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不要曲解“老而不死是为贼”

梧桐之丘
楼主 (文学峸)
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个说法乍一听让人感到十分的冒犯,人老了,长寿点,怎么就是个贼了呢?难道有什么典故?

原来,“老而不死是为贼 ”出自于孔圣人之口,《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等待孔子的时候,原壤岔开双腿,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先秦接待长辈或德高望重的人常常双膝跪地相迎。就是接待晚辈也得正襟危坐。所以,老夫子勃然大怒,进而痛斥原壤,说道:“你小时候就不懂孝顺尊重长辈爱护兄弟,长大了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现在老了还不死,简直是个贼人。然后就拿起手杖抽他的腿。”

为了不断章取义,我们可以理解为:

1)孔子说“老而不死”是针对到毛病多多的个人原壤,而不是泛指某个群体,更不是指老人群体。

2)第二,“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也就是从小不讲仁义道德,长大还没作为,老了也没有长者风范的人,可不就是浪费社会资源、浪费粮食的混蛋么?

3)联想到当今社会,地铁或公交车上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现象屡屡可见。这类老人家往往倚老卖老地进行道德绑架,打骂年轻人,调戏妇女,恶意破坏公共道德。对于这些为老不尊的坏人,就应该群起而攻之,痛骂他“老贼”! 我把此种情形的“老贼”用英语翻译成 Go to hell! 竟然十分服帖。

梧桐之丘
民国有个四川新文化领袖,解此句为“所有的老人像盗贼一样光吃不干都在浪费资源,所以老了就该死”。引起轩然大波。
l
lovecat08
讲述中肯
l
lovecat08
曲解的人很多。
l
lovecat08
老人听了可别自杀啊!哈!
梧桐之丘
读完了,就不会自杀了。坏人到老还是坏,好人到老愈加好。
江上一郎
哈哈,孔老夫子是不立文字的,可能是他的学生听到他对某老人发脾气说的话吧?就像“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可能孔刚和老婆吵架后走出屋来---随口。。。

老生常谈12
是这样的

过去蒙古人到了60岁就拿一些食物和水自己离开人群,走到一个无人的偏僻的地方等死。蒙古草原上气候恶劣,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们都在马背上游动,照顾老人负担太重,影响整个部落的机动性,特别是草原部落多战争。

无独有偶,日本过去也有这种习俗,人过了60岁就离开人群,自己找个地方等死。也是日本多山地少耕田,火山海啸台风频发,生存不易,照顾老人更不易。

古时候,人过70古来稀,是生产力低下,人们生存不易,医疗水平更是奢望。老而不死是为贼是说人老了消耗资源而不能做点什么。

我插队的时候,看到生产队里一些老头就叫他们老大爷,其实他们才40岁出头,和家父一个年龄,他们满脸风霜已经像60多岁的人了。

东风再起
可见孔圣人也有着急上火诅咒人的时候。。
c
changjia
变老的坏人是红卫兵一代。
l
lovecat08
还有很多活着的吗?
冯墟
略加修正,其中一部分。
l
lovecat08
谢谢,每天早,替俺读书
c
changjia
50年出生的,今年才72吧。
d
dhyang_wxc
我以前有一文,咬文嚼字过这个贼字。链接在内。

https://m.news.creaders.net/blog/d/388322

l
lovecat08
72岁红卫兵肯定有活着的。
鲁冰花
类似的传说很多,汉人也有这陋俗,老人六十要被背到山上丢弃,相传一个儿子背着母亲上山,母亲一路丢豆子,怕儿子回家时迷路,

儿子感动,又把母亲背回来藏到一个地窖里偷偷养着。

直到一别国给当朝皇上进贡一只波斯猫,文武大臣都不认得是何物,放到民间去让人认,再认不出都得死。

儿子悄悄告知地窖中的母亲,母亲说,捉一只老鼠去试,老鼠见到那动物就跑,那就是只猫。

果然是只猫,龙颜大悦,改了风俗,地窖中的母亲也重见天日。

小时听外婆讲的故事。

老生常谈12
古时候生产力太低下了,生存极其困难。
老生常谈12
在这个主帖

的跟帖里有一位老红卫兵,70岁出头。

a
aluminiums
这明明是日本民俗,什么书里记载过汉人有这个行为?二十四孝里倒是有为保老人活理儿子的大孝子
a
aluminiums
这明明是日本民俗,什么书里记载过汉人有这个行为?二十四孝里倒是有为保老人活理儿子的大孝子
梧桐之丘
这个链接可以看看,中国某地区曾经发生过这种活埋事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
梧桐之丘
对的,都是弟子回忆整理的
鲁冰花
去网上搜一下,很多传说,只是细节有出入:人到60岁被活埋的是哪个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 知乎
在水四方
我也听过

不过,如果老了不能照顾自己甚至老年痴呆,我觉得也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我宁可选择安乐死。就是不知道咋操作

l
ling_yin_shi
Changjia谈到红卫兵,是否了解

红卫兵的分类?比如保皇派,血统论这些初期的红卫兵?以及后期的红卫兵有什么不一样?

还有,为什么要知识青年下乡呢?在城市不挺好吗?逼得还是自愿的?

还有,毛远新与习,习与叶选宁,刘源,邓普方,陈元,陈小鲁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