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傅作义决定起义,麾下4个兵团司令两个拒绝,下场如何?

千里
楼主 (文学峸)
平津战役傅作义决定起义,麾下4个兵团司令两个拒绝,下场如何? 当然,这些都是于事无补,国民党大势已去。1949年12月,李文在四川向解放军投降,期间表现的十分听话,达到了让解放军对他放松警惕的目的。他投降后,我军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去军事学习班学习。原创·严守说历史

 

1948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平津战役一战中,傅作义决定起义,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当时他起义的主要原因一是共产党为促进和平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二是他身边有很多老蒋嫡系的军队指挥不动;三是北京毕竟是古都,文物众多,真打起来可能就成历史的罪人了。

令人觉得戏剧化的是,他在平津战役决定起义后,麾下的四个兵团中,有两个兵团坚决不同意。不仅如此,在拒绝之后,他们还转而继续衷心地去追随老蒋。

他们为什么拒绝起义,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一、平津战役

1948年,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全局分析,开始对国军进行全面进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辽沈战役率先结束,随后又进行了淮海战役,均大获全胜。

这种背景之下,共产党开始谋划对国民党的致命一击,决定彻底消灭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所有力量,并组织其退回长江以南,来个左右夹攻。就这样,平津战役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华北战场国民党主力司令是傅作义,但可笑的是,老蒋并没有完全的信任他。因为不是嫡系出身,他从未真正地掌握战场的指挥权,他真正能指挥的动的,只有一直跟随他的旧部下。
二、麾下兵团

当时驻守北平的傅作义见反胜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多方面考虑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起义。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使得北平百姓免于战火,免于家园被毁

 

 

 

其实当时的傅作义手下并不缺人,他一共有四个军团,分别是第四、九、十一和十七。不过戏剧化的是,这些兵团,他能真正指挥的动的只有一个,或许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取得过老蒋的全部信任。

这三个指挥不动的军团名义上是他带领,实则有老蒋监视他的成分。他真正的旧部下是第十一团,司令员是孙兰峰。孙兰峰这个人早在1925年的时候就跟着他四处作战,他们早年间还是晋军中的战友。

 

 

两个人有二十多年的深厚情感。但即便如此,孙兰峰起初对于他决定起义还是十分不解,为此,多年旧友的傅作义也曾推心置腹地与孙兰峰谈过话。他对孙兰峰说战争都结束了,如果你想走,我绝不会拦着你。

起初孙兰峰真的离开了一段时间,跑到了绥远地区投奔了董其武。不过董其武作为傅作义曾经的部下,在傅作义的劝说下同意了起义,就这样,孙兰峰彻底想通,带着第十一军团跟着起义。

 

 

另一个同意起义的就是第十七军团的侯镜如。说来有趣,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他应当是老蒋这边的人,但是他却在1925年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虽早年间有段时间与组织失联,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联系。他一直十分反感国民党叛变革命发动的内战行为,他手下带领的军队是老蒋的亲信,他有些指挥不动。但是得知傅但是得知傅作义决定起义后,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远程操控了老蒋的嫡系军队加入起义6

 

 

 

三、李文司令

说起当时不同意起义的司令,李文算一个。他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也是老蒋的死忠亲信,一直对老蒋是忠心不二。在得知傅作义决定起义后,他拼命反对。

当然,傅作义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并没有特别为难他。明白他不可能跟随自己起义后把他送上了飞往南京的飞机。李文抵达南京见到老蒋之后,按老蒋的意愿,换了个地方继续顽强抵抗。

 

 

 

当然,这些都是于事无补,国民党大势已去。1949年12月,李文在四川向解放军投降,期间表现的十分听话,达到了让解放军对他放松警惕的目的。他投降后,我军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去军事学习班学习。

1950年的某天,他找准时机,从学习班里逃了出来。先是逃到了香港,两年后在老蒋的安排下又去了台湾。此后一直居住在台湾,不过因为他曾经向我军投降,到了台湾后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即便回到国民党队伍,也没有再被重用。

 

 

老蒋觉得他的立场不够坚定,怎么能想解放军投诚呢?不过又想到他毕竟当年没有跟着起义,也算是衷心,于是给了他个中将的军衔,但没让他再担任什么要职。退休后他还曾在糖厂当过一段时间的高级顾问。1977年于台北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四、石觉司令

另一个没有跟着傅作义起义的司令就是第九军团的石觉了。他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生,也是一直跟随着蒋介石。他不同意起义,一方面是作为老蒋的嫡系军队不可轻易投降,另一方面是他不敢留下起义,因为他早年围剿红军时可是杀了不少人。 6

 

 

他当时联系南京,想坐飞机撤退。为人圆滑的傅作义并没有把事做绝,跟李文一样,傅作义将石觉也送上了飞机。抵达南京的石觉此时手中已经没人了,不过好在老上级在京沪杭还有职位,他便赶忙投奔,混了个职位。

