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和网友交流,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修行人,不管是道家,佛家,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都是追求思想上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但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了很久,境界上也有所提高,还会有疾病的痛苦,精神上的压抑不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呢?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我们修行的目的谈起。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超越生老病死;是想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得到完全的解放。
因为这个目的,所以我的修行完全不是为了练气功,学神通,去获得什么超能力。如果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想练武,跑步,瑜伽,效果可能都会很不错。当然,打坐应该也是不错的方法,僧侣们的寿命普遍比较长,这估计和他们清心寡欲,长期打坐有关系。虽然这显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
那我们能不能又提高境界,又得到神通加持,一举两得呢?有啊!您看少林寺的武僧,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超。不过他们里面,又有几个真正得到了解脱的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生老病死,是世间最大的障碍吗?我觉得在这一世很可能是的。但是,让我们放开来想一想,如果有无限次的来世呢?要是那样的话,我觉得精神上的束缚才是最大的痛苦。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有灵魂。那么在我们死后,因为没有了肉身,身体应该再也没有对衰老和病痛的感知,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再死一回。那么,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生的选择和恐惧。而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这种恐惧会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我们彻底解脱之前,会是无限次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完全没有来世。那么,我们所有的感知就会只限于这一生。您的所有荣誉,幸福,知识,体验,痛苦,恐惧,牵挂,在身后将永远不复存在。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不要再有什么廉耻之心,道德顾虑,反正您的所有罪恶,耻辱,不安,在身后都将会一笔勾销。我想,有追求的朋友估计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又有境界的提高,又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的觉悟很低,但是态度很坚决,没有!
还记得释迦牟尼是怎么去世的吗?他是因为食物中毒,严重腹泻,脱水致死。释迦牟尼被尊为佛祖,如果他有神通,那一定是修到了最高境界。为什么他不能自救?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他厌倦了世俗,想提前涅槃。第二,他虽然有无上觉悟,但还是凡人的身体,并没有超能力。
我觉得正是因为他有无上觉悟,他关爱世人远远超过了自己,他是不会厌倦世俗的。那么,只可能是,他没有超能力。但是那样他还能叫佛祖吗?能!
他虽然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衰老和病变,但是,他的心,早已觉悟。生和死,在他心中,只不过是一个幻相。丢不丢掉这个身体,对他的境界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就是空性本身,早就没有了任何的疑惑和恐惧。
这就是我对生老病死的理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对他来说世间一切都是幻想,都情感产生的因果,他如果有爱就跳不出来,不是有句话说“菩萨一念慈悲不得成佛”吗,
无概念,无分别,当然就超越了善恶的标准,也就没有了爱或是不爱的分别。
但是,觉者的境界,是不会落于胜义这一边的,他(她)也要适应世间的生活,也就是说,在世俗的角度,他(她)也需要任运圆成。
我们讲佛的大爱,其实是同时包括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的。
当然,从我们自己修行的角度来看,觉者是什么样的境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自己的体会是,不修慈悲心,那么我们连菩萨的境界都达不到,就更不谈成佛了。
的境界是无法理解他的话的,所以他说法等于没说,:)
觉者们说了什么,佛经里写了什么,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是不是通过修行和对自我的超越,找回了那一份平静和安宁。
写几篇文章,不知道月潜兄觉得如何?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把整理好的稿子先发悄悄话给你过目。
周末愉快!
就有可能回到本初心,也就是解脱的境界。
祝吉祥如意!
是慧能和尚作的,不过呢,他作这首偈的时候并没有开悟,境界尚未圆满。
总的来说,这一首偈的境界很高,但是落了空边,并不究竟。
你说我这样大言不惭,慧能会不会回来找我算账?
