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去世,注销了公司,以前网上是可以查到的。 认识他的人也说过这件事。 他还正式注册了一个出版公司: https://al.ltddir.com/companies/cherry-blossom-publishing-inc/ Cherry Blossom Publishing Inc. The principal address is 2800 crossgate circle vestavia hills, al 35216. The entity id number for this ... YAN, RUN-TAO. 2800 CROSSGATE CIRCLE VESTAVIA ... 鉴于你是为了找茬攻击我,不是为了讨论,我不再回你的跟帖。
不谈颜宁与润涛阎“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之争,我根本不懂这一领域。我只知道顶级杂志“细胞”并没有撤销颜宁的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又聘任颜宁,美国和世界的顶级同行没有任何人质疑颜宁。
这里说的是润涛阎在博客里曾经说到自己和张锦熙在小麦栽培项目上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获得这项国家顶级大奖。
润涛阎1976年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入学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学习。北农大当时名为华北农业大学,在河北涿县。1978年秋季才回到北京,恢复北京农业大学的名称。1979年毕业。
1979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张锦熙副研究员(1983年升任研究员)的研究生。79级研究生入学后到南京农学院代培一年基础课。他夫人王淑珍是他农科院研究生时同级同班的同学。
1982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研究推广工作。张锦熙的“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成果早在1979年就在北京推广。
1985年-1991年在美国Viginia Tech &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1994年在Johnson Hopkins University师从导师Peter C. Maloney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Vestavia Hills, AL,于UAB Medical Shool 从事视觉神经与感光細胞再生的尖端研究。
张锦熙简介:
https://www.baike.com/wikiid/7357217208529290418?view_id=b4x5helmrs000
1978年,张锦熙主持的“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北京市科技大会表彰;1980年他主持的“北京地区冬小麦高产途径及促控措施研究”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是张锦熙从事小麦栽培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也是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1980 年“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张锦熙积极承担并主持此项推广工作。他奔波于全国小麦主要产区,组织小麦科技人员制定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推广实施方案。
https://www.caas.cn/kxyj/kjjl/gjjcg/243802.html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7-02 【字体:大中小】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主要完成人员:张锦熙,刘锡山,诸德辉,陈强生,李鸿祥 起 止 时 间 : 获 奖 情 况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内 容 提 要 :该研究为探索自由控制小麦株型规律、丰产植株长相以及促控方法,从而增强田间管理的预见性,提高小麦栽培技术水平,达到小麦高产、稳产、低耗的目的。该项研究成果:一是把小麦器官同伸规律直接应用到栽培管理技术上;二是研究和发现小麦“叶龄余数”和穗分化、器官建成有稳定的同步规律,因此确定“叶龄余数”作为鉴定穗分化期和判断器官建成进程的确切指标,用来指导小麦生产,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三是研究总结出不同叶龄肥水的综合效应和三种株型(纺锤、宝塔、倒锥型)模式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四是提出小麦高产、稳产、低耗的两套促控法:①单马鞍(V)型促控法,即两促一控法,其株型模式为宝塔型,适用于高肥水、大群体的麦田;②双马鞍(W)型促控法,即三促两控法,株型模式为纺锤形,适用于中等苗情的一般麦田。
该项成果在1980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1981—1984年在京、津、冀、鲁、豫、晋、陕、皖、川、滇等10个省、直辖市的343个县、1 397个对比试验点上示范应用,增产3.5%~19.2%,累计推广面积303万公顷,总增产小麦11.2亿千克,平均每亩增产24.6千克,省工、节约肥水、减少投资1.3亿元,总经济效益5.2亿元,平均每亩增收11.5元。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是结合国内小麦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出的新栽培管理技术,它开创作物一环境一措施综合配套的科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小麦栽培上最先进的指标化栽培技术体系。
得采访85年得奖的当事人了解真正的细节才算公平;正常因为老阎85年出国,很有可能上报时故意换了人,当时的趋势是出了国肯定不会回来的(自然也不需要国内的啥奖了),但老阎参加了那项研究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拿到教职前,哪个学校愿意雇个(半)聋子教书?拿到教职前需要面试的,一两天下来要跟几十人见面,根本瞒不住听力问题的。
是耳不聪目不明,心中自有红太阳。
一点也不严谨
1 老阎没说是1985年
2 老阎没说是什么项目
反正你也是长谈,打回发新贴。
就是说你自己不顾事实带着立场的,除了捣乱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讨论。
在时坛讨论时,就是你让人家拿出证据的,人家拿出证据来你又东躲西闪的。
老阎对钱看的很淡是我的立场 还是事实
不能因此用老阎工资低啥的诋毁他,他是网红,大家该讨论的就该是他的网文
这篇里说的跟张锦熙工作获奖,也是你提供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66/201712/14053.html
润涛阎 我的二师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66/201712/14053.html
在导师去世后赶上了国家要颁发科学奖。所科研处要我把我和导师、副导师(这是我对老人的尊称,一开始是他带我做试验)一起搞的研究课题报奖。我对此并不热衷,倒是科研处处长几次找我,派人帮我整理材料,争取按时报上去。导师是项目主持人,是第一名,副导师要把我放在第二名,我绝对不答应,我出国前还没办理完上报,但我告诉处长我是第三名这个排序不能依着我副导师的意思。事实证明处长坚持了这个排序。我得知我们获得了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那时我已经在美国读博了。同学来信告诉我,我是第一届国家级奖里最年轻的。我不知道详情,查了一下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我也没拿这事当回事。上报了,等于完成了导师的任务。导师在九泉之下高兴就好了。要是当初没听我的劝告去找副院长把师兄留下来,那他的课题就很难完成了。我的论文是上报成果内容的核心。
老阎也没说项目名呀
是三人项目,与你说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他去世,注销了公司,以前网上是可以查到的。 认识他的人也说过这件事。 他还正式注册了一个出版公司: https://al.ltddir.com/companies/cherry-blossom-publishing-inc/ Cherry Blossom Publishing Inc. The principal address is 2800 crossgate circle vestavia hills, al 35216. The entity id number for this ... YAN, RUN-TAO. 2800 CROSSGATE CIRCLE VESTAVIA ... 鉴于你是为了找茬攻击我,不是为了讨论,我不再回你的跟帖。
空调,汽车样样有
是你把他跟收入挂钩的。
中国1985年首次颁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我们单位部直属正司局级,5000人,部全国科研中心,获奖无数,仅次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我们部门人人有成果,人人有国家级奖。
中国农科院张锦熙小麦项目1985年获二等奖只有一项。
国家级奖成果简介 [返回成果统计表]干这些不是为了赚钱和省钱?
对,老阎在家全是DIY
赚不赚钱,我不知道,有网友被帮过的应该知道。
按你的理解就是省钱。
是两个王八。一个是歹毒的假基督徒,一个是骗子。
这都是公认的事,资料信息都很全,你们点什么赞?
一再找茬,看来还得封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