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父亲回忆黄克诚部改编成新四军三师后的一点情况补充

G
Guerrilla
楼主 (文学峸)

皖南事变后,为了补充和加强新四军的力量,八路军黄克诚部被转入新四军的麾下,成为新四军三师,辖七旅、八旅和十旅。因为与新四军在服装和战斗力上的明显差距,他们对外经常以八路军自居(当时八路军每人有10到20发子弹,新四军5发左右或多一点,不会超过10发,八路军粗布军装,新四军细布)。

一九四二年四月,我父亲因聚众偷盐(海边吃饭本钱)被八路军俘获。在要么严惩、要么参加八路既往不咎的处置下,父亲领众人参加八路,差不多50多人,两个排,父亲被任命为副连长。此时苏北战事较为平静,与日军的正面冲突很小,偶尔与伪军有零星战斗。大的战斗都是和国民党韩德勤部抢地盘,俗称打顽军。打顽军也是理直气壮,绝不手软,父亲回忆道:当然,唯有这一切是扩大根据地和根据地的建设。父亲于是被抽调出来去支援地方,直接接手村长(对内称武工队长),专门为八路军筹粮征兵,并监督地方治安。据父亲回忆,一个大村的村长是麻雀虽小,杂事太多。比在连队里难办多了,最让他憋屈的是,二年间驳壳枪只打过二发子弹,还是因有人征兵后开小差逃跑制止时警告作用的。

说到抢地盘,父亲回忆,43年后,日军主动撤出苏北3~5个县,对外宣称是支援太平洋战争。每次都是他们八路军事先得到准确情报,因此这几个县都是新四军占领了。

45年初,父亲归建,担任八旅的一个加强连指导员。参加阜宁战役和两淮战役,这才是和伪军正面较量,每次歼灭四五千人上下,也算战役级的。

46年9月林彪去东北的路上,打电报给黄克诚,要他带领部队火速赶赴东北。原本父亲整装待发,却因父亲有地方经历,于是被当做种子,留在苏北,至此完全离开主力部队,归为地方。

老生常谈12
2点

1. 八路军第5纵队改名新四军3师时辖7旅,8旅,9旅,共2万余人。

新四军彭雪枫4师被国军打残后,张爱萍接任牺牲的彭雪枫任4师师长。3师支援4师,用完整的9旅换被打残的10旅,正好钟伟从李先念5师逃跑过来,钟伟任10旅旅长,

2. 去东北,不应该是林彪发电让黄克诚去东北。

1945年815抗战胜利后,共军中黄克诚是第一个提出来派5万,最好10万人去东北的。刘少奇因此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

黄克诚去东北应该和山东军区肖华一起起行的,不过路途比山东远,又是走旱路,所以肖华乘船先到东北的。

黄克诚7万人中,3.5万地方部队,3.5万野战部队。3.5万野战部队到了东北辽西走廊后,只剩了3.2万人,开小差的2000多人。抗战胜利了,苏北人不愿意去寒冷的东北。

老生常谈12
2点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G
Guerrilla
据我所知,当时对于逃兵极为严格(极刑),不是你想象不愿去就不去的。另外,据我父亲回忆,他的旅长起先姓田,牺牲后,还就是张爱萍~~
老生常谈12
请读黄克诚回忆录

我们图书馆里有。2000多人开小差,路上偷着跑掉了。

张正隆的《雪白血红》里面也讲到这段。

 

G
Guerrilla
路上不好说,什么时候都有。离开时不走枪毙!
G
Guerrilla
还这么对你讲,他的连队(加强连)无一人掉队,没一个逃兵,除了一个排去朝鲜接受给养外,全部在四平保卫战牺牲!
欲千北
是这样,我父亲在新四军一师,经常5-6发子弹/人。
G
Guerrilla
另外,你以为共产党的逃兵有好下场???活到解放后算是能耐;即便活到,后面又是一茬又一茬“剥皮”!
大江川
G兄的老父算是解放干部,还是38干部?
P
PhiAmyZ
那您一定知道吴新潮的文章有夸大他父亲在新四军三师的作用,尤其是军事指挥上。三师的主力是七旅,吴是政委,旅长彭明志才是大拿。当时全
P
PhiAmyZ
吴是欺负彭没有有力的后人,张嘴就来啊。
G
Guerrilla
42年(式)(入伍),抗战

