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 it is probably ruined by its reputation. Overhyping can serve the opposite.
I didn't see it live, instead, I saw an other work by Vinci, it turned out the best one in the whole exhibition. The stillness and harmony in the painting spoke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ainting itself. I was convinced that Vinci was indeed a great artist.
寻找美《四》:美的驯化是不争的事实
“美并不只是眼所见之光,美俨然是心之所望。”----03/2022 小k
作为一个每天可以幸福地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的人,我们真的没有资格抱怨这个世界如何无序或者紊乱或者缺少美。然而,我们极少会花心思去思考,我们所见到的美,与我们自身有什么更本质的联系或者说依附的关系。
因为在思考这个关于“美”的问题,我也就花了些许时间去读了一些经典的文献或者文献摘要(凡是谷歌能搜出来的书单和大名字,我就不列了,以后小k会调侃一些)。囫囵吞枣以后,我只是重新温习到一个年轻时我便不小心认识到的道理。那就是,就算我能把《红楼梦》,《诗经》或《简爱》等任何爱情大作倒背如流,我也不能让我心仪,却不心仪我的哥哥多看我一眼,多爱我一点以后,我就彻底地放弃了通过让自己更加深刻来更加快乐的追求。没想到人到中年,我重新发现如果扣字扣句去读黑格尔的《美学》,会让我对美的追求开始深恶痛绝。
暂时放下文字里关于美的哲学理论,让我们的生活简单地臭美一下吧。美到底是什么呢?把吃喝的”美滋滋”和文学音乐的“高富美”放到一边,我们如果只是严肃的讨论视觉表达的艺术品的话,其实我们在讨论一个大脑和光线互动的过程。因此,如果真要理解人类普世认识的视觉美,我们必须从一个盲人所见所感的角度来开始我们对美的认识。大部分冗长的美学哲学里的唯物或者唯心美学论,大众对美的认识,谈的是都我们的眼睛在抽象化自然光和一个存在的互动,然后光信号被翻译为我们脑海里的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又让我们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因此,美,并不是我们和世界直接互动的结果(直接互动包括我们的触摸,我们的品尝)。我们对美的认识,直接被一个介质左右,那就是光。一旦我们并不是和美的对象直接互动,我们肉眼所获得的美感就是一个世界根本的二重衍生物, 因为美在来到我们的脑子里之前,已经被光操纵。而人类的驭光之术,到目前为止,何等的低级可叹。因为我个人理念里的能够被认识的存在,只能是第一存在。因此对于像“美”这样的衍生物,我个人就不认为有彻底的被人类客观定义的可能。人类就别花力气去定义美了,还不如去研究美食。这样,与人类的本质所共息的彻底的美,其实应该是盲人和正常人都能认识的美。但是,这个美,不是我今天要谈的,需要另起章节来谈。
那么,肉眼可见的美又是怎样的一个衍生物呢?如果纵观中世纪,及以前的绘画作品(包括壁画),你会发现我们现代人类的“三分法”更本就是狗屁学说。虽然古希腊人早就发掘了“黄金分割”原则,彼时在经典美学中的大规模使用,却还只是空谈而已。仅仅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你已经明白了,我们对美的感受,其实在不停地被我们的同类在历史的进程中驯化。我们作为一个成人,对美的感受,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基于“我”的机缘和资源,“我”能对美的感受不仅仅是“我”对世界的认识的视觉感性衍生,它还包含了“我们”人类群体对世界的认识的理性衍生。我们对世界见得越多,我们的人生阅历越丰富,我们对美的驯化就更加如鱼得水。因此,在我看来,很不幸,我们今日多数所见之美,乃是一个被多数人的认识论同化的过程。你若想获得这样的美,你首先需要努力的就是,不要在观点和认知上和社会落了单。其实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里也和学生说,鉴赏力并不是欣赏美的关键。欣赏一个艺术品,第一步是去直接获得情感。-----而不是分析作品(这句是我加的)。
的确,为了鉴赏而去获得鉴赏力,可悲而且可怕!因为美,应该是每一个观察者都在时时刻刻和世界的第一存在的直接互动之后的衍生,你拥有不需要被任何其他人来评判就直接获得美的权利。
这篇扯得太凶。配本文的照片,小k一辈子大概也拍不出来。所以贴个最俗的最美,蒙娜丽莎吧。可是真的和你说,就算这幅画很美,我从来都不觉得这个妇人很美(我一点也想不通为啥这幅画是世界名画,也许我去到那个博物馆那天看到名画,我就会惊呆,跪倒,匍匐,和悔恨以至于自尽了)。如果我有幸,能够认识她,绝对不会和她做真的朋友的。因为我觉得她的面像看起来,眼神里没有半点真诚的星光,甚至有点阴险(哈哈,我吹牛了,不过信不信由你,小k看人一向很准的)。当然,阴险的正面说法就是不可捉摸。别的东西不可捉摸,或有神秘和朦胧美---但我不觉得人性是这样美起来的。我也不怕人说我没修养,因为我的确没有修养和鉴赏力,看不到也不想去捕捉,这个不可捉摸的美----而且我害怕和抵制被驯化。
好分享啦!
来个野的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脩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though it is probably ruined by its reputation. Overhyping can serve the opposite.
I didn't see it live, instead, I saw an other work by Vinci, it turned out the best one in the whole exhibition. The stillness and harmony in the painting spoke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ainting itself. I was convinced that Vinci was indeed a great artist.
"Lady with an Ermine"
哈哈。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