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洋人要求杀掉174名大臣,清朝真的都执行了吗

历史大学堂
楼主 (文学峸)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条约,不仅赔款数额巨大,账面就有4.5亿两白银,外加对列强利息总和高达10亿两白银。且附加条款众多,其中一条就是惩办祸首。

所谓祸首,就是指那些在义和团事件中表现“突出”,对洋人喊打喊杀比较厉害的人物。其中的代表有:毓贤刚毅徐桐端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等等。共计174个文武大臣,当然在这份名单上,原本还应该有一个人——慈禧太后。

那么这个惩办祸首的计划,到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过程还真的相当曲折。

上图_ 各国在《辛丑条约》上的签署,以及李鸿章(左侧)和庆王(右侧)签署的都是花押 (画押)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从东交民巷往当时的总理衙门交涉撤离问题。结果大半路遇上端郡王载漪所统帅的虎神营,当场就被击毙。这一事件给了八国联军大举进攻清廷一个绝佳借口。不过在这之前三天,联军就已经借义和团爆发的问题对华宣战。并且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大沽炮台。

仅仅一天之后,清廷儿戏一般的发布了内部文件,对列强宣战。

清廷的表现堪称窝囊废到了极致,先是在天津八里台战败,之后一路溃退,联军虽然内部矛盾重重,但是慈禧太后此时看到她所迷信的义和团崩溃,很明显乱了阵脚。1900年8月15日,她在慌乱之中进入北京。8月16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这时不止是清廷,整个中华都已经岌岌可危。

上图_ 八国联军入京

上图_ 1901年6月,八国联军贴出来的告示,列出了在其占领区限制中国百姓活动的14条规定

为了能够和联军议和,跑到西安的慈禧不得不抛出,已经风烛残年的李鸿章跑去北京收拾残局。李鸿章到了北京之后看到的局面,确实是惨不忍睹。整个北京都被列强瓜分,对方提出的议和条件也非常明确:先惩办祸首,再谈议和。

所谓惩办祸首,就是列强开出的一份超大名单,其中包括多位重臣,还包括当时握有兵权的董福祥,以及山西巡抚将洋人追兵挡住的功臣毓贤。这份名单中的徐桐和刚毅都是之前内阁排名前几位的人物,载漪则是将来继承光绪皇位的“大阿哥”溥儁的父亲。可以说对清廷的打击非常之大。

上图_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划分势力范围

另外根据德国人的提议,必须严惩“首要的及真正的主谋者”其实就是慈禧,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李鸿章张之洞等一系列东南重臣的集体反对。

张之洞给上海的英国人以强烈抗议:“我中国以孝治天下,臣民共戴两宫无稍异视,不特臣民尊敬皇太后亦如英人之尊其后”。张之洞表示,如果强行要惩办慈禧,恐怕会导致东南各地烽烟四起“薄海臣民必然不服”,到时候各国在华的利益将不受保护。

张之洞和李鸿章的态度让列强对慈禧网开一面成为定局。但是各国实际上对惩办祸首的态度还不太一样,俄国和日本这个时候都在争取清廷的支持,用来扩大自己在东北的利益,所以都主张对清廷网开一面,包括赔款都好商量。但是德国就不一样了,德国为了能够增大对话驻军的人数,所以尽可能的希望拖越久越好,因此它一直在要求先惩办祸首,才能和清廷谈判。对于清廷来说,惩办祸首这个事,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慈禧最初看到这个名单的时候,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当然了,愤怒也没啥用,现在洋人占着北京城,有绝对的主动。慈禧要是想回去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其实慈禧心里也清楚,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对这些满洲大臣也是深恶痛绝,他们在戊戌政变中占尽了利益,将汉臣们一律排挤到了外省,现在正是将他们一举铲除的大好时机。

所以李鸿章等人空前团结:“欲求救急了事之法,惟有仰恳圣明立断,先将统率拳匪之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右翼总兵载澜、左翼总兵英年及庇纵拳匪之端郡王载漪,查办不实之刑部尚书赵舒翘等先行分别革职撤差,听候惩办。明降谕旨归罪于该王大臣等以谢天下,以昭圣德。”

慈禧太后这个时候决定先把他们撤职,然后等以后洋人的注意力转移,再官复原职,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慈禧这一点明显低估了洋人对于清朝政治的了解程度,“对于一个清朝官员来说,革职后不久又复职,或者又高升,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慈禧的第一手计划明显是失败了。

上图_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慈禧的第一次处置失败之后,洋人提出一定要在名单中加上董福祥和毓贤,之所以加入这俩人,主要是毓贤是鼓动义和团从山东进京的最关键人物。董福祥则给联军造成了很大伤亡。这俩人对于联军而言是恨之入骨。不过董福祥在陕甘地区的声望过高,慈禧根本就不敢处置他,所以最后他也没被处死。

对于绝大部分的祸首,联军的要求就是一个字:

不过慈禧对于载漪一向是寄予厚望,别说杀他了,就是把他撤了本身对慈禧的打击就已经很大。所以李鸿章在谈判的时候特别拿出了一条理由和联军交涉:“懿亲不加刑”,声称“如果将他处决,将对皇室产生悲惨的后果”。所以联军特别允许将死刑改为流放。

