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才子给微论坛坛主献上一计,请星星猫不要删,谢谢

匿名
楼主 (北美微论坛)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8-6-7 23:14 编辑

曹操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教科书中,除了把他描述成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之外,还把他描述成一个心胸狭窄、阴险多疑、草菅人命的统治者,被称作一代枭雄。于是,在很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大众心中,曹操就成为了一个坏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等于谋反;即使他最后从三足鼎立的时局中一统天下,那也是非正义的掠夺而来。因为在大众所读到的历史中,很可能是非客观的版本或者是被篡改的历史。
那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据《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中,袁绍大军溃败,袁绍与儿子袁谭弃军渡河而逃跑。曹操的士兵追赶不上他们,但是缴获了袁绍的随军物资、文书、珍宝等物品,并俘虏了他的士兵。曹操在袁绍的文书中,发现了不少自己属下官员包括军中将领与袁绍私通的书信,这些都是属下不忠的铁证,只需清点信函,逐一对号,便可查出这些人,清理门户。但曹操却连看都不看一眼,便吩咐左右,将所有这些证据都付之一炬。曹操不但不追究这些在危难之际背叛自己的属下,反而为他们开脱。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操说,“在袁绍实力很强的时候,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众将士啊?!”
从曹操的诗歌《短歌行》、《蒿里行》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关心民生的人。《三国演义》中他对关羽和刘备的夫人擒而不杀;对貂蝉等美人喜而不占;对赵云这样忠心护主的将领更是欣赏宽容,所以才成就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英名。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这么一段话,千百年来,为后世传颂:“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是曹操对英雄的解读,亦是曹操自己真实的写照。
再说一个在战国时代的故事:
一天,楚怀王大宴宾客,犒劳各位将军与大臣。酒过三巡,楚怀王兴致很高,召唤出他最宠爱的妃子,为大家敬酒。这个妃子极其漂亮,一出现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当她敬酒到一个将军面前时,灯忽然间灭了,那个喝得醉醺醺的将军趁机非礼她,妃子急中生智摘掉了将军头盔上的红缨。
稍后,灯火又亮,妃子回到楚怀王身边,说了刚才的事情。怀王听了,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让人把灯再度灭掉,让所有的将军去掉头盔上的红缨,所有的大臣也顺便把随身的象征身份的玉配解了下来,然后让人收了起来。
当灯再次亮起的时候,所有将军面前都有一根崭新的红缨,所有大臣面前自然也换成了一块崭新的玉配,就这样巧妙地宽容了那位犯了错误的将军,并化解了那个将军的尴尬。
此后,在一次战斗中,楚怀王被许多的敌兵围困,陷于欲进不能,欲退无路的地步,楚怀王大急,就在此时,旁边有一员大将杀出,威猛无比,奋不顾身,杀得周围的敌兵四处溃散,最终挽救了这场战斗。而这员猛将正是那位被宽容过的将军!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罴,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宽容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有了宽容,就会变得豁达大度,就能容忍接纳种种与自已相左相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自已活,也让麒麟才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