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嗜好: 第一个是品茶,始于80年代末; 第二个是收集陶与瓷的茶器,始于1998年冬; 第三个便是初学一年的摄影。 这三个嗜好都可以让我的心浮气躁瞬间宁静下来。
学摄影的目的之一,便是把我的茶和茶器唯美的展现出来,期望自己有能力拍出茶的韵,器的美。 因为心里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一直不敢动手。 前些天我的茶道老师玉姐夫妇请我去品茶,我才借玉姐的几件茶具,正式开机。
和玉姐夫妇相识于两年前,初识时我大大惊讶玉姐递给我的一盏普洱的沉香厚韵,从此因茶结缘。玉姐夫妇的茶道水平相当高,我便毫不犹豫的拜师了。因茶,我们也成了莫逆之交。如今我所存的上好茶叶和好几件茶器,都拜玉姐所赠。
一年来,我一直用Sony -Nex 6 小微单混迹于摄坛,本就摄影水平不高,器材也不是很给力。但我这个帖子确是我精心制作的,以酬谢摄坛的朋友们、大师们和历届版主们对我的鼓励和指导! 希望大家看完照片,也能得到一份宁静心安。 更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指教我。
谢谢点评! 闲时还会再上有关茶的帖子。 ------------------------------------------------------
# 1 和、静、怡、真
(这是茶道的四字真谛,当我在湾区的 Hakone Japanese Garden 看到这幅光影和谐的画面时, 恍惚间悟到了这四个字)
#2 紫砂传炉壶-壶形线条流畅,做工细致,胎质细腻油润 (这是玉姐众多紫砂收藏中的一件,是他们夫妇亲自到宜兴与一位紫砂大师求得的。玉姐常用此壶泡铁观音) 这首写紫砂壶的诗是刚刚严教授赐予的,甚是惊艳,忙放到主贴里来: 【五律】紫砂壶再述
原上千年土,怀中古朴身。三江波碧秀,五岳叶清纯。把盏含香畅,呼朋唤友频。乾坤家国事,品茗论秋春。
#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花与茶本同韵同道 (不知为何上传后色调有点暗淡,原片看此壶很是温润)
#4 所配的杯子是哥窑青瓷,为玉姐收藏。
#5 朱砂六方壶
(这是玉姐另一件收藏,我还没用过此壶品茶。很喜欢壶的胎质,粗中有细,温润祥和。)
#6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拍的时候本想追求光影的效果,但不想光线太强。所以后期下手稍重,以求壶色的准确。)
#7 手绘青瓷斗笠茶盏,胎质细薄均匀,釉色沉静
(这是玉姐于今年2月份才送给我的一整套台湾青瓷,喝铁观音很好。这次只拍了茶盏。)
#8 茶可品韵
#9 茶可说道
#10 茶可入禅
#11 和山窑手绘白瓷普洱茶具
(几年前在湾区一家小店见到的,很喜欢上面的画片。)
#12 黑白,好像比彩色的更接近”道“ :)
#13 日本手绘樱花粗陶煎茶碗。 (因喜欢其与世无争的柔和,在旧金山一家日本瓷器店见到后立刻就买了。 后来发现此碗用来饮普洱茶感觉非常好。此片摄于旧金山的日本公园,本想借着樱花季节拍出此碗的婉约,因当时条件的限制,并不遂意。 不过这张片子可以很好的展示此碗的花色。)
#14 所配的紫砂壶是汪寅仙的曲壶提梁壶。是我于1998年于厦门收存的,当时并不贵,我也并不识大师,只是觉得此壶器形极美,便收了。至于是否是真品,无可考证,不过我有真品证书,呵呵~~
#15 午后的樱花 (本想拍出茶与自然的意境,但自己对静物摄影意境的把握还很弱。 倒是儿子很喜欢这张片子,评语是“Natual”。 )
#16 遥宁轩彩缩釉高镁杯,这是台湾的陶艺师高伟能的全手工作品。淘宝上可以找到。
