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两国即将交战,宋人在说和停战的途中遇到孟子。孟子问他将如何劝说。回答“阐明利害中的不利亦即害。”孟子则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进言使得两王觉得有利而罢兵,那么三军也因此为利而乐于罢兵。进而言之,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以利相处,有利就做,没有利就不尊敬君主,父亲,兄长,唯独缺少仁义,天下哪有不败之理?相反,大臣,儿子,弟弟以仁义侍奉君父兄,就会放弃利,这样的国家不是以利当头,而是德政天下,它能不称王吗?所以,斡旋不必言利。”
我们联想俄乌战争,多少国家向俄罗斯普京大帝陈说利害,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会对俄罗斯不利,经济下滑,国际地位下滑,俄罗斯恐怕会退出世界政治大舞台,沉沦小国。然而,大帝最后是听还是不听呢。推论普京此人肯定不听,因为他满心的利,而无义,妄图霸占别国领土,梦想俄罗斯帝国大业。不惜大肆杀戮,造成乌克兰生灵涂炭。
再联想清零政策,也是同理。一尊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心心念念是永远统治中国,他恋权恋到死,清零是巩固他绝对权力的利。所以,有人用清零会造成中国经济下滑,造成世界经济下滑来劝说一尊放弃清零政策。可是,这与他的利又有何干?中国饿死三千万人都不反,现在死了几个妇女儿童,病人又算什么。
以利治国没有不败的,只是时候不到而已。再推论,以利说服当政者恰好是以利当头同一陷阱。即使停战,也是暂时的,也是不道德的。
孟子的结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第四章原文翻译:
宋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碰到了他,孟子问道:“先生准备打哪儿去?”答道:“我听说秦楚两国交兵,我打算去谒见楚王,劝他罢兵。如果楚王不高兴的话,我又打算去谒见秦王,劝他罢兵。在两位王中,我总会有所遇合。”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将如何进言呢?”答道:“我打算陈述交战如何不利。”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固然很大,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生用利来向秦王、楚王进言,秦王、楚王因为喜欢有利,才停止军事行动,这就使得三军官兵乐于罢兵,而去喜欢利。做臣属的怀揣着利而服事君主,做儿子的怀揣着利而服事父亲,做弟弟的怀揣着利而服事兄长,这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最终都丢弃仁义,为了利益而打交道;这样而国家不灭亡的,是从没有过的事。如果先生用仁义来向秦王、楚王进言,秦王、楚王因为喜欢仁义而停止军事行动,这就会使三军官兵乐于罢兵,而去喜欢仁义。做臣属的满怀仁义来服事君主,做儿子的满怀仁义来服事父亲,做弟弟的满怀仁义来服事兄长,这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放弃唯利是图的念头,满怀仁义来打交道;这样的国家不以德政统一天下的,也是从没有的事。为什么定要言必称‘利’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仁义固然好,但仁义劝不动,而利可以劝动的化,可以先以利劝之,以后有机会再往仁义方面转。就像两个人恋爱,开始以相貌吸引,之后再转向人品,学识,气质。当然不是一定能转过来。
孟子说仁义其实也是在说利,仁义和利不矛盾。
爱猫说去爬山,其实没去,当然也可以说去了,在书香爬,书山有路勤为径
三儿犯愁,要分得对,就得杀牛;但杀牛,也分不对。一牧牛人路过,说,我给你们一头,问题就解决了。大儿得10头,中儿得5头,小儿得4头。牧牛人遂牵回自己那一头,走了。
仁义即是那一头。
生活的感受所否定。这也是为什么两百年来,物理化学发展最快。
评:两国即将交战,宋人在说和停战的途中遇到孟子。孟子问他将如何劝说。回答“阐明利害中的不利亦即害。”孟子则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进言使得两王觉得有利而罢兵,那么三军也因此为利而乐于罢兵。进而言之,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以利相处,有利就做,没有利就不尊敬君主,父亲,兄长,唯独缺少仁义,天下哪有不败之理?相反,大臣,儿子,弟弟以仁义侍奉君父兄,就会放弃利,这样的国家不是以利当头,而是德政天下,它能不称王吗?所以,斡旋不必言利。”
我们联想俄乌战争,多少国家向俄罗斯普京大帝陈说利害,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会对俄罗斯不利,经济下滑,国际地位下滑,俄罗斯恐怕会退出世界政治大舞台,沉沦小国。然而,大帝最后是听还是不听呢。推论普京此人肯定不听,因为他满心的利,而无义,妄图霸占别国领土,梦想俄罗斯帝国大业。不惜大肆杀戮,造成乌克兰生灵涂炭。
再联想清零政策,也是同理。一尊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心心念念是永远统治中国,他恋权恋到死,清零是巩固他绝对权力的利。所以,有人用清零会造成中国经济下滑,造成世界经济下滑来劝说一尊放弃清零政策。可是,这与他的利又有何干?中国饿死三千万人都不反,现在死了几个妇女儿童,病人又算什么。
以利治国没有不败的,只是时候不到而已。再推论,以利说服当政者恰好是以利当头同一陷阱。即使停战,也是暂时的,也是不道德的。
孟子的结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第四章原文翻译:
宋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碰到了他,孟子问道:“先生准备打哪儿去?”答道:“我听说秦楚两国交兵,我打算去谒见楚王,劝他罢兵。如果楚王不高兴的话,我又打算去谒见秦王,劝他罢兵。在两位王中,我总会有所遇合。”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将如何进言呢?”答道:“我打算陈述交战如何不利。”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固然很大,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生用利来向秦王、楚王进言,秦王、楚王因为喜欢有利,才停止军事行动,这就使得三军官兵乐于罢兵,而去喜欢利。做臣属的怀揣着利而服事君主,做儿子的怀揣着利而服事父亲,做弟弟的怀揣着利而服事兄长,这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最终都丢弃仁义,为了利益而打交道;这样而国家不灭亡的,是从没有过的事。如果先生用仁义来向秦王、楚王进言,秦王、楚王因为喜欢仁义而停止军事行动,这就会使三军官兵乐于罢兵,而去喜欢仁义。做臣属的满怀仁义来服事君主,做儿子的满怀仁义来服事父亲,做弟弟的满怀仁义来服事兄长,这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放弃唯利是图的念头,满怀仁义来打交道;这样的国家不以德政统一天下的,也是从没有的事。为什么定要言必称‘利’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仁义固然好,但仁义劝不动,而利可以劝动的化,可以先以利劝之,以后有机会再往仁义方面转。就像两个人恋爱,开始以相貌吸引,之后再转向人品,学识,气质。当然不是一定能转过来。
孟子说仁义其实也是在说利,仁义和利不矛盾。
爱猫说去爬山,其实没去,当然也可以说去了,在书香爬,书山有路勤为径
三儿犯愁,要分得对,就得杀牛;但杀牛,也分不对。一牧牛人路过,说,我给你们一头,问题就解决了。大儿得10头,中儿得5头,小儿得4头。牧牛人遂牵回自己那一头,走了。
仁义即是那一头。
生活的感受所否定。这也是为什么两百年来,物理化学发展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