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省的医疗保健和覆盖面是独立管辖的。
安省的护士执照不能在魁北克省用,疫情前也不能在BC省用,疫情中可以。
(魁北克省很多东西都跟其它省不一样)。
疫情期间土豆没有权力调度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所以他老想搞紧急令。
安省的省长那时也想动用权力做更严的管控,但几个市长和多伦多的警长反对,他做不了。
当官的都有权力欲,民主多党制的管控才显得那么重要。
再说回医疗保健,用“加拿大”这么大的概念说你遇到的医疗系统状况是很不合适的。
就算同一个省,不同的县市医疗资源分布也非常不均匀。
比如治疗新冠的药,我看4哈姐写的,安省就宽容很多,不用看家医,药剂师给药。
相对的说,大城市要方便很多,比如社区护理,就医时间要快很多。
我发现很多病人和家属根本不知道大多地区(安省应该都一样,但安省实在太大了)的社区免费医疗保健有多好,假如不幸需要帮助,记住:问社工,把你想要问的写下来问清楚;假如你不满意,找其它从业人员问。
跨省旅游紧急情况下看病住院,自己居住省包的,不用担心,不用掏自个的腰包。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health-care-system/canada-health-care-system-medicare/canada-health-act-frequently-asked-questions.html
安省65岁后吃药只掏100块/年,眼睛检查一年一次全包,牙齿牙套怎么处理不知道。
如果你生病必须吃药但药贵付不起,记得出院前找社工,申请 Trillium plan 全免。
假如你的家医给你开了检查,预约的时间太长,去前台打印出来,自己打电话到处约。
虽然申请单上只显示几个地点(比如B超),你可用那个申请单去任何地方做,没人管。
俺这么做过也问过,没问题。
一些病人被拖延成重症,年纪大的人除非重大疾病,一些针对身体机能退化的理疗必须自掏腰包费用高昂。不知等我需要护理的那一天会是怎么样的情形。
一年一次视力检查;65岁以上包骨质密度检查,65岁以下自费;等等。
为了健康不得病不看大夫,要去吃晚饭了,回头想起来再加呵。
1867联邦宪法
我在安省挪过几个地方,家庭医生很容易找到;但是在BC,我太太专科医生的护士一再提醒我们一定要有家庭医生,但同时告诉我们她自己都找不到LOL,我在省医疗网站和多个诊所登记,三个多月了都没有回音
现在病毒多,老了抵抗力差,能在耗子呆多就就呆多久,因可以少接触人,我一对老年朋友,疫情最严重时,2个在高层公寓2周没出家门,怕电梯有病毒。
医生都是纳入公共医疗系统的,没有公共医保病人的才自费
我见过,当时周围的专科都没床位,用直升机送美国治疗的,这个OHIP包,医生可能知道怎么走程序。
出国旅游一定要自己买保险,或者用信用卡的保险,我知道2个病人用过,全包,还包接1个家人探望。
我的左眼曾有疾病,在国内治疗过,来多伦多的前15年,OHIP都包检查,后来眼科医生说没进展,OHIP就不包了。
我40岁那年 X光显示有骨质低密度,没到疏松的程度,从那时开始一只做骨密度测试,OHIP包。
乳腺检查,宫颈抹片,大便潜血测试(如果阳性做肠镜)都是省里定期送信通知,OHIP包。
肠镜阴性后10年做一次,骨密度没事5年一次,宫颈抹片阴性2-3年一次,乳腺我年年接信,懒得做。
大多伦多地区家医很容易找,Sudbury 也容易,其它地方没家人我不知道。
因为经常陪送病人做癌症治疗,我才知道社区有很多免费资源,包括义工免费接送病人做治疗/营养奶免费等。
(平时老年人免费用轮椅汽车购物等要电话约)。
家里有只老猫,放不下;开车带着吧,一路猫会嚎死。
今年冬天的机票和旅馆都订好了,明年冬天我准备让他在那住3个月,我自己每个月回来2周,可节省很多钱。
温哥华天气好,你们不用这么做。
https://www.ontario.ca/page/ohip-coverage-while-outside-canada#section-0
急诊,每天最多400加元
我曾有个非常好的年轻家医,后来他离开了。
4年多,他根本不记得我有啥毛病,他看的病人太多了。
自己的病还是自己掌控,每次检查后自己拿个复印件,自己记得哪些该定期查。
疫情前我有个病人从英国伦敦飞机送回来的,当时我还琢磨:病人在英国工作几年了,OHIP怎么马上就包他的治疗了,
不是要等3个月吗?