( 这是玉姐去年在北京送给我的。前几天刚拍完这个片子回来,却得知冬梦离职的消息,心里很是不舍。谨以此片特别送给对摄坛贡献巨大,一直与众摄友温暖的冬班。如若有机会见到冬班,我想我会将此杯送给她作为小礼物。)
#17 错位
(这是我泡茶时偶尔用的小香炉,本没想拍它,只是试一下布光。可回来一看片子,觉得很有感觉,尤其是下面怕烫而垫的硬币,衬托着粗陶的小炉,形成有趣的画面)
我也是爱茶之人,但品性皆不及,还待努力。 非常能理解您摄影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图2的壶像是从曼生十八式发展的古典壶,造型古朴而且气韵十足,不知是出自谁的手?颜色好像过红了些。清水泥红些,但我还没见过纯红壶呢。图3看着像清水泥,图4可能更接近紫泥的原色。 哥窑杯也很棒,看杯内的开片很新,是新器吧。特别喜欢图5的六棱菊蕾壶,看着像手工调的底槽清泥料,粗中有细,气宇轩昂。图14那把汪寅仙的曲壶(也有叫蜗牛壶的)就更厉害了。今年我回国,去到一家在茂名路上的紫砂精品店,看中的几把提梁壶都要价十五万,我最看中的就是这把在顶架上的汪寅仙曲壶,结果人家店主说不卖,咳,也好,省了不少银子。
我有三个嗜好: 第一个是品茶,始于80年代末; 第二个是收集陶与瓷的茶器,始于1998年冬; 第三个便是初学一年的摄影。 这三个嗜好都可以让我的心浮气躁瞬间宁静下来。
学摄影的目的之一,便是把我的茶和茶器唯美的展现出来,期望自己有能力拍出茶的韵,器的美。 因为心里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一直不敢动手。 前些天我的茶道老师玉姐夫妇请我去品茶,我才借玉姐的几件茶具,正式开机。
和玉姐夫妇相识于两年前,初识时我大大惊讶玉姐递给我的一盏普洱的沉香厚韵,从此因茶结缘。玉姐夫妇的茶道水平相当高,我便毫不犹豫的拜师了。因茶,我们也成了莫逆之交。如今我所存的上好茶叶和好几件茶器,都拜玉姐所赠。
一年来,我一直用Sony -Nex 6 小微单混迹于摄坛,本就摄影水平不高,器材也不是很给力。但我这个帖子确是我精心制作的,以酬谢摄坛的朋友们、大师们和历届版主们对我的鼓励和指导! 希望大家看完照片,也能得到一份宁静心安。 更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指教我。
谢谢点评! 闲时还会再上有关茶的帖子。
------------------------------------------------------
# 1 和、静、怡、真
(这是茶道的四字真谛,当我在湾区的 Hakone Japanese Garden 看到这幅光影和谐的画面时, 恍惚间悟到了这四个字)
#2 紫砂传炉壶-壶形线条流畅,做工细致,胎质细腻油润
(这是玉姐众多紫砂收藏中的一件,是他们夫妇亲自到宜兴与一位紫砂大师求得的。玉姐常用此壶泡铁观音)
这首写紫砂壶的诗是刚刚严教授赐予的,甚是惊艳,忙放到主贴里来:
【五律】紫砂壶再述
原上千年土,怀中古朴身。三江波碧秀,五岳叶清纯。把盏含香畅,呼朋唤友频。乾坤家国事,品茗论秋春。
#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花与茶本同韵同道
(不知为何上传后色调有点暗淡,原片看此壶很是温润)
#4 所配的杯子是哥窑青瓷,为玉姐收藏。
#5 朱砂六方壶
(这是玉姐另一件收藏,我还没用过此壶品茶。很喜欢壶的胎质,粗中有细,温润祥和。)
#6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拍的时候本想追求光影的效果,但不想光线太强。所以后期下手稍重,以求壶色的准确。)
#7 手绘青瓷斗笠茶盏,胎质细薄均匀,釉色沉静
