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柱子爸爸的支教经验,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想回到曾经就读过的乡村小学,想去告诉那些一片田就能过一生的孩子们,远方有大海,海上有大船,可以带我们走遍天涯海角,看尽世界奇观。
可是看惯喧嚣凡尘的我,泥土的芳香,早已是梦里的一缕烟尘。回不去了的我,终于独自走向天涯,然后落地,再看着下一代起飞,然后落地,周而复始,也许这就是人生。
而就在前几天,美篇推了篇博文,标题是呼吁停止支教行为,差不多是这样。看完文章,我开始迷惑了,难道师者传道是错的?
作者说支教只是城市人的一厢情愿,对被支教的孩子并无益处,甚至让他们更加失落。接着说山中的孩子本来无所欲求,一箪食一瓢饮就很开心;可是支教的老师却带去人间的奢华富足,却没有告诉孩子们背后的残酷考验。于是孩子们向往着走出大山,可是他们很难走出去,就算走出去,也只是城市里最底层的过客;最后只是导致这些孩子更加失落,更加自卑。作者的结论就是……不要打扰大山的平静,不要给别人能力不可及的希望,那会变成一种绝望。
不知道作者咋想的,支教是教育资源的循环分配,怎么给说的好像一无是处?
我第一个想法很负面,仿佛是大山的孩子不配听听大海的声音,又或者是大山的孩子走进城市就没了尊严?呃,这样说不好。应该说井底之蛙本来很快乐,就是听老鹰描述了井外的世界,所以青蛙来到井外的花花世界,然后变成老鹰的一道菜。如果青蛙一直待在井里,青蛙会以为天地就这么大,开心过完一生。没有比较,就没有遗憾……我想作者应该是这个意思。
不过,如果大家都清心寡欲,都待在自己的井里开心过一生,那估计我们还在春秋时代。
话又说回来,我的追求已经接近尾声,造好一个comfort zone,里面有琴(chi)棋(he)书(wan)画(le),加上一点舞动人参和辣手摧花。现在就等闺女毕业找到工作或老公,我就能钻进这个zone里,开始我井底之蛙的人生。
周末快到了,祝大家周末鱼块!!
我们海外大凉山资助群,资助的几个孩子中, 有个大学毕业后, 回到他的家乡中学教书。
用他的知识和行动, 去改变一些地域性的陋习愚昧与人性的懒惰。
很多支教,不要说你提及的志愿者,时间太短,比如一年、两年,还有更甚的是网红。。。
网红跑去说支教,然后跟孩子合照,你说没支教也教了几天,可是实在没教几天,目的不存~
孩子教育,换位思考,我们念书时如果老师持续变更,教学风格事迥然不同的,教出来的效果也有极大差距,支教的是否具备职业教师资格都很难说。可能只是大学大专毕业,没有进行过教师培训。
之所以说取消支教行为就是要保证孩子的教育要长期稳定,不然走走形式,给自己贴金的行为大行其道,对孩子就是永久性的伤害~
你的评论只是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实际上网红支教是非常普遍的,不信可以上网查询,很多网红都有“支教”系列的照片,所以,看事物全面,才会看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想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真正解决山区教育,还是需要政府出资,进行教师安排,杜绝短期支教行为,是保障孩子真正受教育最好的方法~
作者没说清楚批判的对象,一篇文章打死所有人。
从1894年到1947年强迫所有的印第安孩子去寄宿学校,有不少印第安人毕业后溶入了现代文明,但有几千到几万印第安孩子从来没有从学校活着出来(维基百科,Canadia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
加拿大政府1997年彻底关闭了所有的印第安寄宿学校,反思说这样的强迫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他选择不溶于现代社会是可以的;他选择吸毒吸死是可以的;他选择不戴口罩、不打疫苗是可以的。
所有加拿大议员们听说新疆有“再教育营”时,马上以266:0票,谴责中国在那里搞“种族灭绝”。
现在很多人都是圈粉靠的是人设,支教人设就是一种伪善~
你的文章里提到的,避免支教其实无论时间长短,如果这一批学生中途换老师,或者频繁换都是对于教学形成很大阻碍,反而加大了孩子升学难度,孩子想跳出穷山村的梦想反而因为老师的频繁更换而破碎~
所以,带着去展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想法去支教,本身就是很理想化的思维,也只是成全了自己,照亮自己,让自己荣光起来,却以牺牲孩子的前途为代价。
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委派骨干教师,比如一次五年到十年,然后进行考核晋升,根据孩子的升学率来进行考核,因为中国人很多还是很喜欢当官的,那么用十年时间好好的教学然后换得跳跃式升迁机会,这等于是双赢。
支教等同于志愿者身份去做这件事,相对而言,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能见度太低。
https://bbs.wenxuecity.com/ktv/2210744.html
读着柱子爸爸的支教经验,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想回到曾经就读过的乡村小学,想去告诉那些一片田就能过一生的孩子们,远方有大海,海上有大船,可以带我们走遍天涯海角,看尽世界奇观。
可是看惯喧嚣凡尘的我,泥土的芳香,早已是梦里的一缕烟尘。回不去了的我,终于独自走向天涯,然后落地,再看着下一代起飞,然后落地,周而复始,也许这就是人生。
而就在前几天,美篇推了篇博文,标题是呼吁停止支教行为,差不多是这样。看完文章,我开始迷惑了,难道师者传道是错的?
