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意思。
骂皇帝不等于不忠于皇帝,恰恰是这种愚蠢的忠,不能及时在明朝国内推翻皇帝,推翻政权改朝换代,自己解决国内的内部矛盾,
导致外族满清灭了华夏衣冠。
如果当时明朝大臣联手谋反废掉万历嘉靖这些昏君,虽不忠于君,但是却是大忠于国。
如果在明朝腐败大局不可挽回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官员早早灭掉明朝建立一个新的汉人政权,消除内部矛盾,还有那几十万白吃饭的朱家皇族。满清根本没有机会入关。
虽然不爱国(大明朝),但是却是民族英雄。
所以古人云,小忠者,大忠之贼也!忠于君的,都是国贼,爱国的,都是民族罪人。
中国历史都是这样。关键是每个朝代刚开始时都有朝气,后来慢慢没落。明清都是二百多年,按这个标准,现在的政府还是青年时期呢,还得好好存在一二百年呢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佈「預備仿行憲政」。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礎。派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并促各省速设谘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 1907年,各地立宪派组成各种立宪公会,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
《1908年》 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明确宣布「九年後實行立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光绪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仪登基即位,年號宣統。隆裕太后實行垂簾聽政,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載灃任摄政王,隆裕太后与载沣共同掌握国家大權。
《1909》 1909年,各省選举了以地方士紳為主的諮議局议员。 宣统元年(1909年),各省谘议局纷纷设立。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议员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分别成为中国国会和省议会前身,容纳和培养大批中央和地方立宪派人士。
《1910》 1910年,随着资政院和各地諮議局相继成立,国会请愿运动再次进入高潮,清廷被迫宣布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 1911年5月8日(宣統三年四月十日),庆亲王内阁成立。
推翻皇帝之后,人民不适应,希望有新的“皇帝”。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提出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步计划路线。台湾仍在继续。。。
我们有经济计划,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有政治计划吗?
古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自古以来,忠君,才是正能量,才是价值观取向的主流。就像你现在要求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利益为标准,不要以党的利益为标准,办得到吗?
你不琢磨琢磨几百年以后又发明出什么新概念,你现在就忠于上? 别辜负了800年以后的中国人对你的期望哦。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意思。
骂皇帝不等于不忠于皇帝,恰恰是这种愚蠢的忠,不能及时在明朝国内推翻皇帝,推翻政权改朝换代,自己解决国内的内部矛盾,
导致外族满清灭了华夏衣冠。
如果当时明朝大臣联手谋反废掉万历嘉靖这些昏君,虽不忠于君,但是却是大忠于国。
如果在明朝腐败大局不可挽回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官员早早灭掉明朝建立一个新的汉人政权,消除内部矛盾,还有那几十万白吃饭的朱家皇族。满清根本没有机会入关。
虽然不爱国(大明朝),但是却是民族英雄。
所以古人云,小忠者,大忠之贼也!忠于君的,都是国贼,爱国的,都是民族罪人。
中国历史都是这样。关键是每个朝代刚开始时都有朝气,后来慢慢没落。明清都是二百多年,按这个标准,现在的政府还是青年时期呢,还得好好存在一二百年呢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佈「預備仿行憲政」。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礎。派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并促各省速设谘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
1907年,各地立宪派组成各种立宪公会,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
《1908年》
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明确宣布「九年後實行立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光绪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仪登基即位,年號宣統。隆裕太后實行垂簾聽政,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載灃任摄政王,隆裕太后与载沣共同掌握国家大權。
《1909》
1909年,各省選举了以地方士紳為主的諮議局议员。
宣统元年(1909年),各省谘议局纷纷设立。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议员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分别成为中国国会和省议会前身,容纳和培养大批中央和地方立宪派人士。
《1910》
1910年,随着资政院和各地諮議局相继成立,国会请愿运动再次进入高潮,清廷被迫宣布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
1911年5月8日(宣統三年四月十日),庆亲王内阁成立。
推翻皇帝之后,人民不适应,希望有新的“皇帝”。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提出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步计划路线。台湾仍在继续。。。
我们有经济计划,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有政治计划吗?
古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自古以来,忠君,才是正能量,才是价值观取向的主流。就像你现在要求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利益为标准,不要以党的利益为标准,办得到吗?
你不琢磨琢磨几百年以后又发明出什么新概念,你现在就忠于上? 别辜负了800年以后的中国人对你的期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