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文说到多年前我为了备考GRE去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刚到时是靠在北大读博的大学同学帮忙,先住在他师姐的宿舍。我后来出国,忙于学业、忙于工作、忙于换工作,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再到另一个,感觉没有歇气的时候,与所有的同学都断了联系。有时想起他们,觉得人海茫茫世事变动,没有什么机会再碰面了。
大概十年后,一次我回国到成都去玩。一天当地的朋友要去一个经济讲座,说是业内大腕来蓉机会难得,拉我没事就一块儿去,之后再一起逛街。到了后,发现诺大的一个宴会厅里人很多,于是找了一个中间偏后的位置坐下。这时主持人已开始在主席台上介绍内容。那时也没智能手机可玩,百无聊赖地抬起头望着主席台,却见主持人身边又坐下了一位男士,大概就是那位专家了吧。
隔着几十排的人、五六十米远,却觉得这人似曾相识。“不会吧?!” 念头一闪即过。等了一会,主持人介绍来宾:“下面请。。。” 真的是他!!我的思维有一段时间陷于停顿--这么巧的事情让我遇上,怎么可能?
在嘈杂的会场里远远地看着,他与十年前我最后一次在北大见他时没什么变化。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大学前三年我与他没有什么太多交道,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我们正好分在同一个导师下合作同一课题。他当时在准备考北大经济方面的研究生(我们本科是工科,他是彻底换行了),忙得很。我有空就多做了一点项目,他的压力就轻了一些。我们时不时在机房碰面,慢慢熟起来。
毕业后我回家上班,天天灯红酒绿,他去北大读书,互相之间再没有来往。几年以后,我又兴起了留学的念头,决定去北京上新东方准备GRE。诺大的北京,没什么熟人,想起他在那读书又不知道地址,就试着给他毕业纪念册上留的家庭地址写了一封信,但当时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没想到过了不久竟收到他的回信,原来是他父母把我的信转寄给了他(谢谢他的父母!)。于是托他帮我找一下住的地方好落脚,他回复说他师姐准备去日本了,宿舍可以给我暂住。
到北京的那天,我在西客站左等右等不见他。他那时在北大外面租房住,打电话给他租的房子,合租的韩国人用不流利的汉语说他早出去了。于是我寄存行李到北大去找他,中间的事情记不清了,反正最后在他宿舍等到了他,他说去车站另一个出口等我半天,互相错过了。我们又同去车站拿行李,他像以前一样很有绅士风度地做着男生的事情如帮拿行李和买票,回校后他把我安顿到他师姐的宿舍住下,又从他宿舍拿了一床准备好的被子送来,难得他那么细心,要知道他租的地方还有点远,几乎很少回宿舍。
过了几天,他以拿到稿费的名义请他师姐夫妇和我吃饭算是感谢他师姐帮忙。几年后,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后悔,当时我真是不懂事--这顿饭应该我来请,本来就是因为我的事,而且他还是学生,我却已工作几年了。后来宿舍开始查得严了,我通过他宿舍同学的太太的介绍在南门旁边租了一间小屋和另一个女孩合住。
我在北大蹭教室和食堂,与他却很少在校园碰面,但有事找他如帮买学校食堂菜票、澡票等等(北大管得很严),他总是帮忙,有时还会送到我住的小屋来。几个月后我考完试,天气转冷,小屋里没有暖气,我决定回家。是否与他有正式的告别已记不清楚。