老蒋对于石觉的评价一向很高。逃出上海后,老蒋把石觉安排在了舟山群岛,掌管着五个军,在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军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司令了。

 

 

 

新中国成立后,空军力量迅猛发展,舟山群岛眼看着孤立无援,老蒋担心军队继续留在那里全军覆没,于是下令让他带着军队返回台湾。回到台湾的他步步高升,成了二级上将。晚年生活也十分惬意,成功在台湾地区推广了太极拳。1986年于台湾病逝,时年七十八岁。
总结

傅作义作为国军将领却从未真正握有能与对方抗衡的势力,说来也是讽刺。不过傅作义决定在平津战役中起义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即便有人不听指挥,傅作义也是留有了情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没有人能让时间停止脚步。每个人选择不同的上级跟随那就有每个人的理由,同意起义也好,不同意也好,当年的是非功过就留给后人评判吧

X
XYZ94538
当年傅作义起义时就宣布,不愿起义的团级以上的军官政要特务等都用飞机送出,其他人自找出路,绝不为难。
信笔由墨
共军入城后,大量的蒋介石嫡系的中下级军官没有留难,不愿留的一律放行。我的姨父和新六军的同袍都领了路费南下。
信笔由墨
侯镜如家中只挂孙中山像,子女问他为什么不挂毛泽东的,答曰:我是国民党员。
a
akc
李文能顺利出逃到香港。可不可以说是另一种放行?
走资派还在走
清理阶级队伍时以军衔为界限,少尉以下(含少尉)

是人民内部矛盾,中尉以上是敌我矛盾

老商
还有公安六条,中尉连级以上,宪兵,,,我有个同事在营部卫生所中尉,业务是司药。其实宪兵,司药等没啥血债。
老商
走老弟你什么军衔 ?
老商
后来作为历史反革命论处。
c
cowgg
少尉,排付
立竿见影-1
MP
华府采菊人
公安六条是以“上尉”为界
华府采菊人
军人上尉, 国民党(含三青团)区分部委员,宪兵, 警长,政务保长
信笔由墨
往事往往与后来的文字相左。
信笔由墨
被绑架到台湾。将为文讲述。
信笔由墨
同学父亲宪兵中尉,为日军俘虏,后随共军俘虏暴动去了新四。文革时,幸亏暴动领导人健在,无事。
信笔由墨
国军啊。
信笔由墨
坏了,我姥爷曾官至骑兵上校。
p
puyh
上校以上统战对象,坏不了:)
信笔由墨
哦,原来如此。
老商
盼之!
吃素的狼
孙兰峰的讲述似乎不对头啊。孙的11兵团在张家口就基本玩完廖。孙跑到绥远一直撑到49年8月,

傅作义到绥远当说客,孙的部下看着大势已去全都签字起义,孙是最后一个。

孙是战将一枚,不懂政治,也不善于卑躬屈膝,便宜行事。

好在一直留在绥远,内蒙“边远地带”,天高皇帝远,没人找他麻烦,得以善终,内人党的迫害,也不曾涉及到他。

吃素的狼
侯镜如要比孙兰峰多灾多难。作为塔山阻击战国军总指挥,国共双方都骂他。共军说他既然是我军卧底,为啥打得辣么拼命。

打死打伤共军官兵无数,锥心泣血,弄得林总也紧张兮兮滴。

国军就不用说廖,塔山之败,全怪他。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更奇怪的是,侯镜如居然异想天开,要求恢复他1925年的中共党籍,当然是不可能的任务。

混到文革中被暴打,也就不奇怪廖。

问题是,老侯要不是我党党员,作为党外起义有功人士,会不会在文革中受到老周的保护呢?其实有不少国军将领是顺利混过文革,木有遭灾滴。

这其实满为难滴。作为中共统战对象往往可以收到保护但仕途暗淡,作为我党党员高官虽然文革挨揍但有柳暗花明的时候,只要不在文革中被活活打死,留得青山在,就有柴火烧啦。

吃素的狼
文革中,俺那地界是“重灾区”。

老干部成堆,很多都是“走过2万5”滴。

当然,在那个年月,“被杀”,“自杀”- 也就是“自绝于党和人民”的意思,很有几位。

弄得他们的孩子本来和俺们一起瞎混,也躲得远远滴,可怜。

老头子老太婆们悄悄滴聚在一起“私聊”,俺们小孩子听得见的不多。

偶尔几句,听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不要我们了?”,“活下去,坚决不死,不信老天爷不变天!”

妥妥滴都是反动口号啊。后来还真叫他们等到廖。

I
ID的D主
我父亲45年国军少尉。不算五类分子。但文革初期就被开除,遣返原籍。

后来被收回来,没法平反 - 因无反可平。只有补发过去几年的工资。

老商
公安六条,不是中央文革的文件。应该是公安系统颁发的。
吾道悠悠
太座姥爷曾是国军工兵营长,

后来也没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