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buy 100 shares of QQQ,, 50% goes to six big tech stocks
If you buy S&P 500, 30% go to six tech stocks. You see the problem of index investing, right?
Most index moves are because of these tech stocks. If you look at top 10 holdings of your 401k big cap funds, they all have this six tech names in them.
考虑以下情况:假设你手上起初有$100,你掷铜板,每次下注你手上一半的钱,正面你赢和你下注一样的钱,反面你输掉你下注的钱。
连续掷两次铜板,有四种可能,每种可能的概率是1/4。
1. 正面 + 正面:第一次你下注$50,赢回$50,你手上有了$150;第二次你下注$75,赢了$75。两次下来你现在手上有$225。
2. 正面 + 反面:第一次你下注$50,赢回$50,你手上有了$150;第二次你下注$75,输掉$75。两次下来你现在手上有$75。
3. 反面 + 正面:第一次你下注$50,输掉$50,你手上只剩$50;第二次你下注$25,赢回$25。两次下来你现在手上有$75。
4. 反面 + 反面:第一次你下注$50,输掉$50,你手上只剩$50;第二次你下注$25,输掉$25。两次下来你现在手上有$25。
虽然两次下来你如果算期望值你手上钱的期望值还是$100,但有75%的概率你会赔钱,只有25%的概率你会赚钱。事实上我们可以从数学上证明,当这掷铜板继续下去,整个机率分布会向一点集中,也就是越来越少的人会赚越来越多的钱,越来越多的人会赔钱。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炒股的人炒不过标普指数。
因为都有管理费用。费用再低,三十年也是很大的数字。
再加上为平抑波动率而加入债券,那更跑不过标普。
所以追求超过标普就是个悖论。根本无需考虑。我考虑的就是几年能翻一翻。
只要趁着牛市能翻两翻,你这辈子就够了。
楼主这种考虑问题方式就是因为读书太多。
总趋势摆在眼前。大家还要讨论啥理论。哈哈。在这点上,快牛就很强,下手狠而且快。哪有那么多理论。他不赚钱谁赚钱。谨小慎微的人是要被淘汰地。
最近的电视剧《黄石公园》第四季有句经典。是这样,凯文在被人劫杀幸存后,终于下决心砸几百万买马扩大规模,他儿子说"we cannot afford it", 他说"we cannot afford not to do it"。不干就是等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
我上次写的就是这个意思,index investment may not be enough.
If you buy S&P 500, 30% go to six tech stocks. You see the problem of index investing, right?
Most index moves are because of these tech stocks. If you look at top 10 holdings of your 401k big cap funds, they all have this six tech names in them.
So....outside 401k, why do we need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