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美日中发展的制度因素---这4件套最关键

i
ice2000
楼主 (未名空间)

制度这个词,是个意义宽泛的敏感词语,包含方方面面,比如
基本经济制度:计划还是市场?
产权制度
金融制度
教育制度
分配制度
税收制度
法律制度
关税制度
土地制度
激励制度
劳工保护制度
政治制度
人才选拔制度
行业准入制度
征兵制度
等等无数制度

在中国,大家一提制度就是特指政治制度,这其实是误导。制度这个词语无所不包,是“社会运作的各种游戏规则”的意思,政治制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繁多的制度可以大概分类,有些是基础设施一样的东西比如市场经济、普及教育、普及基础医疗、银行制度、合同制度、产权制度等,有些制度是保护性的,有些是激励性的,有些是分配性的。

那么什么是好的制度?经济学家对良好的制度定义的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制度,能够激励人民以个体身份积极从事生产,以便积累国家财富。

那么,哪些制度因素最关键?根据经济发展史,英国著名史学家Robert Allen 在他的
全球经济史中,总结出来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英国之后的追赶型国家能成功的关键制度因素是这4件标准发展套装:
1)废除内部关税/打通大市场并改善国内交通条件;
2)对外征收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历史上可行,现在很可能已经无效了),或者内部产业政策保护国内特定行业发展 (在关税保护不可行的情况下,针对性保护是现代制度
替代);
3)稳定货币,建立银行和其它金融来提供商业贷款;
4)建立大众教育体系,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

这4件套,其实就是19世纪美国学派和俾斯麦时期李斯特德国学派的决定性发展因素。
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字,也叫“进口替代战略”,或者“标准发展模型”,或者“结构主义”。

这套标准发展模式在19世纪的美国和德国极其成功,但是在20世纪的拉丁美洲以及中国却遭遇了失败,原因是经过2个世纪的发展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差距
增大上百倍了(1800年,最富国家和最穷国家人均收入差距是5:1,到了2000年,这个
比例增大成了400:1。显然,资源禀赋差距是发生了质变),这导致以前的标准追赶4件套对低收入国家来说,变成了不切实际的“赶超战略”。

在20世纪后,发展中国国家要赶超,需要根据差距实际情况做修正改进,新的追赶方法变成了东亚小步快跑模式,见下面楼层细述比较。

至于其它的各种无数制度,对进一步改善激励,调节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帮助,但只是影响性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制度因素。

i
ice2000

Robert C. Allen写到:

“制度、文化和地理因素总是藏身幕后,而技术进步、全球化和经济政策则是造成发展的直接原因。

177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本身就是1500开始的全球化第一阶段的结果。而全球的穷国、富国不同的发展命运也始于1500开始的第一次全球化。”
d
dlc

有了一尊

一切归零
C
Carraway

军刀和暴力保障的全球化

【 在 ice2000 (得过且过) 的大作中提到: 】
: Robert C. Allen写到:
: “制度、文化和地理因素总是藏身幕后,而技术进步、全球化和经济政策则是造成发展
: 的直接原因。
: 177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本身就是1500开始的全球化第一阶段的结果。而全球的穷国、富
: 国不同的发展命运也始于1500开始的第一次全球化。”

i
ice2000

标准发展模式4件套在19世纪的美国和德国极其成功,但是在20世纪的拉丁美洲以及中
国却遭遇了失败,为什么?原因在于经过2个世纪的发展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鸿沟增大了,以前的针对差距小(关税保护就足以弥补追美国和英国的技术差距导致的产品成本差距)的标准套装,到了20世纪却变成了不切实际的“赶超战略”---导
致了拉美、印度、中国1980年代前的发展挫败。

下面我们来探索背后的原因。

在Allen的《全球经济史》的第八章中,https://1lib.us/book/5415979/401c02

可以看出,日本明治时期1868-1905 是轻工业化 (此期间日本政府无关税权,只是普
及了教育和取消了国内关税,但是缺乏银行系统和对外的关税保护)。而重工业化的
1905-1940帝国时期,采用了美国、德国追赶英国的标准4件套:

1)废除内部关税/打通大市场并改善国内交通条件;2)对外征收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历史上可行,现在很可能已经无效了),或者内部产业政策保护国内特定行业发展 (
在关税保护不可行的情况下,针对性保护是现代制度替代);3)稳定货币,建立银行
和其它金融来提供商业贷款;4)建立大众教育体系,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

此期间,日本不对外开放FDI,技术引进以自己消化改造或者自己开发为主,这期间取
得了每年2%的增长速度,成绩不菲,但是需要237年才能追上美国 (因为此期间美国的增长率为1.5%)。非常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1905-1940期间日本的工资结构是大企业
高工资,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工资很低,呈现典型的刘易斯二元结构。

纵观全书,可以看出,英国、美国、日本、中国有如下社会结构差别:
英国:英国1500-1800重商主义导致贸易发达(资本比较丰富),人口由于鼠疫大量死
亡以及批量移民去海外新大陆,农村中没有沉积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力相对资本更稀缺),导致伦敦的工资很高,进而导致采用新技术降低人力成本经济上合算,开启了工业革命的领先模式。

美国:美国早期是英国移民社会,大西洋两岸贸易发达(资本比较丰富),同时是移民社会人口一直偏少,1770年全国只有280万人左右,农村中没有沉积大量剩余劳动力(
人力相对资本更稀缺,根据数据,1820年美国的实际工资已经比英国高两倍),所以美国内部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机器生产代替更贵的人力经济上有利可图。这导致使用关税保护标准4件套很合适用来追赶英国,而且也的确通过100年关门发展实现了赶超。

日本:日本这样的传统农业社会,农村积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让工资难以提高,导致城市或者乡村工业采用资本密集生产无利可图。社会收入呈现刘易斯二元结构。这要日本1950年后采用动态比较优势出口战略才完全解决。

~~
而反观中国,和同出亚洲的日本类似,1950年代农村有巨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压低了工资,让采用机器(资本)密集型企业无利可图,需要系统扭曲计划经济才能让重工业生存, 所以“进口替代+重工业大推进不work”。

总结来看,亚洲这些大量剩余人口的国家要发展,标准发展4件套不行,必须得走劳动
密集型轻工业吸引剩余劳动力+全球贸易+国家主导强极高积累+小步快跑模式来改变二
元结构并快速增加资本密度。

到了2008年附近,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过了(以低端劳工工资持续快速上涨为标志),现在中国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类似于日本1960年代类似发展阶段----下面应该是所谓的golden era。

此阶段,中国可以借鉴的是日本1960年代同期的产业政策,对此,日本传奇经济学家都留重人有极好的观察和记录:https://1lib.us/book/5212269/29cc25

总结:经济学是发展中的学科,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曾经在19世纪极其成功的“结构主义”赶超标准四件套到了20世纪却不再work,反而是东亚外贸导向的“小步快跑”模式成了新时代的成功制度安排。

T
Tianzi

就是因为没有制度防止一尊不受制约。
【 在 dlc (dalaoc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一尊
: 一切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