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奇怪演员们可以改本子吗?《陈情令》的那一段儿,和原剧剧情不相符。
如果没有导演,就两个演员自己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出来那样的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何昶希演魏无羡从气势上也差了太多,让一个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人来演魏无羡,也真是难为他了。
陈情令双男主的经典片段,每一个镜头都是讲究的。因了这个节目,我又回去翻看这一段的表演,魏无羡的表情和情绪都是符合剧情的发展,挑不出毛病。
有些人说,是配音老师的功劳,即使是配音老师有加分的成份,但表情呢?真正的好演员,你所表演的每一种情绪呈现在脸上都要是对的。
演忘机兄的张逸杰,表演就不说了,哪怕那把伞举平了,不那么歪歪着,也不看着那么闹心。
结尾给改了,那一段的艺术感染力就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情节。
有些剧本身比较狗血,演员演起来不得力可以理解。自己主动撒狗血又是怎么回事?
雨夜穷其道, 是剧中魏无羡真正和名门正派决裂的时刻, 是魏无羡放弃了自己名门的身份,”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那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的真正开始, 陈凯歌寥寥几句就把这段情节分析得透彻, 看得出大家导演的功力和风范。
虽然我不知道陈凯歌有没有看过陈情令的剧,
但是他的点评, 完全就是看过剧的人的感觉, 理解得如此深刻。不像是仅仅只看了这几页剧本的。。
他指出这一段最痛心的台词,说出魏无羡这个行为就是英雄壮举,说出你不恨他,你们不是敌人,是哥们儿。。
听他说出来, 想到那段剧情, 配合原剧画面,真的瞬间热血喷涌。。。
不过,我能理解你们PICK《最好的我们》, 因为你们不是原著粉也没看过剧, 完全底色空白去看, 看的点不一样。
我虽然两部剧都看过, 但对家人可能不像你们这样完全用原作去衡量这个表演, 所以没有那么挑剔, 可以用OPEN的心态地去看旁人的演出/再创造。
但对《最好地我们》就不行了, 我看过小说,看过电视剧,看过电影, 算是原著粉, 所以看这个表演, 完全不能接受, 看的时候就只吐槽, 这哪里是耿耿, 这哪里是余淮。。。
对原作有没有很深厚的情感, 大概也决定了看他们演绎是否达到了心中的标准。
没好意思明说而已。:)
他对陈情令评得真好,很喜欢。
不过这部剧,高中生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琐碎,如果不好这个题材, 未必能看进去。
想起上面关于《最好的我们》和家人的表演,
觉得有必要补充这一下这个温知识。
基本上, 凡是看过《最好的我们》的原著并有一定感情的人, 在那两组PK种, 是不会把票投给《最好的我们》的。
因为演得和原著人物就差得太远了。
而陈导自己的儿子就演过《最好的我们》的男主余淮, 所以他不可能投给那组。
等到2, 那个话唠男主,整个剧的气场就 成了玄幻爱情剧,完全没气势了。
以前看过她演的角色,不至于这么差,她的长相 个性都很有特点,找到合适角色调教好会很出彩,可是 “耿耿”和她这些特质完全不搭界,她又不是那种天生悟性强的演员也不知道怎么演,所以成了本性“吊儿郎当”的叛逆女(看她走路的姿势很爷们的)假装 “缩手缩脚小媳妇”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她选错了角色!那个“余淮”演得我看完了再回想完全记不得他演了什么,毫无存在感!相比之下 “路星河”还稍稍好点。
相比之下 《以家人名义》还能看懂故事表达的情绪,上面那三个根本没情绪在里头
演员应该有自知之明,形神兼备才能入戏。陈凯歌说那小男生天生外形气质文艺男青年,演个忧郁年轻文艺男,不用怎么演就成了,偏要挑个与自己生活经历心境差太多 挑战性太高的角色硬凹,简直惨不忍睹。原版《82年生的金智英》提名那么多奖,郑有美 孔刘都是人到中年对生活一大堆体验的 影帝影后级的表演水准
选秀到最后家庭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钱没有人脉就没有才艺没有镜头没有C位。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实现阶层跃升。
今年播出的此类剧似乎只有《成化十四年》, 动静不大。
明年有很多, 可以明年看完再检验。
找了半天, 就是找不到
我奇怪演员们可以改本子吗?《陈情令》的那一段儿,和原剧剧情不相符。
如果没有导演,就两个演员自己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出来那样的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何昶希演魏无羡从气势上也差了太多,让一个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人来演魏无羡,也真是难为他了。
陈情令双男主的经典片段,每一个镜头都是讲究的。因了这个节目,我又回去翻看这一段的表演,魏无羡的表情和情绪都是符合剧情的发展,挑不出毛病。
有些人说,是配音老师的功劳,即使是配音老师有加分的成份,但表情呢?真正的好演员,你所表演的每一种情绪呈现在脸上都要是对的。
演忘机兄的张逸杰,表演就不说了,哪怕那把伞举平了,不那么歪歪着,也不看着那么闹心。
结尾给改了,那一段的艺术感染力就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情节。
有些剧本身比较狗血,演员演起来不得力可以理解。自己主动撒狗血又是怎么回事?
