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一直没有大推力军用发动机可用?

c
csdaisy
楼主 (未名空间)

如果看看目前全球最前沿的军用航发的布局现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今已经完全掌握第三代大推力军用航发的国家,明显只有3大国。而完全掌握第4代强力军用航发的,公开的只有超级大国一家,另外两家都在积极研发,但是却都没有完全公开并且被证实已经实际装机飞行。至于更强大的第5代超级航发,则似乎只有2大国在积极地推进,真正装机飞行可能还需要10年以后才行。当然目前有大推力军用航发的3大国中,也都有
自己的中推型号。因此3大国起码在第三代军用航发上,基本都是大推中推一起上马的
布局。中推或者说先进中推也有自身的好处。这就是整体全重只有同代大推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但推重比却明显比大推大出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特别适合舰载机或者大型高空高速无人机装机使用。

可以说到了第4代中推的级别,不但极限推力已经看齐早年的三代大推刚刚研发成功时
代的推力指标,而且还逐步有所超越。在省油和减轻飞机重量方面更是实打实的。这也是3个军事大国都在积极推进新一代大推研发进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同步推进中推项
目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看看作为全球航空工业的独立一级的欧洲方面,却至今没有任何军用大推项目存在。不用说4代大推,就是3代大推也没有。如果说欧洲航空工业体系落后肯定是不对的,毕竟航空体系不能只看最高端的战斗机;大飞机的生产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实力支柱。在这方面,欧洲联合起来整体实力可不算弱。比如成功研发出了起飞重量超过500吨级的A380大客机,其整体指标甚至超过了超级大国同类大飞机的最高
水平。

在欧洲,与超大型客机配套的大直径涡扇发动机的水平也不低。罗罗的某些大发的最大推力也可以超过45吨级,那么既然有这么强大的民用大飞机制造技术和配套的航空大发的技术底蕴,为何甚至连三代大推都没有研发呢?实际上欧洲人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上,在二战期间已经位于全球第一梯队。比如过去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过的罗罗的活塞式梅林发动机。其水平长期超过当时的其他航空工业大国,就算是超级大国P51
野马战斗机,也是使用了罗罗的梅林发动机,进行许可证生产。到了喷气时代,欧洲的喷气发动机也是走在前列的。那么为何没有最终进化出一种军用大推?首先,可以说与二战后的战略大环境有很大关系。虽然欧洲航空发动机的起步很早、性能超前。但是二战以后的冷战大环境,

对欧洲航发的促进作用远远不如美苏。在大战略上,二战后马上进入了冷战。冷战的主要玩家是美苏,欧洲甚至成为了第一前线。虽然欧洲航发在二战期间还是全球一流,但到了冷战时代,德国曾经独立的航空工业和航发工业已经彻底玩完,只有英法还在支撑。但是英法在冷战早期并不和睦。空客的出现,集中力量发展欧洲的航空产业,这已经是1970年代的事情了。而美苏的三代大推,基本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立项,到1970年代已经开始出初步成果。而英法两家恰恰都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当时整个西欧,是准备在东西方大战的第一个星期就放弃的,加上西欧的战场环境本身就比较狭窄,因此一线的战斗机并不需特别大的推力和航程。没有美苏在1960年代就规划重型战斗机和配套的军用大推那么迫切的要求。

说白了,就是外界认为欧洲各国作为未来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轮炮灰,根本就不需要大型战机和配套的发动机。在这种认识和没有配套的关键项目牵引下,自然导致英法都每没有三代大推项目上马。而英法单独拿出来,任何一家都无力承担研发先进大推的巨大投入。等到了1990年代,当欧洲人准备合作推出一种“全欧洲的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台风项目时,发现完全没有任何本地的现成大推可以用,于是只能用EJ200了。一直
没有大推项目也是欧洲各国一直无法推出5代机的一大障碍。毕竟用最拿得出手的EJ200最新型号当动力,这飞机的总吨位也大不了。5代机只能搞PPT,那么在未来6代机的全
球竞争中必然更不赶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