与38相比离休差一个月工资~~))

G
Guerrilla
写回忆录没有不吹的~~))
老生常谈12
“岁月艰难”并没有夸张吴法宪,也没有贬低彭明治。

只是在过一座木桥时,一个排在骑马把木桥踩塌了。

彭明治枪毙了排长。

吴法宪不同意,向上级告了彭明治。

吾道悠悠
文革前的比较真实,如《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

后来的回忆文章由于当事人不在了或无法考证等原因,就有吹嘘,夸张现象。

G
Guerrilla
+1 我们是看《红旗飘飘》等长大的
大江川
老人家也很了不起。
大江川
傅连璋写给毛主席治疟疾,毛感谢,给傅送了只鸡,傅吃了两顿。
无机塑料
这文章有几个错误。说起来好像不是大错误,但读起来就觉得味道有点怪。

1. 黄克诚南下是在40年5月。由于40年4月汪伪政权成立,江苏日伪力量徒然加强,所以南下支援。转战5个月,到40年10月与粟裕会师。

2. 皖南事变是在41年1月,不是42年。

3. 到43年,韩德勤本部已经是呆在新四军根据地里面躲避日军,他已经没有兵力抢地盘了,不存在抢地盘的事情了。而新四军扩大的根据地,也不是日军主动放弃,是新四军打下来的。日军确实因为太平洋战争抽调了兵力,所以守城能力变弱,但还是打下来的。

4. 三师进东北,是朱德军令而非林彪军令,而且是在鬼子投降前就得到了这个命令。当时朱德是总司令,而林是抗大校长。不存在林彪发军令的可能。在45年夏两淮战役之后,7月8月间,黄部就开始安排谋划北进,当时鬼子都还没投降。在10月份就到了山东东营一带。两个月走这段路,很不容易了。期间日本投降、蒋军抢接收、美军登陆青岛控制济南,而三师的任务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赶到渤海沿海再说。要是等林彪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再给黄发军令,黄花菜都凉了。黄克诚在得到赴东北的命令后,就开始给中央发报建议林彪挂帅东北--其实毛泽东就是这样安排的,但并未告知黄克诚。所以黄克诚一直以为林彪还是抗大校长。

5. 三师进东北,把很多江苏籍战士留在了苏北和山东,而从山东八路里抽调了东北籍和华北诸省的战士加入。这个过程是在从江苏到东营的路上完成的。然后到了东营稍事修整,就渡海奔东北了。这个换兵过程,可谓神奇,各方配合极为默契,时间点掐的很准:三师到了一处,就有北方籍战士等在那里,然后留下一部分南方战士,带走北方战士。可见当时中共各方面组织能力之强悍。

 

无机塑料
那时很多人就是这样,故土难离。而且这还是在换了很多江苏兵留在苏北山东的情况。

三师北上,沿途换了不少兵,把江苏和南方兵留下,带上东北山东或其他北方籍战士。

无机塑料
刘少奇在45年9月公开了“向北进攻向南”防御“的战略,当时太祖在重庆。结果太祖提前离开重庆。刘少奇差点把毛卖掉。

太祖向南防御向北进攻的战略,是在45年6月7月间(甚至可能更早)就开始部置安排的。但这个事情是要瞒着蒋介石的。蒋知道的越晚越好。

刘少奇在45年9月向全党公开了“向北进攻向南”防御“的战略。以当时情况,中共全党知道了,蒋介石就肯定能知道。当时太祖在重庆谈判。结果太祖一听说刘在全党通知了这个战略,就立刻提前离开重庆。这事刘少奇是差点把毛卖掉。

