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九)大食堂

S
SnowOwl
楼主 (文学峸)

 

大食堂


    1975年夏季是我到三合的第一个夏天。这年,四班的任务是建造村里的大食堂。

    村裡第一座砖房的营建吸引了村里的老乡,更是开动了知青们的想象力。我来到到三合时,造大食堂已经成了当年村裡的重点项目。自从69年吴八老岛上开枪之后,三合民兵连就一直享受著特殊的地位。三合村不但是一个反修的典型,又是边境上少有的知识青年掌握了领导权的村子。来接受再教育的知青反过来领导当地的贫下中农,省地县各级领导倒是大加赞赏,三合村成了省里的知青标兵。省里指示,把木壳楞逐步改为砖房,是让知青扎根边疆的一个关键步骤。省知青办要县里提供必要的援助,技术上拉一把,物资上开绿灯。大食堂的设计图纸去年就由县基建局绘制好了,县物资局也保证了水泥和砖块的供应。开春后,县里派了两个建筑工人来教我们盖房子,教我刺杀的区连副今年也专管建房工程。今后几年里,四班的任务是逐步把知青宿舍改建成砖房。造大食堂是我们学技术暖身的第一步。

    我到三合时,冬天才刚刚过去,基建还未起步。从五月开春到十月封冻,一年的施工期只有短短的五个月。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打地基,就是先在食堂四面的墙基上挖一条六十公分宽两米深的壕沟,再铺上钢筋灌上水泥。说起来容易,我们挖了不到半米深就遇到了永冻层。挖到冻土后只能停下,等化上整整一夜后,第二天也只能掘下去十几公分。几天下来,进度缓慢。于是每天在太阳落山前,我们在壕沟里铺上一层干草点燃。等干草烧成灰后,用油布把壕沟盖上,把暖气滞留在沟里,第二天的进度加快了许多。尽管这样,原定半个月打好的地基还是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

    那两个建筑工人在我们打地基的时候极少介入。每顿饭吃著炊事班专门为他们开的小灶,和村里的两个老农一起喝酒猜拳。等我们把地基打好,他俩倒是一头扎了进来,摇身一变,成了建房的工程师。

    村里的上海知青在边境已经呆了五年多,这时一个个都从城市孩子变成了壮劳力。我呢,刚来,又高又瘦,干体力活没法和他们较劲。挑起担子,两脚还直打颤。头几天给我派了轻活,但不久我的特殊待遇就结束了。

    我的任务是挑担子上脚手架。两桶拌好的水泥或者两摞砖块的重量大大超过了我的体重。随著砖墙一天天垒高,跳板的倾斜度也一天天增加。那富有弹性的窄窄的跳板在我的体重和水泥的压力下随著我的脚步上下颤动,存心找我麻烦。在平地上我还能保持平衡,等一上那颤动的跳板,走一步颠一下,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似的,每前进一步就要重新掌握平衡,速度活像蜗牛。头几个星期中,人没从跳板上跌下来已经可以算作奇迹了。每天不到中午,我的背已经直不起来,瘦高的我弯成了一个大龙虾。

    有人提醒我,要我把腰直起来。要不然,不用多久,就会把脊椎磨损,成为慢伤。我笑笑,表示感谢,心想你这不是在说废话,我要是直得起来,干嘛要当龙虾。

    “区连副,”一个小伙子高声叫著,“让小叶挑半桶水泥!”

    这时我正在和脚下的跳板与肩上的担子较劲。区连副在脚手架上砌砖,听到这话,直起腰来看著我,问道:

    “小叶,你行不行?”

    我心想,你问我干嘛。你是连副,你给和泥的人下个命令不就得了。

    我抬起头看了他一下,向他摇了摇头,又继续和颤动的跳板去搏斗了。

    “好样的!”