上图_ 爱新觉罗·载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宁之孙,图中坐者

不过自此之后,洋人表示再也不会退一步。

1901年2月 8日,列强照会清政府,表示尽管徐桐已经去世,但是其子徐承煜仍在,他和赵舒翘、毓贤、启秀都应该被作为祸首惩办,他们都必须执行死刑且各国会派遣使臣监斩。慈禧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各国故意和自己为难,她电令李鸿章要求交涉。但是各国表示一步不退,美国公使康格认为:“这些都是中国人惯用的方法,我们一致认为必须坚决抵制。清廷一定有办法,能够并且会执行我们所要求的惩罚(死刑)。”

国家衰弱,虎狼环伺,城下之盟,无奈之下慈禧只得下令对上述列强要求的特别对象处以死刑。不过为了体现朝廷的特别抚恤,他们都被赐自尽,留了个全尸。各国使臣表示这可以接受,随便哪种死法,杀了就好。

上图_ 中国的“拳头大(义和团)”(1900年)的武装支持者

除了这些中央大员之外,列强还开列了142名地方官员名单,由于“首恶”已经被惩处,所以列强对这些地方官员基本是网开一面。其中3人被处以死刑,11人被判斩监候, 8人终身流放,33人革职 永不叙用,其余则处以革职、 撤差 、斥革 、革职留任等较轻处罚。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这场纷争彻底揭穿了清廷最后的遮羞布,清廷的末日就此愈加临近,守旧派的全军覆没,清廷的改革力量彻底占据上风,可以说时代的车轮就此开始不可逆转的滚滚前进。

文:天光破云

参考资料: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辛丑条约谈判》

【2】 《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3】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4】 《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G
GuoLuke2
看来习总会没事,不过王沪宁王毅之类的肯定保不住
G
GuoLuke2
看来习总会没事,不过王沪宁王毅之类的肯定保不住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懒风
谢谢。长知识了。
萧岚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起了作用。除了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南方各省都没有受到破坏。各地方大员没有受到惩罚,朝廷反而表彰。但是以后有了地方和军阀的割据。

锦川
“这时不止是清廷,整个中华都已经岌岌可危。“-----政府倒台,中华迎来了一次新生的机会。
多哥
清廷拳头不硬,挨洋人揍。你这种说法的观念出处,属于癞皮狗的习惯仰头听命外辱。不要如此把你自己贬低了。
s
stevecanada
中华民国台湾为了自己的将来,应该少些私心,高举义旗反攻大陆,华夏光复,台湾独立,网上嘴炮没有意义

中华民国台湾为了自己的将来,应该少些私心,高举义旗反攻大陆,华夏光复,台湾独立,网上嘴炮没有意义

下城学文
战猴们悬了
满池娇
白人做的真好。 千万不能对白眼狼和蛇有有一丝的宽恕。蛇永远是蛇,白眼狼永远是养不熟的流氓无赖
h
hkzs
大快人心。
不开窍
悬赏银两杀洋男,洋女,洋孩的大臣, 欺骗保护洋众实际屠杀的大臣, 战败理应自尽,不劳慈禧动手.
不开窍
自我了结的只有徐桐一家(儿子骗了老子逃脱, 后被捉,被杀).
多哥
洋人推崇适者生存;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中华民国台湾很聪明,脊梁骨软哪有什么拳头可言只好顺势跪下。
多哥
至于反攻大陆,要有机会借洋人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个跟屁虫,所以就只好打打嘴炮了,呵呵。
a
andy47
留辫子的满清异族,落后邪恶的封建王朝,被揍你也要反,真是花岗岩脑袋。
P
Parkbrooke
活该
A
Armweak
“这时不止是清廷,整个中华都已经岌岌可危。”--- 这就是酱缸国缸民的历史观。“中华”? 那时哪有什么中华? 中华早已被清朝吞并
A
Armweak
如果当时清朝被西方各国瓜分成数块,分而治之,时至今日,那里的老百姓也不会是酱缸国土共独裁下的野蛮落后社会了。
A
Armweak
缸民们宁愿“领土完整”,也不愿希望天朝象现代文明起源地方-- 欧洲那样,群雄并起。
刁小山
总体大金(灭北宋),元朝(灭南宋)和清朝都是落后战胜文明,像满人的留长辫,吃饭时的混食,都跟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比如更早汉族吃饭是分食的,几双筷子蘸在一口火锅里的吃法最早是蒙古人的

p
pangpangxiongxiong
80国联军组织好了吗?
有言
欧洲不是群雄吧?现代文明的群众。中国四分五裂,大概只符合西方和日本等国家的利益。-:)
拾麦客
世界政局如同一盘棋,参与的人要按规矩下棋,不守规矩就被罚,以后也没机会玩儿了。这就是普适价值,你不承认就灭亡。
a
andy47
巴尔干分开,少了一个火药桶,前苏联解体,世界少了多少威胁?邻国因此得以顺列发展经济,你不懂啊?
有言
这两个和欧洲分成好多国家不是一回事儿……而且,这两个分裂对当事国到底是好是坏呢?-:)
有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按照什么规矩?-:)
通州河
规矩背后是实力,不然的话,铁杆盟友美国有了核武器,为什么英国法国也要有呢,岂不是不相信盟友吗?
w
workforwal
到底处死了多少朝庭命官?

仍然没有被处死的大巨臣名单,到底杀了多少?

J
JAGUARXK8
这还真是涨知识, 老子去世就要把儿子加入惩办名单. 欧洲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没听说这样惩办战犯的.除非那个儿子本就在战犯名单上
J
Jane49Jane
巴尔干分解不是好事,十几年内战死人无数,苏联解体更不是好事,首先美国没了敌人就得再造个敌人,其次俄罗斯与分裂的车臣得也是内战不断
f
firecloud
新生了?真的?再读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