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9 - 父亲回乡后的变故)

清香的书
楼主 (文学峸)
    1947年,父亲正式参军那年,村里搞土地改革复查运动。那时我家已经与爷爷奶奶分家另立了锅灶,有六亩四分地。父母亲加三个姐姐,  按人口衡量,我家被划成了中农。       爷爷张廷佐是个强壮魁梧的大汉子,特别爱干活儿。不讲究吃喝穿戴,腰上缠个草绳当腰带。有口东西吃饱肚子就行,常常是在锅台边站着吃口饭就去干活儿了。爱好就是喜欢置地,  挣下点儿钱就置地。听奶奶说,我的曾爷爷那会儿家里并不富裕,爷爷娶的是在要饭吃的我奶奶。爷爷会持家,  种着地又做龙口粉丝。干活儿舍不得雇人,不光是爷爷自己没白没黑地劳作,还逼着全家人一起干。奶奶是爷爷使唤最厉害的一个,还常常挨打。       我父亲只上了一年学,就让爷爷叫下来跟他一起牵骡子跑龙口,送粉丝再往家带绿豆。两天一次,风雨无阻。回来就是漏粉晒粉。漏粉的粉浆做肥料,地里的庄稼长得就好,打得粮食多。       到土改时爷爷拥有十多亩地。叔叔张会春那时也参军当兵了,但他没有与爷爷分家单过,就被一起划成了富农成分。       父亲参军从村里带走了40多个劳动力。在家的人不光得种自己的地,还得为烈军属家代耕代种代收受累。有的人就对父亲产生了怨气。父亲活着复员回家,被他带出去参军的,有的牺牲在战场上成了烈士, 个别家属也怨恨着父亲。村干部里也有怕父亲回来抢班夺权,就联合了对父亲有意见的人造谣生事,编造谎言,说父亲回来要杀村干部, 说我爷爷张廷佐家是富农,他儿子家怎么能是中农?就应该给他改成富农。       结果村里把父亲的成分改成富农,就连伤残等级也从二等给降到了三等, 这样村里就不用为我家代耕代种土地了。       那时父母亲被气得死去活来,窝囊得都病倒了。大姐说父母亲都躺到了炕上,炕两头一头一个,家里的日子就像天塌下来一样。父亲不服一直上告。 直到1957年, 伤残军人办事处出据了当时的伤残鉴定证明,说伤残等级怎能瞎改呢?父亲才得以恢复了二等乙级伤残身份。       可是父亲被改成富农的问题是村里的事,上级部门没法管就没有改过来。这顶富农帽子压制了父亲一辈子,也严重地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子女的进步和前途。是1979年不为成分论的政策实施后,我们才得以做个平等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9 - 父亲回乡后的变故)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8 - 父亲在淮海战役中负伤 )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7- 埠南张家村是英雄村)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6 - 父亲的绰号叫“大金牙”)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5 - 父亲在鬼子监狱 )
c
caral
划分地主富农标准不是按照你家有多少地
c
caral
划分地主富农标准不是按照你家有多少地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老生常谈12
按着财产,地是主要的。
c
caral
也不是按照财产。比如投坛网友,虽然财产比过去的一般地主富农多,但一个都不够地主富农标准
b
borisg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补充规定(草案)

http://www.71.cn/2011/0930/631970.shtml

b
borisg
中国那时候穷得一塌糊涂,很多人没法活,土改是必要的。以我家为例,

中国那时候穷得一塌糊涂,很多人没法活,土改是必要的。以我家为例,

我父亲描述,家里当时到了冬天,每人有个夹袄,还有个厚的棉袄,实在冷的时候两个套起来。就这样的家境到土改的时候定的是富农(照条条需要拿些地出来分给别人)。这还不是穷的山区。

c
caral
是按照“剥削”的标准来定成分的

但“剥削”的标准是什么呢?据说马克思的原著上有。

我没看过老马的书,但按照德国人严谨的习惯,我相信老马会列出硬标准的

i
ireadwrite
我以前也看过

50年代关于土改成分划分的文件和补充文件,大约记得地主是,除了有地,还有是自己不劳动,雇用别人,和你这篇里的一致。

以前我印象里的地主都是像黄世仁、南霸天这类恶霸。几十年过后,我才从很多人那里了解到,我们那里有很多被划成地主的,他们是勤劳致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也有好些是下南洋(东南亚国家)做工挣了钱回来买的田地。他们很多在乡里被称作乡贤,受乡亲们推举办众事,主持公道。他们雇人打工也是公道价钱。很多穷乡亲找上门来求工做。

 

 

老生常谈12
已经是很富了,每人都有棉袄。

当时军阀的军队也不是每人都有棉袄。

c
caral
楼上borisg网友说的,太穷了。 那么你这个领导阶层就必然被推翻,和个体是否乡贤没关系

老毛除了每天白天杀一万人,每天晚上睡一文工团员外,还做了三件事:
1、让列强都“不想”打中国
2、工业化
3、多生几个亿

凯申元帅要是做了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老毛还能当毛主席,不过最多是延安地区政协主席。那么乡贤们还会是乡贤,不会成地主富农了

z
znr0505
原则是看雇工情况;有长工的一般是地主。土地少的划小土地出租。

山东土改非常极端;加上老根据地,基层干部老资格多,部队往往说不上话,帮不了楼主父亲这样的革命残伤军人及家属。

后来西藏“四水六岗”的高参就是因为家人被镇压。

多哥
包里丝,或玻璃士、婆力厮、勃力思,等。
b
borisg
照上面那个规定雇一人长工的算富农,多了可以算地主。
清香的书
那时土改是村里的事,有政策,但得村干部领会掌握,一个村一个样
清香的书
我们村就是富农弄得太多了, 地主也有两家
相对强度
挺冤的。为革命负伤,回来还背个富农的黑锅。毛这点做的不好,把人的田地分了,还划什么成分,

把人分成3,6,9等。

b
borisg
深得斗争哲学的精要。。划分出一些人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