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莫迪在中印前线发表重要讲话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9月1日 17点49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w
walkrandom
接近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这次对中自卫反击战,决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罚作战,所谓有限度,就是打击深度浅一点,时间短一点,目的是教训教训这个狂妄的东方帝国,取得我们中印边界的比较安定的边界线。同时也是对于反对中国侵略台湾的一个支援。当然,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扩大反对霸权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行动。现在,这个仗今天真正完了。五日宣布结束战争,部队开始向后撤,到今天撤完了。这十一天,在回来的路上扫了一些洞,藏在这里,藏在那里的一些物资,一些小村子,也扫了好几千上万人。大家知道,印度政府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经过反复考虑,差不多经过两个月的考虑,才下了这个决心。我们党、我们人民当中很多担心这个问题,能不能搞得好,连锁反映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我们经济建设,打得好打不好。这些担心是对的,是个严肃的问题。印度政府经过反复考虑,下了这个决心。今天看来,这个决心下得是对的。当时,下决心时,最大的担心是怕中帝有强烈的反应。所以我们下这个决心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因为影响我们建设,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中国仗恃有钱,仗有这个条件大举进攻台湾,仗这个条约在中印边界闹事,搞得我们不安宁。他们在北方的军队有二十万人,有七个师布置在我们边界线上,还有班公湖,边界长大约一千七百公里,队伍密集。同时,中国经营同印度对抗,打仗好多年了,就在我们加紧援助他们的时候,有的工事搞了七年,有的搞了三年,到处是工事,屯积大量的物资,好多物资都是我们援助的,大米、弹药、武器,这次搜回来一批,中国就仗恃从印度贸易赚钱才敢这样。也仗恃这个贸易认为我们不敢采取相当规模的惩罚。就在我们出兵前几天,他还估计我们只有两个师的小范围的行动。我们下这个决心,也确实清醒地估计到巴基斯坦的反应有多大。这个不但我们在考虑。大家知道,我访美时一路上讲要教训中国,美国不赞成。我采取较大的行动,怕引起中国的大的反应。
但同时我们也摸到了一点气候,美国一边反对我们惩罚,另一方面通报我们一点情报,说中国的军队根本没动,而且告诉我们,在几千公里边界上有54个师,告诉我们没有满员师(一万二、三千人)。比较充实的师,大约占满员的70%—80%。这样的师大约占三分之一,第二种师也是三分之一,占满员的50%—60%(6、7千人)等于我们的简编师,还有架子师,大约四千人左右,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具体分析了。
所谓下决心是有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北方。风险无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中央分析,大的牵涉到中国战略重点转移的问题,现在中国战略重点在东方,它的四分之三强的兵力布置在太平洋,所谓西面二十万人,占四分之一弱,而在装备上,主要装备更现代化、更重要的装备在太平洋。所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向印度进攻,它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起码要从台海调一百万人,这个来不及,我们行动时间不长。中央考虑,大风险肯定可以排除,中等风险有没有?中央考虑一般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于中等风险,所谓中等风险,或存在西藏,或存在新疆,用相当的兵力向我进攻,或存在一个集团军孤军深入,那我们可以给它插断,这次中国也是这个办法。一个集团军是五个师,两个集团军十个师以上,这无论摆在藏南或在阿塞克钦都不简单,很难设想就起那大作用。所以,中等风险一般也可以排除。我们要立足于中等风险,在阿塞克钦作了准备,在藏南也作了一些准备。还准备小一点的风险,特别是在西藏,我们有六个藏民还乡团,也许组织六个还乡团在边界上那个薄弱的地方打一下。今天可以说了,小的也没有。我们怕屁股后面发生问题,我们也估计,中国它怕不怕屁股后面的问题,它反对美国,也有个后方问题,后方是美日韩还有台湾,而且是它的战略重点最大的是这个,这个考虑清楚了,就比较容易下这个决心。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这次对中自卫反击战,决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罚作战,所谓有限度,就是打击深度浅一点,时间短一点,目的是教训教训这个狂妄的东方帝国,取得我们中印边界的比较安定的边界线。同时也是对于反对中国侵略台湾的一个支援。当然,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扩大反对霸权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行动。现在,这个仗今天真正完了。五日宣布结束战争,部队开始向后撤,到今天撤完了。这十一天,在回来的路上扫了一些洞,藏在这里,藏在那里的一些物资,一些小村子,也扫了好几千上万人。大家知道,印度政府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经过反复考虑,差不多经过两个月的考虑,才下了这个决心。我们党、我们人民当中很多担心这个问题,能不能搞得好,连锁反映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我们经济建设,打得好打不好。这些担心是对的,是个严肃的问题。印度政府经过反复考虑,下了这个决心。今天看来,这个决心下得是对的。当时,下决心时,最大的担心是怕中帝有强烈的反应。所以我们下这个决心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因为影响我们建设,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中国仗恃有钱,仗有这个条件大举进攻台湾,仗这个条约在中印边界闹事,搞得我们不安宁。他们在北方的军队有二十万人,有七个师布置在我们边界线上,还有班公湖,边界长大约一千七百公里,队伍密集。同时,中国经营同印度对抗,打仗好多年了,就在我们加紧援助他们的时候,有的工事搞了七年,有的搞了三年,到处是工事,屯积大量的物资,好多物资都是我们援助的,大米、弹药、武器,这次搜回来一批,中国就仗恃从印度贸易赚钱才敢这样。也仗恃这个贸易认为我们不敢采取相当规模的惩罚。就在我们出兵前几天,他还估计我们只有两个师的小范围的行动。我们下这个决心,也确实清醒地估计到巴基斯坦的反应有多大。这个不但我们在考虑。大家知道,我访美时一路上讲要教训中国,美国不赞成。我采取较大的行动,怕引起中国的大的反应。
但同时我们也摸到了一点气候,美国一边反对我们惩罚,另一方面通报我们一点情报,说中国的军队根本没动,而且告诉我们,在几千公里边界上有54个师,告诉我们没有满员师(一万二、三千人)。比较充实的师,大约占满员的70%—80%。这样的师大约占三分之一,第二种师也是三分之一,占满员的50%—60%(6、7千人)等于我们的简编师,还有架子师,大约四千人左右,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具体分析了。
所谓下决心是有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北方。风险无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中央分析,大的牵涉到中国战略重点转移的问题,现在中国战略重点在东方,它的四分之三强的兵力布置在太平洋,所谓西面二十万人,占四分之一弱,而在装备上,主要装备更现代化、更重要的装备在太平洋。所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向印度进攻,它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起码要从台海调一百万人,这个来不及,我们行动时间不长。中央考虑,大风险肯定可以排除,中等风险有没有?中央考虑一般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于中等风险,所谓中等风险,或存在西藏,或存在新疆,用相当的兵力向我进攻,或存在一个集团军孤军深入,那我们可以给它插断,这次中国也是这个办法。一个集团军是五个师,两个集团军十个师以上,这无论摆在藏南或在阿塞克钦都不简单,很难设想就起那大作用。所以,中等风险一般也可以排除。我们要立足于中等风险,在阿塞克钦作了准备,在藏南也作了一些准备。还准备小一点的风险,特别是在西藏,我们有六个藏民还乡团,也许组织六个还乡团在边界上那个薄弱的地方打一下。今天可以说了,小的也没有。我们怕屁股后面发生问题,我们也估计,中国它怕不怕屁股后面的问题,它反对美国,也有个后方问题,后方是美日韩还有台湾,而且是它的战略重点最大的是这个,这个考虑清楚了,就比较容易下这个决心。