧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暗的主线,贯穿电视剧的始终。这条主线比起明的主线来说,毫不逊色,并绝对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条主线就是宁老财和自己闺女宁绣绣之间的关系。在这条主线上,宁秀秀说出了在这部剧里最具分量的话。这句话在古往今来上千年的历史中,在任何历史、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存在中我从来没见过。却是在这么一部普通的电视剧里,通过一句普通的台词给说出来了。
这句话就是宁绣绣的毒誓。
在自己父亲舍不得钱财,所以不救她的时候,宁绣绣说出了几乎所有华人都不会对自己父母说出的话:再也不回家,没有父母,不再吃父母家一口粮。
这句毒誓支撑起了绣绣一家人之后的所有奋斗和以后的情节。因此整部剧的发生,虽然始于宁绣绣被土匪劫走,但只有这句台词才是整部剧的剧眼。
这是我听到过的作为子女,在面对父母放弃作为父母的职责后做的最彻底,最明确的唯一的宣言。我们千百年来都生活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文化里,历史上更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类似宣言乃天下大忌,从来就没在媒体上公开存在过。
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哪吒的故事,但哪吒是刮骨割肉,把自己的命还给父母。哪吒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说出过与父母分道扬镳,以后要走自己的路的宣言,否则他就不会死了。同样不会死的还有前几年那个寻亲找到生身父母,被亲生父母二次伤害、又被网暴,而在海南自杀的那个孩子。
这种誓言、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土壤的,居然现在在电视就这样出现了,而且被观众默许了。这是我看到这部剧最大的收获。新一代的人们,有了更强的精神独立和勇气,通过文艺作品的表达也被接受了,时代进步了,甚慰。
这部电视剧对这条暗线的处理明显高明得多。绣绣最终原谅了她爹,又回到了那个家。但电视里没有明说的是,绣绣能那样做了,是因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宁老财并非真的不在乎女儿,他其实一直深爱自己的女儿,并且一直对绣绣有负罪感,并找所有的机会弥补。这给了绣绣一个原谅他的理由。
文艺上的这种安排给了人希望,所以有人爱看。但是,这也体现了文艺的根本弱点,文艺为了迎合大众的希望,有时会不得不与现实脱节。
因为,在现实里。凡是能至子女生死于不顾的父母,大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以后也更不会带着对子女的愧疚度日。更不会弥补。
是不是作者/编剧/导演的意思先不说。
话虽毒,绣绣所作所为不毒,依然关心自己父母,所以俺们没在意她说的啥,俺们在意她做的啥。
这句毒誓,我好像并不意外,所有人都不意外,感觉说的是气话,就算做到了,我们更愿意看到她和父母关系的改善,而且最终也改善了,说明社会依然遵循着是父慈子孝的传统。
中国人几千年对土地的痴迷也是生存的需要。
这戏看到最后的感受就是世代轮回,贫富分化差距到了极限就会有革命。绝大多数人求生存也是迫不得已。
唉
绣绣应该清楚她妈为什么生病,而且也知道她妈是想救她的,但她还是不肯把真相告诉她妈,不可思议呀:)
zt
如果绣绣当初没有置气,
绣绣能安全从马子窝跑回来,得是多大的幸运,如果没有和她老爹置气,并告诉大家自己是清白之身(总之能有办法验明的吧),不仅她母亲不会郁结过度而死,也会挽回和费文典的婚事,更会避免妹妹的不幸。
感恩和庆幸的心小于怨恨,所以才会置气,害人害己,不利于个人和家庭
剧情不一样了而已。
她母亲会多活几天甚至几年。
她妹妹会顺利长大然后嫁个自己愿意嫁的人。
她爹也不会娶银子。
起码这个家的悲剧会减少
律法,国内的电视剧都不敢让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了,最后都是父母/子女幡然醒悟,和谐友好。
是一种怎样的伤害,可能未经历的人无法想象。怎么可能只是一句气话那样简单?
举个例子,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过吗?徐帆演的妈妈在废墟里姐弟俩只能选一个,最终选择了弟弟。徐帆演的妈妈一辈子都生活在痛苦中。
那个姐姐侥幸没死,后来远赴美国。她虽然知道当时的情况下,两个孩子不能都救,确实看似只能二选一,但依然一直无法从被母亲的放弃中走出来。直到她妈妈的最后时刻,她才跟母亲和解。
这可不是一句气话那么简单,是选择另一种一生的宣言。
不算:D
绣绣如果说实话也没人信,她依然会在别人的风言风语中嫁给文典,而这是她不接受的。
人言可畏,风言风语压垮了所有人。
她父亲放弃她在先,她如果死了也就死了,能活着回来只是捡了条命,这条命在她看来是大脚给的,跟宁老财已经没关系了。她就像一根被连根拔起的小树,拒绝在原来的家庭重新生根,而选择到大脚家重新生长。
去跟村民们去讲,他检查过了?
