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物价上涨,人心浮动,各级领导纷纷到大学与学生坐谈、讲解国家经济形势以安抚民心

t
timho
楼主 (文学峸)

关于棉制品大幅涨价,领导的解释是国家外汇紧缺,只好将棉花和粗坯棉大量出口创汇,以至汗衫抢购脱销,希望大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替国家分担解忧。记得对话时有人问,棉制品涨价,相当于平头百姓花自己的血汗钱、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外汇,但换回来的外汇却都用来进口小汽车和彩电这些平民百姓无法享受的消费品上。难道享受这些高端消费品的人就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替国家分担解忧吗?语毕,台上官员哑然。

华府采菊人
那些人根本不会讲道理
v
viBravo5
读书人的弱点

江上一郎
权利斗争必然結果
t
timho
记得提问的话筒放在台下前排的一張台子上,由校团委书记掌控和挑选提问的同学,他见状赶紧制阻这位同学继续提问

乘台下争夺话语权之际,台上作陪的校领导急忙宣布散会,请下不了台的领导体面地下了台。年代久远,已不记得闯下祸的团书记是否有拿出手裐来擦汗的动作了。

老生常谈12
换回来的外汇主要用来技术和设备引进

比如一套30万吨乙烯工程就预算5亿美元+40亿人民币,80年代初引进8套30万吨乙烯。

还有烟台30万吨合成革引进,大化纤工程引进。

还有冶金,航空(飞机),交通,矿山设备,机械等等引进,全面开始现代化步伐。

中国外汇存底太少了。我们大连生产的大对虾全部出口,只有外贸检测没过关的才出口转内销。

8亿衬衫才换一架波音大客机,没有值钱的东西出口。

t
timho
地方官员当时不一定知道这些国家计委才有的资料数据

民众面对的事实就是路上的进口小汽车多起来了,商店里凭票才能买的进口电器也多起来了,当然边上抢购汗衫内裤等棉制品(已经涨价或认为还会涨价)的人也多起来了。

老生常谈12
当时

我知道国家计划和数据甚多,我们都对国家七五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p
planet
八十年代中期, 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用车标配是皇冠3.0, 听说1辆车的$可在北京非市中心的区域买小的2房1厅

当然市第一把手是道奇。

那时候外汇是很紧张, 工厂要淘汰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 与此同时, 局长/公司的经理们却争着出国/去香港.

老百姓为了国家前途利益是终做鬼也幸福.

t
timho
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既然外汇紧缺,既然国人人人有责

平民百姓能做的就是用以前能买到汗衫的钱买布少的背心,也算是尽力了;对应的坐进口车看进口彩电的人是不是应该改成国产的车和黑白电视来“创汇”呢(对坐进口车的人,国产棉制品涨价所受的影响忽略不计)?至少也应该是停止耗外汇吧(等价于少出口棉花、减少棉制品涨价的幅度)。我估计台上官员的任何答复,台下学生接下来的问题大概就是这样的

z
znr0505
部长是奥迪A6加长版
p
planet
80s后期见过军区的正军级首长乘日产公爵.
清源白水
看地方, 80年代中期我工作单位省厅副厅长乘车是上海牌轿车。
不问收获
八十年代末,上海副市长基本都是原装皇冠,还有几位是新上市的普桑
a
ahniu
匹夫有责,奴民

匹夫有权,公民。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