如果知道肉身的消亡跟意念力的消亡有着不同的归宿,那么就会给肉身的修行带来更多的安宁感。安宁感是肉身非常需要的一种供养。
人生在世可以及时行乐也可以超过底线去做想做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异想天开罢了。
意志力的正能量终究会对负能量有限制。
所以有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说。总之虽然人是正邪合体,但是正稍稍多一点也算是这辈子没白修吧。
修行的路是一世接一世的,所以只要我们是在不断的修行和超越,就会有积累,不会有白修这回事儿的。
超越了阿赖耶还有觉性,一层一层,不断的超越,自然会有不同的境界。因果其实也是有相,也有它的局限,并不究竟。
佛家的思想不是文字游戏。虽然在佛经里面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话,如果用来引经据典搞哲学辩论,自然是左右逢源。但是,那并不能帮助我们自身的修行。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里面所蕴含的深邃思想,那么,即使通读了大藏经,背熟了前辈大德的语录,也没有办法真正超越自己现有的境界。
很多理论上感觉对的, 事实上未必能接受。 很多理论上想不通的, 自己能感受到。 所以神灵的事情, 真的没法去用人的大脑去分析,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先从第一戒说:平生写的第一首诗就是“杀人”,是我初一时写的,说明我的罪孽很深,切源远流长,本性难移。诗是这样说的:杀人、杀人、誓杀人,不杀难解心头闷,吾誓杀尽天下事,永做自由自在人!可谓理想远大恐怖!第二戒更难,我每时每刻都有都有偷盗之心,只是还有道德的限制,但是我眼中的人,没有偷盗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有一次听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忏悔,他年轻时曾经拿过单位的复印纸回家用,后来有钱了,送了一汽车复印纸还给单位,但也抹不去他内心的痕迹。第三对我来说根本做不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我来讲更甚于常人。第四戒我天天违反,天天吹牛。五戒也无可能,虽然不酗酒,但时常喝两口。第六戒是我还爱臭美,天天打扮,恨不得返老还童。这第七戒没有概念,反正我睡的是大床,天天在上边折饼。八戒是戒吃小吃,太难了。至于悟空吗,我倒是什么都看得开,早就将自己视为粪土了,但还是见钱眼开!所谓无欲则刚,我认为七情六欲只要少了一欲已经是超人了,要做超人都难,更何况我这堆粪土了。平兄见笑!
摄取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令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长;难调者令调顺;惭愧者得安乐;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正法得久住。我觉得是很好的修行法门,但是,并不究竟。
悟空当然境界就更高一步了,只不过,单空还是落边。很好玩的是,悟空的本体是活泼泼的一只泼猴,这一点如果不是匠心独运,那只能说吴承恩老兄悟性高,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了双运的道理。
至于说到超人啥的,俺一个秃头大喇嘛,从来就不在乎
前一段时间和网友交流,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修行人,不管是道家,佛家,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都是追求思想上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但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了很久,境界上也有所提高,还会有疾病的痛苦,精神上的压抑不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呢?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我们修行的目的谈起。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超越生老病死;是想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得到完全的解放。
因为这个目的,所以我的修行完全不是为了练气功,学神通,去获得什么超能力。如果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想练武,跑步,瑜伽,效果可能都会很不错。当然,打坐应该也是不错的方法,僧侣们的寿命普遍比较长,这估计和他们清心寡欲,长期打坐有关系。虽然这显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
那我们能不能又提高境界,又得到神通加持,一举两得呢?有啊!您看少林寺的武僧,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超。不过他们里面,又有几个真正得到了解脱的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生老病死,是世间最大的障碍吗?我觉得在这一世很可能是的。但是,让我们放开来想一想,如果有无限次的来世呢?要是那样的话,我觉得精神上的束缚才是最大的痛苦。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有灵魂。那么在我们死后,因为没有了肉身,身体应该再也没有对衰老和病痛的感知,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再死一回。那么,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生的选择和恐惧。而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这种恐惧会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我们彻底解脱之前,会是无限次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完全没有来世。那么,我们所有的感知就会只限于这一生。您的所有荣誉,幸福,知识,体验,痛苦,恐惧,牵挂,在身后将永远不复存在。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不要再有什么廉耻之心,道德顾虑,反正您的所有罪恶,耻辱,不安,在身后都将会一笔勾销。我想,有追求的朋友估计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又有境界的提高,又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的觉悟很低,但是态度很坚决,没有!
还记得释迦牟尼是怎么去世的吗?他是因为食物中毒,严重腹泻,脱水致死。释迦牟尼被尊为佛祖,如果他有神通,那一定是修到了最高境界。为什么他不能自救?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他厌倦了世俗,想提前涅槃。第二,他虽然有无上觉悟,但还是凡人的身体,并没有超能力。
我觉得正是因为他有无上觉悟,他关爱世人远远超过了自己,他是不会厌倦世俗的。那么,只可能是,他没有超能力。但是那样他还能叫佛祖吗?能!