这事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刘企图借刀杀人,但确实差点让毛处于危险之中。而且在东北,刘也确实导致了一个反覆,他更改了太祖最初安排林彪挂帅东北的安排,改用彭真当东北局书记,差点丢掉东北。是太祖回来后,再次用林彪挂帅,调回了彭真。

无机塑料
你这是想当然了。那时解放军开小差逃回家乡的,还真就没啥事。---只是会后悔:不逃现在就是大官了呀!
有言
赞!-:)
清迈
田是在海上遭遇日本人的巡逻艇牺牲的。你父亲如跟随黄进军东北,一切顺利的话,55授衔最高能授中校
多哥
他把战场上对逃兵怯兵执行战场纪律即枪毙,与平时教育帮助混淆,不会有好话。我对其很早就有鉴定。
多哥
你看好了,先是如此标榜以示货真价实;过不多久,就会赤膊上阵图穷匕首见。手段和那个打虎什么的类似,
多哥
即以匪共革命者身份,反革命;借以加强所谓 “揭露” 的可信度。
多哥
我对其很早就此作过鉴定。先把自己描述成匪共革命者然后反革命;这一来,匪共大坏蛋的可信度就高了,呵呵。
h
hkzs
如果去了东北就活不下来了。他自己说的自己父亲的连队在四平保卫战中全部牺牲了。
吃素的狼
没错。还有《文史资料选辑》,基本说实话。文革和文革后,就看的不得廖。那时候看这些书,就觉得奇怪:和宣传的不一样么。

伟光正的宣传和那些回忆录里的平实叙述,有点不沾边。

老生常谈12
这里面有个运气问题

连城1944年11月5日在刘公岛伪军起义,只是班长。1945年9月海军支队随郑道济挺进东北,参加八路仅仅一年,就升到了副团职,和曲波同级。曲波授予上校。

老生常谈12
都是农民,抗战结束了,就想回家种地

也没想当个一官半职。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后,东民籍战士也不愿意进关,也想回家种地。

老生常谈12
时间有误,说的也不对

彭真是政治局委员,张闻天,高岗,陈云都是政治局委员。彭真是以中将军衔(临行前授予的)去东北与苏军交涉的。

彭真是刘少奇的人,没错,但是主席开始也并没有安排中央委员林彪为东北一把手的打算。

是东北战局开局不利,而东北是以军事斗争为主,不是以开辟根据地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撤换彭真,让林彪为党政军一把手。

高岗,陈云,罗荣桓都支持林彪。彭真拉拢周保中,陈光等人,周保中没有站队。

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段叔权主持编纂东北解放战争史,彭真企图为自己在东北的工作失利翻案,要插手编纂;陈云坚决反对,彭真工作就是失误。结果段叔权很为难,找江泽民。江泽民说:两种版本都保留,让后人做判断。陈云先过世,彭真把持着编纂,笑到了最后,活着长命是硬道理。

老生常谈12
攻打四平的一纵(38军)就是以山东1师和新四军3师7旅为主的。

后来把曲波的牧丹江军区2支队2团补充到了1纵了。

毛囡
说了句实话。
毛囡
多哥目光如炬。
吾道悠悠
对,《文史资料选辑》可信度高,

作者大都是民主人士,原国军战犯等,都夹着尾巴做人,一般不会说假话。

b
borisg
曲波是写小说成名以后被调回部队才授的上校,属于有功人士被提拔。
老生常谈12
对,因为已经转业了,不评军衔。

当时一机部/铁道部机车车辆局副局长是副军正师级,所以曲波从一纵(38军)正团转业到工业,升得更快。

b
borisg
逃兵有两种。一个是不带枪的,抓回来打一顿关禁闭。带枪的按投敌就不客气了。
吾道悠悠
童阿男起码要被关禁闭。
G
Guerrilla
回答:

1)我没有说,皖南事变是42年(是你给我的帽子:)),只说我父亲42年4月入伍。至于他入伍之前的事,应不属于他回忆的内容;

2)43、44两年他们主要就是扩大地盘,与日伪军少,自然就与顽军多。至于日军几县撤出,当时苏北这是事实呀。

3)林彪本来去山东,路上行程改变。给山东罗部、苏北黄部自己的老部队发电文催促,与朱德的命令不矛盾吧?

