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东北吉林长春啥情况,就我们那里88-90年这样的人家不至于无房。

y
yzhl888
楼主 (文学峸)
   
     

首先大哥正厅级,妥妥4室2厅以上的规格。我一亲戚就是部属企业集团副总,拿两套房,一套3居室,一套2居室,因为够资格,2居室后来就是儿子婚房,本市最好地段市中心,最好小学初中学区,我们那最好高中要考进去,但小学初中可以就近,外学籍也可以考。他老大分的房完全可以给父母住,每人会有异议。父母带着小儿子一家住也没问题,他可以自家,丈母家轮流住照看,没人异议。

老三是出版社中层干部,在我们那里这样有两儿子父母一起住的也是起码可以分小三房的。老二副教授带一娃的也是起码3房的分房标准。 我不懂东北就那么苦吗?

木木架子
还是编剧太年轻了。那个年代社会主要矛盾根本不是房子,编剧被当代的情况误导了。那时候有工作就有房子,都能过日子。
P
Phoenix16
编剧王小鸥,编中国或离婚的,可不年轻了,应该60来岁了。
y
yzhl888
以前正厅,副部级干部连孙子的婚房都安排好了。 一个城市有几个正厅级干部啊,居然没有自己的房。 太脱离现实了

如果真要描述祖孙三代挤两间老屋,必须都是工人,或者娶了农村没城市户口的媳妇。老三也是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啊,都能分房。 80式的那种3房暗厅一套,完全符合规格。

s
sihuanian
那时候脑体倒挂, 大城市知识分子确实好多没房, 住筒子楼, 工人三代同堂的很多, 直到有商品房才缓解,
y
yzhl888
88,90年还住这么破的房子,真跟北韩有啥差别? 暴露年龄地说,我91年上大学,父母每月生活费就给我一百了。不至于啊,那

那时日子不难过了,只是还不富而已。城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都住公房。基本结婚就能分婚房,可能要排期。很多单位自己造家属楼的,大企业,高校都如此,机关大院也有家属楼。

y
yzhl888
三兄弟其实跟我父母差不多年纪,到我上初中早都分房了。老二副教授啊,讲师都能分到房啊。要么东北特别差。
l
lookforward
周蓉的情况是可能的,90年代早期年轻副教授可能分到一居,讲师很多住筒子楼,所以大家都想出国 : )
s
sihuanian
是的, 九十年代房改之前大城市住房非常紧张, 这是出国潮的巨大原因。
y
yzhl888
大学那么差吗?我91年进大学的,去过两老师家里,都是2居啊,那老师比我父母年轻多了,都是高考恢复后上的大学。

宿舍楼就在我们校园生活区。学校自己盖的。

y
yzhl888
当然也有研究生刚毕业的小夫妻是住筒子楼的,还没孩子。有房子的都有孩子了
s
sihuanian
这个跟城市有关, 北京很紧张,年轻讲师 住筒子楼很多。 东北不太清楚, 看剧里也差不多。
y
yzhl888
北京高校太多了,可能很紧张。反正我们苏南大学老师待遇很好的。
C
Cathy_Bay
不看这剧很难想象88-90还有人家过的这么辛苦。我知道的知识分子工资那时已经提高不少了。脑体倒挂是更早些时候

韩剧1988,生活条件觉得还没有中国好

y
yzhl888
有肯定有困难的家庭,后面下岗工人那段也有很多困难户,就是他家好歹出了一个正厅,一个副教授,

一个事业单位中层,不至于啊。

C
Cathy_Bay
主要是这个正厅好面子,不管家里多辛苦。那个副教授是中文系。那时理科当道。估计分房子也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