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领袖基金会执行主任,教育专家。毕业于 MIT 并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15年。作为美国高校升学指导员协会(NACAC)长期会员积累了丰富的指导高中生报考大学的经验,并且常在美国及亚洲地区或电台演说教育议题,例如:“哈佛老爸谈教育”。大儿子毕业于哈佛大学本科、现在布朗大学医学院就读,小儿子毕业于波士顿学院、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工作。他和姐姐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合著的《朱小蔓、朱小棣跨洋对话—出国留学与教育“立人”》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是教育部留学中心推荐书目。
老钱:悼念朱小蔓博士
8/14/20 ---过去几天,收到各方朋友送来了数篇纪念朱小蔓博士的文章。其实她的弟弟已经在第一时间就告诉我了。这些文章让我感到她的精神和成就感人至深。下面就是两篇文章的links。
朱小蔓教授逝世
深切缅怀 | 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她的父亲是陈修良的主要助手,南京直辖市军管会成立之初,任市地政局长。那时候,万里任城建局长,黄华外事处长。
与南京地下党的其他人相比,他的处境算是好的。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者。文人本色。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国际领袖基金会执行主任,教育专家。毕业于 MIT 并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15年。作为美国高校升学指导员协会(NACAC)长期会员积累了丰富的指导高中生报考大学的经验,并且常在美国及亚洲地区或电台演说教育议题,例如:“哈佛老爸谈教育”。大儿子毕业于哈佛大学本科、现在布朗大学医学院就读,小儿子毕业于波士顿学院、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工作。他和姐姐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合著的《朱小蔓、朱小棣跨洋对话—出国留学与教育“立人”》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是教育部留学中心推荐书目。
1. 北方交大(北京交通大学)
2. 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南迁)
3. 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4. 上海铁道学院(合并到同济大学)
5. 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到中南大学)
6. 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
7. 南昌铁道学院(东南交通大学?由上海铁道学院和长沙铁道学院的一些专业组建的)
8. 上海铁道医学院(并到同济大学)
9. 南京铁道医学院(并入东南大学)
10.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苏州科技大学)
11. 郑州铁路警察高等专科学校(铁道警察学院)
12. 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
您如何知道她人对历史人物的好恶?(作为世交,楼主应该更清楚。) 况且,人的观点随时都会发生变化。
即使观点不同,也未必非黑即白。
我很庆幸,我始终没有看到,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赞美中,没有出现镰刀党的污迹。我一直担心这样的污泥浊水会参合着,以歌功颂德的俗套,“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地出现。 迄今,还好。 这就凸显朱小蔓是: 入污泥而不染,出污泥仍高洁。 这才是真真最最难能可贵的。 一个完美的女神。 看来,小蔓是南师,乃至全国,自所谓“解放”以来最有影响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