向别人证明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无法启齿的事。
她自污就是赌气了。
回不来,地契也白给,家也散了。秀秀不应当说自己被马子坏了,后边就好很多,妈妈不会死,第一个儿子也不会因为饿的流产,说不定费家娶她,妹妹也能不受罪。。。
生万物有明暗两条主线。
明的主线是旧社会背景下锄地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故事,并以最终突出主旋律宏大叙事为结局。这包括gcd领导的地主开仓放粮,以及抗日的大章节。
地主开仓放粮的故事,前边的帖子都讨论过了。现在说俩句抗日。抗日的大章节,虽然是gcd领导的抗战的故事,但其中穿插的真实历史画面,却是重型武器部队的坦克作战画面,那不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是哪只队伍俺就不说了,因为电视上也不能明说,俺只能向编剧再次表达一次理解之同情了。但俺脑补了历史上的正面抗日战场、曾经为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不被大多数人纪念的英雄们的史实。俺第一次知道碧血丹心这个成语,就是在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
以上是明的主线。电视剧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暗的主线,贯穿电视剧的始终。这条主线比起明的主线来说,毫不逊色,并绝对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条主线就是宁老财和自己闺女宁绣绣之间的关系。在这条主线上,宁秀秀说出了在这部剧里最具分量的话。这句话在古往今来上千年的历史中,在任何历史、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存在中我从来没见过。却是在这么一部普通的电视剧里,通过一句普通的台词给说出来了。
这句话就是宁绣绣的毒誓。
在自己父亲舍不得钱财,所以不救她的时候,宁绣绣说出了几乎所有华人都不会对自己父母说出的话:再也不回家,没有父母,不再吃父母家一口粮。
这句毒誓支撑起了绣绣一家人之后的所有奋斗和以后的情节。因此整部剧的发生,虽然始于宁绣绣被土匪劫走,但只有这句台词才是整部剧的剧眼。
这是我听到过的作为子女,在面对父母放弃作为父母的职责后做的最彻底,最明确的唯一的宣言。我们千百年来都生活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文化里,历史上更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类似宣言乃天下大忌,从来就没在媒体上公开存在过。
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哪吒的故事,但哪吒是刮骨割肉,把自己的命还给父母。哪吒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说出过与父母分道扬镳,以后要走自己的路的宣言,否则他就不会死了。同样不会死的还有前几年那个寻亲找到生身父母,被亲生父母二次伤害、又被网暴,而在海南自杀的那个孩子。
这种誓言、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土壤的,居然现在在电视就这样出现了,而且被观众默许了。这是我看到这部剧最大的收获。新一代的人们,有了更强的精神独立和勇气,通过文艺作品的表达也被接受了,时代进步了,甚慰。
这部电视剧对这条暗线的处理明显高明得多。绣绣最终原谅了她爹,又回到了那个家。但电视里没有明说的是,绣绣能那样做了,是因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宁老财并非真的不在乎女儿,他其实一直深爱自己的女儿,并且一直对绣绣有负罪感,并找所有的机会弥补。这给了绣绣一个原谅他的理由。
文艺上的这种安排给了人希望,所以有人爱看。但是,这也体现了文艺的根本弱点,文艺为了迎合大众的希望,有时会不得不与现实脱节。
因为,在现实里。凡是能至子女生死于不顾的父母,大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以后也更不会带着对子女的愧疚度日。更不会弥补。
是不是作者/编剧/导演的意思先不说。
话虽毒,绣绣所作所为不毒,依然关心自己父母,所以俺们没在意她说的啥,俺们在意她做的啥。
这句毒誓,我好像并不意外,所有人都不意外,感觉说的是气话,就算做到了,我们更愿意看到她和父母关系的改善,而且最终也改善了,说明社会依然遵循着是父慈子孝的传统。
中国人几千年对土地的痴迷也是生存的需要。
这戏看到最后的感受就是世代轮回,贫富分化差距到了极限就会有革命。绝大多数人求生存也是迫不得已。
唉
绣绣应该清楚她妈为什么生病,而且也知道她妈是想救她的,但她还是不肯把真相告诉她妈,不可思议呀:)
zt
如果绣绣当初没有置气,
绣绣能安全从马子窝跑回来,得是多大的幸运,如果没有和她老爹置气,并告诉大家自己是清白之身(总之能有办法验明的吧),不仅她母亲不会郁结过度而死,也会挽回和费文典的婚事,更会避免妹妹的不幸。
感恩和庆幸的心小于怨恨,所以才会置气,害人害己,不利于个人和家庭
zt
剧情不一样了而已。
她母亲会多活几天甚至几年。
她妹妹会顺利长大然后嫁个自己愿意嫁的人。
她爹也不会娶银子。
起码这个家的悲剧会减少
律法,国内的电视剧都不敢让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了,最后都是父母/子女幡然醒悟,和谐友好。
是一种怎样的伤害,可能未经历的人无法想象。怎么可能只是一句气话那样简单?
举个例子,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过吗?徐帆演的妈妈在废墟里姐弟俩只能选一个,最终选择了弟弟。徐帆演的妈妈一辈子都生活在痛苦中。
那个姐姐侥幸没死,后来远赴美国。她虽然知道当时的情况下,两个孩子不能都救,确实看似只能二选一,但依然一直无法从被母亲的放弃中走出来。直到她妈妈的最后时刻,她才跟母亲和解。
这可不是一句气话那么简单,是选择另一种一生的宣言。
不算:D
绣绣如果说实话也没人信,她依然会在别人的风言风语中嫁给文典,而这是她不接受的。
人言可畏,风言风语压垮了所有人。
她父亲放弃她在先,她如果死了也就死了,能活着回来只是捡了条命,这条命在她看来是大脚给的,跟宁老财已经没关系了。她就像一根被连根拔起的小树,拒绝在原来的家庭重新生根,而选择到大脚家重新生长。
去跟村民们去讲,他检查过了?
向别人证明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无法启齿的事。
她自污就是赌气了。
回不来,地契也白给,家也散了。秀秀不应当说自己被马子坏了,后边就好很多,妈妈不会死,第一个儿子也不会因为饿的流产,说不定费家娶她,妹妹也能不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