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主播被暴徒烧死。

l
longmarch
楼主 (文学峸)

林彬, 原名林少玻, 1929年9月24日 - 1967年8月24日, 是位孤儿,林光海之兄。太太郑洁梅,又名郑安娜,曾当选“工展小姐”冠军,据说是林彬在工展会担任现场报道时结识缔良缘的。

1960年代是商业电台名主扩,主持午间新闻后的《时事评述》,晚上7时15分《欲罢不能》及晚上10时《大丈夫日记》。六七暴动中被中共暴徒连人带车纵火烧死。

 

 

被纵火烧死事发经过

六七暴动期间从7月12日开始满城炸弹,市民陷入极度恐慌,拆弹专家及军警俱疲于奔命。林彬在节目内严厉批评左派暴徒:“无耻、低能、下流、贱格”。他每天都收到恐吓信,只是一直不以为然。

1967年8月24日上午8时45分,林彬与他弟林光海驾车车牌号码AF7268的私家往商台,两人每天行车路线不变,都是途经文运道往广播道走。这天林彬驾驶的甲虫车往下滑行三分钟,在九龙何文田窝打老道山嘉鸣阁附近,在必经之路转弯处被四名修路工人挥动红绿旗挡路,示意停车。林彬发觉路面被掘烂,有木牌横在路面,写著“前面修路”四个大字。他停车并开窗看个究竟,佯装修路工人的暴徒即向车内泼电油再放火,两人马上变成火人[2]。甲虫车失控往前冲,撞向前面一堵墙才停下来。翌日伤重死亡,终年37岁。与其同车的堂弟林光海则昏迷留医至8月30日不治这是一起震撼人心的恐怖事件,市民前一晚还如常收听《大丈夫日记》,翌日却划上休止符。

事发后,商业电台董事总经理何佐芝发表声明谴责暴行,又悬赏十万元缉凶。警方亦悬红五万,给予提供消息人士协助破案[3]

种下被谋杀的背后祸根

林彬, 于1960年代担任香港商业电台播音员。1967年,香港亲共和左派人士为了响应文化大革命,在香港展开六七暴动行动。由于林彬在电台节目中抨击有关人士的暴力行为,根据周奕著的《香港左派斗争史》记载,林彬在节目《欲罢不能》中大骂“左仔”,痛斥左派扰乱社会秩序,是“无耻无良、低能邋遢,下流贱格”。

这一段期间,林彬曾经接到过无数的恐吓信,左派报纸《文汇报》更把林彬的名字改为“临殡”,甚至公开声明要置之于死地。据知,事前曾有一神秘女子致电商台位于又一村的总部恐吓林彬,扬言对他不利,接听电话的著名播音员李我觉得事态严重,并陪同林彬到石硖尾警署报案,惟林彬以有保护装备为理由,婉拒警方提供保护。

林彬死去的当天晚上,商业电台又在固定节目时播出《大丈夫日记》,当剧中播到林彬之死的悲痛情况时,所有播音员真的大哭起来。香港商业电台因而被香港市民视为敢言的电台。

林彬身后留下妻子郑洁梅及三名年幼女儿,同年9月17日赴台湾,三女儿完成学业后移居加拿大,郑洁梅近年定居法国。中华民国政府更将林彬封为烈士,灵位供奉于台北忠烈祠。林彬除了主任电台节目主持之外,还担任演出电影《大丈夫日记》上、下集的演员。《大丈夫日记》本来是商业电台的广播节目,后来由楚原执导,经改编成拍成电影。于1964年完成,影片反映出当时香港白领阶层年轻夫妇在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现象,是一套喜剧,没有明显的政治动机。

  根据后来香港警方的调查左派有暗杀名单,排第一的是林彬,排第二的叫“豺狼镛”。这位“豺狼镛”在感受到危险后,选择赴英国—他当年留洋学习的  一代文学泰斗,名震华人圈子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出身于左派报业圈子的他,一开始就在左派报章《新晚报》撰写连载的武侠小说,后来在一九五九年创立《明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却与中共针锋相对,亲自撰写社评批评中共当局的决策,以至谴责左派份子在六七暴动的暴力行为,被当时左派份子亲率的"地下锄奸突击队"司令部视为排名第二暗杀对象,仅次于当年商业电台主持人、后来被左派投放汽油弹烧死的林彬。金庸面对这样杀身之祸的威胁,仍然亲力撰写社评与《大公报》等左派报章笔战,后来港英政府的警察政治部对其进行人身保护,他出入报馆均需要使用假车牌作掩饰。
宜城渔翁
你为什么看不见现在香港的暴徒?他们受誰驱使?
宜城渔翁
你为什么看不见现在香港的暴徒?他们受誰驱使?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多哥
渔网友看似正义,其实是给妖言惑众者做注脚肯定妖言讲的属于事实。难道这个发帖的,不是在胡说八道或者将事故嫁祸工人?
多哥
抑或这个被烧死的是个反动派特务,早已暗中策划组织杀害了不少工人而被以牙还牙而已?
多哥
希伯莱圣经故事里头讲: An eye for an eye! 意思就是:谁要是伤了我的眼珠子,我就挖谁的眼珠子来补赏!
天堂之令
不是说没有暴徒,只有暴政么。。。
多哥
我们敬爱的布什大哥曾在群众集会上也讲过:谁要是想搞乱德州,谁要是不被我也给搞乱,我就跟谁没完!
多哥
米粒拣总统布什大哥名言:Don't mess with Texas, or I'll mess with you!
有言
只有地狱之火。哈哈。-:)
有言
这个楼主还能发些什么。俺一点进去,看了一两句马上退出。-:)再看发帖的,不奇怪了。坛上有三四个捣乱的。哎…
清溢
你是“江上一郎”吧?不去茶坛寻狼觅狈,却在此显鸟露尾,多可怜。
a
aebny
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么彬彬有礼温文而雅

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么彬彬有礼温文而雅

l
longmarch
两百万港人都没弄死一个警察,充分说明周恩来们才是暴徒
多哥
游行抗议,蒙面穿盔甲,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