雨夜穷其道, 是剧中魏无羡真正和名门正派决裂的时刻, 是魏无羡放弃了自己名门的身份,”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那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的真正开始, 陈凯歌寥寥几句就把这段情节分析得透彻, 看得出大家导演的功力和风范。
虽然我不知道陈凯歌有没有看过陈情令的剧,
但是他的点评, 完全就是看过剧的人的感觉, 理解得如此深刻。不像是仅仅只看了这几页剧本的。。
他指出这一段最痛心的台词,说出魏无羡这个行为就是英雄壮举,说出你不恨他,你们不是敌人,是哥们儿。。
听他说出来, 想到那段剧情, 配合原剧画面,真的瞬间热血喷涌。。。
不过,我能理解你们PICK《最好的我们》, 因为你们不是原著粉也没看过剧, 完全底色空白去看, 看的点不一样。
我虽然两部剧都看过, 但对家人可能不像你们这样完全用原作去衡量这个表演, 所以没有那么挑剔, 可以用OPEN的心态地去看旁人的演出/再创造。
但对《最好地我们》就不行了, 我看过小说,看过电视剧,看过电影, 算是原著粉, 所以看这个表演, 完全不能接受, 看的时候就只吐槽, 这哪里是耿耿, 这哪里是余淮。。。
对原作有没有很深厚的情感, 大概也决定了看他们演绎是否达到了心中的标准。
没好意思明说而已。:)
他对陈情令评得真好,很喜欢。
不过这部剧,高中生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琐碎,如果不好这个题材, 未必能看进去。
想起上面关于《最好的我们》和家人的表演,
觉得有必要补充这一下这个温知识。
基本上, 凡是看过《最好的我们》的原著并有一定感情的人, 在那两组PK种, 是不会把票投给《最好的我们》的。
因为演得和原著人物就差得太远了。
而陈导自己的儿子就演过《最好的我们》的男主余淮, 所以他不可能投给那组。
等到2, 那个话唠男主,整个剧的气场就 成了玄幻爱情剧,完全没气势了。
以前看过她演的角色,不至于这么差,她的长相 个性都很有特点,找到合适角色调教好会很出彩,可是 “耿耿”和她这些特质完全不搭界,她又不是那种天生悟性强的演员也不知道怎么演,所以成了本性“吊儿郎当”的叛逆女(看她走路的姿势很爷们的)假装 “缩手缩脚小媳妇”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她选错了角色!那个“余淮”演得我看完了再回想完全记不得他演了什么,毫无存在感!相比之下 “路星河”还稍稍好点。
相比之下 《以家人名义》还能看懂故事表达的情绪,上面那三个根本没情绪在里头
演员应该有自知之明,形神兼备才能入戏。陈凯歌说那小男生天生外形气质文艺男青年,演个忧郁年轻文艺男,不用怎么演就成了,偏要挑个与自己生活经历心境差太多 挑战性太高的角色硬凹,简直惨不忍睹。原版《82年生的金智英》提名那么多奖,郑有美 孔刘都是人到中年对生活一大堆体验的 影帝影后级的表演水准
选秀到最后家庭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钱没有人脉就没有才艺没有镜头没有C位。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实现阶层跃升。
今年播出的此类剧似乎只有《成化十四年》, 动静不大。
明年有很多, 可以明年看完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