G
Guerrilla
你怎么也跟吃肉糜的人裹一起?
G
Guerrilla
你说的是到山东后的情况,苏北开拔时,的确不容逃兵,否则部队走不了
毛囡
错,我不随流,不随派,只讲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生常谈12
是这样的

1. 已在东北的周保中的东北人民自卫军(抗日联军)4.8万人;

 

2. 新四军开拔前3师已经把老弱病残的留在了地方军区,补充了精兵,达到满员35000人;

7旅,8旅,10旅,每个旅十足8000人;3个独立团特务团,每个团2500人;师直3500人。

成为进军东北的编制最完整的部队。

 

3. 山东军区进军东北的6.5万人的编制比较小:

肖华率山东军区直属机关4000人;

8个主力师中的5个师,每个师7500人,又2个团5000人,共42500人;

万毅的滨海支队3500人(师级);

郑道济的海军支队1000人(师级);

一个教导旅3000人;

30个架子团(从班长配备到团长,没有士兵的空架子团),11000人。

 

4. 陕甘宁晋绥10000多人;

359旅陈伯钧,刘转连,晏福生部;

贺晋年部;

教导旅黄永胜部。

 

关内出关总计11万人。

 

5. 另外,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

曾克林唐凯16分区3500人,一个月就发展成6万人;

沙克1000人;

1947年,李运昌的冀热辽军区划给林彪,一次性给林彪8万人,包括程子华段苏权等人。

 

大江川
坚守与接受。开放之心与正判。
研究研究
他明显是在瞎编。
研究研究
你就瞎编吧,弯弯水军的手法。
老生常谈12
1945年9月23日

1945年9月23日,黄克诚在被其部解放了的淮安城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令他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

1945年9月28日,新四军第三师主力4个旅和3个特务团3.5万余人,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和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的率领下,从苏北启程,浩浩荡荡地向山东进发,加入了10万大军创建东北根据地的行列。

大江川
段苏权,中将?彭的工作,不甚得力。当是,应当以军事工作为中心:1)占地,接手东北。2)招兵。括充兵员。3)运动战。
老生常谈12
少将

应该评中将,曾和黄永胜争抢八纵司令。

清迈
也有说田遭遇的是海匪,恐怕这更真实些,因为当时侵华日军已经没能力派巡逻艇游弋苏北海岸线了
清迈
何必搭理他
大江川
是。想起来了,曾经脚踝受重伤,差玄被杀死,部下伤亡大半,后来找到部队的。可能因此影响战绩才少将。
大江川
彭复出委员长,答记者问:党大还是法大?彭答:法大。这是错误的回答。他应当坚定地回答:党大。中国执政党也是制法执法释法者。
无机塑料
你这又提醒我想起一件事:彭真不给林彪密码,致使林彪很长时间无法跟山东赴东北的老八路联系
无机塑料
多哥说得没错。他这么一写,看起来就是新四军不打鬼子专打国军。用心险恶。
大江川
应该是要严惩的。并追索罪行,其严历超过对待战俘。
大江川
厉。
无机塑料
不是这样的。多数逃兵是回乡打还乡团的。家乡被地主反攻倒算,很多兵受不了。
无机塑料
蒋介石丢掉民心的一个政策是允许回乡地主无条件拿回土地。

鬼子来了这些人逃了,现在回来要拿回土地。但对于坚持抗战的根据地农民来说,他们在这地上种了八年,也和鬼子对抗了八年,也已经接受了“平均地权”的思想,且鬼子投降正是收获季节,这地里的收获怎么算?

而且“平均地权”既是共产党的主张,也是三民主义的主张。蒋介石讲三民主义,唯独不讲“平均地权”。

蒋介石抗日胜利时的政策,就是允许回乡地主无条件拿回土地。结果事情最后演变成了还乡团和民兵的血腥互杀。

很多战士受不了这个,回老家打还乡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