疫情中,安省包所有没买旅游保险的 visitors 的紧急治疗和住院手术费用,见过几例,现在没了。
医疗开销真的很大很大,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老公常说:那些反移民的人不知道,没有移民来工作交税,老了哪来的社会福利?
他也说:加拿大有能力也应该养活一些难民,倒是我这个移民想法没那么坦荡:)
接受的难民太多了,不是吗?
我家附近的 lifelab 抽血预约很长时间,去其它点时间短很多。
我喜欢用他家而不是医生诊所的,自己可以马上看到结果。
我的家医在MCI,预约的话看病基本不用等,前后15-20分钟。
而 walk-in 要等比较久。
我有家医是因为长期用安眠药(不是每晚用,剂量也不大),某年一个 walk-in 的医生说你这样长期用要有家医,
我在你的病历上标明了,下次不会再开给你。
现在有个稳定家庭大夫,三年了,希望他不要退休哦!
3月和4月,我2边跑吧。
都挺吃钱的项目:)
高科技工业,还有不少搬到这里远程工作的壮年人。也很diverse 的了。
https://canadacrimeindex.com/crime-severity-index?sort=population&min_population=25000&province=
市中心homeless挺多的,不过我晚上出来没觉得不安全
大维地区有十三个市区,维多利亚市区只是其中之一。这个星期六Globe & Mail报道了全国各城市名次,我们这里有三个市区在前十名之内:#1 Victoria, #7 Sannich,#10 Oak Bay。我们在这里(不是维多利亚市区)住了4+15年了,很喜欢。
每个省的医疗保健和覆盖面是独立管辖的。
安省的护士执照不能在魁北克省用,疫情前也不能在BC省用,疫情中可以。
(魁北克省很多东西都跟其它省不一样)。
疫情期间土豆没有权力调度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所以他老想搞紧急令。
安省的省长那时也想动用权力做更严的管控,但几个市长和多伦多的警长反对,他做不了。
当官的都有权力欲,民主多党制的管控才显得那么重要。
再说回医疗保健,用“加拿大”这么大的概念说你遇到的医疗系统状况是很不合适的。
就算同一个省,不同的县市医疗资源分布也非常不均匀。
比如治疗新冠的药,我看4哈姐写的,安省就宽容很多,不用看家医,药剂师给药。
相对的说,大城市要方便很多,比如社区护理,就医时间要快很多。
我发现很多病人和家属根本不知道大多地区(安省应该都一样,但安省实在太大了)的社区免费医疗保健有多好,假如不幸需要帮助,记住:问社工,把你想要问的写下来问清楚;假如你不满意,找其它从业人员问。
跨省旅游紧急情况下看病住院,自己居住省包的,不用担心,不用掏自个的腰包。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health-care-system/canada-health-care-system-medicare/canada-health-act-frequently-asked-questions.html
安省65岁后吃药只掏100块/年,眼睛检查一年一次全包,牙齿牙套怎么处理不知道。
如果你生病必须吃药但药贵付不起,记得出院前找社工,申请 Trillium plan 全免。
假如你的家医给你开了检查,预约的时间太长,去前台打印出来,自己打电话到处约。
虽然申请单上只显示几个地点(比如B超),你可用那个申请单去任何地方做,没人管。
俺这么做过也问过,没问题。
一些病人被拖延成重症,年纪大的人除非重大疾病,一些针对身体机能退化的理疗必须自掏腰包费用高昂。不知等我需要护理的那一天会是怎么样的情形。
一年一次视力检查;65岁以上包骨质密度检查,65岁以下自费;等等。
为了健康不得病不看大夫,要去吃晚饭了,回头想起来再加呵。
1867联邦宪法
