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的根本——向下装逼带来的社会矛盾

d
dongting
楼主 (未名空间)

凡尔赛文学之所以让人反感,无非就是用一种及其油腻的逻辑和叙述方式来装逼:我很真切的描述自己的烦恼,企图引起同情和共鸣,最后才加上我其实有多么优越的条件。

这么做表面上的逻辑有两种:
1: 我其实没有享受我优越的经济条件,而我的内心完全是跟你们更低阶级的人一样,有着普世大众的烦恼。——》 低阶级的人根本不会吃这一套,因为傻子都知道他本质
是在炫耀经济条件,否则不会把经济条件展示出来。
2: 我试图表达一种虚无主义,那就是对低阶级的人说,你们的努力无意义,因为你们条件变好了以后还会有同样的烦恼和痛苦。 ——》这明显是恶心人,从根本上否认别
人的努力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凡尔赛文学是在阴阳怪气。往大了说,一个有钱人如果不自视优越,而真正的有社会义务感,那就要么用资本来履行社会义务,要么就放弃有钱人的身份来宣扬非物质的价值,这样可以说是泛指的左派;如果他自视优越而且想维护“有钱就是牛逼”这样的资本游戏的规则和价值观,他自然也不屑于跟穷人装逼,否则会被同级别和更高级别的人笑话。他要么会满足现状,在自己圈子里玩,要么会追求更多的资产来进入更高的阶级,这样算是泛指的右。

在国人的文化里,这种矛盾更加鲜明,因为我们或多或少还相信“齐家治国平天下”,哪怕改革开放之后还讲“先富带动后富”,不管有没有意义,这是一种优越感,更高的阶级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然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向下 装逼”,永远是用让人恶心的
自谦和自嘲,来不承认自己所在的阶级,同时阴阳怪气的向更低的阶级炫耀。这种现象的原因,不管是因为几十年来阶级动荡大,还是讲究“闷声发大财”,还是单纯的内卷,都是让人恶心的。

很多人比较难以自我定位,因为个人努力只是生活很小的一方面,不会和现在拥有的结果相匹配。这样就带来了更多的矛盾:
比如说几年前刷200题能进FLAG,现在topXX本硕连面试都拿不到。几年前(稍微久远一点)可能H1B都不用抽,那批人早就拿了绿卡,现在抽签概率,RFE几率都越来越难,排期越来越长,S386等等幺蛾子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处于困境的人,他们以为战胜了困境就会让自己生活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我本人是H1B,我拥有H1B持有者对待这几年EB2 3政策动荡的各种忧虑,我曾以为“因
为拿了绿卡就会没有这些忧虑,所以没有这些忧虑的就是更‘高阶’的人”。然而我和一些比我小三届左右的学弟妹们交流,他们找工作的难度比当时难了太多,用同样的逻辑他们会觉得能找到工作,就没了忧虑,就是更“高级”的存在。
所以我们都会遇到凡尔赛文学:我因为没有绿卡,所以我的消费要考虑能不能在美国留下,甚至包括跳槽因素,在一个城市能生活多久。很多大件物品我不敢买,怕成为沉没成本。所以我见到有绿卡的人甚至买了好车买了房,还在bb生活中的琐碎,我会觉得ta是在很油腻的炫耀(不管他是不是
同时,假如我bb很多工作生活中的细节,散播一些焦虑,肯定会有小两三届的后辈觉得我这个人很烦。这是人类互相难以理解但又会影响对方的本质,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然而,向下装逼不光是凡尔赛文学一种。凡尔赛文学只是阴阳怪气的那种,还有明着来的,直截了当的。其本质是装逼的人只用成功来装逼,而忽略了实现成果的难度。

比如他们炒房,不知道这一代人拿绿卡有多难,支持川普等等。很多上一辈的移民直接会对现在的90后人身攻击,已经产生了很多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本质是他们很轻松的拿到了绿卡。
比如国内女权,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国内畸形的婚恋市场导致了女生倾向于找经济条件更好的男生,而男生要么接受不了自己付出更多资本和努力而抱怨,要么闷声发大财去通过阶级红利来得到更多女性资源。本质上是挑起性别矛盾的双方都想“向下装逼”,女生追求一个条件好的男生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个人品德很差,她就会榨取条件不满足要求的男生为她付出,最后还没得到婚恋的结果;男生如果比较渣,则会仗着资源来换取仰慕他条件的女生的婚恋价值,最后仍是没结果。激化矛盾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比如北上土著和外地人的矛盾,等等太多了…都是一个道理

社会发展不是线性,不同时代、地区、人种的努力和成果自然也不是线性,这些矛盾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乐观主义者只希望社会发展会解决矛盾,而此时此刻,只希望更多的人能摒弃“向下装逼”。虽然有的时候被人酸了喷了是对方玻璃心误伤,但是整个社会氛围里,向下装逼还是越来越严重的。希望至少是小康以上的阶级,可以有更深刻的思考,要么倡导良性竞争,要么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社会责任,而不是只是对现有的条件沾沾自喜,因为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