他那时对我的帮助,在很多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朋友眼里可能算不了什么大事。但要知道我和他都不是那种与同学很热络的类型,毕业后与同学来往也少。我们很久不联系,他却在我留学路上最感到渺茫、无所依托的时候,伸出手扶了我一把,让我的那一段路途少了很多日常生活的磨难。我后来回想起他给予我的帮助,除了感动就是感激,后悔当时“在路上”行色匆匆,没有驻足片刻真心对他说声谢谢。
后来回国几趟,和很多同学见了面,和好朋友也重新联系上了。问大家有没有他的消息,都说毕业后就没联系,说起来我竟还是知道他情况最多的。我想他一直对国际政治经济热衷,没准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做贸易,再见到他的可能性只怕很小。
谁知道这次我回国在成都玩几天,于市中心的一个陌生酒店的会议厅里,竟远远地看到他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生活真是奇妙!想起十年前他穿着西装,保持他一贯有风度的步伐,胳膊下却夹着一卷被子向我走来的情景,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思绪回到现场,周围的人在凝神听,我却忍不住笑起来,老同学身上还是有十几年前桀骜不驯的影子。好不容易等到听众提完问题散会,我冲到台上,他却被听众围着说话。我等不及他们说完,上前碰碰他,他转头看到我,犹豫两秒,退后一步说怎么是你啊,我都不知说什么好。走到座位上坐下等他,他终于回答完问题,走过来说去吃饭,我们在新来的提问者的问题声中断断续续介绍完了各自的情况。原来他是临时来出差,明天就走。
吃饭的时候,聊了聊以前的同学和各自的生活。我说了几遍我寻找他很久了,又提了一下我去北京时有他帮忙真不容易,他好像没太注意我的话。也许他不太记得或觉得没有什么,也许他有点奇怪我怎么那么高兴。我是很高兴--我们相隔千山万水,竟在第三个城市想不到的地方遇见,中间夹杂着各种偶然,有一点miss了就会擦肩而过,真要感谢上天的安排。
想向他说谢谢的话,临到头了又好像说出来太唐突,我只是反复说着真是太意外了我太高兴了,这已经是我那时能表达的极限。最后告别挥挥手,回去后我仍然心难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那几年越来越容易想起以前的事情,一些以前忙碌时不在意的情景会让我感动。这次上天让我们这样偶遇,真好!
工科好多转了经济,我是工科,入校后不久学校新成立经管学院,隔壁宿舍的一个同学就转去了经管,(也可能拿了双学位, 因为有些课还见他来上), 后来也成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
前两天写文说到多年前我为了备考GRE去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刚到时是靠在北大读博的大学同学帮忙,先住在他师姐的宿舍。我后来出国,忙于学业、忙于工作、忙于换工作,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再到另一个,感觉没有歇气的时候,与所有的同学都断了联系。有时想起他们,觉得人海茫茫世事变动,没有什么机会再碰面了。
大概十年后,一次我回国到成都去玩。一天当地的朋友要去一个经济讲座,说是业内大腕来蓉机会难得,拉我没事就一块儿去,之后再一起逛街。到了后,发现诺大的一个宴会厅里人很多,于是找了一个中间偏后的位置坐下。这时主持人已开始在主席台上介绍内容。那时也没智能手机可玩,百无聊赖地抬起头望着主席台,却见主持人身边又坐下了一位男士,大概就是那位专家了吧。
隔着几十排的人、五六十米远,却觉得这人似曾相识。“不会吧?!” 念头一闪即过。等了一会,主持人介绍来宾:“下面请。。。” 真的是他!!我的思维有一段时间陷于停顿--这么巧的事情让我遇上,怎么可能?