    也许是我太敏感,不过我似乎到区连副的语音里听到一丝看西洋镜的语气。

    随著时间快速的推移,我的脚步一天比一天地自信,腰杆也一天比一天挺得更直。我的饭量翻了五成,不久又加了一倍。三个月过后,我干活已经接近四班大部分的知青了。这时,班里的老大哥们开始告诉我他们刚来时的艰苦情景。老乡派给他们重活,还看他们的笑话。干不动了,老乡还骂人。我不知道他们这时告诉我这些故事,是不是心里觉得内疚,还是在暗示我,我的待遇比起他们刚来时还是要好上一大截。

    不管原因如何,我此时并不在乎。

    后来,有一天潇潇告诉我,在六月裡,也就是我到达一个月后,她去找过区连副。潇潇希望他对我派活时照顾一些。

    区连副说,小叶是自愿报名来锻炼的。

    潇潇说:“我们不也都是自愿报名来的嘛。”

    区连副说:“可是我们不也都经过了这一段吗?”

    到了九月,等大食堂外部机构大体完成时,我已经不需要任何特殊照顾了。我和老知青前后扛著房梁上脚手架时就像走平路一般。等到十月,四班被抽出去抢收麦子时,两百多斤的麻袋,我也能像大家一样,扛上一整天。

    不过,换肩还是必要的。

    我也知道,这时我已经不是班裡的外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八)操练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七)山林中的飞龙鸟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六)五月的白雪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五)再见了,上海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二十四)祖国在召唤 2
m
movie999
“不过,换肩还是必要的。” 你走平路还需要换肩,和走十里山路都不换肩的没法比啊。
S
SnowOwl
哈哈哈,所言极是
可能成功的P
先赞一个!
S
SnowOwl
谢谢可可!
可能成功的P
看来人还是能锻炼出来的啊:)“换肩”LOL
S
SnowOwl
年轻是最好的资本…
F
FionaRawson
看标题的大食堂,首先就饿了。我特别喜欢吃“大锅饭”,无论学校、军队、寺庙里的食堂都吃过,都很喜欢。家里做不出那个味儿
F
FionaRawson
第一次知道永冻层这种东西。。。我那天才在健身房做了这个负重的器械,其实锻炼一下筋骨也有好处的
S
SnowOwl
我们的食物非常单调,基本没荤菜,一年四季在白菜,豆腐,和土豆里变花样。最好的记忆是过年,和过了年后的“大杂烩”!
S
SnowOwl
no pain, no gain. 一点没错
舒菲儿
第一人称代入感强,赞!
S
SnowOwl
谢谢菲儿!
d
dontworry
那是一段资源错配的时代,一代人的青春热血挥洒在了一个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的事情上。在北大荒待得身体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S
SnowOwl
是的,更有些人永远留在了那里。我身体还行,没有留下慢性疾病。算幸运的
浮云驰
那时是不是不觉得苦或许委屈,反而是很骄傲自豪?可以看出一种青春朝气
F
FionaRawson
我小时候,每年秋天父母要存一阳台的大白菜,然后把西红柿装进玻璃瓶做成罐头,冬天就是那几样菜,没反季节菜买
S
SnowOwl
开始是这样的。后来的感觉就矛盾了。理想和现实纠缠,希望与绝望苦斗......
可能成功的P
我家还会腌酸菜,晒梅干菜。。。。想家了。
m
movie999
老老实实承认要换肩,可见吹牛的本事还是没有锻炼出来。手上老茧厚了,脸皮没变厚。脸晒黑了,心没有黑。没有当领导的潜力。
悉采心
我的任务是挑担子上脚手架。——一会儿扛枪,一会儿上脚手架,需要

不断切换角色,真是磨练人啊:)

S
SnowOwl
开始时新鲜感很足,然后。。。
S
SnowOwl
保存大白菜过冬真是一门艺术。搞不好烂了就糟糕透顶
S
SnowOwl
酸菜是北方的,梅干菜南方的吧。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