(这是玉姐于今年2月份才送给我的一整套台湾青瓷,喝铁观音很好。这次只拍了茶盏。)
#8 茶可品韵
#9 茶可说道
#10 茶可入禅
#11 和山窑手绘白瓷普洱茶具
(几年前在湾区一家小店见到的,很喜欢上面的画片。)
#12 黑白,好像比彩色的更接近”道“ :)
#13 日本手绘樱花粗陶煎茶碗。
(因喜欢其与世无争的柔和,在旧金山一家日本瓷器店见到后立刻就买了。 后来发现此碗用来饮普洱茶感觉非常好。此片摄于旧金山的日本公园,本想借着樱花季节拍出此碗的婉约,因当时条件的限制,并不遂意。 不过这张片子可以很好的展示此碗的花色。)
#14 所配的紫砂壶是汪寅仙的曲壶提梁壶。是我于1998年于厦门收存的,当时并不贵,我也并不识大师,只是觉得此壶器形极美,便收了。至于是否是真品,无可考证,不过我有真品证书,呵呵~~
#15 午后的樱花
(本想拍出茶与自然的意境,但自己对静物摄影意境的把握还很弱。 倒是儿子很喜欢这张片子,评语是“Natual”。 )
#16 遥宁轩彩缩釉高镁杯,这是台湾的陶艺师高伟能的全手工作品。淘宝上可以找到。
( 这是玉姐去年在北京送给我的。前几天刚拍完这个片子回来,却得知冬梦离职的消息,心里很是不舍。谨以此片特别送给对摄坛贡献巨大,一直与众摄友温暖的冬班。如若有机会见到冬班,我想我会将此杯送给她作为小礼物。)
#17 错位
(这是我泡茶时偶尔用的小香炉,本没想拍它,只是试一下布光。可回来一看片子,觉得很有感觉,尤其是下面怕烫而垫的硬币,衬托着粗陶的小炉,形成有趣的画面)
【五律】紫砂壶再述
原上千年土,怀中古朴身。三江波碧秀,五岳叶清纯。把盏含香畅,呼朋唤友频。乾坤家国事,品茗论秋春。
2013-8-11
日本是我向往良久的地方,很想退休后有机会去日本学习陶艺。 现在我也在纸上谈兵的学习日本陶瓷。 而日本茶道也是让我对茶道茶艺的启蒙老师。 下一贴上茶的时候再细说说。
静物更是考验构图。其实你拍的这组,我个人觉得难度最大。不过正好是你身边的subject,多拍多尝试。我很喜欢#17的简洁,觉得构图正了一点。象#10的对称就非常好。
你用的是sony微单啊?我用过奶昔5,回国送人了。看你拍那么好,我也想去再买一个。非常方便的相机。
很喜欢!今天太忙,心绪不静,等我有了心情也诌几句:))QQH给你:))
至于微单,直接上7很不错啊,不过要镜头一起再配,不小的一笔银子。 另外Nex6 出来一款更新版,追焦速度不错,网评很多赞美。 我已经订购了,不知什么时候才出货。 手里刚刚新有一个领导送的全幅单反,还没上手呢。
因为紫砂比较吸光,不向瓷器反射的太厉害。 但紫砂的温润一定是原件本身就被养的温润,否则很难出效果。
也喜欢茶, 以后向你请教品茶。
最后一张如果前景再延伸就更棒了!
期待这个系列。
好呀,有空一起喝茶~~
我也是爱茶之人,但品性皆不及,还待努力。
非常能理解您摄影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图2的壶像是从曼生十八式发展的古典壶,造型古朴而且气韵十足,不知是出自谁的手?颜色好像过红了些。清水泥红些,但我还没见过纯红壶呢。图3看着像清水泥,图4可能更接近紫泥的原色。
哥窑杯也很棒,看杯内的开片很新,是新器吧。特别喜欢图5的六棱菊蕾壶,看着像手工调的底槽清泥料,粗中有细,气宇轩昂。图14那把汪寅仙的曲壶(也有叫蜗牛壶的)就更厉害了。今年我回国,去到一家在茂名路上的紫砂精品店,看中的几把提梁壶都要价十五万,我最看中的就是这把在顶架上的汪寅仙曲壶,结果人家店主说不卖,咳,也好,省了不少银子。
很想约个茶会啊! 我们一起和摄坛几个湾区爱茶的朋友聚聚,一起品一下好茶。我这里也有几种上好茶叶,就等着知音来品呢。
至于制壶大师,我QQH给您吧,担心玉姐不喜欢太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