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燕山石化和化工部

老生常谈12
楼主 (文学峸)

闲聊燕山石化和化工部

1982年到燕山石化总公司去,看到大山就在眼前,差不多有45度斜坡,平地而起,几百米高,有一种压迫感,也有想爬到山顶的冲动,终于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爬山,甚为遗憾。

 

一。建设燕山石化

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后,196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建一座大型炼油厂,1967年国家计委批准。根据林彪的“靠山,隐蔽,分散”的战备指导原则及不占耕地的原则,林彪亲定选址在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村猫儿山。铲平三座山,填到沟里造出一条平地后,1968年开始建厂,安装设备,经过13个月,1969年建成投产,9月日生产出第一批成品油。

1970年,组建北京石化总厂:东炼,向阳,胜利,曙光,东风,石化机械厂。

1972年,国家提出引进第一套30万吨乙烯,1973年决定引进,经过32000名建设者2年多的拼搏攻关,1976年5月乙烯工程建成投产,是为前进化工厂。

 

二。燕山石化总厂                                       

化工部副部长杨仪邦曾兼任总经理,北京市人大副委员长夏钦林曾为总经理。

设计院:燕山石化设计院

研究院:燕山石化研究院

东炼:东方红炼油厂

化一,前进:前进化工厂

化二,向阳:向阳化工厂

化三,曙光:曙光化工厂

胶厂:          胜利橡胶厂

地毯:          东风地毯厂

化机:          化工机械厂

 

三。 石油化工部变迁

1.  1970年,燃料化工部,包括原煤炭部,石油部和化工部;

2. 1975年,撤销燃料化部,然后恢复煤炭部,石化部;

3. 1978年,撤销石化部,恢复石油部,化工部;

4. 1982年,石油部,化工部和纺织部中的石化部分分出中石化公司;

5. 石油部企业化为中石油和中海油;

6. 化工部企业化为中国化工集团;

7. 1998年,化工部,中石油,中石化的政府管理部门合并为国家石油化工局;

8. 2001年,撤销国家石油化工局,成立中国石油化工协会;

9. 2009年,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改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

 

四。曾经的化工部编制

办公厅(办公室、部门办公室、档案处、保卫处、信访处、保密办公室) 政策法规司(综合处、信息刊物处、政策研究处、法规处、体制改革处) 人事司(综合管理处、干部管理处、干部调配处、技术干部处、干部培训处、机关人事处) 计划司(办公室、综合处、无机规划处、有机规划处、固定资产投资处、生产计划处、统计处、环保处、核留外汇处、装备处) 经济调节司(办公室、行业财务处、直属财务处、价格税务处) 劳动安全司(综合处、行业劳资处、直属劳资处、安全管理处、工业卫生处、安全监督处) 外事司(综合联络处、科技交流处、经济合作处、出国人员管理处) 生产综合司(办公室、质量管理处、综合调度处、思想政工办、企业管理处、计量处、物资节约处、设备动力处、质量监督处) 教育司(办公室、高教处、中教处、规划处、职教处、职工学校处) 科技司(技术处、综合计划处、军工办公室、新材料处、化学工程处、科技成果处、标准处) 基本建设司(办公室、建设管理处、标准定额处、设计施工处、国产化办公室) 化工司(综合处、石油化工处、氯碱处、无机处、涂染处、合成材料处、农药协会) 化肥司(氮肥处、纯碱处、小氮肥处、磷肥处、综合处、机动处、农化服务处) 橡胶司(综合处、轮胎处、制品处、特种橡胶制品处) 二局:即军工局。负责国防新材料研制。1988年在化工部二局(军工)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是中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编制在不断的变化。曾经有劳资司(劳动工资司),炼化司(炼油化工司),矿山局等等。基建司以前是基建总局,下属八大化工设计院和九大石油化工建筑施工公司。

