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钟爱的黄埔蛋

m
mijia
楼主 (未名空间)


据蒋介石的保健医生熊丸等回忆,蒋早餐特别喜欢吃炒蛋,这种炒蛋不是一般的炒鸡蛋,而是精工特别制作的,蒋介石命名为“黄埔蛋”。

这种特别炒蛋的起源是在蒋介石接受孙中山的委任,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期间,他节制饮食,不讲究吃喝,提倡吃“革命大锅饭”,但饭食简单也要保证营养,作为校长,蒋介石可以独享一个炒蛋的待遇,每天一个。

这种蛋的做法是,把蛋打碎,用力打匀,做成蛋汗,拌以白糖、精盐、胡椒粉等配料,等花生油热5成左右的时候,煎炒而成,味道特别。蒋介石对这种鸡蛋的钟爱,可能有
浓浓的情结在,毕竟当时整个黄埔军校,只有蒋一个人才能吃到。

这种蛋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手艺,要保持鸡蛋的嫩,要先加一点冷水(最好是纯净水)一点料酒,还有更重要的是人工的搅打,其标准是,当蛋量足够的时候,搅打完成,把筷子放在蛋汗中,是不会倒的。这曾难倒了士林官邸的很多大厨,诀窍是搅打一定要沿着一个方向进行,给蛋汗很多张力,才能达到那个标准。再就是蛋汗要逐一加入,待油滚热时浇上一匙羹蛋汗,待蛋半熟又浇入花生油,再浇上鸡蛋。

常用的鸡蛋做法是炒或者煎、蒸、煮,还有就是蛋卷等,比如番茄炒蛋,春芽炒鸡蛋,还有西班牙蛋卷,这些菜要做得好,基础就是蛋的处理要好,其中的一个绝招是加一点料酒(一个鸡蛋加四五滴量)增嫩增香才能好。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一种鸡蛋的做法:“鸡蛋去壳放碗中,将竹箸打一千回蒸之,绝嫩。”

《金瓶梅》第四十四回记载,李瓶儿吃饭,桌上有一碟“摊鸡蛋”,其做法就是把韭菜和在鸡蛋中打匀,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韭菜炒鸡蛋。

打鸡蛋最好用竹筷或者木棍,不能用铁器,以免影响味道。

鸡蛋被认为是人类最完美的食物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实鸡蛋这种食材,虽被认为是素菜,实际上算是荤菜。

黄埔蛋的做法是即炒又煎,口味是外焦里嫩,算是特别,由于蒋介石非常钟爱,还被列上接待外宾的菜单。上世纪50年代,台湾圆山饭店建成,成为招待贵宾的固定场所。宴请尼克松时曾上过一个黄埔蛋,以表示敬重。

蒋介石对于黄埔蛋的钟爱,除了感情因素,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蒋介石吃肉很少,吃蛋也算是解馋。

到了蒋介石的晚年,他身体已经不好,好几天都只能吃流食。等身体好转些的时候,侍卫开始为他做早餐,蒋介石的要求就是:“来一个黄埔蛋就可以了。”

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晚年时,宋美龄接受美国医生的建议,下令取消蒋介石的“每日一蛋”。这引发了内务科的争论,蒋介石也反对。宋美龄的理由是,鸡蛋胆固醇高,会引发高血压。她说:“中国人对肉和蛋的推崇是因为贫穷,其实在西方国家,真正有营养的反而是蔬菜。”

在宋夫人的强烈要求下,蒋介石延续几十年的“黄埔蛋”也停了一段,只有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才能趁机解馋了。

h
hualihu

一家俩装逼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