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数学的局限性

d
dongting
楼主 (未名空间)

人类生活于自然界,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数的概念,又在比较中有了数大小的概念,然后通过对数的运算产生了算术,对物体的形状进行抽象,定义出点、线、面、各种多边形和多面体等,对物体的形状的测量、计算产生了几何学。

算术和几何学构成了传统数学的基础,随后出现了高等数学,有了微积分。长期以来,人类以传统数学为工具,解决了大部分自然科学问题,如导弹发射,飞船按探月等,因此人类从不怀疑传统数学的正确性,以为数学是完全符合自然的,几乎可以解决自然界的所有问题。

但是,今天自然科学遇到了瓶颈,很多科学问题还不能解决,例如宇宙是如何运动的?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哪里是宇宙的边缘?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力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处在宇宙的什么位置?

笔者认为问题很大程度出在传统数学上,归因于它存在下面的局限性:

1.数学的数理逻辑性是人的主观理念,而不完全是自然的真实反映。比如二分法悖论:

这是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个悖论: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到
达距离D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穷地划
分下去。因此,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显然这个结论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是在数
理逻辑上却无可挑剔。

2. 传统数学的数的变化是连续的,而宇宙运动是不连续的。

除了原点0,在数轴上不可能出现0。数轴没有中断,也没有尽头。但是,从人可以看到景物这种现象判断,自然界的运动是像放电影一样一动一停的。我们能清晰地看电影,是因为电影有短暂的定格。如果自然界运动没有出现速度为0的点,景物就没有短暂定
格,看东西就会模糊不清。

3. 数学有无穷大和无穷小,但是宇宙在大方面是有限的,在小方面也是有限的。

有人认为根据数学的无穷大和无穷小,宇宙膨胀是没有极限的,可以无限膨胀下去,而在小方面,对物质可以无限分割下去。

但是根据目前科学成果,宇宙是有年龄的,而它的年龄就是宇宙球面半径,也就是说,宇宙再大也是有限的。

普朗克通过实验证明,能量有最小单位,而能量必须有载体,那么最小单位能量的载体就是最小粒子。由于最小粒子只能承载最小单位能量,对它施加再大的能量它也不能接受,也就是说,再大能量对它也没有起作用,那么就不能分割它,这样,它就是最小粒子了。

既然宇宙物质是有限的,那么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粒子也是有限的,分解到最后就就没有物质可分解了,膨胀也就停止了。

由于数学的局限性,有些通过数学演算推导出来的理论往往是错误的。例如爱因斯坦通过洛仑兹变换推导出的相对论就是错误的。由于太空中光速是绝对不变的,所以光速不能与其它速度进行四则运算,如果光速与其它速度进行四则运算,就等于承认光速是可变的。然而,洛仑兹变换主要内容就是将光速与其它速度进行四则运算(v^2/c^2),
因此推导出来的结论——时空相对性——必然是错误的。

至于一些更高级的数学。如哥德巴赫猜想,那纯粹是人类的思维游戏,是一种益智活动,这里就不讨论了。
d
daigaku

数学本来就是人造的符号体系,当然不可能跟自然界严格对应
就好比语言跟事物无法严格对应
然后呢?
S
SandersTrump

语言和数学语言局限了人类的思维,或者说,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局限。人类很可能无法突破这种局限,在思维的进化上走入了死胡同

【 在 daigaku (๑۩۞۩๑)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本来就是人造的符号体系,当然不可能跟自然界严格对应
: 就好比语言跟事物无法严格对应
: 然后呢?

s
skybluewei

差!这是哪里的民科!

【 在 dongting ()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类生活于自然界,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数的概念,又在比较中有了数大小的概念,
: 然后通过对数的运算产生了算术,对物体的形状进行抽象,定义出点、线、面、各种多
: 边形和多面体等,对物体的形状的测量、计算产生了几何学。
: 算术和几何学构成了传统数学的基础,随后出现了高等数学,有了微积分。长期以来,
: 人类以传统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s
skyeer

Haha, not even wrong.

【 在 skybluewei (weil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这是哪里的民科!
: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