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爱民族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概念。爱国不能忠君,爱民族就不能爱国。君对国不利,就该推翻,国对民不利,就该亡

咲媱
楼主 (文学峸)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意思。

骂皇帝不等于不忠于皇帝,恰恰是这种愚蠢的忠,不能及时在明朝国内推翻皇帝,推翻政权改朝换代,自己解决国内的内部矛盾,

导致外族满清灭了华夏衣冠。

如果当时明朝大臣联手谋反废掉万历嘉靖这些昏君,虽不忠于君,但是却是大忠于国。

如果在明朝腐败大局不可挽回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官员早早灭掉明朝建立一个新的汉人政权,消除内部矛盾,还有那几十万白吃饭的朱家皇族。满清根本没有机会入关。

虽然不爱国(大明朝),但是却是民族英雄。

所以古人云,小忠者,大忠之贼也!忠于君的,都是国贼,爱国的,都是民族罪人。

d
dong140
中国历史都是这样。关键是每个朝代刚开始时都有朝气,后来慢慢没落。明清都是二百多年,按这个标准,现在的政府还是青年时期呢,

中国历史都是这样。关键是每个朝代刚开始时都有朝气,后来慢慢没落。明清都是二百多年,按这个标准,现在的政府还是青年时期呢,还得好好存在一二百年呢

咲媱
完全对皇帝忠,不顾国家利益的人,叫奸臣,比如秦侩,很容易理解,但是完全对国家忠,不顾民族利益的人,却很有欺骗性,危害更大
d
dong140
同意
d
dong140
回头看历史,如果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放弃革命,与清庭谈判,在中国搞君主立宪,您觉的对中国人是不是更好?
咲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未必会有标准答案,应该把眼光放在百姓的生活,民族的未来,而不是拘泥于某个政权,无论是大清,还是民国
咲媱
如果大清能像英国王室一样全部放弃权力,君主立宪也不是不行,但是还想像维新后期一样为维持大清的存在而争权,就必须被推翻
信笔由墨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佈「預備仿行憲政」;1911年5月8日,庆亲王内阁成立。同年,辛亥革命,自此中国革命不断。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佈「預備仿行憲政」。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礎。派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并促各省速设谘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
1907年,各地立宪派组成各种立宪公会,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

《1908年》
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明确宣布「九年後實行立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光绪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仪登基即位,年號宣統。隆裕太后實行垂簾聽政,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載灃任摄政王,隆裕太后与载沣共同掌握国家大權。

《1909》
1909年,各省選举了以地方士紳為主的諮議局议员。
宣统元年(1909年),各省谘议局纷纷设立。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议员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分别成为中国国会和省议会前身,容纳和培养大批中央和地方立宪派人士。

《1910》
1910年,随着资政院和各地諮議局相继成立,国会请愿运动再次进入高潮,清廷被迫宣布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
1911年5月8日(宣統三年四月十日),庆亲王内阁成立。

d
dong140
1911年,慈禧已经死了,溥仪皇帝才六岁,隆裕太后很弱势,君主立宪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郭大平
关键不在是否君主立宪还是宪政,关键是总统选举没搞成功。总统的权力没有被全民选举关进笼子里。
d
dong140
推翻一个旧政权(清朝)容易,建立一个新政权没那么容易
d
dong140
+1
a
aluminiums
搞不好的,中国的法传统上是统治者弄权手段,人民也没尊重法律的意识,立宪行不通,至少当时不行
w
weed123
加速師
郭大平
辛亥革命其实是流产了,它推翻了清朝,但果实被军阀袁世凯拿走了。于是孙文二次革命,结果又被新军阀们窃取了。
咲媱
岳飞是忠君忠宋朝而不是忠汉人这个民族。如果他忠于民族,正确的办法是带兵推翻赵构,扶植傀儡赵家的小皇帝,再北上救中原汉人
咲媱
宁背以下犯上谋反当权臣的千古骂名,也要让中原汉人百姓不被女真人压迫统治,这才是汉族民族英雄该有的样子。
萧嵐
推翻皇帝之后,人民不适应,希望有新的“皇帝”。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提出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步计划路线

推翻皇帝之后,人民不适应,希望有新的“皇帝”。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提出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步计划路线。台湾仍在继续。。。

 

我们有经济计划,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有政治计划吗?

 

郭大平
正是担心岳飞以下犯上,所以赵构才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之。假以时日,岳飞未必不以下犯上。
咲媱
岳飞其实十二道金牌的时候,就该带兵清君侧杀秦侩,韩世忠未必敢死磕岳飞两败俱伤,最后肯定是各退一步,岳飞事实割据,任性北阀
咲媱
甚至岳韩联手逼宫,让赵构当太上皇退位,武人控制朝廷,韩控制内,岳控制外,都是可能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韩不是傻子。
咲媱
岳飞杀回来清君侧,韩和其他军头是实际受益者,怎么可能死磕,多半是会协商让赵构滚蛋。赵家人最怕死,多半会滚蛋,不会敢死磕。
郭大平
可能那时岳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吧.
咲媱
其实细细一看,多半就是辛亥革命的翻倍,岳飞扮演孙中山,韩扮演袁世凯。赵构就扮演溥仪
郭大平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曾国藩,他也觉得时机不够成熟。
咲媱
他是个军人,没有政治眼光,手下也没有得力的谋士。只是愚忠而已。而且忠的是皇帝,不是民族。
咲媱
曾国藩略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年纪,曾国藩老了,不敢搏了,而且岳飞有政治口号可以恢复中原,而曾国藩没有政治目标,这就难成了
郭大平
结果怎样?还不是仅仅多了一个袁世凯皇帝而已?对民何益?
咲媱
你让别人为你当皇帝这个目标去搏命,而不是有恢复中原,救民于水火的目标,是很难成功的,曾国藩也不行。大家都不想打仗了。
咲媱
不一样的是,岳飞当时可以恢复中原拯救汉族啊,这个和袁世凯是不一样的。当然袁世凯也有维新变法,追赶世界的口号,被他复辟搞砸
郭大平
曾国藩那时有两个画饼可以用。1,恢复汉家天下;2,师夷长技以自强。
咲媱
当时恢复汉家天下的口号,被长毛搞坏了啊。第二个口号,也不能排除满清也可以搞,所以时机没有到啊。曾国藩鬼精得很。
武卫中军
阁下其实是要求古人爱你,按照你的感情取向做选择

古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自古以来,忠君,才是正能量,才是价值观取向的主流。就像你现在要求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利益为标准,不要以党的利益为标准,办得到吗?

你不琢磨琢磨几百年以后又发明出什么新概念,你现在就忠于上? 别辜负了800年以后的中国人对你的期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