作者说支教只是城市人的一厢情愿,对被支教的孩子并无益处,甚至让他们更加失落。接着说山中的孩子本来无所欲求,一箪食一瓢饮就很开心;可是支教的老师却带去人间的奢华富足,却没有告诉孩子们背后的残酷考验。于是孩子们向往着走出大山,可是他们很难走出去,就算走出去,也只是城市里最底层的过客;最后只是导致这些孩子更加失落,更加自卑。作者的结论就是……不要打扰大山的平静,不要给别人能力不可及的希望,那会变成一种绝望。
不知道作者咋想的,支教是教育资源的循环分配,怎么给说的好像一无是处?
我第一个想法很负面,仿佛是大山的孩子不配听听大海的声音,又或者是大山的孩子走进城市就没了尊严?呃,这样说不好。应该说井底之蛙本来很快乐,就是听老鹰描述了井外的世界,所以青蛙来到井外的花花世界,然后变成老鹰的一道菜。如果青蛙一直待在井里,青蛙会以为天地就这么大,开心过完一生。没有比较,就没有遗憾……我想作者应该是这个意思。
不过,如果大家都清心寡欲,都待在自己的井里开心过一生,那估计我们还在春秋时代。
话又说回来,我的追求已经接近尾声,造好一个comfort zone,里面有琴(chi)棋(he)书(wan)画(le),加上一点舞动人参和辣手摧花。现在就等闺女毕业找到工作或老公,我就能钻进这个zone里,开始我井底之蛙的人生。
周末快到了,祝大家周末鱼块!!
我们海外大凉山资助群,资助的几个孩子中, 有个大学毕业后, 回到他的家乡中学教书。
用他的知识和行动, 去改变一些地域性的陋习愚昧与人性的懒惰。
很多支教,不要说你提及的志愿者,时间太短,比如一年、两年,还有更甚的是网红。。。
网红跑去说支教,然后跟孩子合照,你说没支教也教了几天,可是实在没教几天,目的不存~
孩子教育,换位思考,我们念书时如果老师持续变更,教学风格事迥然不同的,教出来的效果也有极大差距,支教的是否具备职业教师资格都很难说。可能只是大学大专毕业,没有进行过教师培训。
之所以说取消支教行为就是要保证孩子的教育要长期稳定,不然走走形式,给自己贴金的行为大行其道,对孩子就是永久性的伤害~
你的评论只是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实际上网红支教是非常普遍的,不信可以上网查询,很多网红都有“支教”系列的照片,所以,看事物全面,才会看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想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真正解决山区教育,还是需要政府出资,进行教师安排,杜绝短期支教行为,是保障孩子真正受教育最好的方法~
作者没说清楚批判的对象,一篇文章打死所有人。
从1894年到1947年强迫所有的印第安孩子去寄宿学校,有不少印第安人毕业后溶入了现代文明,但有几千到几万印第安孩子从来没有从学校活着出来(维基百科,Canadia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
加拿大政府1997年彻底关闭了所有的印第安寄宿学校,反思说这样的强迫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他选择不溶于现代社会是可以的;他选择吸毒吸死是可以的;他选择不戴口罩、不打疫苗是可以的。
所有加拿大议员们听说新疆有“再教育营”时,马上以266:0票,谴责中国在那里搞“种族灭绝”。
现在很多人都是圈粉靠的是人设,支教人设就是一种伪善~
你的文章里提到的,避免支教其实无论时间长短,如果这一批学生中途换老师,或者频繁换都是对于教学形成很大阻碍,反而加大了孩子升学难度,孩子想跳出穷山村的梦想反而因为老师的频繁更换而破碎~
所以,带着去展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想法去支教,本身就是很理想化的思维,也只是成全了自己,照亮自己,让自己荣光起来,却以牺牲孩子的前途为代价。
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委派骨干教师,比如一次五年到十年,然后进行考核晋升,根据孩子的升学率来进行考核,因为中国人很多还是很喜欢当官的,那么用十年时间好好的教学然后换得跳跃式升迁机会,这等于是双赢。
支教等同于志愿者身份去做这件事,相对而言,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能见度太低。
https://bbs.wenxuecity.com/ktv/22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