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腺病毒 血栓的機制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4月15日 21点15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p
phlin
大约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对于阿斯利康疫苗为何诱发血栓,虽然尚未清楚其诱发机制,但已有科学家展开了研究。
4月9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两项重要研究,对在接种腺病毒新冠疫苗之后出现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两篇研究首次报道了这一血栓形成的潜在机制。
研究者认为,阿斯利康疫苗可能诱导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产生一种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抗体,从而激活血小板引发凝血级联反应,导致血栓形成。研究者同时认为,阿斯利康疫苗诱导的这种血小板减少性凝血出血障碍类似于由血液抗凝药肝素引起的罕见的副作用,被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类似,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术语来命名这种现象,称为“疫苗相关凝血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静脉内施用腺病毒后、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象一直有得到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产生的机制,早在2007年4月,加拿大皇后大学就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指出腺病毒或腺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研究者使用了源自人类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进行注射,用以研究人源腺病毒在小鼠体内是如何发生血小板减少。
研究者发现,人源腺病毒可以在小鼠体内激活血小板,并引起血小板-白细胞-内皮复合物形成。其机制是血小板表面具有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可以与腺病毒直接结合。腺病毒还可以激活内皮细胞。更重要的是,腺病毒可以通过P-选择素和VWF 因子形成血小板-白
细胞-内皮细胞复合物,由此造成血小板被清除及后续的出血/凝血障碍。研究者首次证明了血小板表面上柯萨奇腺病毒受体的存在,并提供了腺病毒血小板附着的证据。
研究者提出,腺病毒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使用这种类型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案的潜在严重并发症,了解其机制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该不良事件的措施。
对于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它被用作基因运载的工具,支持着许多研究人员的工作。最早期的载体是基于C亚型的人类腺病毒血清型5(Ad5)和人类腺
病毒血清型2(Ad2)。不幸的是,第一代的病毒载体很快暴露了一系列的缺陷。由于该类型的载体会激活免疫反应,引发炎症毒性,使得腺病毒载体的应用被搁置了一边。
由于新一代腺病毒载体所具有的治疗性基因呈递价值,再次被疫苗、再生医学、细胞疗法、溶瘤、基因编辑、免疫治疗等领域启用,不过,其潜在的一些作用机制不可忽略。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对于阿斯利康疫苗为何诱发血栓,虽然尚未清楚其诱发机制,但已有科学家展开了研究。
4月9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两项重要研究,对在接种腺病毒新冠疫苗之后出现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两篇研究首次报道了这一血栓形成的潜在机制。
研究者认为,阿斯利康疫苗可能诱导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产生一种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抗体,从而激活血小板引发凝血级联反应,导致血栓形成。研究者同时认为,阿斯利康疫苗诱导的这种血小板减少性凝血出血障碍类似于由血液抗凝药肝素引起的罕见的副作用,被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类似,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术语来命名这种现象,称为“疫苗相关凝血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静脉内施用腺病毒后、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象一直有得到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产生的机制,早在2007年4月,加拿大皇后大学就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指出腺病毒或腺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研究者使用了源自人类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进行注射,用以研究人源腺病毒在小鼠体内是如何发生血小板减少。
研究者发现,人源腺病毒可以在小鼠体内激活血小板,并引起血小板-白细胞-内皮复合物形成。其机制是血小板表面具有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可以与腺病毒直接结合。腺病毒还可以激活内皮细胞。更重要的是,腺病毒可以通过P-选择素和VWF 因子形成血小板-白
细胞-内皮细胞复合物,由此造成血小板被清除及后续的出血/凝血障碍。研究者首次证明了血小板表面上柯萨奇腺病毒受体的存在,并提供了腺病毒血小板附着的证据。
研究者提出,腺病毒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使用这种类型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案的潜在严重并发症,了解其机制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该不良事件的措施。
对于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它被用作基因运载的工具,支持着许多研究人员的工作。最早期的载体是基于C亚型的人类腺病毒血清型5(Ad5)和人类腺
病毒血清型2(Ad2)。不幸的是,第一代的病毒载体很快暴露了一系列的缺陷。由于该类型的载体会激活免疫反应,引发炎症毒性,使得腺病毒载体的应用被搁置了一边。
由于新一代腺病毒载体所具有的治疗性基因呈递价值,再次被疫苗、再生医学、细胞疗法、溶瘤、基因编辑、免疫治疗等领域启用,不过,其潜在的一些作用机制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