他虽然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衰老和病变,但是,他的心,早已觉悟。生和死,在他心中,只不过是一个幻相。丢不丢掉这个身体,对他的境界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就是空性本身,早就没有了任何的疑惑和恐惧。
这就是我对生老病死的理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八)液体活检,机器学习和癌症预测模型 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七)妈妈得了癌症 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六)检测和生物标志物 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五)早期和晚期癌症 这不是人性的弱点
对他来说世间一切都是幻想,都情感产生的因果,他如果有爱就跳不出来,不是有句话说“菩萨一念慈悲不得成佛”吗,
无概念,无分别,当然就超越了善恶的标准,也就没有了爱或是不爱的分别。
但是,觉者的境界,是不会落于胜义这一边的,他(她)也要适应世间的生活,也就是说,在世俗的角度,他(她)也需要任运圆成。
我们讲佛的大爱,其实是同时包括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的。
当然,从我们自己修行的角度来看,觉者是什么样的境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自己的体会是,不修慈悲心,那么我们连菩萨的境界都达不到,就更不谈成佛了。
的境界是无法理解他的话的,所以他说法等于没说,:)
觉者们说了什么,佛经里写了什么,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是不是通过修行和对自我的超越,找回了那一份平静和安宁。
写几篇文章,不知道月潜兄觉得如何?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把整理好的稿子先发悄悄话给你过目。
周末愉快!
就有可能回到本初心,也就是解脱的境界。
祝吉祥如意!
是慧能和尚作的,不过呢,他作这首偈的时候并没有开悟,境界尚未圆满。
总的来说,这一首偈的境界很高,但是落了空边,并不究竟。
你说我这样大言不惭,慧能会不会回来找我算账?
如果知道肉身的消亡跟意念力的消亡有着不同的归宿,那么就会给肉身的修行带来更多的安宁感。安宁感是肉身非常需要的一种供养。
人生在世可以及时行乐也可以超过底线去做想做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异想天开罢了。
意志力的正能量终究会对负能量有限制。
所以有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说。总之虽然人是正邪合体,但是正稍稍多一点也算是这辈子没白修吧。
修行的路是一世接一世的,所以只要我们是在不断的修行和超越,就会有积累,不会有白修这回事儿的。
祝吉祥如意!
超越了阿赖耶还有觉性,一层一层,不断的超越,自然会有不同的境界。因果其实也是有相,也有它的局限,并不究竟。
佛家的思想不是文字游戏。虽然在佛经里面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话,如果用来引经据典搞哲学辩论,自然是左右逢源。但是,那并不能帮助我们自身的修行。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里面所蕴含的深邃思想,那么,即使通读了大藏经,背熟了前辈大德的语录,也没有办法真正超越自己现有的境界。
祝吉祥如意!
很多理论上感觉对的, 事实上未必能接受。 很多理论上想不通的, 自己能感受到。 所以神灵的事情, 真的没法去用人的大脑去分析,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先从第一戒说:平生写的第一首诗就是“杀人”,是我初一时写的,说明我的罪孽很深,切源远流长,本性难移。诗是这样说的:杀人、杀人、誓杀人,不杀难解心头闷,吾誓杀尽天下事,永做自由自在人!可谓理想远大恐怖!第二戒更难,我每时每刻都有都有偷盗之心,只是还有道德的限制,但是我眼中的人,没有偷盗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有一次听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忏悔,他年轻时曾经拿过单位的复印纸回家用,后来有钱了,送了一汽车复印纸还给单位,但也抹不去他内心的痕迹。第三对我来说根本做不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我来讲更甚于常人。第四戒我天天违反,天天吹牛。五戒也无可能,虽然不酗酒,但时常喝两口。第六戒是我还爱臭美,天天打扮,恨不得返老还童。这第七戒没有概念,反正我睡的是大床,天天在上边折饼。八戒是戒吃小吃,太难了。至于悟空吗,我倒是什么都看得开,早就将自己视为粪土了,但还是见钱眼开!所谓无欲则刚,我认为七情六欲只要少了一欲已经是超人了,要做超人都难,更何况我这堆粪土了。平兄见笑!
摄取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令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长;难调者令调顺;惭愧者得安乐;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正法得久住。我觉得是很好的修行法门,但是,并不究竟。
悟空当然境界就更高一步了,只不过,单空还是落边。很好玩的是,悟空的本体是活泼泼的一只泼猴,这一点如果不是匠心独运,那只能说吴承恩老兄悟性高,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了双运的道理。
至于说到超人啥的,俺一个秃头大喇嘛,从来就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