 五。 化工部直属研究院和大学

1. 大学     北京化工学院 北学院 BXY——北京化工大学     南京化工学院 南学院 NXY——南京工业大学     青岛化工学院 青学院 QXY——青岛科技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武学院 WXY——武汉工程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学院 SXY——沈阳化工大学     管理干部学院——河北行政学院     郑州工学院——并入郑州大学     南京动力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   2. 研究院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北橡院 BXY     桂林橡胶设计研究院 桂橡院 GXY     沈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沈橡所 SXS     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西橡所 XXS     曙光橡胶工业研究所 曙光所 SGS     乳胶工业研究所 乳胶所 RJS     炭黑工业研究设计所 炭黑所 THS     广州合成材料老化研究所 老化所 LHS     涂料研究所 涂料所 TLS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化院 BHY     上海化工研究院 沪化院 HHY     天津化工研究院 天化院 THY     沈阳化工研究院 沈化院 SHY     西南化工研究院 西化院 XHY     锦西化工研究院 锦化院 JHY     晨光化工研究院 晨光院 CGY     光明化工研究所 光明所 GMS     黎明化工研究院 黎明院 LMY     化工机械研究院 化机院 HJY     化工自动化研究所 化自所 HZS     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 矿山院 KSY     劳动保护研究所 劳保所 LBS     沈阳感光材料技术开发中心 感 光 GG     成都有机硅应用研究中心 硅 研 GY

    化肥研究所 化肥所 HLY

  化工部 曾经有300多万职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新中国前三十年引进建设工业项目汇总 77级招收走读生的过程 77级高考花絮 从俄国庆祝海参崴建市160周年谈起 我的左邻右舍
老生常谈12
旧贴重发,以方便讨论。
老生常谈12
旧贴重发,以方便讨论。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就事论事^*^
机关党委?办公厅不单设值班室?现在这些衙门还都有一个离退干部局
老生常谈12
老干部局

开始是处级单位,然后副局级单位,最后正局级单位。

陈良宇就是这样从处级升到正局级的。

这些部机关全都没了。

部下属实业分成几个大公司,归国资委管辖,每个大公司为副部级单位。

衡山老道
前三十年,工业发展主要靠两大块,一是苏联援助,让中国节省至少十几年时间,二是靠自己的积累,换成外汇后引进国外技术。

此外,日本援助也起了一些作用。我不是否定前三十年的成绩,我的重点是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在不牺牲主权等大原则下,应该尽量和美苏搞好关系,让中国经济融合于世界经济。政治是一时的,经济发展才是永恒利益。

f
forestforever
大学里漏了华东化工学院?
老生常谈12
华东化工学院是教育部学校,不是化工部学校。

化工4大名校:

天大化工系

大工化工系

浙大化工系

华东化工学院

然后才能排上北京化工学院。

老生常谈12
苏援156项工程

极其子项目,衍生的项目2000多项。

中国跟赫鲁晓夫翻脸早了,再拖10年就好了。

 

衡山老道
同感。赫鲁晓夫对中国非常好了,几乎是把最先进的东西给了中国。
老生常谈12
核武器都给了
l
leileileilei
活生生的把你老爹母校的化工系给挤没了, 算你狠, 连北化都不如?
老生常谈12
小伙子,你是说

清华化工系?1959年建立的,和北化同时建立的。师资来源是大工,天大,浙大和华东。

l
leileileilei
北化是哪年建的?总不会是解放前吧
老生常谈12
读贴不仔细

再重读。

虽然清华化工系和北化都是959年建立,师资来源相同。

但是:

1. 清华生源好,北化生源差的很多;

2. 北化是化工部的技术参谋部(就这些化工院校而言). 任何新技术,出国考察,替化工部出谋划策等等,北化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的各种钱很多。清华虽然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钱,但是清华的哪个专业,哪个领域都很强,化工系并不占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f
forestforever
教育部为何要建一个化工学院呢?
老生常谈12
1952年院校调整

把上海附近的各校的化工系集中起来建立了华东化工学院,后来陆续从别的学校转来更多的化工专业。

那时候还没有化工部。北京化工学院也就是1959年成立的。

上海交大及分出来的西安交通大学也不是交通部的学校。

天南地北
沈阳化工研究院,水平不低的科研机构,80年代就招研究生
老生常谈12
贴文里有

建国初期,重工部和一些大研究所都是从沈阳直接搬到北京,把东北重工业部或东北的各大研究所牌子换成中央政府重工业部或研究所的牌子。

即使如此,留在沈阳的研究所力量还是很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