我在安省挪过几个地方,家庭医生很容易找到;但是在BC,我太太专科医生的护士一再提醒我们一定要有家庭医生,但同时告诉我们她自己都找不到LOL,我在省医疗网站和多个诊所登记,三个多月了都没有回音
现在病毒多,老了抵抗力差,能在耗子呆多就就呆多久,因可以少接触人,我一对老年朋友,疫情最严重时,2个在高层公寓2周没出家门,怕电梯有病毒。
医生都是纳入公共医疗系统的,没有公共医保病人的才自费
我见过,当时周围的专科都没床位,用直升机送美国治疗的,这个OHIP包,医生可能知道怎么走程序。
出国旅游一定要自己买保险,或者用信用卡的保险,我知道2个病人用过,全包,还包接1个家人探望。
我的左眼曾有疾病,在国内治疗过,来多伦多的前15年,OHIP都包检查,后来眼科医生说没进展,OHIP就不包了。
我40岁那年 X光显示有骨质低密度,没到疏松的程度,从那时开始一只做骨密度测试,OHIP包。
乳腺检查,宫颈抹片,大便潜血测试(如果阳性做肠镜)都是省里定期送信通知,OHIP包。
肠镜阴性后10年做一次,骨密度没事5年一次,宫颈抹片阴性2-3年一次,乳腺我年年接信,懒得做。
大多伦多地区家医很容易找,Sudbury 也容易,其它地方没家人我不知道。
因为经常陪送病人做癌症治疗,我才知道社区有很多免费资源,包括义工免费接送病人做治疗/营养奶免费等。
(平时老年人免费用轮椅汽车购物等要电话约)。
家里有只老猫,放不下;开车带着吧,一路猫会嚎死。
今年冬天的机票和旅馆都订好了,明年冬天我准备让他在那住3个月,我自己每个月回来2周,可节省很多钱。
温哥华天气好,你们不用这么做。
https://www.ontario.ca/page/ohip-coverage-while-outside-canada#section-0
急诊,每天最多400加元
我曾有个非常好的年轻家医,后来他离开了。
4年多,他根本不记得我有啥毛病,他看的病人太多了。
自己的病还是自己掌控,每次检查后自己拿个复印件,自己记得哪些该定期查。
疫情前我有个病人从英国伦敦飞机送回来的,当时我还琢磨:病人在英国工作几年了,OHIP怎么马上就包他的治疗了,
不是要等3个月吗?
疫情中,安省包所有没买旅游保险的 visitors 的紧急治疗和住院手术费用,见过几例,现在没了。
医疗开销真的很大很大,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老公常说:那些反移民的人不知道,没有移民来工作交税,老了哪来的社会福利?
他也说:加拿大有能力也应该养活一些难民,倒是我这个移民想法没那么坦荡:)
接受的难民太多了,不是吗?
我家附近的 lifelab 抽血预约很长时间,去其它点时间短很多。
我喜欢用他家而不是医生诊所的,自己可以马上看到结果。
我的家医在MCI,预约的话看病基本不用等,前后15-20分钟。
而 walk-in 要等比较久。
我有家医是因为长期用安眠药(不是每晚用,剂量也不大),某年一个 walk-in 的医生说你这样长期用要有家医,
我在你的病历上标明了,下次不会再开给你。
现在有个稳定家庭大夫,三年了,希望他不要退休哦!
3月和4月,我2边跑吧。
都挺吃钱的项目:)
高科技工业,还有不少搬到这里远程工作的壮年人。也很diverse 的了。
https://canadacrimeindex.com/crime-severity-index?sort=population&min_population=25000&province=
市中心homeless挺多的,不过我晚上出来没觉得不安全
大维地区有十三个市区,维多利亚市区只是其中之一。这个星期六Globe & Mail报道了全国各城市名次,我们这里有三个市区在前十名之内:#1 Victoria, #7 Sannich,#10 Oak Bay。我们在这里(不是维多利亚市区)住了4+15年了,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