在嘈杂的会场里远远地看着,他与十年前我最后一次在北大见他时没什么变化。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大学前三年我与他没有什么太多交道,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我们正好分在同一个导师下合作同一课题。他当时在准备考北大经济方面的研究生(我们本科是工科,他是彻底换行了),忙得很。我有空就多做了一点项目,他的压力就轻了一些。我们时不时在机房碰面,慢慢熟起来。
毕业后我回家上班,天天灯红酒绿,他去北大读书,互相之间再没有来往。几年以后,我又兴起了留学的念头,决定去北京上新东方准备GRE。诺大的北京,没什么熟人,想起他在那读书又不知道地址,就试着给他毕业纪念册上留的家庭地址写了一封信,但当时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没想到过了不久竟收到他的回信,原来是他父母把我的信转寄给了他(谢谢他的父母!)。于是托他帮我找一下住的地方好落脚,他回复说他师姐准备去日本了,宿舍可以给我暂住。
到北京的那天,我在西客站左等右等不见他。他那时在北大外面租房住,打电话给他租的房子,合租的韩国人用不流利的汉语说他早出去了。于是我寄存行李到北大去找他,中间的事情记不清了,反正最后在他宿舍等到了他,他说去车站另一个出口等我半天,互相错过了。我们又同去车站拿行李,他像以前一样很有绅士风度地做着男生的事情如帮拿行李和买票,回校后他把我安顿到他师姐的宿舍住下,又从他宿舍拿了一床准备好的被子送来,难得他那么细心,要知道他租的地方还有点远,几乎很少回宿舍。
过了几天,他以拿到稿费的名义请他师姐夫妇和我吃饭算是感谢他师姐帮忙。几年后,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后悔,当时我真是不懂事--这顿饭应该我来请,本来就是因为我的事,而且他还是学生,我却已工作几年了。后来宿舍开始查得严了,我通过他宿舍同学的太太的介绍在南门旁边租了一间小屋和另一个女孩合住。
我在北大蹭教室和食堂,与他却很少在校园碰面,但有事找他如帮买学校食堂菜票、澡票等等(北大管得很严),他总是帮忙,有时还会送到我住的小屋来。几个月后我考完试,天气转冷,小屋里没有暖气,我决定回家。是否与他有正式的告别已记不清楚。
他那时对我的帮助,在很多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朋友眼里可能算不了什么大事。但要知道我和他都不是那种与同学很热络的类型,毕业后与同学来往也少。我们很久不联系,他却在我留学路上最感到渺茫、无所依托的时候,伸出手扶了我一把,让我的那一段路途少了很多日常生活的磨难。我后来回想起他给予我的帮助,除了感动就是感激,后悔当时“在路上”行色匆匆,没有驻足片刻真心对他说声谢谢。
后来回国几趟,和很多同学见了面,和好朋友也重新联系上了。问大家有没有他的消息,都说毕业后就没联系,说起来我竟还是知道他情况最多的。我想他一直对国际政治经济热衷,没准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做贸易,再见到他的可能性只怕很小。
谁知道这次我回国在成都玩几天,于市中心的一个陌生酒店的会议厅里,竟远远地看到他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生活真是奇妙!想起十年前他穿着西装,保持他一贯有风度的步伐,胳膊下却夹着一卷被子向我走来的情景,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思绪回到现场,周围的人在凝神听,我却忍不住笑起来,老同学身上还是有十几年前桀骜不驯的影子。好不容易等到听众提完问题散会,我冲到台上,他却被听众围着说话。我等不及他们说完,上前碰碰他,他转头看到我,犹豫两秒,退后一步说怎么是你啊,我都不知说什么好。走到座位上坐下等他,他终于回答完问题,走过来说去吃饭,我们在新来的提问者的问题声中断断续续介绍完了各自的情况。原来他是临时来出差,明天就走。
吃饭的时候,聊了聊以前的同学和各自的生活。我说了几遍我寻找他很久了,又提了一下我去北京时有他帮忙真不容易,他好像没太注意我的话。也许他不太记得或觉得没有什么,也许他有点奇怪我怎么那么高兴。我是很高兴--我们相隔千山万水,竟在第三个城市想不到的地方遇见,中间夹杂着各种偶然,有一点miss了就会擦肩而过,真要感谢上天的安排。
想向他说谢谢的话,临到头了又好像说出来太唐突,我只是反复说着真是太意外了我太高兴了,这已经是我那时能表达的极限。最后告别挥挥手,回去后我仍然心难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那几年越来越容易想起以前的事情,一些以前忙碌时不在意的情景会让我感动。这次上天让我们这样偶遇,真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怀念邓丽君,纪念我的青春 从此再不看琼瑶 【我心目中的好演员】与茜茜公主命运交织的罗密·施耐德 【老同学旧事】 男生的外号 【回国印象】9- 胶东半岛的平价海鲜餐
工科好多转了经济,我是工科,入校后不久学校新成立经管学院,隔壁宿舍的一个同学就转去了经管,(也可能拿了双学位, 因为有些课还见他来上), 后来也成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